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曾经出现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战场。在过去的军事研究和宣传中,我们一般都是以讲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主线。自1985年电影《血战台儿庄》在国内上映后,人们的视线开始由敌后战场转向正面战场,同时对敌后战场的研究依然在深入进行中。但是近几年来,一些人的研究开始了一些重大偏差,就是错误地认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主要是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打下来的。有的人甚至提出共产党就那么几个人、那么几条枪,不可能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主要作用。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误导。他们的目的在于努力抬高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消弱共产党敌后战场的作用。在此,我们有必要澄清事实,还历史一个真相。
一、国共两党战争指导之比较
自“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振臂一呼,率先打出了坚决抗战的旗帜,是共产党最早发出了抗日宣言,率先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斗争,率先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对于日本全面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毛泽东的“一贯估计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早在1936年7月,全面的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仗是持久的。毛泽东此时还向斯诺谈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1937年全面的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毛泽东就敏锐地指出:中日之间的胜负,要在持久战中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抗日战争打了4个月后,太原失守了,这对蒋介石和毛泽东来说,无疑是思想上的巨大震动。蒋介石受到的震动是情绪消极,而毛泽东的震动是清醒地看到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靠不住的,共产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持久战。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但不能因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造成持久,而是要依靠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所造成的持久。共产党必须深入敌后,领导这场持久战,此后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挥师敌后,依靠敌后人民大打人民战争,充分证明持久战的可行性。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原来设想不出3个月就能灭掉中国,但他们没有想到,共产党、八路军会深入敌后牵制他们,也没有料到,国民党、中央军会在正面战场,进行节节抗击,这就是从客观上使抗日战争成了名副其实的持久战。但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硬打硬拼的单纯防御来对付日军,结果是一败再败,国军很快就丢掉了上海、南京。
毛泽东审时度势,一直在关注着正面战场,他开始考虑的是抗战全局,并最终得出结论。正面战场的抗战肯定是长期的、持久的。于是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面抗战方案。无奈蒋介石知道毛泽东的建议非常切合实际,非常的高瞻远瞩,但就是不采纳毛泽东的建议,他担心如果听了毛泽东的还要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与日军互为攻防,吃亏太大,从而给日军进行持久作战的机会。结果造成日军一路南下,打下武汉后,就再也难以组织有力的攻势去攻打中国的西南地区了。然而日军在短时间内打不下中国,中国军队又短时间内打不过日军,持久战在中国已成现实,这些都充分证明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正确。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毛泽东针对徐州失守后,日军一方面是把主力转向华北,专门消灭共产党、八路军,一方面是继续向南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全国持久抗战思想,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要在生存中广泛发展,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要保存主力,形成持久抗战之态势。在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写出了不朽著作《论持久战》,对抗战的全局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仅在共产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共鸣,而且,在国民党中乃至在国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程思远在回忆中就谈到了《论持久战》对国民党上层的影响。他说:“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知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指导思想。”
实践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测的那样,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论持久战》所指出的三个阶段之后,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这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电影《南征北战》中我军师长有一句话:“蒋介石的算盘珠子从来是靠我们来拨打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不难理解蒋介石的300万大军为什么会在解放战争中遭到失败了。
二、国共两党抗日战场发展之比较
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奇谈怪论,就是认为抗战中国民党功劳最大,共产党基本没怎么抗日。实际上,这种论调很容易误导不了解历史的读者。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反映国军抗战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一些人就以此为据,说什么国民党是抗战派,共产党是挑拨派。他们这种说法根本不符合实际,我个人认为有4点:一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指导最正确;二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作战最惨烈;三是共产党在抗战中后成为抗战的主要力量;四是共产党是在身份不合法,不被承认,不给物资的情况下誓死御敌。冀中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最多的日军武装力量,江南新四军和游击队更是牵制了大量敌人,最为艰苦卓绝的东北抗联也曾经让日军魂飞丧胆。
实事求是地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也下决心打了几场硬仗、恶战和事关抗战全局的大仗,国民党军队中也确有绝大多数官兵浴血沙场,可歌可泣。但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问题上,始终是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他所全神贯注的大事,是“剿共”,东三省丢了,他安之若素;“西安事变”,他被迫抗战、为了顾全大局,共产党同意自身改编为国军,但蒋又对共产党百般压制。别说是共产党,就是对地方军、杂牌军,蒋介石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一次又一次的整编,或被暗算、或被离间、或被拆分、或被干脆取消,反而是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计前嫌,团结抗战。为什么共产党最后胜利了,为什么共产党经过几十年努力把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负责任大国?为什么国民党最后败了。跑到台湾岛上到现在连个台湾都守不住了?难道这不是历史给我们的结论吗? 人们不会忘记,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6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特别规定,日本派遣军“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而将占领地区划分为以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这里的所谓的“治安地区”主要是指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20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要纲》,计划从1月份至10月份分3期进行。在制定这个计划时,日军还比较注意占领区内国民党残余部队的存在,而到了第3期“肃正作战”时,就完全把肃正的重点指向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到了1939年9月,日本大本营在给日本中国派遣军的命令中已经明确规定“大本营的企图希望迅速处理中国事变。”比较有说服力的是,当时,日本在中国的派遣军拥有24个师团、1个骑兵兵团,其中有14个师团的兵力在用于敌后战场作战。特别是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当即就决定把作战重点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从而也就标志着敌后战场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三、国共两党抗日战场歼敌之比较
也许正是因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抗战业绩不佳,也使得蒋介石对中国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甚至对世界法西斯战争发展形势也严重缺乏科学预测和估计,直至对日本投降竟感到十分突然。于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匆忙慌乱之中摘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果实,而且被突然而来的抗战胜利冲昏了头脑。抗战胜利后仅仅三年有余,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就在全面内战之中全败而归,把江山全部送给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剩下残兵败将只能逃到台湾孤岛上去了。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种种表现,远不是当下某些“精英”们所期待和吹捧的那样,不仅不能比较好地“担负着主要抗战使命”,带领全国各阶层群众和社会力量同心协力去抗击日寇,而且在整个国军系统上下对侵华日军畏之如虎,失败主义、投降主义思潮弥漫,甚至企图利用日军侵华之机铲除中共和其他爱国进步力量,以实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比如,在抗战中,国军投敌人数竟然超过了杀敌人数,就是一个最为有力的佐证。
据日本原生省1964年调查统计,侵华日军死亡43.56万人,而美国统计的侵华日军死亡人数为44.7万人(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中国战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下册,916页注释)。这两个死亡人数都是日本自己的和美国统计的,而且两个数字相差不大。
如果按照这两个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统计数字,在侵华期间,日军死亡(包括被国军打死、被共军打死以及包括自然病死的总数)人数大约为45万人左右。这也就是说,哪怕侵华日军都是被国军打死的,日军死亡人数也就只有45万人左右。在当时中国抗战正面战场上,国军组织发动的多个重大战役,多是以消耗和牺牲国军有生力量为主,国军实际歼灭的日军并不是很多。比如,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国军投入总兵力超过15万人,而日军投入总兵力仅为5万人,国军歼灭日军人数极为有限,结果还是以国军溃败、南京陷落而告终。
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教授曾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很能说明谁才是领导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那么,往前推一个月,就是1945年7月15日到1945年8月15日,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战场先后被日寇攻占福建云宵等18座县城。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先后收复了扬中等16座县城。这就是对比,这就是差距。
四、国共两党战场牺牲将领和投敌人数之比较
在一些研究文章中,有人拿出国军在抗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有206名之多,而共产党只有左权将军1人说事。其实这是一个最坏的误导。这是有意地掩盖了一个天大的真相,既在国共合作之初,国民政府只给31位名共产党的高级指挥员授予将军军衔。此后共产党就基本上没有人被国民政府授过将军军衔。因此共产党内许多高级将领直到牺牲,都没有被授予或追授过军衔。而国民政府仅在抗日战争中就为60多名将领追授军衔。就是按照国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即团以上的军官有战功后就可以授少将或追授上将以上军衔。根据这个规定,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牺牲的将领至少有202人,其中八路军112人、新四军44人、东北抗联46人。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同等级牺牲的将领中,共产党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的数量并不少于国民党军。例如:国民党军将领王铭章的部队不到5000人,他牺牲后被追认为上将,而共产党包森领导8000子弟兵,他牺牲后没有追授将军军衔。国民党少将朱世勋部队,最强时不到3000人,一段时间只有1000人,他牺牲后被追授军衔。平北地区第10团团长白乙化,部队有3000多人,牺牲后没有人想到为他授军衔。这些都告诉我,由一群有信仰、有血性的铁血男儿组成的共产党,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了,能够在不合法、不正规,没有供给、没有军衔的情况下艰苦鏖战,是他们书写了人类战争史最悲壮的一幕。
那么,在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究竟有多少国军投向了日军呢?据《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11章第3节记录:国军“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而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以对抗共产党游击队”。据李敖《蒋介石评传》一书统计,国军在抗战期间投敌人数约为50万人。这自然还不包括汪精卫伪政府投降的汉奸军队人数在内。
由此可见,在整个抗战时期,国军投向日军的总人数为50万人,是最为保守的统计数字,实际数字还应该更多一些。而侵华日军在中国抗战期间死亡的人数为45万,就算这些死掉的日本鬼子都记在国军的战争“功劳簿”上,那充其量也就是杀敌45万人,与投敌叛国的50多万国军相比,实在无法让中国人为蒋介石的国军抗战业绩感到骄傲。
对于蒋介石和国军在抗战中所创造出的战争奇观,多次遭到史迪威等盟军高级将领的质疑和反诘,他们曾多次建议盟军高层撤掉蒋介石在盟军中国战区的领导职务,甚至一度急欲暗杀掉蒋介石本人,试图让盟军中国战场换得更有能力的高级指挥官,以此挽救盟军中国战场的颓势。但终因蒋介石得毫不退让和其它种种因素而未能如愿。
令人非常痛心的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表现,远不像某些“精英”所期待和吹捧的那样,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不仅没有很好的“担负起主要抗战使命”同人一协力抗击日寇,而且投降认输超过了杀敌人数。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汪精卫及20多个中委先后投敌,国民政府有58个旅长、参谋长将领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哗变。日军在华战场人数最高为180万人,而国民政府投降日本的伪军就达到210万人。更可悲的是这些伪军为日本人当炮灰,还拿着国民政府的军饷。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把日本侵略者拖进了持久战的泥潭而不能脱身,并最终导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最后失败。它标志着从1937年到1939年之前,只有3万多人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依靠人民积蓄力量,而从1940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已经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主要力量。敌后战场是中国战略大反攻的主要战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一、国共两党战争指导之比较
自“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振臂一呼,率先打出了坚决抗战的旗帜,是共产党最早发出了抗日宣言,率先领导了东北的抗日斗争,率先组建了东北抗日联军。对于日本全面对中国发动的战争,毛泽东的“一贯估计中日战争是持久战。”早在1936年7月,全面的抗日战争还没有爆发之前,毛泽东就在延安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中说过:中日早晚要打一仗;中日这一仗是持久的。毛泽东此时还向斯诺谈了打持久战的各项方针。1937年全面的抗日战争刚刚开始,毛泽东就敏锐地指出:中日之间的胜负,要在持久战中解决。
1937年“七七事变”开始,抗日战争打了4个月后,太原失守了,这对蒋介石和毛泽东来说,无疑是思想上的巨大震动。蒋介石受到的震动是情绪消极,而毛泽东的震动是清醒地看到了国民党的正面战场是靠不住的,共产党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打持久战。中日战争是一场持久战,但不能因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造成持久,而是要依靠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所造成的持久。共产党必须深入敌后,领导这场持久战,此后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挥师敌后,依靠敌后人民大打人民战争,充分证明持久战的可行性。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原来设想不出3个月就能灭掉中国,但他们没有想到,共产党、八路军会深入敌后牵制他们,也没有料到,国民党、中央军会在正面战场,进行节节抗击,这就是从客观上使抗日战争成了名副其实的持久战。但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上采取硬打硬拼的单纯防御来对付日军,结果是一败再败,国军很快就丢掉了上海、南京。
毛泽东审时度势,一直在关注着正面战场,他开始考虑的是抗战全局,并最终得出结论。正面战场的抗战肯定是长期的、持久的。于是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全面抗战方案。无奈蒋介石知道毛泽东的建议非常切合实际,非常的高瞻远瞩,但就是不采纳毛泽东的建议,他担心如果听了毛泽东的还要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与日军互为攻防,吃亏太大,从而给日军进行持久作战的机会。结果造成日军一路南下,打下武汉后,就再也难以组织有力的攻势去攻打中国的西南地区了。然而日军在短时间内打不下中国,中国军队又短时间内打不过日军,持久战在中国已成现实,这些都充分证明毛泽东持久战思想的正确。
1938年5月19日,日军占领徐州,毛泽东针对徐州失守后,日军一方面是把主力转向华北,专门消灭共产党、八路军,一方面是继续向南进攻。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开始形成一个初步的全国持久抗战思想,这就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要在生存中广泛发展,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要保存主力,形成持久抗战之态势。在充分理论准备的基础上写出了不朽著作《论持久战》,对抗战的全局进行了深入分析论证,同时批驳了“亡国论”和“速胜论”。
毛泽东的《论持久战》不仅在共产党内产生了重大影响和共鸣,而且,在国民党中乃至在国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程思远在回忆中就谈到了《论持久战》对国民党上层的影响。他说:“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为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知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指导思想。”
实践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正是按照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所预测的那样,抗日战争在经历了《论持久战》所指出的三个阶段之后,中国人民最终战胜了日本侵略者。这是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在反侵略战争中取得完全胜利。电影《南征北战》中我军师长有一句话:“蒋介石的算盘珠子从来是靠我们来拨打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就不难理解蒋介石的300万大军为什么会在解放战争中遭到失败了。
二、国共两党抗日战场发展之比较
一个时期以来,一直有一种奇谈怪论,就是认为抗战中国民党功劳最大,共产党基本没怎么抗日。实际上,这种论调很容易误导不了解历史的读者。特别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反映国军抗战的出版物和影视作品,一些人就以此为据,说什么国民党是抗战派,共产党是挑拨派。他们这种说法根本不符合实际,我个人认为有4点:一是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战争指导最正确;二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作战最惨烈;三是共产党在抗战中后成为抗战的主要力量;四是共产党是在身份不合法,不被承认,不给物资的情况下誓死御敌。冀中抗日根据地牵制和消灭了最多的日军武装力量,江南新四军和游击队更是牵制了大量敌人,最为艰苦卓绝的东北抗联也曾经让日军魂飞丧胆。
实事求是地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也下决心打了几场硬仗、恶战和事关抗战全局的大仗,国民党军队中也确有绝大多数官兵浴血沙场,可歌可泣。但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问题上,始终是心猿意马、三心二意,他所全神贯注的大事,是“剿共”,东三省丢了,他安之若素;“西安事变”,他被迫抗战、为了顾全大局,共产党同意自身改编为国军,但蒋又对共产党百般压制。别说是共产党,就是对地方军、杂牌军,蒋介石也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作战,一次又一次的整编,或被暗算、或被离间、或被拆分、或被干脆取消,反而是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计前嫌,团结抗战。为什么共产党最后胜利了,为什么共产党经过几十年努力把一个半殖民、半封建的国家建设成了一个负责任大国?为什么国民党最后败了。跑到台湾岛上到现在连个台湾都守不住了?难道这不是历史给我们的结论吗? 人们不会忘记,武汉沦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1938年6月,日本陆军省和参谋本部特别规定,日本派遣军“如无特别重大的必要时,不准备扩大占领地区,而将占领地区划分为以治安为主的治安地区,与以消灭抗日势力为主的作战地区。”这里的所谓的“治安地区”主要是指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4月20日,日本华北方面军制定了《治安肃正要纲》,计划从1月份至10月份分3期进行。在制定这个计划时,日军还比较注意占领区内国民党残余部队的存在,而到了第3期“肃正作战”时,就完全把肃正的重点指向了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
到了1939年9月,日本大本营在给日本中国派遣军的命令中已经明确规定“大本营的企图希望迅速处理中国事变。”比较有说服力的是,当时,日本在中国的派遣军拥有24个师团、1个骑兵兵团,其中有14个师团的兵力在用于敌后战场作战。特别是1940年八路军发动“百团大战”后,日本华北方面军当即就决定把作战重点指向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抗日根据地,从而也就标志着敌后战场已经成为抗战的主战场。
三、国共两党抗日战场歼敌之比较
也许正是因为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抗战业绩不佳,也使得蒋介石对中国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甚至对世界法西斯战争发展形势也严重缺乏科学预测和估计,直至对日本投降竟感到十分突然。于是,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匆忙慌乱之中摘取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果实,而且被突然而来的抗战胜利冲昏了头脑。抗战胜利后仅仅三年有余,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就在全面内战之中全败而归,把江山全部送给了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剩下残兵败将只能逃到台湾孤岛上去了。
蒋介石和国民政府在抗战中的种种表现,远不是当下某些“精英”们所期待和吹捧的那样,不仅不能比较好地“担负着主要抗战使命”,带领全国各阶层群众和社会力量同心协力去抗击日寇,而且在整个国军系统上下对侵华日军畏之如虎,失败主义、投降主义思潮弥漫,甚至企图利用日军侵华之机铲除中共和其他爱国进步力量,以实现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独裁统治。比如,在抗战中,国军投敌人数竟然超过了杀敌人数,就是一个最为有力的佐证。
据日本原生省1964年调查统计,侵华日军死亡43.56万人,而美国统计的侵华日军死亡人数为44.7万人(见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编著:《中国战争发展史》,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下册,916页注释)。这两个死亡人数都是日本自己的和美国统计的,而且两个数字相差不大。
如果按照这两个来自日本和美国的统计数字,在侵华期间,日军死亡(包括被国军打死、被共军打死以及包括自然病死的总数)人数大约为45万人左右。这也就是说,哪怕侵华日军都是被国军打死的,日军死亡人数也就只有45万人左右。在当时中国抗战正面战场上,国军组织发动的多个重大战役,多是以消耗和牺牲国军有生力量为主,国军实际歼灭的日军并不是很多。比如,1937年12月的南京保卫战,国军投入总兵力超过15万人,而日军投入总兵力仅为5万人,国军歼灭日军人数极为有限,结果还是以国军溃败、南京陷落而告终。
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教授曾提供这样一组数据,很能说明谁才是领导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那么,往前推一个月,就是1945年7月15日到1945年8月15日,国民党军对日作战战场先后被日寇攻占福建云宵等18座县城。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敌后战场,先后收复了扬中等16座县城。这就是对比,这就是差距。
四、国共两党战场牺牲将领和投敌人数之比较
在一些研究文章中,有人拿出国军在抗战中牺牲的高级将领有206名之多,而共产党只有左权将军1人说事。其实这是一个最坏的误导。这是有意地掩盖了一个天大的真相,既在国共合作之初,国民政府只给31位名共产党的高级指挥员授予将军军衔。此后共产党就基本上没有人被国民政府授过将军军衔。因此共产党内许多高级将领直到牺牲,都没有被授予或追授过军衔。而国民政府仅在抗日战争中就为60多名将领追授军衔。就是按照国民政府的有关规定,即团以上的军官有战功后就可以授少将或追授上将以上军衔。根据这个规定,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牺牲的将领至少有202人,其中八路军112人、新四军44人、东北抗联46人。从这些资料中可以看出,在同等级牺牲的将领中,共产党为国捐躯的高级将领的数量并不少于国民党军。例如:国民党军将领王铭章的部队不到5000人,他牺牲后被追认为上将,而共产党包森领导8000子弟兵,他牺牲后没有追授将军军衔。国民党少将朱世勋部队,最强时不到3000人,一段时间只有1000人,他牺牲后被追授军衔。平北地区第10团团长白乙化,部队有3000多人,牺牲后没有人想到为他授军衔。这些都告诉我,由一群有信仰、有血性的铁血男儿组成的共产党,在民族存亡关键时刻了,能够在不合法、不正规,没有供给、没有军衔的情况下艰苦鏖战,是他们书写了人类战争史最悲壮的一幕。
那么,在整个抗战期间,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究竟有多少国军投向了日军呢?据《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册第11章第3节记录:国军“叛逃的将军1941年有12个,1942年有15个,1943年是高峰的一年,有42人叛逃。50多万军队跟随这些叛逃的将军而去,而日本人则利用这些伪军去保卫其占领的地区,以对抗共产党游击队”。据李敖《蒋介石评传》一书统计,国军在抗战期间投敌人数约为50万人。这自然还不包括汪精卫伪政府投降的汉奸军队人数在内。
由此可见,在整个抗战时期,国军投向日军的总人数为50万人,是最为保守的统计数字,实际数字还应该更多一些。而侵华日军在中国抗战期间死亡的人数为45万,就算这些死掉的日本鬼子都记在国军的战争“功劳簿”上,那充其量也就是杀敌45万人,与投敌叛国的50多万国军相比,实在无法让中国人为蒋介石的国军抗战业绩感到骄傲。
对于蒋介石和国军在抗战中所创造出的战争奇观,多次遭到史迪威等盟军高级将领的质疑和反诘,他们曾多次建议盟军高层撤掉蒋介石在盟军中国战区的领导职务,甚至一度急欲暗杀掉蒋介石本人,试图让盟军中国战场换得更有能力的高级指挥官,以此挽救盟军中国战场的颓势。但终因蒋介石得毫不退让和其它种种因素而未能如愿。
令人非常痛心的是,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和国民政府的表现,远不像某些“精英”所期待和吹捧的那样,国民党政府和军队不仅没有很好的“担负起主要抗战使命”同人一协力抗击日寇,而且投降认输超过了杀敌人数。整个抗战期间,国民党汪精卫及20多个中委先后投敌,国民政府有58个旅长、参谋长将领投敌,一些部队成建制哗变。日军在华战场人数最高为180万人,而国民政府投降日本的伪军就达到210万人。更可悲的是这些伪军为日本人当炮灰,还拿着国民政府的军饷。
综上所诉,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把日本侵略者拖进了持久战的泥潭而不能脱身,并最终导致日本在侵华战争中最后失败。它标志着从1937年到1939年之前,只有3万多人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依靠人民积蓄力量,而从1940年到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已经成为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主要力量。敌后战场是中国战略大反攻的主要战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