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都是些十几年前的事儿了。
当年,海门实验小学的校园布局属于典型的长方形对称式。站在校门口,透过一幢幢教学楼的走廊,能一眼洞穿整个校园。与目光平行穿越的是一条直直的走道,从校门口一直延伸至最里端的生活区,很像一条规规矩矩的轴对称线。走道全由块块小青砖侧砌而成,较两边地势略略高出,路面有着些微的凹凸,偶尔还有薄薄的青苔黏附,显出很有些根底和来历的样子。加盟海门市实验小学后的第一天,我的双脚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从此,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便都以青砖道连接。
早晨、午间、傍晚,不经意地,总能在走道上遇见一位儒雅素净的中年男士,或步行或骑车。是谁呢?
师范毕业前。从报上得知,海门实小有位叫张兴华的知名特级教师,他“用生命的液汁浇灌智慧的花朵”。于是,去海门实小,去张兴华的身边,成了我的梦。
梦想成真,我是幸运儿。但我又是不幸的,我加盟实小的同时张老师调往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同事经常描述张校长(调离实小前任副校长)的课堂风采与治学佚事,捕捉的信息愈丰富心中的遗憾便愈添增。
凭直觉,那位中年人应该就是张老师吧。一个黄昏,当他骑着车驶近我身旁时,我犹豫着轻轻叫了声“张校长”,他似乎稍稍有点诧异,随即转过脸很温和地点头笑了笑。目送着他青砖道上前行的身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在我的心里涨溢。
又是黄昏。正埋头走着,突然一辆自行车到我身旁刹住了,一抬头,原来是张校长。他微微一笑,说,咱们一块走走。他推着车,很随意地问着,是刚毕业的吧?哪儿人?教几年级?班级孩子教得顺手吗?他的普通话字正腔圆,音色饱满而有弹性,这在当时的中年教师中很是鲜见,我着实吃了一惊。也就是那一回,我发现青砖道竟然如此短小。
从此,走在青砖道上就有了期盼。从此,青砖道的行走成了我们的“移动二人沙龙”(当然都是我讨教他解惑)。
在青砖道上走了一年,新的学期,张校长回到了实小。老师们欢欣无比,可我却隐隐有一丝担忧——在这一年中。我不止一次地听同事们谈论张校长治学、治校如何严谨,近乎苛刻,为上好课有多少教师被他“训”到落泪。我性格内敛,但并不属于很刻苦的一类。骨子里甚而有点反叛任性。他能包容吗?
“要把每一课都当公开课上!”一开学,张校长就在校会上告诫全体教师,同时,开始了对青年教师的全面听课活动。早晨的校园总是一片忙碌,语文教师在教室指导晨读,数学教师则在办公室书写小黑板、准备教具,绝不会有人闲聊。晚上,青年教师自觉夜办公,当一身充实踩着青砖道回宿舍的时候,星星却似乎倦到发困了。在这种氛围里,我自然不敢随便,精心准备了《春蚕》一课,默数着日子,等待着他的到来。
这一天,这一课,应该写入我的个人“史记”。课毕,我忐忑地跟着他回到办公室。听课的几位老师发言后,他讲了起来。那是一种怎样的评说啊,我头一回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他似乎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从语文学习心理尤其情感体验的角度逐层分析,既有深刻的理性剖解,又充满浓郁的感性色彩,难怪老师们说听张校长评课是一种享受。他赞扬我有敏锐的资源意识,将正热映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引入教学;他肯定我引导孩子通过披文而入情,“语语悟其神”;他启发我如何就着学生的回答将其体验引向深处。
当天下午学校教研活动,没想到,张校长竟在全体教师会上讲起我这节课,说“一个工作才一年的年轻教师就上到这个程度让人欣喜”。
一时间,我真的有点懵了。坦率地讲,尽管毕业前也是雄心壮志,但一年下来,我并没有听到多少肯定与赞扬,内心已经开始了动摇与怀疑。
会散得很晚。我站在走道上。张校长出现了,我迎了上去:“我的课真有你说的那样好吗?还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
他笑着停下脚步:“这么不自信?其实一年来的路上‘沙龙’,我就觉察你是个不错的苗子,今天的课证实了我的感觉。当然喽,也不是说没有欠缺了,比如说语感就还需要锤炼。”
早听说张校长对教师的语言特别讲究,有时能为一句话让教师练上几十遍。我却有点不服气,自己读书时曾任过班级推普员,语言还会成问题?
张校长一点不恼:“‘母亲一夜要起来两三次,常常累得腰酸腿疼’,这句话怎么说?‘我’心中好受吗?”边说着边示范起来,我课上机械重读的几个词语,他却是轻轻吐出,完毕,还稍稍看看我,似乎给听者一个回味。原来语文教师的上课是这样的,美好与品位不在色彩与华丽,有时就在至简的语言之中。
在青砖道上不知聊了多久,只记得告别后的短暂的剩余路途走得很缓慢很遥远,心里一遍遍默练着刚才的那几句话,憧憬着用语言营构一个幸福课堂。
当时学校里年轻人不少,有时晚办公完毕,几个人就凑到一间教室弹弹琴唱唱歌。一次大家兴致正浓,张校长突然推门进来:“是你们的歌声领我过来的。”
张校长也喜欢唱歌?
——唱歌好啊,教师都应该唱歌。唱歌最能培养一个人的情绪体验能力,这正是好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咱们实小的教师都要练唱歌。
说着,他就哼起了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高山上噢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
——你们听这首歌,里边的情感多么丰富,年轻姑娘的期盼、热切、掩饰、娇羞刻画得淋漓尽致,演唱的时候绝不能只唱音符,要眼前有人物,要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声传情。
就这样,晚风里的琴声成了一个信号,音符飘飞的时候,他就会过来加入我们的和声。随后,踩着一地月光,沿着青砖道往回走。与歌声同行的,是聊不够的斯霞、王兰、庄杏珍、张祖彤,是“五朵金花”(南通的五位女特级教师)鲜明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当然还有袁微子与朱作仁的观点碰撞,还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一回,我们观看了一台电视晚会,秦怡、孙道临等老艺术家的朗诵表演激情洋溢。走在青砖道上,大家兴奋地交流着,张校长更是眉飞色舞,一一评说比较,~会禁不住高声朗诵起来。其时海门正欲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表演活动,我极力怂恿张校长也去“秀”一回。那次活动中,他跟一位青年教师表演的情景朗诵赢得了满场喝彩。
校园的上空星星点点,路边的树影婆娑起舞,一串串脚步那般轻盈,夜晚的青砖道充满诗意。一日日,一次次,我们就这样从青砖道走过。青砖道洒满了我们的笑声和歌声,也收藏了我们的心声……
当年,海门实验小学的校园布局属于典型的长方形对称式。站在校门口,透过一幢幢教学楼的走廊,能一眼洞穿整个校园。与目光平行穿越的是一条直直的走道,从校门口一直延伸至最里端的生活区,很像一条规规矩矩的轴对称线。走道全由块块小青砖侧砌而成,较两边地势略略高出,路面有着些微的凹凸,偶尔还有薄薄的青苔黏附,显出很有些根底和来历的样子。加盟海门市实验小学后的第一天,我的双脚就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它。从此,每天三点一线的生活,便都以青砖道连接。
早晨、午间、傍晚,不经意地,总能在走道上遇见一位儒雅素净的中年男士,或步行或骑车。是谁呢?
师范毕业前。从报上得知,海门实小有位叫张兴华的知名特级教师,他“用生命的液汁浇灌智慧的花朵”。于是,去海门实小,去张兴华的身边,成了我的梦。
梦想成真,我是幸运儿。但我又是不幸的,我加盟实小的同时张老师调往教师进修学校。办公室同事经常描述张校长(调离实小前任副校长)的课堂风采与治学佚事,捕捉的信息愈丰富心中的遗憾便愈添增。
凭直觉,那位中年人应该就是张老师吧。一个黄昏,当他骑着车驶近我身旁时,我犹豫着轻轻叫了声“张校长”,他似乎稍稍有点诧异,随即转过脸很温和地点头笑了笑。目送着他青砖道上前行的身影。有一种说不出的快乐在我的心里涨溢。
又是黄昏。正埋头走着,突然一辆自行车到我身旁刹住了,一抬头,原来是张校长。他微微一笑,说,咱们一块走走。他推着车,很随意地问着,是刚毕业的吧?哪儿人?教几年级?班级孩子教得顺手吗?他的普通话字正腔圆,音色饱满而有弹性,这在当时的中年教师中很是鲜见,我着实吃了一惊。也就是那一回,我发现青砖道竟然如此短小。
从此,走在青砖道上就有了期盼。从此,青砖道的行走成了我们的“移动二人沙龙”(当然都是我讨教他解惑)。
在青砖道上走了一年,新的学期,张校长回到了实小。老师们欢欣无比,可我却隐隐有一丝担忧——在这一年中。我不止一次地听同事们谈论张校长治学、治校如何严谨,近乎苛刻,为上好课有多少教师被他“训”到落泪。我性格内敛,但并不属于很刻苦的一类。骨子里甚而有点反叛任性。他能包容吗?
“要把每一课都当公开课上!”一开学,张校长就在校会上告诫全体教师,同时,开始了对青年教师的全面听课活动。早晨的校园总是一片忙碌,语文教师在教室指导晨读,数学教师则在办公室书写小黑板、准备教具,绝不会有人闲聊。晚上,青年教师自觉夜办公,当一身充实踩着青砖道回宿舍的时候,星星却似乎倦到发困了。在这种氛围里,我自然不敢随便,精心准备了《春蚕》一课,默数着日子,等待着他的到来。
这一天,这一课,应该写入我的个人“史记”。课毕,我忐忑地跟着他回到办公室。听课的几位老师发言后,他讲了起来。那是一种怎样的评说啊,我头一回真切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确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他似乎信手拈来,侃侃而谈,从语文学习心理尤其情感体验的角度逐层分析,既有深刻的理性剖解,又充满浓郁的感性色彩,难怪老师们说听张校长评课是一种享受。他赞扬我有敏锐的资源意识,将正热映的台湾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的主题歌引入教学;他肯定我引导孩子通过披文而入情,“语语悟其神”;他启发我如何就着学生的回答将其体验引向深处。
当天下午学校教研活动,没想到,张校长竟在全体教师会上讲起我这节课,说“一个工作才一年的年轻教师就上到这个程度让人欣喜”。
一时间,我真的有点懵了。坦率地讲,尽管毕业前也是雄心壮志,但一年下来,我并没有听到多少肯定与赞扬,内心已经开始了动摇与怀疑。
会散得很晚。我站在走道上。张校长出现了,我迎了上去:“我的课真有你说的那样好吗?还只是对年轻人的鼓励?”
他笑着停下脚步:“这么不自信?其实一年来的路上‘沙龙’,我就觉察你是个不错的苗子,今天的课证实了我的感觉。当然喽,也不是说没有欠缺了,比如说语感就还需要锤炼。”
早听说张校长对教师的语言特别讲究,有时能为一句话让教师练上几十遍。我却有点不服气,自己读书时曾任过班级推普员,语言还会成问题?
张校长一点不恼:“‘母亲一夜要起来两三次,常常累得腰酸腿疼’,这句话怎么说?‘我’心中好受吗?”边说着边示范起来,我课上机械重读的几个词语,他却是轻轻吐出,完毕,还稍稍看看我,似乎给听者一个回味。原来语文教师的上课是这样的,美好与品位不在色彩与华丽,有时就在至简的语言之中。
在青砖道上不知聊了多久,只记得告别后的短暂的剩余路途走得很缓慢很遥远,心里一遍遍默练着刚才的那几句话,憧憬着用语言营构一个幸福课堂。
当时学校里年轻人不少,有时晚办公完毕,几个人就凑到一间教室弹弹琴唱唱歌。一次大家兴致正浓,张校长突然推门进来:“是你们的歌声领我过来的。”
张校长也喜欢唱歌?
——唱歌好啊,教师都应该唱歌。唱歌最能培养一个人的情绪体验能力,这正是好教师不可或缺的素质,咱们实小的教师都要练唱歌。
说着,他就哼起了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高高山上噢一树喔槐哟喂,手把栏杆噻望郎来哟喂……”
——你们听这首歌,里边的情感多么丰富,年轻姑娘的期盼、热切、掩饰、娇羞刻画得淋漓尽致,演唱的时候绝不能只唱音符,要眼前有人物,要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以声传情。
就这样,晚风里的琴声成了一个信号,音符飘飞的时候,他就会过来加入我们的和声。随后,踩着一地月光,沿着青砖道往回走。与歌声同行的,是聊不够的斯霞、王兰、庄杏珍、张祖彤,是“五朵金花”(南通的五位女特级教师)鲜明的教学风格与特色,当然还有袁微子与朱作仁的观点碰撞,还有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有一回,我们观看了一台电视晚会,秦怡、孙道临等老艺术家的朗诵表演激情洋溢。走在青砖道上,大家兴奋地交流着,张校长更是眉飞色舞,一一评说比较,~会禁不住高声朗诵起来。其时海门正欲举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表演活动,我极力怂恿张校长也去“秀”一回。那次活动中,他跟一位青年教师表演的情景朗诵赢得了满场喝彩。
校园的上空星星点点,路边的树影婆娑起舞,一串串脚步那般轻盈,夜晚的青砖道充满诗意。一日日,一次次,我们就这样从青砖道走过。青砖道洒满了我们的笑声和歌声,也收藏了我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