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将素养教育作为教学总目标,尤其是习近平提出“立德树人”理念后,学生的品德教育已经全面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家国情怀以及人格修养等内容,必须在小学阶段就提起足够的重视。教材中传统文化语篇在数量与难度上都有所增加,其传统文化内容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语文教材是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媒介和教学依托。探究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有益于教师在教学中更全面的解读教材和把控课堂,助力学生更好的感知传承传统文化知识,实现育人总目标。
关键词: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文化延传至今,承载着无数先哲们的智慧结晶以及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接连受到其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意识薄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学致以更高的重视并不断推陈出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并从中汲取养分,致力于将中华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基于汉字文化,挖掘中华民族思想文化
汉字中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是中华在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文化载体。汉文字文化呈现在部编本五年级教材中的汉字综合学习单元中,以该单元的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及热爱,从而在未来的每一次识字、读书、讲话中体会中华汉字文化传达的魅力。教师从汉文字文化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的魅力所在,从而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遨游汉字王国》主题单元,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亲身搜集并归纳传统汉字文化知识,撰写相关报告,进而将传统文化报告内容传达给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积累相关知识。教师根据造字方法,对文字的象形、会意、形声解读给学生,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展示字形演变过程,字源识字能激发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含义,进而传承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观看“说文解字”“汉字听写大会”的传统文化节目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激发他们了解和学习更多汉文字文化的兴趣。
二、基于语文教材,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教师应时刻将目光投注于学生本身,深入探究教材隐含的传统文化,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抓住关键时机,在导入、感知、感悟和拓展等环节中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入手,挖掘其中蕴含“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让学生体会该古诗中爱子之情的传统文化思想。再如:文言文《自相矛盾》一课,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的能力,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记住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全,不能信口开河,使自己处于尴尬和矛盾的境地,避免“自相矛盾”得现象发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才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的最好方式。
三、利用传统文学作品,弘扬优秀精神品质
在传统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需引领学生探索文本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作品,感知其中凝聚的精神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前,首先布置一些查阅资料等预习与搜集任务,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等,进而感悟作品彰显的时代特征,可以助推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于达到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目的。例如部編版五年级教材中的传统故事描写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知错就改的廉颇,英勇无畏的武松等等。大力赞扬并宣传这些美好的品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正确的观念。总之,利用传统文学中的人物与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故事内涵,更需要在生活中加以熏陶和感染,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并弘扬下去,学生耳濡目染,方能知行合一。
四、适时拓展延伸,领悟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的知识延伸,鼓励学生多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或观看名著影视剧,以此让学对传统文学文化的魅力有更丰富的体验。譬如,在五年级下册文学名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整本原著进行继续阅读,有助于学生在丰厚的阅读基础中,体会传统文学文化的内涵及魅力。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由经典原著改编的影视片段,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与课文中相关内容的直接联系,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文字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
利用语文课的独特优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地研究还需要继续探究,发挥教育事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洪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52.
[2]王玫.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1(35):187.
关键词:传统文化;渗透策略;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传统文化延传至今,承载着无数先哲们的智慧结晶以及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个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的影响,我国传统文化接连受到其文化冲击,传统文化意识薄弱。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将传统文化教学致以更高的重视并不断推陈出新,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课堂,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认知,并从中汲取养分,致力于将中华千百年来的传统文化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一、基于汉字文化,挖掘中华民族思想文化
汉字中承载着丰富的中华民族思想文化,是中华在发展过程中流传下来文化载体。汉文字文化呈现在部编本五年级教材中的汉字综合学习单元中,以该单元的实际教学,激发学生对汉字文化的兴趣及热爱,从而在未来的每一次识字、读书、讲话中体会中华汉字文化传达的魅力。教师从汉文字文化入手,引导学生从中感受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的魅力所在,从而唤醒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例如:《遨游汉字王国》主题单元,还可以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亲身搜集并归纳传统汉字文化知识,撰写相关报告,进而将传统文化报告内容传达给更多的人去了解和积累相关知识。教师根据造字方法,对文字的象形、会意、形声解读给学生,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展示字形演变过程,字源识字能激发识字兴趣,理解汉字含义,进而传承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观看“说文解字”“汉字听写大会”的传统文化节目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素养,感受传统文化的趣味,激发他们了解和学习更多汉文字文化的兴趣。
二、基于语文教材,理解传统文化精髓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教师应时刻将目光投注于学生本身,深入探究教材隐含的传统文化,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抓住关键时机,在导入、感知、感悟和拓展等环节中恰当地融入传统文化知识。例如:在第一单元语文园地《游子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入手,挖掘其中蕴含“百善孝为先”的传统孝道,让学生体会该古诗中爱子之情的传统文化思想。再如:文言文《自相矛盾》一课,要求学生能够读懂寓言故事内容,懂得寓言故事中蕴含的哲理的能力,并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记住说话做事要考虑周全,不能信口开河,使自己处于尴尬和矛盾的境地,避免“自相矛盾”得现象发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才是将传统文化传承并弘扬的最好方式。
三、利用传统文学作品,弘扬优秀精神品质
在传统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教师需引领学生探索文本作品的创作背景,了解所在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走进作品,感知其中凝聚的精神内涵。因此教师在进行实践教学前,首先布置一些查阅资料等预习与搜集任务,了解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等,进而感悟作品彰显的时代特征,可以助推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更全面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便于达到学生渗透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目的。例如部編版五年级教材中的传统故事描写了神机妙算的诸葛亮,知错就改的廉颇,英勇无畏的武松等等。大力赞扬并宣传这些美好的品德,有助于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感知正确的观念。总之,利用传统文学中的人物与故事,引导学生理解和领悟故事内涵,更需要在生活中加以熏陶和感染,将中华优秀传统美德传承并弘扬下去,学生耳濡目染,方能知行合一。
四、适时拓展延伸,领悟传统文化内涵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外的知识延伸,鼓励学生多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或观看名著影视剧,以此让学对传统文学文化的魅力有更丰富的体验。譬如,在五年级下册文学名著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学生推荐整本原著进行继续阅读,有助于学生在丰厚的阅读基础中,体会传统文学文化的内涵及魅力。教师还可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由经典原著改编的影视片段,通过直观的教学,让学生建立起与课文中相关内容的直接联系,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时,充分发挥想象力,对文字知识有更深刻的认知,调动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的同时,实现教学目标。
总结
利用语文课的独特优势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吸纳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我国青少年的文化自信,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地研究还需要继续探究,发挥教育事业的育人价值。
参考文献
[1]赵洪梅.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9):52.
[2]王玫.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新课程,2021(35):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