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幼儿日常生活的规则和规范。幼儿常规是指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为了管理好一个班级而制定的需要幼儿遵守的一些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班级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和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字:幼儿常规; 管理;
管理即指挥和协调。所以说幼儿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保教结合则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从而促进幼儿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 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解决方法。
首先教师要迅速记住本班级中二十到三十多位孩子的名字,对应好每一位家长。以防孩子走失,确保幼儿安全。
其次;保管好幼儿物品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幼儿刚入班级或刚开学时家长会带很多的日常用品。如被褥、水杯、枕头、衣服、用品等。教师就要在简短的时间内做好标记,以防丢失或发生混乱。
再次;分析了解孩子自身原有的水平、爱好、生活特点、行为习惯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等等有助于教师制定计划,组织活动,调整教育目标及方向。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在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学会画一幅画,唱一首歌或者跳一个舞,讲一个故事等等。这样既能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迅速爱上老师,喜欢班集体的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也会由衷的佩服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的。
二 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老师不仅仅只是热爱本班孩子,还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达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细化班级基本常规:把常规大目标进行分解,逐一进行实施、训练、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相结合才能使班级常规井然有序。
其次,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无外乎生活常规和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活动常规包括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区域范围,规则意识等。
(一)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常抓不懈
教师了解常规的重点:生活常规中抓细节,学习常规中抓习惯,活动常规中抓规则。再加之行之有效的方法作支撑,班级内保教人员的密切配合。
(1)愉快入园。孩子入园时有礼貌的问好,再见。那声音是家长的希望,老师的骄傲,孩子一天的新起点。然后可带领孩子进行早锻炼活动和区域活动。这样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2)生活活动是班级管理的薄弱环节,幼儿往往会在这个环节变出新花样。
第一、餐前餐后,喝水,入厕,洗手容易产生拥挤,造成摔伤。这个环节,教师适宜对幼儿进行分组活动,如教师放音乐幼儿有序的取放水杯。
第二、午睡前后。教师应以不漏掉一个孩子为原则,让孩子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以防发生碰,撞,摔等意外时间的发生应特别引起重视与警惕。
第三、离园前后教师即可运用说、唱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等展示班级的亮点,也要关注孩子的人数,以防容易走失。
(3)巧妙利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常规养成
(一)音乐陶冶法
教师可利用琴声训练幼儿站、坐的常规。师:12︱34︱5—‖小朋︱友们︱好。(幼儿站起)︱54∣32∣1—‖幼儿:老︱师︱好︱(坐下)。1—3—5—ⅰ—‖起立ⅰ—5—3—1—‖坐下
律动练习法:也称幼儿韵律活动就是教师放乐曲,幼儿随音乐编出相应的手上活动,以利于发展幼儿身体的感受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逐渐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及常规。如:《喜洋洋》《抱娃娃》《手腕律动》等。
歌曲诱导法:如歌曲《像个小学生》《我是好宝宝》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洗手歌》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走和跑》练习幼儿有顺序的走路和回位子的习惯《摇篮曲》有利于幼儿安静的睡眠活动。
区域活动中音乐可以规范幼儿行为,如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幼儿就开始收放学具。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幼儿就回到指定地点进行准备活动等。
(二)故事、儿歌熏陶法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的的培养
如《大公鸡和漏嘴吧》《锄禾》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饭菜的习惯。《孔融让梨》《三只蝴蝶》《小红花找朋友》《团结果》等教育幼儿团结互帮互助、谦让等好习惯。《龟兔赛跑》《小熊过桥》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玩具我爱玩》教育幼儿轻拿轻放,玩具回家的习惯培养。
(三)绘画速成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和规则意思
幼儿绘画活动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安静绘画的精神状态,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
首先,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乐于参与,实际上绘画就和游戏一样,玩进去就会感悟很深,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次,就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图形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见闻。通过幼儿的选材,构思,想象与颜色的挑选,搭配,组合。
再次,把幼儿绘画作品在绘画区进行展示。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被同伴欣赏时,被父母当作艺术拍下后那种喜悦与成功感能迅速提高幼儿的自信与对绘画的兴趣。
四、运用“小老师”和“表扬”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成功感与自豪感
常规管理是一种经常性的持久活动,幼儿的情绪也会受各种外界情况的影响。这时,老师应采用一些“小老师” “表扬”的方法,激发幼儿自主管理的责任感、成功感与自豪感。如:在班级内找出善于管理的“小老师” “表扬”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幼儿在同伴的正确影响下,使幼儿常规协调有序。
五、家园配合法是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常规管理离不开孩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老师的教育。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对刚入园的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对家长先讲孩子的优点,再讲配合的重点,在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教师在幼儿园里是教育的专家,教师对于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有发言权。如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家长一定会理解、支持教师的行为的。
总之,幼儿常规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常规工作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做到“全” “活” “异”“新”,把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积累经验,再加之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家园密切配合才能讓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关键字:幼儿常规; 管理;
管理即指挥和协调。所以说幼儿常规工作是班级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保教结合则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从而促进幼儿班级工作的有序开展。
一 分析班级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具体解决方法。
首先教师要迅速记住本班级中二十到三十多位孩子的名字,对应好每一位家长。以防孩子走失,确保幼儿安全。
其次;保管好幼儿物品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基础。幼儿刚入班级或刚开学时家长会带很多的日常用品。如被褥、水杯、枕头、衣服、用品等。教师就要在简短的时间内做好标记,以防丢失或发生混乱。
再次;分析了解孩子自身原有的水平、爱好、生活特点、行为习惯和家长的教育观念等等有助于教师制定计划,组织活动,调整教育目标及方向。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在简短的时间内让孩子学会画一幅画,唱一首歌或者跳一个舞,讲一个故事等等。这样既能稳定幼儿情绪,使幼儿迅速爱上老师,喜欢班集体的最简便的方法之一。家长看到孩子的进步,教师的专业和努力工作的敬业精神也会由衷的佩服和配合教师的工作的。
二 加强常规管理,促进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作为老师不仅仅只是热爱本班孩子,还要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以达到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首先教师要细化班级基本常规:把常规大目标进行分解,逐一进行实施、训练、检查、监督、总结、评比相结合才能使班级常规井然有序。
其次,幼儿在园一日常规无外乎生活常规和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活动常规包括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区域范围,规则意识等。
(一)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常抓不懈
教师了解常规的重点:生活常规中抓细节,学习常规中抓习惯,活动常规中抓规则。再加之行之有效的方法作支撑,班级内保教人员的密切配合。
(1)愉快入园。孩子入园时有礼貌的问好,再见。那声音是家长的希望,老师的骄傲,孩子一天的新起点。然后可带领孩子进行早锻炼活动和区域活动。这样既愉悦了身心,又锻炼了身体,教师何乐而不为呢?
(2)生活活动是班级管理的薄弱环节,幼儿往往会在这个环节变出新花样。
第一、餐前餐后,喝水,入厕,洗手容易产生拥挤,造成摔伤。这个环节,教师适宜对幼儿进行分组活动,如教师放音乐幼儿有序的取放水杯。
第二、午睡前后。教师应以不漏掉一个孩子为原则,让孩子都在自己的视线之内,以防发生碰,撞,摔等意外时间的发生应特别引起重视与警惕。
第三、离园前后教师即可运用说、唱结合法、游戏法、表演法等展示班级的亮点,也要关注孩子的人数,以防容易走失。
(3)巧妙利用教育活动,促进幼儿的常规养成
(一)音乐陶冶法
教师可利用琴声训练幼儿站、坐的常规。师:12︱34︱5—‖小朋︱友们︱好。(幼儿站起)︱54∣32∣1—‖幼儿:老︱师︱好︱(坐下)。1—3—5—ⅰ—‖起立ⅰ—5—3—1—‖坐下
律动练习法:也称幼儿韵律活动就是教师放乐曲,幼儿随音乐编出相应的手上活动,以利于发展幼儿身体的感受力和音乐的表现能力。逐渐使幼儿形成良好的活动氛围及常规。如:《喜洋洋》《抱娃娃》《手腕律动》等。
歌曲诱导法:如歌曲《像个小学生》《我是好宝宝》养成良好的活动常规《洗手歌》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走和跑》练习幼儿有顺序的走路和回位子的习惯《摇篮曲》有利于幼儿安静的睡眠活动。
区域活动中音乐可以规范幼儿行为,如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幼儿就开始收放学具。放一些欢快的音乐幼儿就回到指定地点进行准备活动等。
(二)故事、儿歌熏陶法有助于幼儿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卫生习惯的的培养
如《大公鸡和漏嘴吧》《锄禾》教育幼儿养成不挑饭菜的习惯。《孔融让梨》《三只蝴蝶》《小红花找朋友》《团结果》等教育幼儿团结互帮互助、谦让等好习惯。《龟兔赛跑》《小熊过桥》有利于自信心的培养。《玩具我爱玩》教育幼儿轻拿轻放,玩具回家的习惯培养。
(三)绘画速成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和规则意思
幼儿绘画活动的目的不是把幼儿培养成小画家,而在于萌发幼儿的美感,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表现能力和安静绘画的精神状态,这些将成为他们人生的宝贵财富,使他们终生受益。
首先,教师要提供丰富的材料,使他们乐于参与,实际上绘画就和游戏一样,玩进去就会感悟很深,更能轻松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次,就是引导幼儿用不同的线条,图形来展示自己与众不同的思想、见闻。通过幼儿的选材,构思,想象与颜色的挑选,搭配,组合。
再次,把幼儿绘画作品在绘画区进行展示。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被同伴欣赏时,被父母当作艺术拍下后那种喜悦与成功感能迅速提高幼儿的自信与对绘画的兴趣。
四、运用“小老师”和“表扬”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责任感、成功感与自豪感
常规管理是一种经常性的持久活动,幼儿的情绪也会受各种外界情况的影响。这时,老师应采用一些“小老师” “表扬”的方法,激发幼儿自主管理的责任感、成功感与自豪感。如:在班级内找出善于管理的“小老师” “表扬”以充分发挥榜样示范的作用,幼儿在同伴的正确影响下,使幼儿常规协调有序。
五、家园配合法是有利于班级管理的最有效的方法
常规管理离不开孩子,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关心,老师的教育。家园形成合力才能更好地促进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
对刚入园的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生活习惯。对家长先讲孩子的优点,再讲配合的重点,在指导家长如何教育孩子。教师在幼儿园里是教育的专家,教师对于幼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最有发言权。如果教师的出发点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相信家长一定会理解、支持教师的行为的。
总之,幼儿常规工作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常规工作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做到“全” “活” “异”“新”,把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善于积累经验,再加之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家园密切配合才能讓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参考文献: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