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埋镇长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332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忠元自传
  我民国初期降生,适逢军阀混战,强征暴敛,民不聊生,所幸上了几年中学,而芦沟桥事变,日寇入侵中国,从此被赶出校门。接着鬼子大扫荡,又被逐出家门走上流亡之路,踏遍苏鄂豫皖。鬼子投降时已是而立之年。追忆往昔,日本鬼子杀我同胞逾千万,至今齿冷。
  解放后,“史无前例”又折腾了多年。贤妻留下众多儿女,去了,我们没有白头偕老。而今我已入晚年,庆幸改革开放,让我看到国家的强盛!又有了第四代,小曾孙黄鑫活泼喜人,天伦之乐降临我家。爱妻地下有知,也该含笑九泉了。
  年纪已是88岁的人了,异想天开地喜欢上电脑了。一万多买回了一套电脑,请孙辈们做导师,学会了印照片,打文件;上网与远处通话;看新闻打麻将,下象棋;学会了汉语输入,虽然远非熟手,但从此找到了不少精神寄托,尽情享受新时代、新科技的乐趣。
  黄忠元老先生的《今年90岁的BLOG》网址 http://blog.sina.com.cn/hzy
  
   抗日战争开始的第二年,1938年秋,新编的八路军刘青山部队,进驻莫州,驻扎在西后街谦祥益大房子里。他的除奸科长姓李,是我在保定中学的老师。老师大远的路来到我的家乡,理所当然的要去看望一下。坐定之后,他问我:“黄春元是你甚么人?”,我说:“是我族远房侄儿大财主黄金印的三儿子,现任莫州镇长,就住在我家对门,但从没见过面”。他哦了一声,再也没说甚么。第二天,镇长忽然到我们家来了。进门就磕头,说是五叔救了他一命,原来他已经在屋檐下吊了两天,不是五叔讲情,他命休矣。从此我才认识了这个胖呼呼的镇长。
  1939年春天,鬼子三路向冀中区开始大扫荡,他们上有飞机,下有大炮、机枪,实在没法对付,四处奔逃,任邱、莫州都被他们占领了,而且住下来不走了,青壮年都躲藏了起来。我也随兄逃亡到了上海,莫州变天了,家里剩下的尽是老弱支应着。手无寸铁的老百姓,只好忍恨当了亡国奴,日本兵们天天杀人,我民兵八路只得转入地下活动,每天夜里,在鬼子住地(也就是我们家房边左右)装鬼号叫,弄的鬼子们寝食不安,炮楼里的机枪,通夜不停,但毫无用处。鬼子想出来绝招,把镇长抓了起来,叫他把鬼交出来,鬼子兵在场上搭起讲台,召集众多老百姓听训。把胖呼呼的镇长黄春元,五花大绑的押出来,又是战刀又是机枪的哇啦哇啦嚎叫,说交不出鬼来就死啦死啦的。一面在台子旁边挖坑,要把他活埋。老百姓窃窃私语,说真想得出来,谁见过鬼哦!他一个镇长,只管活人,鬼归阎王爷管,但夜里哭喊的那些鬼是屈死鬼,冤死鬼,是没到期的流离鬼,阎王爷也管不到哦。
  要粮,派款,摊民夫找镇长,镇长天天颠颠地给小日本鬼送鸡鸭鱼肉,可现在又跟他要鬼,这不是胡搅蛮缠吗?但真正的鬼子竟在台子上哇啦哇啦嚎叫,交不出鬼来就死啦死啦的。黄春元哭丧着脸,一句话不说,实在是无能为力啊!果然敌人把他推下坑,挥铣扬土,开始活埋了,老百姓掩面扭脸偷看,土已齐脖颈,鬼子仍在嚎叫,镇长仍然不响,土终于盖过了头顶,泼上点水,用脚踩了几下走了。见鬼子走了,有人胆大,立即跑向前用手刨土,人多手多,把镇长刨了出来,赶紧往家抬,但没过几天还是死了,只留下真正的鬼天天向活人要鬼的故事流传着。给日本鬼子做事的镇长有如此正义之心,让后人景仰。
其他文献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
期刊
亲爱的孩子,今天你跟我告别,说为了给男友庆祝生日,你要提前赶回学校,给他挑选合适的礼物。我只不过回了一句,你怎么从来不记得给妈妈买生日礼物呢,你便生了气,说,为什么别人的妈妈,都从来没主动向孩子索取过礼物呢?他们疼自己孩子还来不及呢,哪像你一样,时时抱怨?况且,爱情怎能拿来与亲情相比呢?  孩子,你或许现在还无法明白,一个母亲,如果不是心里真的有委屈在,是不会抱怨给孩子听的,她宁肯独自一人默默承受
期刊
登东山  文/刘林彬      登上东山乐趣悠,风光旖旎眼帘收。    怡沁园边山水秀,崇莲寺里烛香稠。    青松翠竹迎宾客,暮鼓晨钟伴比丘。    遥望奇峰天际接,非凡胜景笔难周。    常德古城有怀  文/张公才     常德建成周赧王,武陵一郡古今扬。    湘西扼住称门户,历代兵家抢夺忙。    兴衰自古难期料,受苦人民哪个帮。    可喜今朝时势变,万民齐颂党恩长。    改革开放三十
期刊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是个特困家庭。儿子刚上小学时,父亲去世了。娘儿俩相互搀扶着,用一堆黄土轻轻送走了父亲。  母亲没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儿子。那时村里没通电,儿子每晚在油灯下书声朗朗、写写画画,母亲拿着针线,轻轻、细细地将母爱密密缝进儿子的衣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一张张奖状覆盖了两面斑驳陆离的土墙时,儿子也像春天的翠竹,噌噌地往上长。望着高出自己半头的儿子,母亲眼角的皱纹长满了笑意。  
期刊
“医托”的存在,给前来求医的病患者又增添了一道心理创伤。患者们怀揣着治病钱,来到哈尔滨,一心奔着疗效好的大医院而来,不料却掉入了“医托”早已编好的“黑医网”。     轮番轰炸患者上当   8月20日一大早,家住黑龙江漠河的白女士来到哈尔滨医大二院看病。一进门诊大厅,一名30多岁的男子就上前搭讪:“大姐,外地来的吧?看什么病啊?”“来看看风湿。”“那你得先挂号,那个窗口人少。”在这位热心男子的指引
期刊
我曾作为一名光荣的女兵,为庆祝国庆35周年,走在1984年10月1日通过天安门前的阅兵方队中。  2009年4月6日,我受邀来到了位于京郊的国庆阅兵村的女兵营地,看望正在像我们当年一样训练着的小战友们。  人的一生总有一些抹不去的记忆,任凭时光流逝,它却永远深藏在心,在阅兵村中,我的思绪飞回到25年前,记忆深处的那段珍藏,又一幕幕浮现在我的眼前……    神圣使命从天降    1984年2月的一个
期刊
造就与迷失  刘墉  醉心戏剧的某人,不顾亲朋的反对,毅然选择一处并不热闹的地区,兴建了一所超水准的剧场。   奇迹出现了,剧场开幕之后,附近的餐馆一家接一家地开设,百货商店和咖啡厅也纷纷跟进。没有几年,那个地区竟然发展得非常繁荣,剧场的卖座更是鼎盛。   “看看我们的邻居,一小块地,盖栋楼就能租那么多钱,而你用这么大的地,却只有一点剧场的收入,岂不是太吃亏了吗?”某人的妻子对丈夫抱怨,“我们何不
期刊
几年前,父亲患了一场突发的脑溢血,治愈后,整个人变了很多,不仅行动迟缓手脚不再灵便,脾气也变得越来越像个孩子。吃饭再也不分时间,常常刚吃完又要吃,母亲耐心地告诉他等等再吃,他就会不高兴,而且中午12点一定要睡觉,不管家里有什么事,耽搁他睡觉是万万不可的,他会发脾气,还会摔东西。有一次哥哥3岁的儿子因为调皮吵了他午休,硬让父亲扯着胳膊关到了阳台上……  父亲是军人出身,在部队度过了半辈子,脾气不太好
期刊
大陆代表团离开,我们这些香港记者,因为航班爆满的原因,只订到了8号离开的航班。于是,朝鲜当局给我们安排了一天半的参观行程,让我们了解朝鲜美好的一面。也就是说,只能在指定参观的地点下车参观拍摄,其他的时间,都是透过车窗来看朝鲜。  所以,这次在朝鲜的几天时间,可以交谈的朝鲜人只有陪同我们的朝鲜外交部新闻官员。就算是在参观地点,如果导游和我们多聊几句,新闻官就会用朝鲜语和导游交谈,然后,导游就不再多说
期刊
在急诊工作好多年了,遇到的复苏病人可以说不计其数,医院外的、医院内的对于这样的终末事件,竭尽全力的同时,我向来是不报什么希望的!因为作为医生的我,在和生命赛跑的时候老是落后不少,那些焦急的等待时间里,对医疗知识近于无知的家属、心焦火燎的无能为力的家属,救护车狂奔现场的情形屡见不鲜!逝者留给人们的除了家属的悲伤,还有医者的苦痛和无奈!  我知道,在大洋的彼岸,USA,自动除颤器已不是什么高级货,在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