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三农”,一系列改革创新在“三农”领域渐次展开。回顾十八大以来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从新时代“三农”改革再出发的举旗定向,到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革故鼎新,再到开启乡村振兴战略的转型擅变,不仅在顶层设计上一脉相承逻辑递进,而且在实践层面指导农业农村全方位发展,朝向城乡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迈进,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新时代“三农”改革经验表明: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三农”改革;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三农”改革发展立场;要始终准确把握“三农”改革转型升级任务;要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要始终注重在党的领导下求真务实抓改革。
[关键词]新时代;“三农”改革;一号文件;历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5-0107-0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至2018年又连续巧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指导“三农”改革创新。“一号文件”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三农”工作的专有名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三农”,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在党中央决策部署指引下,一场改革创新在“三农”领域渐次展开。回顾十八大以来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厘清“三农”发展脉络,直面改革新形势,把握转型新要求,从而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一、举旗定向:新时代“三农”改革再出发
(一)新起点上改革任务复杂艰巨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也亟待转型,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人均GDP38354元。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但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加剧、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城镇化率达52.57%,但有26261万流动农村劳动力尚未真正落户,还有64222万人居住在乡村,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达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7917元,城乡居民收人比为3.1:1,还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2%,[1]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二)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年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初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文件涵盖了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等农民关切的社会热点。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但是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还必须“跳出三农看三農”,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省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三农”问题及“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P658他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将“三农”工作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格局中,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会后发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突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锁定了8项“三农”工作重点,首次提出构建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强调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的改革做出深度规划;提出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求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
由此,十八大后的这两个“一号文件”将新时代“三农”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日益勾勒清晰,对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提出了要求,也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由“补短腿、补短板”向“强美富”发展举好旗定好向,为改革创新再出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革故鼎新: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4年起,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如何在连年丰产增收后不断巩固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面,主动应对、着力破解新老间题交织的困境,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唯有依靠深化改革。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助力实现小康社会,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
(一)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适应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三农”工作面临着四个重大难题。分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如何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如何加快新农村建i量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回答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怎样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文件分5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进一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二)以新理念引领破解发展难题
2015年,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首度破“7”,“三期叠加”效应明显。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乏竞争力,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寻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等新老难题。
2016年“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从而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新图景。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政策、新举措,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等6部分30条。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思路与时俱进;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上,理念越来越视野开阔,充满改革精神;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但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开出药方,也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016年的“一号文件”还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端于2015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尽管2016年的“一号文件”着墨不多,但已开始启动。此外,文件特别指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根本要求。
(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发展新动能
几年来,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创造了一定基础,但农产品有效供给无法满足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上產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明显不合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达极限而绿色生产极度缺乏,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而新动力跟不上等问题依旧突出;解决好增产与提质关系、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问题、库存高企而销售不畅的挑战、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等诸多矛盾依旧紧迫。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4]要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就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结构、提升品质、促进融合、降低成本、化解库存、补齐短板。2016年“一号文件”对部署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头,一年来取得初步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明晰,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因此,2017年“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文件分6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培育农业农村内生发展新动能。
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生产品种结构调整,而是一场面广度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广域变革,是在我国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上的主动作为,是在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背景下的统筹调整,是在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趋势下的应时之举。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更关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更强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三农”改革中“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三农”领域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这就要求改革要协同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力量。市场能解决的交由市场,市场力所不逮的则由政府和社会发挥作用。通过“有为政府”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通过“有效市场”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通过“有活力社会”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始终注重在党的领导下求真务实抓改革。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真抓实干是推动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关键。首先,提高认识是先导。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落实行动是根本。体现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满足,优先保障,优先安排。再次,完善制度是保障。包括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合格“三农”工作队伍。形成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与改革不相适应的有关法律法规要进行“废改立”,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以钉钉子精神切实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四十年“三农”改革探索,对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走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思想坐标,新的使命担当。“三农”改革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改革永远在路上,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必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1302/t20130221_30027.html,2013-02-22.
[2]习近平冒严寒看望慰问阜平困难群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31(1).
[3]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3-09(1).
[5]中国网.国新办就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进行发布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9/content_5228507.htm#1,2017-09-29.
[6]余佶.新目標、新理念、新路径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三农”新发展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7(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2018-02-28.
[8]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N].人民日报,2015-07-19(1).
[关键词]新时代;“三农”改革;一号文件;历程;经验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599(2018)05-0107-08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共中央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至2018年又连续巧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不断指导“三农”改革创新。“一号文件”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中共中央重视“三农”工作的专有名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三农”,习近平总书记就“三农”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在党中央决策部署指引下,一场改革创新在“三农”领域渐次展开。回顾十八大以来的6个中央“一号文件”,有助于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厘清“三农”发展脉络,直面改革新形势,把握转型新要求,从而朝着既定目标不断前进。
一、举旗定向:新时代“三农”改革再出发
(一)新起点上改革任务复杂艰巨
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全面确立重中之重、统筹城乡、“四化同步”等战略思想,制定一系列多予少取放活、工业反哺农业和城市支持农村的重大政策,构建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支持保护、农村社会保障、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框架,初步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也亟待转型,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2012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519322亿元,人均GDP38354元。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58957万吨,但农业综合生产成本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约束加剧、农产品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任务艰巨;城镇化率达52.57%,但有26261万流动农村劳动力尚未真正落户,还有64222万人居住在乡村,农户兼业化、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势在必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达2456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人7917元,城乡居民收人比为3.1:1,还有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为10.2%,[1]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仍然任重道远。
(二)坚持目标导向,突出问题导向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强调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年底召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2013年初发布“一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以14个字概括了2013年农业农村的工作目标:“保供增收惠民生、改革创新添活力”。文件涵盖了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等农民关切的社会热点。其中,“家庭农场”的概念首次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出现。但是解决“三农”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与问题,还必须“跳出三农看三農”,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
2012年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河北省阜平县扶贫开发工作时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一年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就“三农”问题及“三农”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一定要看到,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3]P658他从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大局出发,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将“三农”工作置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格局中,高屋建瓴、深刻精辟阐述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具有方向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会后发布的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按照“稳定政策、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的总要求,突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锁定了8项“三农”工作重点,首次提出构建新形势下“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强调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的改革做出深度规划;提出城乡统筹联动,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让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求把握好农村改革的方向和节奏,不搞“一刀切”,不追求一步到位。
由此,十八大后的这两个“一号文件”将新时代“三农”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日益勾勒清晰,对进一步解放思想,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提出了要求,也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由“补短腿、补短板”向“强美富”发展举好旗定好向,为改革创新再出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革故鼎新:新理念引领新常态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4年起,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新常态,呈现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三大特点。如何在连年丰产增收后不断巩固农业农村持续向好的局面,主动应对、着力破解新老间题交织的困境,培育出新的发展动能?唯有依靠深化改革。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难题,助力实现小康社会,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强调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三农”发展新动能。
(一)以更大力度改革创新适应发展新常态
新常态下,“三农”工作面临着四个重大难题。分别是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在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的“双重挤压”下,如何创新农业支持保护政策、提高农业竞争力?在资源环境硬约束下,如何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城镇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如何加快新农村建i量步伐、实现城乡共同繁荣?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回答了在经济新常态下怎样实现农业农村新发展。文件分5部分32条,包括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围绕城乡发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增添农村发展活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围绕做好“三农”工作,加强农村法治建设。进一步让农业强起来,让农村美起来,让农民富起来。
(二)以新理念引领破解发展难题
2015年,世界经济从金融危机中艰难复苏,中国经济增速首度破“7”,“三期叠加”效应明显。我国农业发展既拥有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大宗农产品总量居世界首位等诸多优势,也面临着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缺乏竞争力,以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寻找促进农民收入稳定较快增长动力、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等新老难题。
2016年“一号文件”《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首次提出以新理念引领“三农”新发展,以创新发展激发“三农”活力,以协调发展补上“三农”短板,以绿色发展转变发展方式,以开放发展拓展“三农”空间,以共享发展增进农民福祉,从而不断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民富起来、农村美起来”的新图景。据此,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新政策、新举措,包括持续夯实现代农业基础,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加强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等6部分30条。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整体思路与时俱进;在保持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上,理念越来越视野开阔,充满改革精神;在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上,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不但为破解农业发展难题、推动农业闯关过坎开出药方,也为促进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2016年的“一号文件”还提出要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端于2015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尽管2016年的“一号文件”着墨不多,但已开始启动。此外,文件特别指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三农”工作的基本立场和根本要求。
(三)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催生发展新动能
几年来,农业生产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创造了一定基础,但农产品有效供给无法满足农产品消费需求升级,造成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上產量、进口量、库存量“三量齐增”明显不合理,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到达极限而绿色生产极度缺乏,农民增收传统动力减弱而新动力跟不上等问题依旧突出;解决好增产与提质关系、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问题、库存高企而销售不畅的挑战、农产品缺乏国际竞争力等诸多矛盾依旧紧迫。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已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4]要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就要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结构、提升品质、促进融合、降低成本、化解库存、补齐短板。2016年“一号文件”对部署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了头,一年来取得初步进展,但需要在发展目标上再聚焦,在工作思路上再明晰,在政策举措上再加力。因此,2017年“一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明确坚持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调优产品结构、调绿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支撑,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文件分6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力度,激活培育农业农村内生发展新动能。
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简单的生产品种结构调整,而是一场面广度深、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广域变革,是在我国农业发展到较高水平上的主动作为,是在城乡一体化深入推进背景下的统筹调整,是在国内国际市场深度融合趋势下的应时之举。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更关注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更强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四是始终注意处理好改革中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三农”改革中“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三农”领域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依然复杂……这就要求改革要协同市场、政府、社会三者力量。市场能解决的交由市场,市场力所不逮的则由政府和社会发挥作用。通过“有为政府”补齐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短板。通过“有效市场”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让农产品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市场定价、价补分离”;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唤醒农村沉睡资源;加快推进农业经营体系改革,激活各类人才到农业农村创新创业。通过“有活力社会”共商共建共享,促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助力形成合力,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五是始终注重在党的领导下求真务实抓改革。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真抓实干是推动改革进程不断深入的关键。首先,提高认识是先导。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把党管农村工作的要求落到实处。其次,落实行动是根本。体现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公共服务上要优先考虑,优先满足,优先保障,优先安排。再次,完善制度是保障。包括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研究制定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三农”工作队伍建设,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合格“三农”工作队伍。形成党政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建立相应的实绩考核制度,将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对与改革不相适应的有关法律法规要进行“废改立”,强化乡村振兴法治保障,以钉钉子精神切实将改革进行到底。
改革开放四十年“三农”改革探索,对中国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跨越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走进新时代,“三农”工作有了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思想坐标,新的使命担当。“三农”改革必须有新气象、新作为,改革永远在路上,乡村是大有可为的广阔空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沿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乡村振兴必将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将实现。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ndtjgb/qgndtjgb/201302/t20130221_30027.html,2013-02-22.
[2]习近平冒严寒看望慰问阜平困难群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12-31(1).
[3]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A].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4]习近平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03-09(1).
[5]中国网.国新办就十八大以来农业农村工作进展有关情况进行发布会[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7-09/29/content_5228507.htm#1,2017-09-29.
[6]余佶.新目標、新理念、新路径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三农”新发展述论[J].中共党史研究,2017(9).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802/t20180228_1585631.html,2018-02-28.
[8]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发展自信 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N].人民日报,2015-07-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