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提升人力资本作为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来源 :理论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yue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农民增收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民自身所具备的人力资本,结合建国以来党在农民增收问题上的经验及启示,提出了当前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增收; 人力资本;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2-0028-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进一步提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然而,长期以来。农民增收难一直是各级政府在切实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的。
  
  一、农民收入增长根本取决于农民自身所具备的人力资本
  
  工业化国家的历史经验和我国的实践都表明,在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中的富余劳动力必然要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农村向城镇或城市转移。我国农民已经形成了人数众多、声势浩大的“民工”,他们进城打工的收入和非农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
  那么,在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的过程中。能够影响并决定着农民就业和收入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那就是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劳动者的保健、教育和技能的改善可以显著地提高生产率,人力资本是影响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的关键因素。从人力资本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村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其就业能否顺利,收入能否增长、增长程度如何,这一切,除了制度约束外,其根本就在于农民自身所具备的人力资本,在于农村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程度。
  从我国实际情况看也是这样。目前我国有超过13亿的人口,其中9亿在农村,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约为1.5亿人,每年还要产生600-700万人。这些人口必须尽快地由农业部门转向非农业部门。但是,由于农村富余劳动力中的绝大多数文化素质较低,受学历结构和技能结构的限制,他们进城务工所从事的一般都是准入门槛较低,对教育程度、劳动技能要求不高的工作,这些工作的共同特点是工资低、流动性较大、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大、稳定性差。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各方面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使得技能水平较低的体力型进城务工人员,在城市求职和发展变得十分困难,并由此造成新的相对贫困和社会不公,最终影响社会的全面进步。
  因此,要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步伐,解决他们的就业。提高他们的收入,关键在于加强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提升其人力资本。应该说无论是政府还是个人,对农村劳动力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都是最明智的选择。
  
  二、建国以来党在开发人力资本促进农民增收方面的经验及启示
  
  如何使广大农民脱贫增收,始终是毛泽东考虑中国重大问题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再强调:“我国有五亿多农业人口,农民的情况如何,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政权的巩固,关系极大。”(《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73页)1955年后,毛泽东又从社会实践模式和党的方针政策上对如何使广大农民尽快脱贫增收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创新。
  毛泽东认为只有社会主义才是广大农民脱贫增收的制度保证,农民中蕴涵着极大的社会主义热情,把他们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是实现农民脱贫增收的必由之路。在教育、医疗、救济等方面当时也采取了多种具体措施,以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帮助农民脱贫增收,成效十分显著。如毛泽东对农民教育问题极为重视,建国初期全国农村普遍开展扫盲运动,1955年,毛泽东还亲自制定“每人必须认识1500到2000个字”的扫盲标准,事实证明,当年这一系列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群众科技文化素质,对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对广大农民脱贫增收,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确实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医疗卫生方面,毛泽东非常关心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和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到20世纪70年代末,全国绝大多数地方都办起了县、乡、村三级合作医疗,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医疗卫生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也减少了一部分农民陷入因病致贫的困境。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同样高度重视农民脱贫增收的问题。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明确提出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并把共同富裕作为一种执政理念贯彻始终。首先,邓小平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对农民发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充分肯定和积极支持。事实表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深受广大农民欢迎的有效的脱贫增收致富的创新模式,短短几年内广大农民大幅度地提高了家庭收入,从而使1978—1985年成为我国农民脱贫致富效果最为显著的一段时期。(刘冬梅:《中国农村反贫困与政府干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第1版,第43页)在此基础上,邓小平热情支持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打下了一定基础。其次,邓小平把发展农村科技教育事业放在非常重要的地位,认为普及农村基础教育是提高农民素质的主要途径,1980年他做出了“全国要在1990年以前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文化教育”的重大决定。第三,邓小平还提出国家应当从各方面帮助贫困地区,明确我国扶贫工作要突出重点,纠正单纯救济的观点,应集中力量解决十几个连片贫困地区的问题。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上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针对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采取了一系列的重要措施,千方百计开辟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和新领域。其一,积极促进和保护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其二,把发展乡镇企业同发展小城镇结合起来,使他们在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其三,积极探索改革和规范农村税费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其四,探索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正确认识开发农民人力资本问题的重要性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就能保证中国共产党在农村顺利开展各项工作,反之,党在农业方面的各项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第二,要重视农民的实际利益。农民的合法利益得到了保护,农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调动;农业生产和农民的各项工作就能得到快速发展。第三,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第四,在开发农民人力资本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要不断创新,与时俱进。
  
  三、把提升人力资本作为农民增收的治本之策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农民增收问题,提出“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大力推行农村税费改革,于2006年废止了农业税,2007年全国农村免除了义务教育学杂费,同时加大对农民补贴方式的改革,使农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在此基础上开发农民人力资本的各项活动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目前,各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许多经验值得互相学习和借鉴,为更好地进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第一,继续加大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力度,形成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政府要继续加大对转移培训的投资力度,用于补贴个人、改善培训条件、增加必要的培训设施,对特别紧缺的工种和专业的培训,政府要予以重点扶持,采用政府购买教育培训成果的方式支持培训。二是设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专项基金”,用于鼓励支持开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工作。还可以根据国外针对移民培训扶持的政策经验。建立脱产农民工的生活补助基金,以切实解决农民工参加教育培训的后顾之忧。
  第二,对培训机构进行合理分工、统筹安排,建立科学完善的培训机构体系。不仅要形成市、区县、乡镇、村(居)4级培训机构网络,而且还要进行合理分工,有的搞研发,有的做实际工作,做到各级培训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第三,统筹城乡农民工培训,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探索建立跨校选修、学分互认的制度。这样方便农民工实行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
  第四,为解决技能人才紧缺的现象,应大张旗鼓地宣传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形成全社会重视技能人才、重视技术工人的社会氛围,营造有利于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以及职业技能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
  
  责任编辑 余 岩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基础,而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和创新的程度直接反映基层党组织自身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现状、作用和创新思路进行了总体的描述和理性的分析。  [关键词]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D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1一0038—03    基层党组织在
期刊
[摘要]我国土地征收制度的缺陷导致土地征收制度运行中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应从7个方面入手,完善土地管理制度,实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两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土地征收;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9)02-0033-03    2005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将土地征用制度修改为
期刊
[摘要]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研究新问题中创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要求我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前提问题,就是必须解决好学风问题。  [关键词]当代中国;理论创新;前提  [中图分类号]D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1962(2008)21-002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国际投资法制已经较为健全,但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我国关于国际投资的政策与立法也需要根据实际发展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一方面,作为发展中国家中的最大资本输入国,我们要继续加强对外资的保护,同时也要维护国家对外资的管理权;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发展,作为资本输出国,我们应采取必要国内法和国际法措施,加强对境外投资的法律保护,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在对财富结构的基本内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分析了财富结构的转换机制、历史轨迹、基本特征并对我国财富结构转换的发展方向和基本政策作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财富结构;转换;论纲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8)20-0032-02    财富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也是经济学研究的中心。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进人类社会发展递进中,财富的质与
期刊
关键词 哲学;应用哲学;思想解放  中图分类号 B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1962(2008)20-0047-02    由中国马哲史学会应用哲学研究会、中国马哲史学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中共中央党校哲学教研部和中共黑龙江省委党校联合举办的全国应用哲学和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于2008年7月29日至31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这次研讨会的主题是“思想解放与哲学应用”。来自中共中央党校
期刊
摘要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管理越来越被人熟知和重视,但是究竟何谓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对企业而言有何重要性?尤其是在中国加入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中国的企业面对知识管理应采取什么应对措施?本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探讨知识管理,以及在知识管理背景下企业的文化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如何应对,以及两者如何相互作用。  关键词 知识经济; 知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F279.
期刊
低脂微藻具有固碳效率高、生长速度快、单位面积产量高、环境适应能力强、不与农争地等优点,其大规模养殖可以和电厂烟气二氧化碳减排、市政污水处理等工程技术相耦合,具有广阔的发展应用前景。生物质催化热解主要以生物质为原材料,利用催化剂(如沸石分子筛)控制转化路径,从而得到高价值的芳香烃为主的目标产物。藻类生物质含有大量的灰分,反应过程中灰分会附着在催化剂表面或堵塞其内部孔道,随着运转时间的增长会造成催化剂
[摘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历经30年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以“80后”为代表的受教育者在危机面前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热情和凝聚力。要总结30年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经验和不足,推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继续发展。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成效; 推进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1962(2008)19-0047-02    自1978年思
期刊
[摘要]有效的平衡配置机制能够维护和保持社会各部分及各利益主体间的协调、稳定和平衡。平衡配置机制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转型。新时期社会发展平衡机制的发展方向主要是:承担好资源分配机制的基本任务,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实现全面综合的利益平衡,保证社会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多方面协调、合作、制约功能;追求社会发展的人本目标。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平衡配置机制  [中图分类号]D616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