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旅游专业的教学现状出发,结合有效教学的理念和《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的特点,通过对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和实践,达到有效地开展旅游专业教学、切实加强职高旅游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的目的,以更好的适应企业、社会的需求。
关键词:《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身为教学一线的旅游专业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学校里的专业教学和企业、社会需求的矛盾,怎样使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了社会能很好的胜任企业的工作。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1 有效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三重特征:(1)有效果:课堂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個性得以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2 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课程之一,在专门培养导游人员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民族民俗、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四大宗教、中国饮食文化、江浙沪旅游文化及江浙沪名胜诗词楹联游记等,同时教材涉及的知识结构设计的极其简单,而且知识点非常的零散,不便于学生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对于文化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积聚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形成广博的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注重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去,这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本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1)转换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比如我在上《古长城建筑》这一节时,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教学设计如下: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长城一课游”旅游团,我是担任本课游的导游——胖胖,同学们可以叫我胖胖。如果在本课游中,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和困难,请跟我说,我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采用把一节课设计成一个旅游活动,学生即游客,教师即导游的方式,把真实的场景带进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叙述性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触动学生学习兴奋点的目的。
2)以练代讲,以讲促练,提高知识的运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掌握大量信息,又培养专业能力,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我从旅游专业实际出发,结合了课程特点,摸索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的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比如我在讲授宗教这一章节时,在佛教供奉的对象和中国汉地佛教寺院的布局这些内容时,就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结合书本和其他的导游讲解材料,对佛教各个供奉对象做了详细的内容收集,并将它形成文字材料,在课上呈现佛教所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四大菩萨、四大天王等图片和一些著名寺院的视频,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讲解,我只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纠正、补充和点评。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背诵和讲解,不仅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点,并能为以后的导游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启发教学,自我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启发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顺利的向前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上《如何游览古建筑》这一节时,先是展示课件第一张,提问:面对这样一组古建筑群,我们如何设计带团的路线?其次展示课件第二张,提问:同学们,这组图片的建筑代表了其等级的高低,我们在带团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区分其等级的高低,可以决定我们导游讲解内容的丰富与否及带团过程中时间的合理分配,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的知识来进行建筑物等级的排序?再次展示课件第一张,请问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中哪个建筑的等级最高呢?怎么辨别?整堂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层层推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启发式的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问题推进式的教学,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处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随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引出判断主体建筑的三个标志,实现对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掌握本课的要点实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4)媒体辅助,实地考察,加深学生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方式介绍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古建筑中的中国木构架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时,把故宫的太和殿(庑殿顶)、保和殿(歇山顶)和天坛的祈年殿(攒尖顶)等图片放给学生看,在视图的效果下,学生很容易把每种屋顶样式的特点印在头脑中,比单纯讲述每种屋顶的结构特征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
关键词:《导游文化基础知识》课程 有效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3(a)-0000-00
身为教学一线的旅游专业教师,有一个问题一直困绕着我:学校里的专业教学和企业、社会需求的矛盾,怎样使学校毕业的学生到了社会能很好的胜任企业的工作。面对这样的现状,大家都试图获取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力求寻找到更加切合实际、准确有效的教育途径。于是,“有效教学”的理念破冰而出,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
1 有效教学的涵义及特征
有效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包括以下三重特征:(1)有效果:课堂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2)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個性得以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得到提高。(3)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2 课程分析
本课程是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旅游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课程之一,在专门培养导游人员的专业课程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导游文化基础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涵盖面广、知识点多,涉及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历史文化、中国民族民俗、中国旅游地理、中国古典建筑园林、中国古代建筑、中国四大宗教、中国饮食文化、江浙沪旅游文化及江浙沪名胜诗词楹联游记等,同时教材涉及的知识结构设计的极其简单,而且知识点非常的零散,不便于学生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和培养旅游专业学生对于文化基础知识的兴趣和热爱,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积聚导游人员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基础,形成广博的文化视野,提高人文素养,注重将知识灵活应用到导游讲解的具体实践之中去,这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本课程有效教学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1)转换角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问题。比如我在上《古长城建筑》这一节时,通过旅游的方式来学习课文。教学设计如下: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参加“长城一课游”旅游团,我是担任本课游的导游——胖胖,同学们可以叫我胖胖。如果在本课游中,同学们有什么疑问和困难,请跟我说,我非常乐意为同学们服务……采用把一节课设计成一个旅游活动,学生即游客,教师即导游的方式,把真实的场景带进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叙述性情境,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达到触动学生学习兴奋点的目的。
2)以练代讲,以讲促练,提高知识的运用。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有效地实现既掌握大量信息,又培养专业能力,这是有效教学的重要特征。我从旅游专业实际出发,结合了课程特点,摸索了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模式,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以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建构论”认为:主体的认识实质上是主体利用其原有的认知结构对外界客体进行加工、改造、整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的认知结构也得到不断建构和发展。比如我在讲授宗教这一章节时,在佛教供奉的对象和中国汉地佛教寺院的布局这些内容时,就采取了讲练结合的方法。先是让学生结合书本和其他的导游讲解材料,对佛教各个供奉对象做了详细的内容收集,并将它形成文字材料,在课上呈现佛教所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四大菩萨、四大天王等图片和一些著名寺院的视频,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来讲解,我只在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纠正、补充和点评。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背诵和讲解,不仅掌握了书本中的知识点,并能为以后的导游讲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启发教学,自我解惑,培养学生的思维。启发教学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它要求摆正师生在教学中的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认识活动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的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转化过程,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认识就不可能顺利的向前发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使学生经过独立的思考融会贯通的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我上《如何游览古建筑》这一节时,先是展示课件第一张,提问:面对这样一组古建筑群,我们如何设计带团的路线?其次展示课件第二张,提问:同学们,这组图片的建筑代表了其等级的高低,我们在带团过程中如何正确地区分其等级的高低,可以决定我们导游讲解内容的丰富与否及带团过程中时间的合理分配,请同学们根据预习的知识来进行建筑物等级的排序?再次展示课件第一张,请问在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中哪个建筑的等级最高呢?怎么辨别?整堂课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并层层推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用启发式的教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运用问题推进式的教学,通过对知识点的层层推进,使学生处于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中,随着问题的解决,一方面引出判断主体建筑的三个标志,实现对本课重点、难点的突破,使学生掌握本课的要点实现了有效教学的目标;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4)媒体辅助,实地考察,加深学生的认识。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尤其是网络,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动静结合的方式介绍知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加深学生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古建筑中的中国木构架建筑常见的屋顶形式时,把故宫的太和殿(庑殿顶)、保和殿(歇山顶)和天坛的祈年殿(攒尖顶)等图片放给学生看,在视图的效果下,学生很容易把每种屋顶样式的特点印在头脑中,比单纯讲述每种屋顶的结构特征效果要好的多。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教学的质量,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