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9年10月,笔者有幸参加了广州大学与瑞典林雪平大学共同举办的“环境教育教师培训班”。培训期间,瑞典教师的教学模式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并对现行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关键词:瑞典教学模式;提高中国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启示
一、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况
瑞典是一个发达的北欧国家,很早开始,瑞典就已经重视教育,教育中追求民主、平等与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工业发达的“森林之国”,瑞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瑞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社会和学校从小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瑞典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提及可持续性(sustainable)这个词超过60次,生物、数学、化学、地理等多门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系,并提出相应要求。
二、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与做法
在培训期间,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以下称为瑞典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展情况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示范教学,总结如下:
(一)平等的教育
在可持续发展示范教学课堂上,几乎每节课都以讨论和发言环节为主,课堂上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小组讨论,要求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会耐心地倾听,尊重每个人的见解。
(二)注重实践
在示范教学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瑞典教师都会带我们进行户外实践。户外实践地点可以是学校附近的休闲公园、学校操场,课室外面的草地等等。例如某一天的上午在课室讲解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下午瑞典教师便带领我们在午饭后前往学校附近的雕塑公园进行游戏和讨论。
有趣方式能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随着时间发展,人类活动使得植物、石油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而垃圾则会越来越多。游戏结束后老师让我们思考,通过怎样的做法可以使得垃圾变少。经过这种游戏进行热身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各抒己见,解决地理问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在批判中学习
在示范教学中,笔者深切体会到瑞典教育的批判思维。瑞典教师经常会提醒我们对目前可持续发展做法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大胆提出质疑,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师范教学中有很多批判性的学习模式,例如其中有一个名叫“站在同一条线上”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倾听整个小组各种的不同看法,重视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挑战“权威”。这个活动亮点是侧重每个人的思考过程与看法,参与者需要交流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制地自由表达个人对不同主题的感受和想法,在批判中学习,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三、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国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高的启示
瑞典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国现行高中阶段地理科学核心素养教育具有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提升学生的地理或其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笔者认为瑞典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国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可借鉴之处。
(一)利用可持续发展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贯穿与整个地理教学,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其实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家乡或者学生熟悉的某一区域,分析导致该区域人地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或者转变为区域和谐发展的做法,在真实的情景中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提出人地协调的对策,从而树立人地协调观。
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型包括6个方面,最基本的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社会、自然(即生态)、经济;多元论是指区域发展中不同意见;组织是指该案例中参与或者改变的机构和企业;媒介是指该案例的代表事件或者诱发事件。这个模式可用于任何一个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的真实地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培养批判精神,推动综合思维的形成
现存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度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不能把知识的表象和本质区分,缺乏批判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运用逻辑推理,抛开思维定势,有主见地去评价和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多解决新问題,形成开放式的思考方式,冲破传统思维。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引申性训练,培养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时候,引申一下水土流失的好处;黄土高原恢复植被植树造林带来的不良后果;沙尘暴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好处等等。让学生明白到要素、时空、地点三者组合不同,地理结果也会不同,所以看待地理事物要批判性地考虑地理要素、时空、地点的因果综合。
同时,教师应该时刻自我反思,并鼓励学生对教师和书本所传授的权威知识进行辨析对比,作出合理评价,为自己的主见提供合逻辑的支撑,驱使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意识,全面思考问题,推动综合思维形成。
(三)普及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力
教师课堂的单纯说教是很难提高是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而实践体验却能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自然地理环境之中。研究证明,学生常进行户外活动能使头脑敏捷、思维更广、动手能力更强。
教学中教师讲解完核心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在户外对课堂知识讨论和探究,地点可以是地理园、生物园、操场等空旷而安静的地方,方便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在地理实验室制作地理模型、进行地理实验模拟和地理情景体验等等;也可以就某一主题活动,到校外进行研学和社会调查等等。
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户外实践让学生环境中接收教育,使教学真正融入实际之中。在草地上思考,在公园中讲课,在大树下讨论等户外实践方式能开阔学生头脑,放松身心,更能投入地思考,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课堂开放,在地理学习中普及地理实践活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确确实实地提高地理实践力。
结语
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作为一线地理工作者,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与尝试,多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影响学生和更好地投身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吕润美.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2(20):52-54.
[2] 王巧玲.可持续发展素养与核心素养.中国德育,2016(07): 55-58.
[3] 王海燕. 21世纪以来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
关键词:瑞典教学模式;提高中国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启示
一、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概况
瑞典是一个发达的北欧国家,很早开始,瑞典就已经重视教育,教育中追求民主、平等与协作,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工业发达的“森林之国”,瑞典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是瑞典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社会和学校从小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教育。
在瑞典现行的课程标准中提及可持续性(sustainable)这个词超过60次,生物、数学、化学、地理等多门课程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系,并提出相应要求。
二、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与做法
在培训期间,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专家(以下称为瑞典老师)给我们讲述了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开展情况以及进行可持续发展示范教学,总结如下:
(一)平等的教育
在可持续发展示范教学课堂上,几乎每节课都以讨论和发言环节为主,课堂上给予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小组讨论,要求每个组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会耐心地倾听,尊重每个人的见解。
(二)注重实践
在示范教学中,每讲完一个知识点,瑞典教师都会带我们进行户外实践。户外实践地点可以是学校附近的休闲公园、学校操场,课室外面的草地等等。例如某一天的上午在课室讲解了“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概念”,下午瑞典教师便带领我们在午饭后前往学校附近的雕塑公园进行游戏和讨论。
有趣方式能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随着时间发展,人类活动使得植物、石油会越来越少甚至消失,而垃圾则会越来越多。游戏结束后老师让我们思考,通过怎样的做法可以使得垃圾变少。经过这种游戏进行热身后再让学生思考并各抒己见,解决地理问题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在批判中学习
在示范教学中,笔者深切体会到瑞典教育的批判思维。瑞典教师经常会提醒我们对目前可持续发展做法和未来趋势进行深入的思考,并大胆提出质疑,鼓励发表独特的见解。师范教学中有很多批判性的学习模式,例如其中有一个名叫“站在同一条线上”的活动: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观察他人的态度和价值观,倾听整个小组各种的不同看法,重视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大胆挑战“权威”。这个活动亮点是侧重每个人的思考过程与看法,参与者需要交流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可以无限制地自由表达个人对不同主题的感受和想法,在批判中学习,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
三、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对中国高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提高的启示
瑞典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与中国现行高中阶段地理科学核心素养教育具有相似之处: 两者都是致力于培养学生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提升学生的地理或其他综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此,笔者认为瑞典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国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有可借鉴之处。
(一)利用可持续发展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贯穿与整个地理教学,包括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其实质就是人地关系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选取家乡或者学生熟悉的某一区域,分析导致该区域人地关系不协调的原因或者转变为区域和谐发展的做法,在真实的情景中分析自然环境对人的影响以及人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提出人地协调的对策,从而树立人地协调观。
可持续发展教学模型包括6个方面,最基本的是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维度:社会、自然(即生态)、经济;多元论是指区域发展中不同意见;组织是指该案例中参与或者改变的机构和企业;媒介是指该案例的代表事件或者诱发事件。这个模式可用于任何一个有可持续发展思维的真实地方,也可以是学生自己编写的故事,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思维,树立人地协调观。
(二)培养批判精神,推动综合思维的形成
现存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深度不足的一个原因是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不能把知识的表象和本质区分,缺乏批判能力。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应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并运用逻辑推理,抛开思维定势,有主见地去评价和分析地理问题。
地理课堂上教师可让学生多接触新事物,多解决新问題,形成开放式的思考方式,冲破传统思维。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引申性训练,培养求异思维,例如在讲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时候,引申一下水土流失的好处;黄土高原恢复植被植树造林带来的不良后果;沙尘暴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好处等等。让学生明白到要素、时空、地点三者组合不同,地理结果也会不同,所以看待地理事物要批判性地考虑地理要素、时空、地点的因果综合。
同时,教师应该时刻自我反思,并鼓励学生对教师和书本所传授的权威知识进行辨析对比,作出合理评价,为自己的主见提供合逻辑的支撑,驱使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培养批判意识,全面思考问题,推动综合思维形成。
(三)普及实践活动,提高地理实践力
教师课堂的单纯说教是很难提高是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而实践体验却能让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处于自然地理环境之中。研究证明,学生常进行户外活动能使头脑敏捷、思维更广、动手能力更强。
教学中教师讲解完核心知识后,可以安排学生在户外对课堂知识讨论和探究,地点可以是地理园、生物园、操场等空旷而安静的地方,方便老师进行总结和点评;在地理实验室制作地理模型、进行地理实验模拟和地理情景体验等等;也可以就某一主题活动,到校外进行研学和社会调查等等。
作为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有效手段,户外实践让学生环境中接收教育,使教学真正融入实际之中。在草地上思考,在公园中讲课,在大树下讨论等户外实践方式能开阔学生头脑,放松身心,更能投入地思考,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课堂开放,在地理学习中普及地理实践活动,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学习效果,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实践环境中确确实实地提高地理实践力。
结语
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好的事,作为一线地理工作者,应该在繁忙的工作中不断努力与尝试,多学习,提高自身专业素质,从而影响学生和更好地投身教学中。
参考文献:
[1] 吕润美.瑞典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2(20):52-54.
[2] 王巧玲.可持续发展素养与核心素养.中国德育,2016(07): 55-58.
[3] 王海燕. 21世纪以来瑞典中小学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