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立足之本,构建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配套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团队是特色专业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盯岗、轮动、复合、融通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在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中的新探索。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王云霞(1964-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育、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宋雪霜(1974-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科教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200931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8-0105-03
专业特色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是专业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细分化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紧紧依托行业和学院的办学背景,初步构建了“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努力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团队。2008年6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以优秀等级成功通过建设点验收。本文试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为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作一浅显分析,阐述办出特色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之根本所在。
一、关于“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决定某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的外部环境(即专业背景)和内部条件。我院位于江苏著名的纺织服装之乡常州市,周边拥有数千家合资、独资企业和民营纺织服装类企业。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纺织服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成为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独特背景和优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分析全国多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共性的基础上,将商务英语专业特色落实到纺织行业背景上,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在:紧密依托纺织服装行业,培养较高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纺织服装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能力,能运用英语从事纺织商务活动、外事活动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依据“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体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创立了“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方案围绕岗位设计,培养过程突出螺旋式递进,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复合性,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实现多元融通。
盯岗:专业设置围绕市场需求,课程体系反映岗位要素,教学内容源于工作任务,实训实践突出职业技能。学生入学伊始就树立“职业人”意识,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扮演纺织商务从业人员的相应角色。岗位模拟与企业实践相互交替,贯穿三年始终。
轮动: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在动态中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在学习进程中螺旋式上升。专业教师通过下厂调研、顶岗锻炼,到海外学习工作,到高校深造或攻读学位,为企业提供培训、翻译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接触新观念,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复合:专业建设的三重复合:既有英语、纺织、商务不同专业内容的复合,又有不同类型课程的复合,更有知识与技能的复合。 “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高技能型英语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心智技能与实践技能,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专业、就业与创业等多种元素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融通:将语言、商务、纺织服装三种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融通;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有机融通;将学校考核和社会考证有机融通。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列为右图1。
由于我们瞄准了行业和依托本校纺织服装专业强的优势,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内容上避免了同质化,做到了人无我有,错位发展,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即紧紧依靠行业,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同时整合了学院的优势资源——纺织、服装和商贸专业。
二、构建TEB-P课程体系
如何从“多而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高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为此,我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为要素,认真分析确定所属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体系,采取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整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重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等方式,构建“TEB-P”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TEB-P”课程体系上层的三个模块中,英语语言(English)模块处于中心位置,是商务英语专业区别于商务商贸和纺织服装专业的核心所在,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纺织服装(Textile)模块和商务商贸(Business)模块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纺织服装知识和一定的鉴别、检测能力,了解商务环境的文化背景和外贸操作规程,“T-Textile”“E-English”“B-Business”所代表的专业能力最终融合成纺织服装外贸的职业实践能力。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了三阶段三层次螺旋式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纺织外贸专业人员职业能力要素,按基本技能?圯核心技能?圯综合技能,分阶段、分层次构建目标与内容体系:(1)初级阶段:专业认识实践、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代表课程为“专业认识实训”。(2)中级阶段:专业体验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核心技能。代表课程为“专业体验实训”。(3)高级阶段:商务英语综合实训、校外基地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代表课程为“专业综合实训”。
三个层次为:课堂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外实训基地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校内多功能一体化实训中心(语言训练中心、贸易技能实训中心和纺织服装实训中心)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
TEB-P课程体三大模块中,又含有六个分模块,即文化素养、英语知识和技能、商贸知识和技能、纺织服装知识和技能、实践应用和素质拓展。TEBP课程体系不再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整体性,而是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按照职业技术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设计模块式教学体系,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作为共同的课程目标(如下表所示)。
[关键词]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王云霞(1964- ),女,江苏常州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英语教育、英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宋雪霜(1974- ),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江苏常州213164)
[基金项目]本文系常州科教城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K2009318)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1)18-0105-03
专业特色是高职高专院校的竞争力和生命力所在,是专业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就业市场细分化的要求。近几年来,我们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紧紧依托行业和学院的办学背景,初步构建了“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努力建设一支与之相适应的师资团队。2008年6月,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商务英语被评为江苏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12月以优秀等级成功通过建设点验收。本文试以商务英语专业的建设为例,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建设作一浅显分析,阐述办出特色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之根本所在。
一、关于“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特色专业建设的根本。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决定某种形式的主要因素是专业的外部环境(即专业背景)和内部条件。我院位于江苏著名的纺织服装之乡常州市,周边拥有数千家合资、独资企业和民营纺织服装类企业。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尤其是纺织服装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成为我院商务英语专业特色发展的独特背景和优势。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分析全国多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设置的特点和共性的基础上,将商务英语专业特色落实到纺织行业背景上,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在:紧密依托纺织服装行业,培养较高层次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具备一定纺织服装基础知识和国际贸易能力,能运用英语从事纺织商务活动、外事活动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英语专门人才。
依据“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体现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创立了“盯岗、轮动、复合、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方案围绕岗位设计,培养过程突出螺旋式递进,人才培养目标体现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复合性,课程内容和评价标准实现多元融通。
盯岗:专业设置围绕市场需求,课程体系反映岗位要素,教学内容源于工作任务,实训实践突出职业技能。学生入学伊始就树立“职业人”意识,在专业学习过程中,扮演纺织商务从业人员的相应角色。岗位模拟与企业实践相互交替,贯穿三年始终。
轮动:根据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滚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之在动态中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与时俱进。学生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综合技能、职业素质、岗位适应能力在学习进程中螺旋式上升。专业教师通过下厂调研、顶岗锻炼,到海外学习工作,到高校深造或攻读学位,为企业提供培训、翻译服务等多种形式,不断接触新观念,掌握新知识,熟悉新技能,提升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
复合:专业建设的三重复合:既有英语、纺织、商务不同专业内容的复合,又有不同类型课程的复合,更有知识与技能的复合。 “通英语、会商务、懂纺织”的高技能型英语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课程体系必须体现知识与能力、心智技能与实践技能,技术素养与人文素养,专业、就业与创业等多种元素的有效结合,最终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
融通:将语言、商务、纺织服装三种不同专业的课程内容有机融通;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商务知识与商务技能有机融通;将学校考核和社会考证有机融通。
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将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列为右图1。
由于我们瞄准了行业和依托本校纺织服装专业强的优势,在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内容上避免了同质化,做到了人无我有,错位发展,显示出自身的特色和优势,即紧紧依靠行业,与地方经济密切结合,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同时整合了学院的优势资源——纺织、服装和商贸专业。
二、构建TEB-P课程体系
如何从“多而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选择、重构“少而精”的高等职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决定高等职业教育能否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我院商务英语专业也面临同样的难题。为此,我们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围绕专业面向的岗位(群),以职业岗位知识能力为要素,认真分析确定所属职业岗位能力要素体系,采取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整合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重视隐性课程和显性课程等方式,构建“TEB-P”课程体系(如图2所示)。
在“TEB-P”课程体系上层的三个模块中,英语语言(English)模块处于中心位置,是商务英语专业区别于商务商贸和纺织服装专业的核心所在,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纺织服装(Textile)模块和商务商贸(Business)模块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纺织服装知识和一定的鉴别、检测能力,了解商务环境的文化背景和外贸操作规程,“T-Textile”“E-English”“B-Business”所代表的专业能力最终融合成纺织服装外贸的职业实践能力。
为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设计了三阶段三层次螺旋式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纺织外贸专业人员职业能力要素,按基本技能?圯核心技能?圯综合技能,分阶段、分层次构建目标与内容体系:(1)初级阶段:专业认识实践、语言基本技能训练。代表课程为“专业认识实训”。(2)中级阶段:专业体验实训、校内实训基地核心技能。代表课程为“专业体验实训”。(3)高级阶段:商务英语综合实训、校外基地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代表课程为“专业综合实训”。
三个层次为:课堂基本技能训练、校内外实训基地综合技能训练和职业能力训练。校内多功能一体化实训中心(语言训练中心、贸易技能实训中心和纺织服装实训中心)为商务英语专业提供良好的实习实训环境。
TEB-P课程体三大模块中,又含有六个分模块,即文化素养、英语知识和技能、商贸知识和技能、纺织服装知识和技能、实践应用和素质拓展。TEBP课程体系不再强调专业理论知识的体系性和整体性,而是知识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按照职业技术岗位的应知应会要求,设计模块式教学体系,将“专业知识、岗位技能和职业素质”作为共同的课程目标(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