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人为本、关注生命”,这是山东杜郎口中学每个教室张贴的标语,给我的思想带来了很大的震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成长、成才、成功,这是我们教改的方向。
杜郎口的改革之风已经席卷而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顺应形势,同时也是自我追求与进步,我校的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我们放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讲台,学生面对面就座,教师融入学生当中。上课前,学生在各自小组的黑板上,或展示预习成果,或展示课外题目。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陛非常高,他们踊跃的发言,为同学鼓掌和喝彩,落落大方中透着自信,课堂真正是学生交流与展示的舞台。只有当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或出错时,教师的作用才会显现,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是一种探究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生动的课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改试行的初期,我常常会担心:在教师不再详细讲解知识后,学生自己能否读懂课本,能否领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否领会解题思路和探究方法。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教师不是不教,也不是不讲课,而是起—种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预习课的筹划、指导、了解”,“展示课的组织、精点、释难”,“反馈课的纠偏、整合、总结”三方面。而不在于“讲的是否精彩一讲的是否到位”“讲的是否透彻“讲的是否明白”。正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所以,我们要真正从内心完成角色的转化,要用心營造我们的课堂。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则淡出。我认为这才是当下教改需要拥有的神韵!
以一节课为例:教师的指导应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同学们,下面我给大家1吩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P18—P20的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10分钟后请完成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课堂目的明确了,学生才能有方向地进行学习。
最近,看了李镇西的《爱心和教育》,很是感触。“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他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都是可塑造的,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学生”。
我以为,教师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教,学生带着自己的梦去学;教师带着自己的实践去教,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时时反思自己,时时完善自己,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对于课改,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我们的学生有许多好的地方。无论是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有更好的方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是不够完美”、“你有一个错误,我来帮忙改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对话。这体现的是课堂的氛围,思维的跳跃,学生的平等!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急于彰显自我,学生得自主性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我所希望的课堂是动中有静,活而不乱的课堂。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对于偏难的问题总是不敢写、不敢说;简单的问题学生则都站起来说、抢着说,秩序较为混乱,需要教师的调解,更需要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他良好的习惯”。这话不无道理。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过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效果还没有显现,这需要时间的积累。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美好的希望,是他们好好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啊,教育如果不是爱的播种,不是对人的关怀,不是对生命的关注,那么教育的价值就失去了。对于学生暂时的不会、不自信、秩序乱,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留心去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和优秀习惯,平时课堂的渗透是不知不觉的。
教改才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共同奋斗,付出智慧和汗水。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这才是本色的课堂,是鲜活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读懂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以人为本”,读懂了这些,才能明白,“关注生命”。就让我们随着着学生一起齐声呼喊“我主动,我成功;我自信,我快乐。”吧!
杜郎口的改革之风已经席卷而来,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顺应形势,同时也是自我追求与进步,我校的教学改革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我们放弃了传统的以教师主讲的教学模式,采用了一种全新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没有讲台,学生面对面就座,教师融入学生当中。上课前,学生在各自小组的黑板上,或展示预习成果,或展示课外题目。课堂中,学生参与的积极陛非常高,他们踊跃的发言,为同学鼓掌和喝彩,落落大方中透着自信,课堂真正是学生交流与展示的舞台。只有当学生遇到难解的问题或出错时,教师的作用才会显现,适当地进行点拨和指导。这是一种探究的课堂,互动的课堂,生动的课堂。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教改试行的初期,我常常会担心:在教师不再详细讲解知识后,学生自己能否读懂课本,能否领会知识的生成过程,能否领会解题思路和探究方法。现在看来,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教师不是不教,也不是不讲课,而是起—种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预习课的筹划、指导、了解”,“展示课的组织、精点、释难”,“反馈课的纠偏、整合、总结”三方面。而不在于“讲的是否精彩一讲的是否到位”“讲的是否透彻“讲的是否明白”。正所谓,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
所以,我们要真正从内心完成角色的转化,要用心營造我们的课堂。相信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而教师则淡出。我认为这才是当下教改需要拥有的神韵!
以一节课为例:教师的指导应做到“四明确”,即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同学们,下面我给大家1吩钟的时间(明确时间),大家自学教材的P18—P20的内容,在自学的过程中进行小组讨论(明确方法),10分钟后请完成下列问题(明确要求)”。只有课堂目的明确了,学生才能有方向地进行学习。
最近,看了李镇西的《爱心和教育》,很是感触。“素质教育”的大旗上,有一个大写的“人”字,他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都是可塑造的,无论是“优生”,还是“后进学生”。
我以为,教师应该带着自己的心去教,学生带着自己的梦去学;教师带着自己的实践去教,学生带着自己的思考去学。时时反思自己,时时完善自己,才能走出浅薄,走出自满,走进学生,走进教育!
对于课改,感受很多,难以一一述及。我们的学生有许多好的地方。无论是小组发言,还是个人发言,都充满了“我认为”、“我有更好的方法”、“你的看法有道理,但是不够完美”、“你有一个错误,我来帮忙改正一下”、“你说的不对”之类的对话。这体现的是课堂的氛围,思维的跳跃,学生的平等!在这种课堂上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急于彰显自我,学生得自主性得到了真实的体现。
我所希望的课堂是动中有静,活而不乱的课堂。可是在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学生对于偏难的问题总是不敢写、不敢说;简单的问题学生则都站起来说、抢着说,秩序较为混乱,需要教师的调解,更需要习惯的养成。“一个人的成功来自于他良好的习惯”。这话不无道理。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过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但是效果还没有显现,这需要时间的积累。
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美好的希望,是他们好好学习的巨大动力。是啊,教育如果不是爱的播种,不是对人的关怀,不是对生命的关注,那么教育的价值就失去了。对于学生暂时的不会、不自信、秩序乱,作为教师应该时刻留心去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和优秀习惯,平时课堂的渗透是不知不觉的。
教改才刚刚起步,需要我们共同奋斗,付出智慧和汗水。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少教,学生多学。“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健康还给学生,把能力还给学生”,这才是本色的课堂,是鲜活的课堂,是快乐的课堂。
读懂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以人为本”,读懂了这些,才能明白,“关注生命”。就让我们随着着学生一起齐声呼喊“我主动,我成功;我自信,我快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