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今年来,伴随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环保意识也在逐渐增强,环境保护工作逐渐成为当前社会广泛关注的重要课题。公众参与作为环境影响评价的关键性组成部分与重要程序,同时也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的基础性原则。现阶段,公众参与在环境影响评价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还存在诸多问题,怎样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是环境影响评价所面临的重点。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详细论述。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256-01
1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价值分析
1.1全面展现公众监督的价值
公众参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对相关的规划项目或者建设项目等进行全面监督,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单位或者机关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效果。公众需要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学习各类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且在合理的监督方式与监督机制下,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监督的价值。
1.2深入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战略
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的发展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可持续性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公众参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有效避免过度破坏环境问题,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我国当前的战略发展计划也密切相关。
2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不足
2.1参与对象的参与意识较弱
虽然相应的法律已经将环评的参与权授予给公众,但是受到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等限制,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环评中大部分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其中。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公众具有较差的环境意识和较低的知识水平,而且其环境素养和法制意识较低,具有很弱的环境道德,这些现象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很低的总体水平。另外,公众没有足够的参与环评的意识,坚决反对、违心签署和不闻不问是公众对建设项目持有的态度。
2.3在环境评价中,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進来
在环境评价当中,公众的参与存在着不足,由于相关的部分不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导致公众不能直接有效的参与。在《环境法》中已经提出了,相关单位必须要,认真的考虑公众的意见,听取还是不听取公民的心声,都要解释说明听取与不听取的理由。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一些部门在收到公众名的意见之后,及时的进行反馈的意识,过于薄弱。特别是在一些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在处理公众的意见时候,过于草率。
2.3没有及时、充分的公开信息
公众参与环评的质量和效果受到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的影响。但是当前许多建设单位在对信息内容公布时,不够清晰,也没有足够的深度,更多的是对工程的规模和内容简单的介绍,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公布环评核心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等相关措施,从而对公众意见回复的可参考性和准确性不足。虽然《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要将环评的相关信息提前告知公众,但是许多单位只有在公众参与时才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公开,从而使许多公众对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的筛选和消化,进而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另外,在公开一些环境信息之前,已经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决策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公众的意见,只是形式上存在公众参与。
3完善公共参与制度的有效策略
3.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有效的公开信息,而为公众获取环境知情权提供重要保障的主要是健全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虽然《环评法》中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相关内容,但是并没有规定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所以应该将环境信息公开的条款加入到《环评法》内,以法律形式保障环境信息的公开。对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及时的建立和健全,利用各种渠道将环境相关的信息及时的发布。要严厉惩罚发布虚假信息的建设单位。只有将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起来,才能够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才能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从而可以有效的开展公众参与环评的工作。
3.2对参与公众要合理选择
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公众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以在选择公众时,要对这两点充分的考虑。公众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使决策者综合的把握各种因素。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高层次和基层的对象,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团体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团体都应该包括在选择的范围内。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合理的分类公众,尽量获取到代表所有群众意见的信息。
3.3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前提是较高的环境意识,只有将环境保护知识真正的掌握,才能够在环评中更加积极的参与,而且也会将意见的参考价值性提高。所以要将宣传和教育环保知识的力度加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要利用各种渠道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力的宣传,将知识的普及进程加快,使公众对相关法律充分的了解,让人人都充分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将公众参与环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②将环境保护教育不断加强,要在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大纲中列入环境教育,在公众的学习和生活中渗入环保意识。同时要对各种媒体充分的利用,倡导大众关注环境问题,将社会舆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4对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合理的使用
根据调查可知,政府主导是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主要形式,而且使用最多的参与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但是其实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受到参与方式的影响,工公众使用越多的参与方式,其具有越高的有效性。所以公众参与应该使用多样化的形式,不同的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自身的状况对不同的形式进行使用。另外由于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因此一定要合理的设计问卷,使其具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将公众的意见客观的反应出来。另外在公众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任何团体或个人都可以要求召开公众听证会,而且对于这个要求审批部不但要接受,同时要合理的安排。
结语
由此可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在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公众参与环评,可以将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将环评的有效性大大提供,同时对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公众在参与环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参与形式和没有充分的公开信息等,但是随着我国进一步发展环评工作,一定会将这些问题合理的解决,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环评的法律和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蕴波.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朱洁.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3]李晓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256-01
1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制度的价值分析
1.1全面展现公众监督的价值
公众参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能够对相关的规划项目或者建设项目等进行全面监督,能够有效避免一些单位或者机关在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中,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保证环境影响评价的综合效果。公众需要具备较强的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学习各类环境保护相关知识,且在合理的监督方式与监督机制下,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监督的价值。
1.2深入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战略
发展规划环境保护是当前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对现代生态环境的保护,人类的发展等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可持续性发展。是指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公众参与下的环境影响评价,能够有效避免过度破坏环境问题,是实现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与我国当前的战略发展计划也密切相关。
2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制度的不足
2.1参与对象的参与意识较弱
虽然相应的法律已经将环评的参与权授予给公众,但是受到自身专业知识水平和认知程度等限制,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环评中大部分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到其中。从总体上来说,我国公众具有较差的环境意识和较低的知识水平,而且其环境素养和法制意识较低,具有很弱的环境道德,这些现象导致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具有很低的总体水平。另外,公众没有足够的参与环评的意识,坚决反对、违心签署和不闻不问是公众对建设项目持有的态度。
2.3在环境评价中,公众并没有真正的参与進来
在环境评价当中,公众的参与存在着不足,由于相关的部分不及时听取公众的意见,导致公众不能直接有效的参与。在《环境法》中已经提出了,相关单位必须要,认真的考虑公众的意见,听取还是不听取公民的心声,都要解释说明听取与不听取的理由。而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一些部门在收到公众名的意见之后,及时的进行反馈的意识,过于薄弱。特别是在一些项目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在处理公众的意见时候,过于草率。
2.3没有及时、充分的公开信息
公众参与环评的质量和效果受到信息公开的及时性和充分性的影响。但是当前许多建设单位在对信息内容公布时,不够清晰,也没有足够的深度,更多的是对工程的规模和内容简单的介绍,但是却没有明确的公布环评核心污染物的排放和治理污染等相关措施,从而对公众意见回复的可参考性和准确性不足。虽然《暂行办法》中明确规定要将环评的相关信息提前告知公众,但是许多单位只有在公众参与时才将一些重要的信息公开,从而使许多公众对相关的信息无法及时的筛选和消化,进而无法将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另外,在公开一些环境信息之前,已经做好项目的前期工作,在决策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公众的意见,只是形式上存在公众参与。
3完善公共参与制度的有效策略
3.1完善信息公开制度
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主要是有效的公开信息,而为公众获取环境知情权提供重要保障的主要是健全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虽然《环评法》中规定了公众参与环评的相关内容,但是并没有规定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所以应该将环境信息公开的条款加入到《环评法》内,以法律形式保障环境信息的公开。对于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各级环保部门要及时的建立和健全,利用各种渠道将环境相关的信息及时的发布。要严厉惩罚发布虚假信息的建设单位。只有将完善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建立起来,才能够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从根源上解决,才能保障公众对环境的知情权,从而可以有效的开展公众参与环评的工作。
3.2对参与公众要合理选择
对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的是公众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以在选择公众时,要对这两点充分的考虑。公众的代表性和广泛性可以使决策者综合的把握各种因素。所以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高层次和基层的对象,直接受影响的人群、团体以及其他感兴趣的团体都应该包括在选择的范围内。在实际的工作中,要合理的分类公众,尽量获取到代表所有群众意见的信息。
3.3加大宣传力度,不断强化公众参与意识
公众参与环评的重要前提是较高的环境意识,只有将环境保护知识真正的掌握,才能够在环评中更加积极的参与,而且也会将意见的参考价值性提高。所以要将宣传和教育环保知识的力度加强,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要利用各种渠道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大力的宣传,将知识的普及进程加快,使公众对相关法律充分的了解,让人人都充分的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而将公众参与环评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②将环境保护教育不断加强,要在幼儿园到大学的教学大纲中列入环境教育,在公众的学习和生活中渗入环保意识。同时要对各种媒体充分的利用,倡导大众关注环境问题,将社会舆论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3.4对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合理的使用
根据调查可知,政府主导是我国公众参与环评的主要形式,而且使用最多的参与方式主要是问卷调查。但是其实公众参与的有效性受到参与方式的影响,工公众使用越多的参与方式,其具有越高的有效性。所以公众参与应该使用多样化的形式,不同的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自身的状况对不同的形式进行使用。另外由于公众参与的重要形式主要是问卷调查,因此一定要合理的设计问卷,使其具有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较强的针对性,同时设置的问题要能够将公众的意见客观的反应出来。另外在公众发表意见的过程中,任何团体或个人都可以要求召开公众听证会,而且对于这个要求审批部不但要接受,同时要合理的安排。
结语
由此可见,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深入,在环评过程中公众参与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公众参与环评,可以将公众环境保护的意识进一步强化,将环评的有效性大大提供,同时对社会主义民主进程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当前公众在参与环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单一的参与形式和没有充分的公开信息等,但是随着我国进一步发展环评工作,一定会将这些问题合理的解决,不断完善公众参与环评的法律和制度,从而推动我国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蕴波.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法律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6.
[2]朱洁.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6.
[3]李晓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有效性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