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对话白岩松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el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白岩松:您在瑞典的时候谈过关于无用的事,这个我们有共鸣。几年前我给一本书写序,也叫《做点无用的事》。因为这个社会上做有用的事的人太多了,有用的事就是跟钱有关,跟权有关,跟名有关的。除此之外大家就不做了,谁都理解您说的那番话讲到文学的无用等等。但是我想问您,其实您从骨子里想文学的有用之处在哪儿?
  莫言:文学的有用和无用应该辩证地看。我们从特别功利、特别物质的角度来看,文学确实无用。我是一个物理学家,我是一个发明家,我发明了一个杯子,马上有用,可以马上喝水;发明一个新的节能灯泡,可以马上投产,可以省下很多的能源。但是一部小说、一首诗歌、一个话剧,能够看了以后马上产生社会效益吗?能够使我们的GDP增高吗?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从物质的角度来衡量,我觉得文学、艺术都没有什么直接的用处。但是我想,人活在世界上,肯定不是为了一种纯粹的物质来活,我们有很多精神的追求,我们这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衡量标准,也肯定不是纯粹物质的,应该是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如果仅仅只有物质的快速发展,整个社会道德沦丧、价值混乱,这样的社会是不健全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的文学、我们的艺术、我们的哲学,我们一切务虚的学问都是非常有用的。
  白岩松:按理说您从事这个职业,包括我们这个行当,也被有人称为“百无一用是书生”,您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莫言:实际上这是书生发的牢骚。我们很多旧时代的文人,像杜甫他们都写过类似的诗歌,能感觉到他们不得志,满腹才华无所用,一百首诗歌也不如一个百夫长。实际上我觉得他内心深处未必会这样想,内心深处他认为还是很有用处的。
  白岩松:也有人这样分析,中国的70年,领导人从军人到科学家、工程师再到文科毕业生,有人认为中国此时此刻无用的文人终于迎来了最有用的时代,您同意这样的判断吗?
  莫言:这样一个判断很冒险。学工科、学理科的人到了重要的领导岗位去,不意味着不关心文化、不关心文学、不关心艺术。我知道有很多学理科的人,他的文化修养是很高的。比如说杨振宁先生,他是物理学的大师,但是他的中国古典文化的修养是很高的。
  白岩松:我插一句话,当年我跟杨振宁先生对话的时候,他有一句话对我的启发特别大。他说,物理研究到尽头是哲学,哲学研究到尽头是宗教,它是循环的。
  莫言:我们也知道爱因斯坦小提琴拉得很好,我们也知道原来复旦大学的数学家苏步青诗歌写得非常好,所以很多学理科的人人文素养都非常高。即便是一个学理科的当了国家领导人,他也未必不关心文学艺术。但是我们现在回头一想,从1949 年过来,尤其是在文革前后这一段,我们对哲学、思想方面,尤其是对文学方面确实是管得比较多。我们在科学方面鼓励创新,鼓励发明、发现,但是在思想方面,好像有马克思主义就足够了,没有必要再去提倡别的学说了。哲学家要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的文学家,就是在马列主义文学观念的指导下写作,至于作家自己是不是还需要思想,这都是一个疑问。
  当年在军艺的時候,讨论中国解放以后的军事文学,我就做了一篇论文,分析到过去很多作家写革命战争文学作品,作家的思想是空白的。作家没有能力,也不允许你在这样的作品里表现自己对战争、对历史的看法,只能是用故事、用文学作品来阐释思想,这就很可怕。包括我们写农村题材的,实际上也没有作家自己的思想。这种情况下要出现真正伟大的文学作品确实很困难。
  但是这种状况从上世纪80 年代之后有了巨大的改变。我们这一代作家生在比较好的时期,我们也在一直反思这个问题。我们意识到作家的思想一定不能是空白的,作家要表现一场战争,或者表现另外一个事物,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在里面。大家都在写抗日战争,我为什么可以写,除了故事不一样以外,重要的就是艺术方面有很多的探索。还有一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每一个作家对这样一场战争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思索,那么这样的文学作品才是比较好的文学作品。
  白岩松:说到思想,我想起您说的另一句非常耐人寻味的话。您曾经说过,在我们的小说当中,不是思想太少,而是思想太多了。
  莫言:因为文学作品里思想的表达,实际上应该是通过形象来表达的,而不是像教师一样,在里面宣教。我们看到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里面留下一些瑕疵。比如说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这毫无疑问是世界文学经典,但是托尔斯泰在最后一卷里边,大段大段发表哲理,我想多数读者会跳过去。也就是说,一个作家的作品能够站得住脚还是得通过作品里的形象,作品里的典型人物,有性格的人物。作家的思想,当然也在作品里面表现,但是一定要通过形象来表现出来,是借助于作品里的人物来表现出来。作家自己跳出来在里面指手画脚地议论,是比较笨拙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作家在写作的时候,要把自己的思想埋藏得很深,这样比较好。有时候思想太多反而会伤害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
  白岩松:这个我完全赞同。上一个礼拜我在跟我们主管意识形态的领导进行一个小范围的论坛时,我的发言题目就叫《用讲好故事的方式去讲中国梦》,不要直接喊口号。其实小说就是莫言老师讲到的两个关键词:一个是人,一个是故事。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横山书院
其他文献
黄孝纪 秦羽墨的《燕子的选择》是一篇成长散文,表现的是一种情感柔软和心灵疼痛,跨越了作者的少年和青年。作者用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乡村少年对美好事物的向往,用别具一格的眼光去观察和表现燕子这种动物的特殊生活习性,用侧击法将一个乡村农家的日常生活巧妙地刻画出来。表面写动物的选择,其实在写时代变迁中人的选择和内心的失落。  燕子来的时候,村庄早就忙开了,犁田翻地,一派热闹景象。谁也不知道它们具体什么时候来的
一日三餐,难免有吃厌的时候,尤其是午餐。因为午休时间有限,写字楼附近可吃的餐馆也就那么一些,吃来吃去就不知道该吃什么好了。  一日,看汪曾祺的《老味道》,会吃的老人家竟吃出一本美食书,端得厉害。其中聊到昆明的吃食,西南联大当年驻扎在昆明,汽锅鸡是昆明的代表作。汪曾祺推崇汽锅鸡到什么程度呢?认为它是中国吃鸡大法中的第一名,理由是汽锅鸡最存鸡之本味。我没有吃过汽锅鸡,看他那么猛烈地推荐,不免口齿生津想
这几天,最励志的人物莫过于杭州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他十几年来边送外卖边背古诗词,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战胜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夺冠。主持人董卿曾这样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雷海为在《中国诗词大会》上有点横空出世的味道。他的首次亮相是在第四期作为最后一个挑战者登场的,一上来就用带着湖南口音的普通话诵读了一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先生!买桃子吧!刚摘的水蜜桃!”  观光客才下车,老太婆就冲上前把客人往摊子上拉,看摊子的年轻人也一个劲儿招手。  “我在上一站已经买了!”观光客说。  “先生!赏我一点钱吧!我好可怜!”老太婆突然改变方式,伸手乞讨。  看到干瘪而颤抖的手,观光客动容了,掏口袋,却发现只有大票子。于是转身走向水果摊:“麻烦您帮我換些小票子。”  “不行,除非你买我的桃子。”年轻的小贩摇头。  “我是换钱给老太太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羊齿植物  沿着白色的石阶  一路嚼了下去  如果此处降雪  而只见  一只惊起的灰蝉  把山中的燈火  一盏盏地  点燃
得席大光书  因以诗迓之  宋·陈与义  十月高风客子悲,  故人书到暂开眉。  也知廊庙当推毂,  无奈江山好赋诗。  万事莫伦兵动后,  一杯当及菊残时。  喜心翻倒相迎地,  不怕荒林十里陂。  注:此詩写于高宗建炎元年十月,上一年十一月,金人攻占汴京,徽、钦二帝被俘。作者幽居邓州 ,好友席大光去郢州赴任,途经此处,特意来探望他。  一般来说,高考古诗鉴赏所选的诗词无论其作者是否为人所称道,
水袖是京戏里的一大发明。没有水袖,旦角精彩的表演、发挥的余地,难有如今的天宽地阔。水袖让她们腾云驾雾,让她们行雨剪水,让她们如梦如仙,让她们魂飞魄散。即使我们听不懂京戏里的一句唱词,但只要有了水袖的尽情飘舞,也会看懂戏的一半,更会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读白居易写的关于唐代歌伎演出的诗句:“有风纵道能回雪,无水何由能吐莲”,我想写的应该就是那飘舞的水袖。其中的雪和蓮都是白色的,在风中起舞,在水中摇曳
大年三十,寒风猎猎。村庄里一大清早就响起了劈里啪啦的鞭炮声,以农村特有的方式辞旧迎新。  我和父母早早地驅车赶往农村老家,看望留守的爷爷奶奶。虽说是农村,可在年关时却比城市热闹,从各地回到家乡的人络绎不绝,农村人家共用的坝子里挤满了各种品牌、不同省市车牌的车辆,挨挨挤挤停在一起,就像一次小型的汽车展览会。  我们家四世同堂,就餐时家里搬出了最大的圆桌却也挤得慌,但爷爷和奶奶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这恐
等一场雪来,世界皆白。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缆着钓鱼艖。  【译文】大雪洁白晶莹,就像满天飞舞的梨花,那只有四五户人家的村庄依稀可见。雪花密密层层地飘洒,值得人們描形写画。白茫茫的世界中,稀疏的树林里晚归的寒鸦悲啼不止。一条钓鱼的小船,正斜揽在枯黄芦苇掩映的清江下。
摘 要:2001年以来,我国进行了规模较大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采取的政策为“撤点并校”,在施行过程中,政策的优势和问题都直观地呈现出来。文章通过整理“撤点并校”中出现的问题及研究解决对策方面的文献,发现陕西省富平县小学“撤点并校”存在对学生心理健康不利和教师教学质量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并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与关怀、注重学生道德培养等对策,以期打破和走出富平县小学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