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问题导入和提问策略会直接影响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的日新月异,提问的质量成为教师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前概念为基础,探讨了物理教学的问题导入和提问策略,以期提高物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前概念 物理教学 问题导入 提问策略
一个好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成就一堂目标明确、引人入胜的物理课,所以教师如何导入探究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探究性问题,并提出了提问的基本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前对该知识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科学内容前,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某些概念形成了初步认识,这些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前概念。如初中生对大气压如何作用使人们能用吸管喝到饮料有着非科学性的前概念,虽然学生都知道通过吸管可以把饮料“吸入”口中,但完全没有意识到大气压强这个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开展活动,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教师可以把吸管插入一个密封的饮料杯,让学生来“吸”杯中的饮料。学生会发现不管怎样“吸”,都不能把饮料吸进嘴里。这时,教师把密封的盖子打开,再让学生通过吸管吸饮料,学生就能轻易地把饮料“吸”进嘴里,教师可以趁机提问,“为什么在密封状态下,饮料不能吸进嘴里,而打开盖子后就能轻易地吸到饮料?”从而导入《大气压强》的教学。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入
1.用故事引入问题
教师可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有意义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小故事、小事件,引出探究问题,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时,笔者先讲述了爱斯基摩人用冰凸透镜取火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这一探究问题。
2.由实验观察提出问题
当遇到与生活经验相矛盾的事情时,学生会感到迷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流体压强》时,笔者设计了“向两张自由下垂的纸中间吹气”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提出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
3.在活动中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时,笔者让学生用一个凸透镜和两个套筒组成自制照相机,然后观察周围的人或物。学生通过拉动蒙着半透明纸的套筒,看到了物体的成像情况,针对有的物体成像大,有的物体成像小这一现象,学生提出了“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这一探究问题。
4.通过资料展示提出问题
由于条件所限,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演示,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如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笔者让学生观看了煮饺子的视频,当看到沉在锅底的生饺子受热后体积变大,最后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后,学生提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
三、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1.用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
通过观察研究或演示中的各种现象获取新知识,是学生寻求答案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如“你注意到这个实验中的哪些现象?”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不要急于做出总结,而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用提问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你认为哪些需要解释?”“从数据中你能看到规律吗?”等。通过这些解释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3.用提问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
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如在教学《大气压》时,笔者提问:“你能解释活塞式抽水机是如何将水抽上来的吗?”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把大气压的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中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东学校)
关键词:前概念 物理教学 问题导入 提问策略
一个好的问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成就一堂目标明确、引人入胜的物理课,所以教师如何导入探究性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结合教学实例,探讨了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探究性问题,并提出了提问的基本策略。
一、了解学生的前概念
前概念是指学生在学习某科学知识前对该知识的认识。实践证明,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某科学内容前,已经通过多种渠道对某些概念形成了初步认识,这些并不一定是正确的前概念。如初中生对大气压如何作用使人们能用吸管喝到饮料有着非科学性的前概念,虽然学生都知道通过吸管可以把饮料“吸入”口中,但完全没有意识到大气压强这个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有针对性地设计问题、开展活动,纠正学生错误的前概念。教师可以把吸管插入一个密封的饮料杯,让学生来“吸”杯中的饮料。学生会发现不管怎样“吸”,都不能把饮料吸进嘴里。这时,教师把密封的盖子打开,再让学生通过吸管吸饮料,学生就能轻易地把饮料“吸”进嘴里,教师可以趁机提问,“为什么在密封状态下,饮料不能吸进嘴里,而打开盖子后就能轻易地吸到饮料?”从而导入《大气压强》的教学。
二、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导入
1.用故事引入问题
教师可利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有意义且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小故事、小事件,引出探究问题,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凸透镜对光线有汇聚》时,笔者先讲述了爱斯基摩人用冰凸透镜取火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凸透镜对光线有什么作用”这一探究问题。
2.由实验观察提出问题
当遇到与生活经验相矛盾的事情时,学生会感到迷惑、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的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流体压强》时,笔者设计了“向两张自由下垂的纸中间吹气”的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过程提出了“流体压强与流速有怎样的关系?”这一问题。
3.在活动中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在活动中提出问题。如在教学《凸透镜成像》时,笔者让学生用一个凸透镜和两个套筒组成自制照相机,然后观察周围的人或物。学生通过拉动蒙着半透明纸的套筒,看到了物体的成像情况,针对有的物体成像大,有的物体成像小这一现象,学生提出了“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这一探究问题。
4.通过资料展示提出问题
由于条件所限,有些教学内容不能在课堂上演示,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等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如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液体中物体所受浮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笔者让学生观看了煮饺子的视频,当看到沉在锅底的生饺子受热后体积变大,最后漂浮在水面上的现象后,学生提出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跟哪些因素有关”这一问题。
三、物理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1.用提问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现象
通过观察研究或演示中的各种现象获取新知识,是学生寻求答案的一种方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如“你注意到这个实验中的哪些现象?”等,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性。在学生回答问题之前,教师不要急于做出总结,而要给予学生充分讨论的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用提问引导发散学生的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适当地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如“你认为哪些需要解释?”“从数据中你能看到规律吗?”等。通过这些解释性的提问,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思考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
3.用提问引导学生的知识迁移
知识的迁移非常重要,学生只有在新的问题情境中运用旧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如在教学《大气压》时,笔者提问:“你能解释活塞式抽水机是如何将水抽上来的吗?”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把大气压的知识迁移到新问题中来,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豫东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