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师范生是未来教师行业的领导者和参与者,加强师范生的职前职业道德是必要的,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目前师范生的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并从社会,师范院校和家庭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了其成因和对此应采取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
一、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其中谈到了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即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为学生求学路上和成人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培育“四有”新人是当前迫切需要的,而学校正是培育的阵地,教师则是责任的承担着。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成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示范性和教育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事半功倍。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师范生具備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提高未来教师行业的整体师德水平,防止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师范生树立热爱学生,终身学习,教书育人等职业态度可以更好地完成职业理想,因此,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必要的。
二、目前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1)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不坚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平台。社会分工发展至今,职业已经呈现了纷繁复杂的局面,而教师职业有别与其他职业,它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意味着教师不仅限于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很多师范生对“毕业后是否从事教师行业”这一问题有着不确定的回答。这表明一部分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不坚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较低。
(2)师范生学业不精,能力不足。随着网络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发展,很多师范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视频节目,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所谓的“升级”、“打怪”、“追剧”等系列事情上,而对自身的学业没有热情,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师范生除了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课下很少能够继续专研和学习基础知识,自主学习性差。还有些师范生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忽略相关的课程和能力,没有做到全面发展,对自身的道德素质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行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认识不清。
(3)师范生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师范生从预备教师到正式教师的转变时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的,这一实践也是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渠道。师范生把在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参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师范生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进而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而一部分师范生却不重视教育实习,没有用心备课和授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关心和重视,没有意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
(1)社会的不良风气。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奢侈主义和享受主义等不良风气。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师范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获得幸福的保障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准。一些诚信缺失现象也给师范生也带来了错误的示范,不利于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2)师范院校的因素。时代的发展使得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产生了高度重视,而部分师范院校却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重专业轻教育的现象。一些师范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突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领域缺少关注。在开设的课程上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师范生只能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来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
(3)家庭原因的影响。很多师范生在报考专业时都是听从父母的建议,本身对从事教师职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父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好、危险性小。在父母的眼中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崇高的职业、受人尊敬,孩子从事教师职业会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和欣慰感。
四、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1)师范院校增设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自古以来,我国对教师职业道德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规范,而这些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离不开相关课程的指导。师范院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同时,对师范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增设关于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开设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让师范生系统的,完整的学习相关理论,做到全面发展,为社会和教师行业培育合格的教师人选。
(2)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师范院校是培育合格教师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师范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定期举办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和知识竞赛。社会上也要弘扬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提高教师行业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体系。作为师范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教育实习,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为投身于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3)完善师范院校中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师范院校要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与家长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时要秉持良心、爱心、公正、尊重和合作的态度,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教育学生。正己然后正人,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把教育当成是一种艺术,实现师德的第三种境界,学生才会因此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魅力与神圣性,从而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热情和信心从事教师职业。
关键词: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
一、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的讲话,其中谈到了高校教师的重要职责,即教师要承担起教书育人的责任,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成为学生求学路上和成人路上的引路人和指导者。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被认为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培育“四有”新人是当前迫切需要的,而学校正是培育的阵地,教师则是责任的承担着。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由此可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成为教师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示范性和教育功能,可以帮助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时事半功倍。师范生是未来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师范生具備良好的职业道德可以提高未来教师行业的整体师德水平,防止教师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师范生树立热爱学生,终身学习,教书育人等职业态度可以更好地完成职业理想,因此,加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道德是必要的。
二、目前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
(1)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不坚定。职业是谋生的手段,也是实现其自我价值的平台。社会分工发展至今,职业已经呈现了纷繁复杂的局面,而教师职业有别与其他职业,它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意味着教师不仅限于要传授知识,更要塑造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的人格。很多师范生对“毕业后是否从事教师行业”这一问题有着不确定的回答。这表明一部分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职业的信念不坚定,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较低。
(2)师范生学业不精,能力不足。随着网络和科学技术的不断飞跃发展,很多师范生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和各种视频节目,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所谓的“升级”、“打怪”、“追剧”等系列事情上,而对自身的学业没有热情,甚至出现“逃课”现象。师范生除了完成课堂上老师布置的作业后,课下很少能够继续专研和学习基础知识,自主学习性差。还有些师范生仅仅学习专业知识,忽略相关的课程和能力,没有做到全面发展,对自身的道德素质不够重视,从而导致师范生对从事教师行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认识不清。
(3)师范生对教育实习不够重视。师范生从预备教师到正式教师的转变时通过教育实习来完成的,这一实践也是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渠道。师范生把在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参与教学活动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一职业,师范生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得到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心,进而培养师范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道德。而一部分师范生却不重视教育实习,没有用心备课和授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不关心和重视,没有意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和神圣性。
三、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成因
(1)社会的不良风气。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上升期,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奢侈主义和享受主义等不良风气。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有些师范生对未来的职业选择也带有功利主义的色彩,把拥有金钱的多少作为获得幸福的保障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标准。一些诚信缺失现象也给师范生也带来了错误的示范,不利于师范生职业道德的养成。
(2)师范院校的因素。时代的发展使得国家和社会对教育产生了高度重视,而部分师范院校却在人才培养上出现了重专业轻教育的现象。一些师范院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上着重突出师范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而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和思想领域缺少关注。在开设的课程上专业课程比重较大,师范生只能通过教育学和心理学等课程来掌握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知识。
(3)家庭原因的影响。很多师范生在报考专业时都是听从父母的建议,本身对从事教师职业并没有很高的热情和兴趣。父母认为教师这一职业社会地位高、工资待遇好、危险性小。在父母的眼中教师是知识分子的代表、是崇高的职业、受人尊敬,孩子从事教师职业会让他们产生自豪感和欣慰感。
四、加强师范生教师职业道德的对策
(1)师范院校增设有关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课程。自古以来,我国对教师职业道德就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规定。作为一名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遵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等职业道德规范,而这些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离不开相关课程的指导。师范院校在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同时,对师范专业的学生还应该增设关于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相关法律。开设有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专门课程,让师范生系统的,完整的学习相关理论,做到全面发展,为社会和教师行业培育合格的教师人选。
(2)提高师范生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师范院校是培育合格教师人才的重要阵地,因此师范院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定期举办相关方面的学术讲座和知识竞赛。社会上也要弘扬正确的价值导向,传播正能量,提高教师行业的社会地位,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体系。作为师范生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重视教育实习,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为投身于我国教育事业做出一份贡献。
(3)完善师范院校中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帮助者,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对学生具有示范作用,是学生模仿和学习的榜样。师范院校要对教师进行职业培训,提高本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教师在处理与学生,与家长和与同事之间的关系时要秉持良心、爱心、公正、尊重和合作的态度,以自身的行为举止来教育学生。正己然后正人,只有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把教育当成是一种艺术,实现师德的第三种境界,学生才会因此感受到教师职业的魅力与神圣性,从而产生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有热情和信心从事教师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