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学改革必然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
【关键字】:教学 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 评价方法 个体差异
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已经铺开,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这一主体去体验科学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巧,给我们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所带领的数学备课组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转变教师角色入手,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对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与总结。
要进行课改,先要研究怎样上好一堂课。一堂好课有哪些特征?上好一堂课有那些评价标准?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好课"的十条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生为本,流程科学,注重内化,体现沟通,启迪创造,媒体得当,讲究实效,多元评价。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上,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正是"好课"问题常说常新的原因。不过,我们也能从各家观点中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认识:
一、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给予与接受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是探索与发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不该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沟通。建立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没有沟通,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沟通。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沟通,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关爱。是一起分享和愉快。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注重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个体认知水平和学习技能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不该是教学形式的主题.老师讲,学生听,不会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互动、发现.共同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获取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释讨论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字】:教学 教学改革 师生关系 评价方法 个体差异
高中新课改在全国已经铺开,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如何通过教学过程让学生这一主体去体验科学的研究過程和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技巧,给我们担任高中数学的教师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所以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成为每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我所带领的数学备课组在教改实践中不断探索,从转变教师角色入手,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们对教学实践的几点思考与总结。
要进行课改,先要研究怎样上好一堂课。一堂好课有哪些特征?上好一堂课有那些评价标准?数学教学专家邱学华归纳一堂好课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字:趣,实,活。特级教师靳家彦提出"好课"的十条标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生为本,流程科学,注重内化,体现沟通,启迪创造,媒体得当,讲究实效,多元评价。郑金洲教授将"好课"的标准概括为"十个化":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学生学习的主动化、师生互动的有效化、学科教学的整合化、教学过程的动态化、教学资源的优化、教学内容的结构化、教学策略的综合化、教学对象的个别化、教学评价的多元化。
在"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这一问题上,用不同的眼光、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答案就会有所不同.这也正是"好课"问题常说常新的原因。不过,我们也能从各家观点中得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认识:
一、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沟通的形式是制度化了的形式:以教师为中心、以讲台为中心。教与学的关系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关系,而是指导与被指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给予与接受这种关系渗透着教师的权威,即在教学形态里教师是权威的代言人,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新标准揭示出了教学活动的本质是一种沟通,一种合作,是探索与发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交互主体性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不该是单纯的学生,也不是单纯的教师。教师和学生是教或学的中心人物。怎样改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第一要注重同学生的沟通。建立互动、协调的师生关系。没有沟通,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教学,教师与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两者在人格上完全平等,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和表达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是沟通。如果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义和管理主义,将严重剥夺学生的自主权,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摧残学生的自信心,由此将导致学生对教师的怨恨和抵触情绪,师生关系将经常处于冲突和对立之中。改变师生关系因此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通过沟通,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让学生体会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亲情与关爱。是一起分享和愉快。
第二在教学中要改进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都有所提高,学习更有自信心。《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对教学的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评价中既要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与掌握,更要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又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既重视学生在评定中的个性化,反应方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又倡导学生在评定中学会合作与交流;注重上课回答问题的情况;在家折叠与展开图形的情况(可由学生评比);小组讨论时的发言;书面测试;作业情况;以及同老师的谈话等等。
第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个体认知水平和学习技能上的差异,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特别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照与帮助,要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尝试着用自己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更要及时地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对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地引导他们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自己去改正,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改变教学形式,重视数学活动。
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不该是教学形式的主题.老师讲,学生听,不会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互动、发现.共同发展,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应该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合作学习关系。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获取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解题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认为数学活动的基本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释讨论观察记录、得出结论和表达陈述.
教与学的方式的改变,要求教师不断地形成新的基本技能,不再以知识形态来呈现,而是以行为的方式来呈现;不断地更新观念,不断探索,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