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国际贸易实务》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从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操技能等方面提出《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高职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5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日益减弱。为促进贵州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调整供应链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作为培养贵州物流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在针对企业所需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以配合企业所需人才为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仍处于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方法、没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物流企业所需人才要求及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适用于高职教学的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适用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不合理。在各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存在逻辑意义上的凌乱。这类教材通常是按照国际贸易合同的各个条款来编排各章节内容,使用这类教材教学会加大学生学习难度。其次,教材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的阐述,在具体实际业务操作方面缺乏介绍。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得不到培养,而且会影响到日后的工作效率。最后,教材内容除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以外,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也是有碍于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在很多的《国际贸易实务》高职教材内容中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贸易术语解释,任然还停留于《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目前,实际业务操作所使用的是最新的《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两个通则内容略有不同,特别是针对买、卖双方及承运人和托运人的责任及风险划分中有不同解释。陈旧的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边缘学科,因此,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知识点细、杂、散,但实践性、应用性极高。所以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教师任然还处于口头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由于习惯了应试教育下的“你讲我听”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使原本就很细、杂、散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促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缺乏主动性和兴趣的教学方式就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有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没有给与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及发表自己观点的互动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发,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迅速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及运用程度。
3、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中,主要以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要检测目标。其次,教师在考试前会针对考试内容为学生勾画考试重点。那么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养成在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前再花时间针对考试重点的背诵。这个应试的复习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
二、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改革建议
1、教材方面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应按照出口业务流程先后顺序设计的任务形式教材。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对实际业务流程的掌握,同时也不会使学生感到内容的杂乱无序。在针对各个任务环节基础理论知识的说明时,多增添相关实际案例分析,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要包括详细的业务操作程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说明。从而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培养。
2、教学方面
2.1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涵盖知识点细、杂、散。因此,授课教师应该改变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中运用,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具体、形象。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不仅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为了改善师生之间零互动的被动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讨论,通过转换师生课堂角色,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探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丰富教学案例、情境模拟等形式来打破零互动的教学形式。
2.3 任务驱动式教学
为了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实际业务流程先后顺序设置情境任务,提出各项任务相关问题;再规定学生解决问题时间,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案;最后教师点评方案,强调相关知识点内容。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相关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本内容与实际业务操作的完美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进行教学。
2.4 案例教学
针对基础理论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之间互动。
3、考核方面
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很难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将平时各项任务驱动教学中所得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成绩中。这样,最终期末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各项任务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考勤成绩等四部分综合组成。这样的考核方式更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刺激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积极表现。
参考文献
[1] 屠晶星.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4(C)-0070-01.
[2] 趙宝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3-0167-03.
[3] 李春梅.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的探讨.甘肃科技,2008年12月第24卷第23期.
[4] 易露霞、安砚贞、李忱、桂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析。人力资源管理,(2010)03-0082-02.
[5] 张晓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0096-03.
[关键词]高职 《国际贸易实务》 课程教学 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F74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27-0252-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蓬勃发展,物流企业间的竞争也越加激烈,企业的竞争优势也在日益减弱。为促进贵州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调整供应链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因此,作为培养贵州物流企业所需专业人才的高职教育,在针对企业所需人才培养方面必须与时俱进。
《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教学内容应以配合企业所需人才为教学目标,以能力培养为教学模式。但是,目前,在《国际贸易实务》的教学中仍处于照本宣科的单一教学方法、没有实践性的教学模式,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针对目前物流企业所需人才要求及自身的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职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进行探讨。
一、目前《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1、适用于高职教学的教材中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适用于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学的教材内容编排顺序不合理。在各章节内容的编排上存在逻辑意义上的凌乱。这类教材通常是按照国际贸易合同的各个条款来编排各章节内容,使用这类教材教学会加大学生学习难度。其次,教材内容过于偏重理论的阐述,在具体实际业务操作方面缺乏介绍。这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实践能力上得不到培养,而且会影响到日后的工作效率。最后,教材内容除以上两方面的问题以外,教材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也是有碍于学生学习的最大问题。在很多的《国际贸易实务》高职教材内容中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俱进。例如在《国际贸易实务》教学课程中最为重要的贸易术语解释,任然还停留于《200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目前,实际业务操作所使用的是最新的《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两个通则内容略有不同,特别是针对买、卖双方及承运人和托运人的责任及风险划分中有不同解释。陈旧的教学内容会影响学生日后的工作,同时也会影响到企业的效率。《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边缘学科,因此,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涵盖知识点细、杂、散,但实践性、应用性极高。所以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学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中,教师任然还处于口头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使教师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由于习惯了应试教育下的“你讲我听”这样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缺乏互动。使原本就很细、杂、散的《国际贸易实务》教学内容变得更加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甚至还会促使学生对课程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缺乏主动性和兴趣的教学方式就直接影响了《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次,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有碍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不能学以致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的知识接受状态,没有给与学生充分思考、探究及发表自己观点的互动时间,让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激发,忽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迅速掌握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及运用程度。
3、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中,主要以考核学生对相关知识点掌握情况为主要检测目标。其次,教师在考试前会针对考试内容为学生勾画考试重点。那么这种考核方式会使学生养成在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考试前再花时间针对考试重点的背诵。这个应试的复习方法也不利于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知识点的掌握与运用。
二、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中所出现问题的改革建议
1、教材方面
高职《国际贸易实务》教材应按照出口业务流程先后顺序设计的任务形式教材。这样,会有利于学生对实际业务流程的掌握,同时也不会使学生感到内容的杂乱无序。在针对各个任务环节基础理论知识的说明时,多增添相关实际案例分析,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及运用。同时也要包括详细的业务操作程序,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说明。从而利于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促进实际业务操作的能力培养。
2、教学方面
2.1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强的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所涵盖知识点细、杂、散。因此,授课教师应该改变单一、枯燥的传统教学模式,借助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手段来丰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尤其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在《国际贸易实务》课堂中运用,使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具体、形象。通过教学形式的改变不仅可以丰富教师的授课内容,合理利用课堂时间,同时,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2 互动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
“填鸭式”的教学形式不仅阻碍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参与性。为了改善师生之间零互动的被动教学形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内容讨论,通过转换师生课堂角色,来促进学生对知识探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授课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教学、丰富教学案例、情境模拟等形式来打破零互动的教学形式。
2.3 任务驱动式教学
为了促使学生学以致用,增强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应打破传统的照本宣科教学模式,积极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按照实际业务流程先后顺序设置情境任务,提出各项任务相关问题;再规定学生解决问题时间,并提出相关问题解决方案;最后教师点评方案,强调相关知识点内容。通过这种任务驱动教学形式,让学生在完成各项任务的同时,促使学生自主探索相关课程知识,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课本内容与实际业务操作的完美结合。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还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进行教学。
2.4 案例教学
针对基础理论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方式进行深化。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对相关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案例教学的方法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在案例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扩宽学生思维,增强师生之间互动。
3、考核方面
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很难体现出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必须将平时各项任务驱动教学中所得成绩纳入最终考核成绩中。这样,最终期末成绩由期末考试成绩、各项任务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考勤成绩等四部分综合组成。这样的考核方式更能客观反映出学生综合素质,同时也能刺激学生在平时课堂中的积极表现。
参考文献
[1] 屠晶星.中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4(C)-0070-01.
[2] 趙宝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讨.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03-0167-03.
[3] 李春梅.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整体方案的探讨.甘肃科技,2008年12月第24卷第23期.
[4] 易露霞、安砚贞、李忱、桂花.《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析。人力资源管理,(2010)03-0082-02.
[5] 张晓芬.《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4-009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