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自主学习就是为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打好基础的。它把学生作为主动的求知者,在学习中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就培养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发展潜能的桥梁;从教育实践来说,自主学习也是当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本文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课件,听着教师生动地口述:“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回答,足以证实学生已被教师设置的悬念“悬”着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生很快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我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十分陌生,为了让学生能走近“长征”,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从报刊上、从网上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使课上得很成功,学生走进了《长征》。像这样,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有帮助,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汲取知识。
二、讲究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课前,当我询问学生们打算怎么学习课文时,学生们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画出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再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想象居里夫人一心扑在科学实验上刻苦钻研的画面,通过朗读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边读边提问题,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还有的说:“我要和小组的同学一块理解。”……由此看来,学生们已经学会选择自己喜欢而又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便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学生们兴致盎然,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画;有的则与学习伙伴小声地交流。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张扬和发展。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如《鸟的天堂》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活跃。
3.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语文课程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落实这一理念精神,为了彻底解放学生们,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基于平时的教学,我都鼓励学生们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某某同学告诉(帮)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某某同学一起研究吗?”……还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真正形成了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我惊喜地发现,这种“新颖”的课堂组织方式,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开放了课堂教学过程,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景观,学生们在积极投入阅读实践中,其个性、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4.自主选择学习疑问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教学《凡卡》一课,学生质疑:“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他会来救凡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我认为爷爷不会来救凡卡,因为他自己已经很老了,冬天那么冷,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可见他维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我还从课文‘做甜蜜的梦’可以看出爷爷不可能来接他,因为‘梦’就暗示我们不可能实现的。”“我也同意这个意见。因为作者用‘梦’来结束课文,是要告诉我们凡卡要想摆脱痛苦生活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一场梦。这就更揭露出当时沙皇黑暗统治下穷人的悲惨命运。”……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责编杜华)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如我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课件,听着教师生动地口述:“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一条蛇咬住了他的尾巴。小壁虎一挣,挣断尾巴逃走了。没有尾巴多难看哪!这可怎么办呢?同学们想知道吗?”“想。”一声整齐而响亮的回答,足以证实学生已被教师设置的悬念“悬”着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被激发了,学生很快便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是不持久的,还需要教师在不同时机随时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学生一旦有了新的兴趣,也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2.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身受用。如我在教学《长征》一课时,学生对“长征”的历史背景十分陌生,为了让学生能走近“长征”,在教学之前,我让学生从报刊上、从网上收集有关“长征”的资料和图片,并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图片和资料,使课上得很成功,学生走进了《长征》。像这样,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学习其他课文大有帮助,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便能自主地学习,主动地汲取知识。
二、讲究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自主选择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学习。”在课前,当我询问学生们打算怎么学习课文时,学生们有的说:“边看插图,边读课文,用插图来帮助理解。”有的说:“画出表现人物品质的语句,再抓住关键词来体会。”有的说:“想象居里夫人一心扑在科学实验上刻苦钻研的画面,通过朗读来体会。”有的说:“边读边做批注,写下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边读边提问题,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还有的说:“我要和小组的同学一块理解。”……由此看来,学生们已经学会选择自己喜欢而又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便放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学习。学生们兴致盎然,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捧着书津津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画;有的则与学习伙伴小声地交流。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满足学生的愿望,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体验、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让他们的个性得到自由地张扬和发展。
2.自主选择学习内容
现代教育观强调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得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而主体性地位的确立,离开了自主选择就难以成为可能。如《鸟的天堂》的教学,我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学习,并要求学生在反复吟读中,读出韵味。由于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学生表现得兴致盎然,说得头头是道,气氛相当活跃。
3.自主选择学习伙伴
《语文课程课标》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了落实这一理念精神,为了彻底解放学生们,教师还可以打破传统的课堂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组合,共同探究,合作解决问题。基于平时的教学,我都鼓励学生们说:“老师,这句话我读不懂,我想请某某同学告诉(帮)我。”“老师,这个问题我不明白,能和某某同学一起研究吗?”……还给学生创造自由寻找合作伙伴的机会,真正形成了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我惊喜地发现,这种“新颖”的课堂组织方式,符合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开放了课堂教学过程,构建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景观,学生们在积极投入阅读实践中,其个性、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到了全方位的发展。
4.自主选择学习疑问
古人曰:“学贵有疑。”而疑问,该由谁来解答呢?显然,学生应是解难的主人。教师在课堂上,多让学生讨论、争辩,就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积极思考,相互交流、探讨,以求得认识的深入。“辩”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智慧,使思维迅速发散与集中,扩大信息交流和思维容量。如教学《凡卡》一课,学生质疑:“假如爷爷收到凡卡的信,他会来救凡卡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谈谈自己的看法。顿时,学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言。“我认为爷爷不会来救凡卡,因为他自己已经很老了,冬天那么冷,还要给老爷家守夜,可见他维持自己的生活都很困难。”“我还从课文‘做甜蜜的梦’可以看出爷爷不可能来接他,因为‘梦’就暗示我们不可能实现的。”“我也同意这个意见。因为作者用‘梦’来结束课文,是要告诉我们凡卡要想摆脱痛苦生活是不可能的,那只能是一场梦。这就更揭露出当时沙皇黑暗统治下穷人的悲惨命运。”……这不能不说是创造性思维所带来的奇迹。由此可见,课堂上的疑问让学生多争辩,对学生思维的发展有显著的作用,也促使了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
(责编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