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盐城经济信息化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型升级为主题,突出“快增”和“快转”两大重点,积极抢抓江苏沿海开发和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机遇,大力开展新特产业提升年和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两大活动,进一步强化产业培植、有效投入、创新驱动、培大育强、“两化融合”五大抓手,奋力推动盐城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
一是新特产业倍增计划。在全市深入开展新特产业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新特色产业发展,确保到2012年新特产业规模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其中2011年24个特色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300亿元,增长40%。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盐城环保产业园建设,力争在引进国际环保龙头企业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建成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风电及装备产业,加快推进沿海陆上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场建设。重点支持盐都、阜宁、东台、大丰等县(市、区)建设风电装备产业园,以2.5兆瓦以上整机、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为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国内外风电龙头企业,努力构建风力发电完整产业链,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推进市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以发展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为重点,推动东风悦达起亚、奥新、中大等企业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海洋生物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大丰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以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依托,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机构,积极引进海洋生物龙头企业,努力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江苏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园区。二是传统产业提升计划。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为重要抓手,改造提升机械装备、汽车、纺织、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链条高端化、产品结构终端化、企业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石油机械、船舶制造、港口机械、泵阀机械等重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培植和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东风悦达起亚实施第三工厂项目,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国家级汽车试验场建设,推进汽车物流、展示、金融、保险、信息、交易等配套工程建设。纺织产业,加快发展新型纤维、高档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品牌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和台湾纺织界联系,建设盐城台湾纺织科技园。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突破沿海大化工产业项目,稳定提高盐化工、农用化工。推进新一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加快企业入园步伐,提升园区和企业的安全、环保水平。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速计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实施市现代物流园区、城南物流园区、城南科教城、市开发区软件园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积极招引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苏南农商行到我市建立分支机构,大力推进工业品展示、展销和工业设计、研发等方面工作。认真研究落实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措施,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二、以有效投入和重大产业项目为关键举措,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全力突破重大产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集中精力主攻一批事关盐城沿海开发和“十二五”发展的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重抓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节点型的产业链高端项目。继续实施重点工业项目“三百工程”,确保2011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50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0项,新增储备5亿元以上项目150项,每个县(市、区)新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2项、力争在投资超20亿元的特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强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继续组织实施“千企千万”和“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其中百家企业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不少于100项,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4%。三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组织编制《2011盐城市重点产业产品招商指导目录》。开展新特产业、央企对接、两化融合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中央企业和知名名企,着力引进一批重点项目。
三、以创新驱动和“两化融合”为重要支撑,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重抓5个一批: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年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争取新突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开发一批重点新产品,开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新产品200个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2个、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各8—10个。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在新特产业中选择一批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解决制约全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全年组织实施50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组建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建立盐都风电装备、建湖石油机械、亭湖太阳能电池、阜宁环保滤料、东台纺织机械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组织1—2次高层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企业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密切跟踪服务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国际软件园、大学城科技创业园、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增强园区的高新技术孵化、科技成果孵化和扩散功能。
“两化融合”方面,2011年重点编制两个规划、开展两个创建、实施五大工程。编制两个规划,即加快编制出台《盐城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盐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十二五”规划》。开展两个创建,全年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4家、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0家以上、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实施五大工程,以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为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石油机械、船舶等新特产业为重点,筛选和实施一批“两化融合”项目,推动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等五大工程,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的效益。
四、以培大育强和投产达效为着力点,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强化大企业培植。启动新一轮50强企业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20户50亿级目标企业培植力度。把战略性重组作为培大育强的重要抓手,指导帮助一批重点企业与国内外500强、央企、国内行业前十强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全年争取有8—10家企业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强化投产达效。科学排定重点工业项目2011年预期产出目标,制定推进投产达效工作方案,对投产达产滞后项目,帮助分析原因,积极协调解决制约因素,促进项目尽快发挥预期效益。2011年全市重点新增长点新增开票销售100亿元。三是强化服务推动。进一步深化细化“三服务”活动,重点抓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可靠稳定供应。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政银企保”对接活动,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资金需求矛盾。四是强化形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及时研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重点企业、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三级运行监测体系,及时全面准确把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走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五、以提升平台和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是机制创新工程。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二是平台提升工程。推进园区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中,确保2011年全市重点镇中小企业园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1000户,新增服务平台20个。重抓亿元以上担保机构建设,确保2011年全市建成融资性担保机构40家,其中注册资本3亿元以上的2家,亿元以上的20家,全社会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50%以上。三是特色发展工程。力争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园有30%以上成为特色中小企业园,部分中小企业园成为特色产业园区的配套园区。四是主体创优工程。制定推进微小企业升档进位行动计划,建立微小企业升档进位的目标责任体系和挂钩服务体系,确保年内培植200户微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
六、以低碳经济和绿色制造为主要导向,积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组织编制“盐城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强化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等制度。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节能调控,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大力推进节能技改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围绕纺织、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和大宗工业品,建立盐城市重点产品能耗限、定额标准。二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园区集中供热、供电、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应用试点,继续推进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推进工业“三废”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钢铁、水泥、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作者系盐城市经信委主任、党组书记)维达
一、以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主攻方向,大力培育新兴特色产业
一是新特产业倍增计划。在全市深入开展新特产业提升年活动,全力推进新特色产业发展,确保到2012年新特产业规模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上,其中2011年24个特色产业实现开票销售1300亿元,增长40%。节能环保产业,重点推进盐城环保产业园建设,力争在引进国际环保龙头企业方面取得突破,加快建成国家级环保产业基地。积极推进建湖节能电光源产业园、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等节能环保产业园建设。风电及装备产业,加快推进沿海陆上风电场建设,积极推进海上风电场建设。重点支持盐都、阜宁、东台、大丰等县(市、区)建设风电装备产业园,以2.5兆瓦以上整机、关键零部件和控制系统为重点领域,大力引进国内外风电龙头企业,努力构建风力发电完整产业链,把我市建成全国重要的风电装备生产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推进市开发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建设,以发展新能源整车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为重点,推动东风悦达起亚、奥新、中大等企业加大电动汽车的研发投入,加快产业化、市场化步伐。海洋生物产业,充分发挥我市海洋资源优势,加快推进大丰海洋经济综合开发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建设,以高校、科研机构和大企业为依托,建立海洋生物研究机构,积极引进海洋生物龙头企业,努力建设集科研、开发、生产于一体的江苏沿海海洋生物产业园区。二是传统产业提升计划。以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为重要抓手,改造提升机械装备、汽车、纺织、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形成产业链条高端化、产品结构终端化、企业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推进石油机械、船舶制造、港口机械、泵阀机械等重大产业链建设,加快培植和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批长三角地区乃至国内重要的产业基地。汽车产业,积极推进东风悦达起亚实施第三工厂项目,大力招引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加快推进国家级汽车试验场建设,推进汽车物流、展示、金融、保险、信息、交易等配套工程建设。纺织产业,加快发展新型纤维、高档面料、产业用纺织品和家用纺织品、品牌服装等高附加值产品。加强和台湾纺织界联系,建设盐城台湾纺织科技园。化工产业,积极发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突破沿海大化工产业项目,稳定提高盐化工、农用化工。推进新一轮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加快企业入园步伐,提升园区和企业的安全、环保水平。三是生产性服务业提速计划。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实施市现代物流园区、城南物流园区、城南科教城、市开发区软件园等一批生产性服务业重点项目,积极招引股份制银行、外资银行和苏南农商行到我市建立分支机构,大力推进工业品展示、展销和工业设计、研发等方面工作。认真研究落实生产性服务业政策措施,促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相互融合、协调发展。
二、以有效投入和重大产业项目为关键举措,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全力突破重大产业项目。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重大产业项目突破年活动,集中精力主攻一批事关盐城沿海开发和“十二五”发展的重大生产力布局项目,重抓一批龙头型、基地型、科技型、节点型的产业链高端项目。继续实施重点工业项目“三百工程”,确保2011年竣工亿元以上项目150项,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200项,新增储备5亿元以上项目150项,每个县(市、区)新开工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2项、力争在投资超20亿元的特大项目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强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继续组织实施“千企千万”和“百企百亿”技改工程,全年实施千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1000项,其中百家企业实施亿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不少于100项,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630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比重达到50.4%。三是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围绕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24个特色产业,组织编制《2011盐城市重点产业产品招商指导目录》。开展新特产业、央企对接、两化融合等系列专题招商活动,主动对接国内外500强、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中央企业和知名名企,着力引进一批重点项目。
三、以创新驱动和“两化融合”为重要支撑,增创产业竞争新优势
在科技创新方面重抓5个一批:创建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全面推进企业研发机构建设,全年新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50个,创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争取新突破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开发一批重点新产品,开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重点新产品200个以上。争创中国驰名商标1—2个、省著名商标和省名牌产品各8—10个。实施一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在新特产业中选择一批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企业和科研单位开展技术攻关、技术引进和技术合作,解决制约全市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全年组织实施50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组建一批产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争取建立盐都风电装备、建湖石油机械、亭湖太阳能电池、阜宁环保滤料、东台纺织机械等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深入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组织1—2次高层次的产学研对接活动,促进企业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园,密切跟踪服务盐城高新技术产业园、国际软件园、大学城科技创业园、环保产业园的建设工作,增强园区的高新技术孵化、科技成果孵化和扩散功能。
“两化融合”方面,2011年重点编制两个规划、开展两个创建、实施五大工程。编制两个规划,即加快编制出台《盐城市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和《盐城市网络与信息安全“十二五”规划》。开展两个创建,全年争创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3—4家、省两化融合试点企业20家以上、市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50家以上;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争创两化融合示范(试验)区。实施五大工程,以汽车、机械装备、纺织、化工为支柱产业和节能环保、风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石油机械、船舶等新特产业为重点,筛选和实施一批“两化融合”项目,推动产品智能化、生产自动化、系统集成化、管理信息化和商务电子化等五大工程,从整体上提升制造业的效益。
四、以培大育强和投产达效为着力点,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一是强化大企业培植。启动新一轮50强企业认定工作,进一步加大对20户50亿级目标企业培植力度。把战略性重组作为培大育强的重要抓手,指导帮助一批重点企业与国内外500强、央企、国内行业前十强企业实施战略重组,全年争取有8—10家企业取得实质性突破。二是强化投产达效。科学排定重点工业项目2011年预期产出目标,制定推进投产达效工作方案,对投产达产滞后项目,帮助分析原因,积极协调解决制约因素,促进项目尽快发挥预期效益。2011年全市重点新增长点新增开票销售100亿元。三是强化服务推动。进一步深化细化“三服务”活动,重点抓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可靠稳定供应。每季度组织一次全市性的“政银企保”对接活动,千方百计缓解企业资金需求矛盾。四是强化形势研判。密切关注国内外经济形势发展变化,及时研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完善重点企业、县(市、区)、市直部门(单位)三级运行监测体系,及时全面准确把握全市工业经济运行走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五、以提升平台和机制创新为重要抓手,推动民营经济实现新跨越
一是机制创新工程。制定出台《促进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服务体系创新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二是平台提升工程。推进园区资源集约、产业集聚、服务集中,确保2011年全市重点镇中小企业园新建标准厂房200万平方米,新增入园企业1000户,新增服务平台20个。重抓亿元以上担保机构建设,确保2011年全市建成融资性担保机构40家,其中注册资本3亿元以上的2家,亿元以上的20家,全社会中小企业担保贷款余额比上年增长50%以上。三是特色发展工程。力争2011年底,全市中小企业园有30%以上成为特色中小企业园,部分中小企业园成为特色产业园区的配套园区。四是主体创优工程。制定推进微小企业升档进位行动计划,建立微小企业升档进位的目标责任体系和挂钩服务体系,确保年内培植200户微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企业。
六、以低碳经济和绿色制造为主要导向,积极转变工业发展方式
一是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组织编制“盐城市十二五节能规划”,完善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强化节能减排工作问责制、“一票否决”制和建设项目“区域限批”等制度。完善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制度,加强节能调控,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盲目发展,大力推进节能技改和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围绕纺织、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和大宗工业品,建立盐城市重点产品能耗限、定额标准。二是促进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园区集中供热、供电、供水和水处理系统优化管理,提高能源资源的利用效率。开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应用试点,继续推进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以清洁生产审核为抓手,推进工业“三废”的资源化利用。三是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重点淘汰钢铁、水泥、化工、造纸、印染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加强督查考核,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促进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作者系盐城市经信委主任、党组书记)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