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信息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已经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所以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上,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个性品质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实施 营造氛围
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只有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改良课堂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意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环境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搭建创新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点注重学法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把优等生与学困生交叉组合,四人一组。当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我运用交叉合作的分组方法,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古人云:“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即学生要学会质疑,有了疑问则会去思考,有了思考则能有进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并勇于思索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疑问。
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自然界、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新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常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空间,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就会更加多姿多彩了。大自然多姿多彩,孩子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他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带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自然中感知、认识、思维、想象。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说得头头是道,逞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⑴备选方法多样化。准备多种方案,课前与学生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于教学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所以课上的会顺利;⑵多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和有效途径。要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和问题发表看法,陈述意见,在讨论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⑶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进行优化组合。
总之,伴随新课程的改革,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结合因材施教,创新教育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走上充分发展的轨道上来。语文课堂逐步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的摇篮,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乐园。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教育 实施 营造氛围
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只有很好地启发了学生的兴趣,改良课堂教学方法,注意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重视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人格,使他们达到了想求明白和想学习那种跃跃欲试的地步,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很注意把创新教育渗透到教学之中。
一、营造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环境
轻松、活跃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学生在全神贯注中愉悦身心,激发灵感,淋漓尽致地发挥创造力。由此,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宽松、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认为,良好的课堂环境应该包括宽松的氛围和创新的情境,二者分别构建了课堂的“大环境”和“小气候”,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实施有效创新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
1、精心营造宽松氛围。活泼、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是学生创新的重要前提,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也曾经说过:“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教师,应该把自己当做普通一员,与学生和平相处,营造出一种宽松的、具有丰富反映的、给学生以心理安全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尊重他们的人格,信任和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真正把学生当做一个自主的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具有巨大潜能的人,和平对待。
2、巧妙创设创新情境。求知欲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驱力,也是激发学生创新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依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紧密结合语文教材本身丰富的感染力,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内心强烈的兴趣和刨根问底的欲望。从而将“教”的愿望转化为“学”的内在需要。
二、搭建创新学习的“平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学习习惯。如果学生能够在长期的、自主的语文实践中,渐渐领悟、习得,积累一些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甚至学会运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学习语文,学生就真的有自主学习的能力了,就真的实现了叶圣陶先生所期望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理想境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点注重学法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小组合作开辟自主空间。教师作为引导者,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其学习的主动性。我从很早就提倡小组合作学习,把优等生与学困生交叉组合,四人一组。当学习目标较难达成,而且对全体学生都有学习要求的时候,我运用交叉合作的分组方法,学习好的学生对学习困难学生给予帮助。
2、质疑问难,发现问题自主学习。古人云:“于无疑处见疑,方是进矣。”即学生要学会质疑,有了疑问则会去思考,有了思考则能有进步。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并勇于思索探究的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努力想办法解决疑问。
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自主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自然界、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如何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新视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呢?我常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文实践空间,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就会更加多姿多彩了。大自然多姿多彩,孩子非常敏锐地感知那些鲜明、富有色彩、色调和声音的形象,并把他们很深地保持在记忆里。所以在教学中,我大胆地带学生走出课堂,让他们在五彩缤纷的自然中感知、认识、思维、想象。
三、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收容器,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教师说得头头是道,逞一时口舌快活,而学生却是“雾里看花”,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训练内容则显得苍白无力, 这样就几乎抹杀了学生所有的创新能力,因此教法必须改进。⑴备选方法多样化。准备多种方案,课前与学生交流,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由于教学的方法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所以课上的会顺利;⑵多用启发讨论式教学。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开端和有效途径。要采用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对课文和问题发表看法,陈述意见,在讨论中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⑶优化组合。教学方法的使用要不断变化,这就需要进行优化组合。
总之,伴随新课程的改革,通过教师的教育、引导,结合因材施教,创新教育让每个受教育者都走上充分发展的轨道上来。语文课堂逐步成为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个性的摇篮,成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要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