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阴历八月十五庆中秋,显然是以月亮为主角,一切吃喝玩乐,都绕着天边团月,借赏月之名,享过节之乐:“月到中秋分外明,秋宵月夜胜春宵,今夜月明人尽望,卧看明月出林梢。”古人在太平盛世的年代,欣逢中秋节,总是要“举杯邀明月,千里共婵娟”一番:要是年头不好,家人离做,秋夜难免就会有“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的感慨。
中旧人的节庆,往往都要假借一个主题来热闹一番,其中把星辰月亮也派上用场,乞巧七夕情人节是以牛郎织女星为主、中秋佳节则非月亮莫属,十分明月五分秋,自古中秋月恒明,如果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好像这个节令就失去了意义,无论如何,此夜总要“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
但是,一出好戏如果主角能出场、一席盛宴如果主菜没有上桌,那不是大煞风景,令人遗憾吗?以月亮为主题的庆赏中秋,如果此夜没有月亮露脸捧场,那又将如何呢?
所谓没有月亮,如果只是被云遮住,虽然忻时望而不见,还可等待云移月现,再见清辉:如果此夜风雨凄清淅沥,那必然大为扫必,人们仰天叹息,一定深感遗憾、无奈,甚至埋怨天公不作美,把诗情画意的中秋之夜糟蹋得凉飕飕、湿淋淋、冷清清、静悄悄,真令人扼腕。可不是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秋之夜看不见月亮,也是非常自然的天象,一心赏月的人也许感到失望,但是没有心情赏月的人却毫无感觉、钻进电影院的情侣也不会觉得惋惜、相约在公同河滨幽会的恋人反而感谢云层挡住了月光、打麻将开派对的好友倒可以专心玩乐、开车赶路的行旅也不用分心探头赏月招惹危机、做父母的也可以催促孩子们早点就寝……
不过,古谚曾经说过:“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云:“雨打上元灯,云遮中秋月。”“闷闷中秋云罩月,晓哓元夜雨打灯。”好像中秋和元宵这两天的气象是相通的,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大煞风景了,这两个节日最忌阴雨、偏偏同时来个云遮雨打,羞月熄灯,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宋太子赵元俨却有名句说:“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这显然是要和大众唱反调了。
事实上,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密云盖顶的天象是很稀罕的,除了秋雨肆虐,中秋之夜风雨交加的机会是非常难遇的,所以中秋月亮纵然被云遮霾挡,过了若干时辰,肯定会云移箍散,或从云缝中露脸、或于云幕后偷窥、或在云海里浮游、或处磐空中裸展,所以古人为了赏月,必须“莫惜三更坐,赏月夜眠迟。”宋代计人叶梦得撰《石林诗话》中就有一段待川的故事:“晏元献留守南郡,王君玉为府签判。尝遇q。秋阴晦,既至夜,公己寝,君玉密使人以诗呈公。诗云‘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清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用诗句激发长官赏月的兴致,以弦管吹开浮云见月亮,这真是一段千古佳话。
很多人都有等待拨云见月的经验,虽然云层重叠,夜色凄迷,嫦娥似被绑架,一时不知所在,但是依然不肯罢休,踌蹰恭候,非要等到月亮露脸,才心满意足。当年刘禹锡也在秋夕待月到半夜,次日写了一首诗寄给白乐天:“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门邀好客,置酒赏清秋。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后来白乐天也回了一首诗给他,遂传为诗坛千古佳话。
当然,任何人都希望中秋有月,如果遇上无月中秋,也只好概括承受。词人辛弃疾有几句佳构:“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的想象力完全合乎天文科学,地球是圆的,这边见不到,另一边自然可以看到,犹如此夜倘若广州无月,而北京则可能皓月当空,清辉普照也。初唐诗人李峤就这样吟过一首《中秋月》:“桂魄上寒空,皆肓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说得一点儿也不错。
女词人朱淑真,有一年中秋,竟逢无月可赏,感慨之余,回房写了一首《中秋不见月》,诗云:“不许蟾蜍此夜明,今知天意是无情,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女词人显然有点动气了,词中隐含怨尤之意。清代诗人樊增祥也有一首《中秋无月》诗:“亘古清光彻九州,只因烟云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这就有点赞成中秋无月之意,免得照出山河残缺、国土分裂的残影,反而增添心头愁恨,诗人爱国忧民之心,溢于笔底。
中秋夜倘若无月,聪明如你我者又将如何?依我看米,反正“有月无月照样过,不如趁早赴南柯。”不然,你又将如何?
中旧人的节庆,往往都要假借一个主题来热闹一番,其中把星辰月亮也派上用场,乞巧七夕情人节是以牛郎织女星为主、中秋佳节则非月亮莫属,十分明月五分秋,自古中秋月恒明,如果中秋之夜没有月亮,好像这个节令就失去了意义,无论如何,此夜总要“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所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也。
但是,一出好戏如果主角能出场、一席盛宴如果主菜没有上桌,那不是大煞风景,令人遗憾吗?以月亮为主题的庆赏中秋,如果此夜没有月亮露脸捧场,那又将如何呢?
所谓没有月亮,如果只是被云遮住,虽然忻时望而不见,还可等待云移月现,再见清辉:如果此夜风雨凄清淅沥,那必然大为扫必,人们仰天叹息,一定深感遗憾、无奈,甚至埋怨天公不作美,把诗情画意的中秋之夜糟蹋得凉飕飕、湿淋淋、冷清清、静悄悄,真令人扼腕。可不是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秋之夜看不见月亮,也是非常自然的天象,一心赏月的人也许感到失望,但是没有心情赏月的人却毫无感觉、钻进电影院的情侣也不会觉得惋惜、相约在公同河滨幽会的恋人反而感谢云层挡住了月光、打麻将开派对的好友倒可以专心玩乐、开车赶路的行旅也不用分心探头赏月招惹危机、做父母的也可以催促孩子们早点就寝……
不过,古谚曾经说过:“八月十五云遮月,来岁元宵雨打灯。”又云:“雨打上元灯,云遮中秋月。”“闷闷中秋云罩月,晓哓元夜雨打灯。”好像中秋和元宵这两天的气象是相通的,如果是这样,那真是大煞风景了,这两个节日最忌阴雨、偏偏同时来个云遮雨打,羞月熄灯,未免太不近人情了。宋太子赵元俨却有名句说:“但愿中秋不见月,博得元宵雨打灯。”这显然是要和大众唱反调了。
事实上,秋高气爽的季节里,密云盖顶的天象是很稀罕的,除了秋雨肆虐,中秋之夜风雨交加的机会是非常难遇的,所以中秋月亮纵然被云遮霾挡,过了若干时辰,肯定会云移箍散,或从云缝中露脸、或于云幕后偷窥、或在云海里浮游、或处磐空中裸展,所以古人为了赏月,必须“莫惜三更坐,赏月夜眠迟。”宋代计人叶梦得撰《石林诗话》中就有一段待川的故事:“晏元献留守南郡,王君玉为府签判。尝遇q。秋阴晦,既至夜,公己寝,君玉密使人以诗呈公。诗云‘只在浮云最深处,试凭弦管一吹开。’公枕上得诗大喜,即索衣起,径召客,清具,大合乐。至夜分,果月出,遂乐饮达旦。”用诗句激发长官赏月的兴致,以弦管吹开浮云见月亮,这真是一段千古佳话。
很多人都有等待拨云见月的经验,虽然云层重叠,夜色凄迷,嫦娥似被绑架,一时不知所在,但是依然不肯罢休,踌蹰恭候,非要等到月亮露脸,才心满意足。当年刘禹锡也在秋夕待月到半夜,次日写了一首诗寄给白乐天:“半夜碧云收,中天素月流,开门邀好客,置酒赏清秋。影透衣香润,光凝歌黛愁,斜辉犹可玩,移宴上西楼。”后来白乐天也回了一首诗给他,遂传为诗坛千古佳话。
当然,任何人都希望中秋有月,如果遇上无月中秋,也只好概括承受。词人辛弃疾有几句佳构:“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问,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的想象力完全合乎天文科学,地球是圆的,这边见不到,另一边自然可以看到,犹如此夜倘若广州无月,而北京则可能皓月当空,清辉普照也。初唐诗人李峤就这样吟过一首《中秋月》:“桂魄上寒空,皆肓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说得一点儿也不错。
女词人朱淑真,有一年中秋,竟逢无月可赏,感慨之余,回房写了一首《中秋不见月》,诗云:“不许蟾蜍此夜明,今知天意是无情,何当拨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女词人显然有点动气了,词中隐含怨尤之意。清代诗人樊增祥也有一首《中秋无月》诗:“亘古清光彻九州,只因烟云锁琼楼,莫愁遮断山河影,照出山河影更愁。”这就有点赞成中秋无月之意,免得照出山河残缺、国土分裂的残影,反而增添心头愁恨,诗人爱国忧民之心,溢于笔底。
中秋夜倘若无月,聪明如你我者又将如何?依我看米,反正“有月无月照样过,不如趁早赴南柯。”不然,你又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