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时代的饮食已经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不仅注重食物的味道,对食物的造型也堪称艺术品。同时又混入满蒙的特点,饮食结构也开始多元化。作为一名“吃货”摄影师,刘展耘完美诠释了艺术与美食之间的关系。
明清时期
公元1368至公元1912年
公元1370年“三菜一汤”理念诞生
今日以勤俭著称的“三菜一汤”其实起源于明清时期。据说,朱元璋刚建立的大明王朝需节俭度日,并且他穷苦出身,对物质要求较低。坐了天下,发觉有公款吃喝的苗头,于是趁马皇后过生日,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叉白,公正廉洁如日月”。于是“三菜一汤”就这么诞生了。
公元1410年燕窝传入中原
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郑和。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各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
约公元1800年寺庙素食入万家
清代寺庙的素食烹饪达到高峰,许多大庙都有自己特殊的风味。僧侣也很有经商头脑,凭借自己的特色菜招来很多食客,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从远古时期的以素菜为主,到隋唐热衷于肉食,然后到宋代又将素菜发扬光大,一直到清朝,素菜烹饪达到高峰,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
公元1720年满汉全席的命名来源于一段相声
清朝的饮食颇为讲究,特别是清宫的御膳,积前代之经验,集全国之精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传言清朝的宫廷,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共有一百零八道菜,汇集满族,汉族的精品菜肴。但其实在清宫中并没有“满汉全席”一说,而此名是来源于一段相声演员编的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并将此次宴席称为满汉全席。
约公元1800年咖啡“入侵”中国
清末时期,当国门打开,随着西风美雨的飘落,中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外国食品。咖啡也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嘉庆年间,来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但是个别中国人开始品尝饮用咖啡可能始于同治年间。此后便一直在中国“横行霸道”。
《金瓶梅》中的饮食
《金瓶梅》这部小说,大概创作于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十年左右。书中所记述描写的吃喝,是当时明代民间饮食,尤其是江湖菜、商务菜的代表。
按照现在的眼光,西门庆表面上至少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经营范围涵盖医药、酒楼餐饮、百货等,这位“西门大官人”还富有情趣,对生活品位有很高的要求,特别在饮食上十分讲究。
粗略统计,《金瓶梅》中列举的食品(主食、菜肴、点心、干鲜果品等)达280多种,茶有19种,酒24种,提及的饮食行业有20多个。其精细程度,现在看来也是让人惊叹的。比如,仅以蛋的做法,《金瓶梅》中就有摊蛋、煨蛋、洒蛋、糟蛋、蒸蛋、煮蛋、饡蛋等。这些做法至今还盛传不衰。《金瓶梅》中的面点也蔚为大观,有芋饼、肉饼、卷饼、夹沙团、臊子面等。
西门庆府上的很多私房菜,以及一家大小的筵席便餐,在《金瓶梅》中都有详细的描述,令人不得不感叹,明代上层社会的饮食之华丽。
《金瓶梅》里对吃喝如此详细的记载,对现代的饮食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山东的阳谷宾馆甚至专门设有“金瓶梅宴”,把《金瓶梅》中的大餐还原,并有创新。
华夏美食登峰造极之作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政治经济的特定结构也深深地影响到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其中宫廷宴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能作为代表的作品就是融会了华夏美食于一身的并传为佳话的“满汉全席”。这种集满、汉菜点之精华的巨型筵席,一般分为一百零八种菜样,有咸有甜,有荤有素,用料精细,分三天吃完,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同样,刘展耘带来的这组食物摄影作品,依旧是客观地按照菜系的种类摆放食材,丝毫没有乱了前人传下来做饭的“规矩”,有的甚至是按照食材入锅先后摆放。在观者赞叹画面精美的布置效果时,了解到画面背后的故事后,更是会对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有更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明清时期
公元1368至公元1912年
公元1370年“三菜一汤”理念诞生
今日以勤俭著称的“三菜一汤”其实起源于明清时期。据说,朱元璋刚建立的大明王朝需节俭度日,并且他穷苦出身,对物质要求较低。坐了天下,发觉有公款吃喝的苗头,于是趁马皇后过生日,召集群臣,吩咐上菜:第一道菜是炒萝卜;第二道菜是炒韭菜;第三道是两大碗青菜;最后一道是葱花豆腐汤。众臣不解,朱元璋解释,“萝卜上了街,药店无买卖”“韭菜青又青,长治久安定人心”“两碗青菜一样香,两袖清风好丞相”“小葱豆腐青叉白,公正廉洁如日月”。于是“三菜一汤”就这么诞生了。
公元1410年燕窝传入中原
传说中国第一个吃燕窝的人是明朝航海家郑和。郑和的远洋船队在海上遇到了大风暴,停泊在马来群岛一个荒岛处,食物紧缺。无意中发现荒在断石峭壁上的燕窝,于是命令部属采摘,洗净后用清水炖煮,用以充饥。数日后,船员各个脸色红润,中气颇足。于是船队回国时带一些献给明成祖。
约公元1800年寺庙素食入万家
清代寺庙的素食烹饪达到高峰,许多大庙都有自己特殊的风味。僧侣也很有经商头脑,凭借自己的特色菜招来很多食客,也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潮流。从远古时期的以素菜为主,到隋唐热衷于肉食,然后到宋代又将素菜发扬光大,一直到清朝,素菜烹饪达到高峰,中国的饮食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中。
公元1720年满汉全席的命名来源于一段相声
清朝的饮食颇为讲究,特别是清宫的御膳,积前代之经验,集全国之精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传言清朝的宫廷,康熙66岁大寿的宴席,共有一百零八道菜,汇集满族,汉族的精品菜肴。但其实在清宫中并没有“满汉全席”一说,而此名是来源于一段相声演员编的一段“贯口”词,罗列大量菜名,名为“报菜名”,并将此次宴席称为满汉全席。
约公元1800年咖啡“入侵”中国
清末时期,当国门打开,随着西风美雨的飘落,中国也从国外引进了很多外国食品。咖啡也在鸦片战争以前的嘉庆年间,来到中国当时最大的通商口岸。但是个别中国人开始品尝饮用咖啡可能始于同治年间。此后便一直在中国“横行霸道”。
《金瓶梅》中的饮食
《金瓶梅》这部小说,大概创作于明代嘉靖末年到万历十年左右。书中所记述描写的吃喝,是当时明代民间饮食,尤其是江湖菜、商务菜的代表。
按照现在的眼光,西门庆表面上至少是一位成功企业家,经营范围涵盖医药、酒楼餐饮、百货等,这位“西门大官人”还富有情趣,对生活品位有很高的要求,特别在饮食上十分讲究。
粗略统计,《金瓶梅》中列举的食品(主食、菜肴、点心、干鲜果品等)达280多种,茶有19种,酒24种,提及的饮食行业有20多个。其精细程度,现在看来也是让人惊叹的。比如,仅以蛋的做法,《金瓶梅》中就有摊蛋、煨蛋、洒蛋、糟蛋、蒸蛋、煮蛋、饡蛋等。这些做法至今还盛传不衰。《金瓶梅》中的面点也蔚为大观,有芋饼、肉饼、卷饼、夹沙团、臊子面等。
西门庆府上的很多私房菜,以及一家大小的筵席便餐,在《金瓶梅》中都有详细的描述,令人不得不感叹,明代上层社会的饮食之华丽。
《金瓶梅》里对吃喝如此详细的记载,对现代的饮食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影响。山东的阳谷宾馆甚至专门设有“金瓶梅宴”,把《金瓶梅》中的大餐还原,并有创新。
华夏美食登峰造极之作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统治王朝,政治经济的特定结构也深深地影响到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其中宫廷宴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最能作为代表的作品就是融会了华夏美食于一身的并传为佳话的“满汉全席”。这种集满、汉菜点之精华的巨型筵席,一般分为一百零八种菜样,有咸有甜,有荤有素,用料精细,分三天吃完,乃中华菜系文化的瑰宝。
同样,刘展耘带来的这组食物摄影作品,依旧是客观地按照菜系的种类摆放食材,丝毫没有乱了前人传下来做饭的“规矩”,有的甚至是按照食材入锅先后摆放。在观者赞叹画面精美的布置效果时,了解到画面背后的故事后,更是会对中华美食的博大精深有更清晰的了解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