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电视台的非阿拉伯化

来源 :新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gyu22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11月,半岛电视台的英文频道正式开播,从此,以播出“基地”录像而为世人所知的半岛电视台的“触角”正式伸向英语世界,向美国有线新闻网(CNN)和英国广播公司(BBC)等英语新闻电视巨头正式递上“挑战书”。
  中国人对半岛电视台的印象大多来自该台播放过“基地”组织的一些信息,除了业界少数人对该电视台有所了解外,绝大多数的中国人对半岛电视台相当陌生。然而,就在我们的视野之外,一个传媒巨人正在悄悄地崛起,仅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就从一个地区性媒体成为抗衡世界传媒巨头的一流媒体。
  半岛电视台的悄然崛起,本身就是重大的新闻事件,同时也对国内新闻事业的反战不无启发和借鉴作用。我们希望通过观察半岛电视台的发展历史和运作模式,借他山之石,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发展提供一条思路。同时,我们也应该思考,在全球一体化进程中的中国媒体,肩负着什么样的使命和需要面对多大程度上的压力。
  半岛电视台是1996年11月由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斥资1.37亿美元组建,当时有员工250人,相当部分来自1995年解散的“中东频道”。1999年2月,半岛电视台发展成为24小时滚动播出新闻的全天候新闻频道,覆盖全球。2001年“9·11”事件之前,该台就已经是拥有4000万观众、500名职员、在31个国家驻有记者的阿拉伯世界第一大电视台。
  半岛电视台的经历也和CNN相类似,借战争而扬名。但与CNN不同的地方在于,其本身就处在战乱中心的中东地区,在报道阿拉伯世界及巴以冲突等敏感题材上具有CNN及其他西方媒体所不具备的地理和语言文化优势。2001年“9·11事件”以后,美国入侵阿富汗,中国媒体才开始出现通过半岛电视台播放出来的一些消息。那时,全世界都想知道本·拉登的下落,而只有在通过半岛电视台播放的录像中,才能获得相关信息。此后,半岛电视台更是声名大振,以超常规的速度进入了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视野。
  半岛电视台的宗旨是恪守诚实、勇敢、公正、平衡、独立、可信和多样性的新闻价值观,不允许将商业和政治考量凌驾于专业考量之b努力获取事实真相,在快讯、节目和简报中,用可靠、准确的方式将新闻公之于众。半岛电视台因此而得到了美利坚大学教授、中东事务专家埃德蒙·加里布的大力称赞:“半岛电视台在阿拉伯世界开启了更自由、更准确新闻的大门。它满足了阿拉伯世界的·种饥渴。”美国前驻叙利亚大使克里斯·罗斯也说:“总体上说,半岛电视台和其他阿拉伯卫星电视已经在开拓阿拉伯世界的知识和文化方面迈出了一大步。”
  在运作模式上,半岛电视台吸取了CNN的很多成功经验:大量的现场直播和前方记者连线、24小时新闻滚动播放以及每周同定时间播出的大型栏目。存栏目形态上,以CNN的很多成功栏目为蓝本,结合地区文化制作有区域特色的栏目:如CNN有《交叉火力》,半岛电视台有《反向》;CNN有《拉瑞·金直播》,半岛电视台有《圆桌》。
  为了吸引非阿拉伯语世界的观众,半岛电视台开办了英文24小时的直播模式。届时,全球8000万家庭可通过有线和卫星传送的方式收看到半岛电视台的英语节目。同时,观众还可通过交互式网络电视、宽带及移动电话平台收看节目。存操作模式上,与西方国家用自己的记者采访不同的是,半岛电视台会起用当地人和记者,这样做出的新闻就会有更深的洞察力,更加本土化。
  在新闻频道的工作人员组成上,也是秉承全球化的理念。半岛电视台雇用了来自世界40多个不同民族的700多名员工,其中绝大部分都曾在英语新闻和时事报道中有过或长或短的从业经历。半岛为了给新频道造势,一直积极招募欧美主流媒体的著名主持人、记者和制片人加盟。目前,该电视台已经成功“挖”来了曾为CNN工作的著名脱口秀节目主持人里兹·卡恩、该节目的制片人詹姆斯·怀特、前CNN著名编辑基兰·贝克尔、前BBC和美联社电视新闻著名编辑奈杰尔·帕森斯等精英。据半岛电视台北京分社社长伊扎特先生介绍,目前半岛电视台在世界各地设有多个办事处或记者站。在北京,除了之前的阿语记者站外,已经开播的英文频道也在北京设有记者站,目前有一名记者。
  从目前英文频道的运作来看,基本趋于平稳。部分节目住区域化和全球化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非常出彩,这些节目包括:48小时:关注全球最动态的地区,涉及文化、经济和社会等领域;东方101:关于亚太地区时事新闻的节目,让当地人讲述当地的故事;普通女人:首个以中东视角着眼于妇女的节目,内容涉及社会、教育等,以女人的观点讲述女人的故事;放眼全球:邀请世界上最有权力和最有名的人来伦敦演播室时论一周时事;走进伊拉克:将播报伊最新局势,并会锁定人们关心的伊拉克民主、政治等问题;媒体倾听:在伦敦演播厅播出,关注世界各国媒体报道什么,解析各媒体面对相同事件时的不同态度;面对面:一周一期,邀请世界知名人士做客,讲述个人故事、历史时刻、人生哲学等;康立兹访谈:著名主持人康立兹直接对话国家领导人、新闻当事人,了解世界大事发展趋势;目击者:让重大事件亲历者、目击者和号家共同讲述、分析当前国家人事。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半岛电视台如日中天。半岛电视台运作的成功,其经验有的是小可复制的,比如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优势,但绝大多数是可以借鉴和学川的,比如其打造一个国际传媒品牌的良苦用心、新闻运作模式上的先进理念、对人才的重视以及向成功媒体虚心学习的诚意。尤其重要的是,半岛电视台为传播区域文化,以平等的身份和主流的媒体进行交流的态度是尤其值得称道的。
其他文献
2014年,在这一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中国经济发生了诸多重要改变。这一年,中国经济在下行压力下砥砺前行,改革新画卷正渐次展开——  告别高速增长,新常态成经济发展大逻辑  去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二季度同比增长7.5%,三季度同比增长7.3%……2014年,中国经济告别了高速增长,迎来了“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  去年5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及“新常态”:“我国发展仍处
期刊
当我们无法面对彼此真实的差异的时候,就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寻找“小三”。比如,女人的小三就是孩子,男人的小三往往就是工作。这是社会普遍接受的“小三”。但其实实质上和“小三”没有什么区别。  因为这种小“三”的本质在于:  1.我们放弃了从对方身上获取需要的努力,而将对方看做是一种背景。这种背景可以为我们提供一种安全感,就像我们需要房屋,但我们并不和房屋有真正的交流一样。  2.我们将本来期待对
期刊
把教育的重任赋予电视,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而在这个前提下,来讨伐收视率,简直就是执迷不悟。      一位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把我们当今的时代总结为注意力经济的时代,按照他的观点,谁能够吸引到足够多的注意力,谁就能占领市场,任何产业都不例外。如果我们同意这位经济学奖获得者的观点的话,那么各个电视台、各种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都在为争夺稀缺的注意力资源而展开惨烈的搏杀。竞争总有胜败,这是优胜劣汰的规则决定
期刊
他们是普通人,但又区别于普通人;他们不是明星,却又像明星一样,有很高的社会关注度,他们是一个特殊的“亚明星”群体。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一种社会责任感,一种客观、公正、勇敢、坚韧、求实的记者精神。    作为普通观众的眼睛    安徽电视台的《记者档案》是一档以记者为嘉宾的新闻谈话类节目。开播4年来的200多期节日中,通过记者讲述酸甜苦辣的采访经历,他们鲜活的个性、令人景仰的人格魅力和职业精神淋漓尽
期刊
这一年,当房价不再高歌猛进,当CPI回落到“1时代”,人们手头似乎宽裕了不少。然而,年底翻翻家庭“小账本”,咱老百姓的钱都去哪儿了?  网络购物 38分钟100亿  淘宝、京东、天猫、唯品会、1号店、苏宁易购……2014年,在“新常态”下,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近些年风起云涌的电商又成为拉动消费的主力军。  38分钟100亿元,24小时571亿元。在今年的“双11”狂欢中,阿里巴巴集团
期刊
又是一年岁末年终,在忙着开会总结的同时,各家电视台的新年改版计划也新鲜出炉了,先甭管“味道怎么样”,炒得还就是个热乎劲儿。    BTV大打奥运牌“叫板”央视    谈起今年的电视频道改版,动作最大的恐怕就数北京电视台了,从1套到8套,几乎每一个频道都有动作。  为与央视“叫板”,此次北京台的改版以突出节目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为主打,喊出了“奥运就在身边”的口号。而改版的重点则分两个板块:一个是对BT
期刊
法国构建自己的传媒帝国的理想始于2002年,希拉克早在当年就提出创建“法国人自己的CNN”,他认为法国在国际新闻舞台的声音和影响力不够,建议创立国际新闻频道。但在投资这个首当其冲的大问题上,就让政府吃了不少苦头。美国的CNN不可能为法国新闻频道建立提供参考,CNN纯粹是一个私人电视台,其盈利模式是依托强势的英语而获得的一个广阔的全球市场。但法国却很难做到这点,因为法语市场不够大。在电视台的筹办上:
期刊
不久之前,法国“国宝级”的演员诺瓦雷去世。七十三岁的老演员,留下了上百个鲜活的角色。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对他最深的印象和记忆,一定是《天堂影院》里那个放电影的老人。  《天堂影院》的故事很简单:小镇上唯一的一家影院,让小男孩深深地着迷,在放电影老人的鼓励下,他离开小镇,去追一个电影梦,最终成为著名导演。而“天堂影院”,正是他人生梦开始的地方。  电影与人类工业文明的发展几乎同步。在工业文明的阴影下
期刊
现在的北京,早已是寒气逼人了,在这样的冬日,作为旅游卫视《美庐天下游》的编导,我接到了去北非突尼斯国进行节目拍摄的任务。于是我裹着大衣,带上向朋友借来的大旅行箱,匆匆忙忙地踏上飞机,头也不回地去了一个大多数中国人都很陌生的国度。在那一刻,我还无法预料迎接我的会是什么,然而短短的12天以后,我已经爱上了突尼斯的一切。12天的神奇之旅,12天的工作挑战,有欢笑、有泪水、有很多无法形容的东西,转念一想,
期刊
12月的一天.天气挺冷,编辑部接到一个从美国打来的长途电话,一个操着南方口音的男子很平静地说.他在网上看到了关于《新电视》杂志的一些消息.他写了一些关于电视的随笔.问我们能不能发表。几天之后我们在网上接到了李强的文稿和照片。文章读来清爽平淡.作为骨科医生的他.在大洋彼岸叙说着几十年的电视情怀.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往事的思念。  我们的童年时代,几乎所有家庭都没有电视,当时能看上电视似乎是件非常奢侈的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