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展人的光荣与梦想

来源 :东方艺术·大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ward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艺术策展人这一职业如同美术馆、画廊一样,属于西方舶来品。英文的策展人—Curator一词产生于16世纪的西方私人博物馆,从开始负责博物馆藏品的研究、保管、陈列,有时要兼顾博物馆的行政管理、资金筹集和社会关系等。自17世纪以后私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开始,几百年间,Curator的身份内涵也在不断演变,尤其是1969年赫拉德·史泽曼策划的“当态度成为形式”展览奠定了Independent Curator(独立策展人)的理念,扩延了策展人单纯作为博物馆工作人员的身份,使得Curator的内涵进一步丰富。但策展人身份初始时即带有的研究与守护艺术的责任始终蕴含于其中。
  90年代在台湾Curator被翻译为“策展人”。后来“策展人”一词流传到大陆,并首先被运用在当时文化上最先锋、现实中最困窘的当代艺术展览组织策划者身上。因此,如果说策展人的工作在西方是由博物馆管理和艺术史的系统研究开始,逐渐向展览策划的实际工作延伸,那么这一角色在中国的产生则直接始于对展览组织策划人的现实需要。尽管策展人的定义在中国被先天窄化了,90年代的中国策展人在不知不觉间却扮演了重要的的历史角色,对早期中国当代艺术的记录与研究、推动与推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的经济文化的不断开放,当代艺术环境在中外各种文化、经济因素刺激下日益活跃,中国策展人的身份和工作也产生了变化。这期间,很多中国策展人有机会学习并获得西方先进的策展经验,并以国际化的策展方式将策展工作从中国延伸到世界各地;也有很多策展人在这片规则不健全的杂糅艺术环境中,立足现实创造出中国特有的当代艺术策展方式。如冯博一所说:“自2000年以后,策展人的工作能量与作用使展览策划愈来受到关注、重视与追随。”
  在被关注与重视的同时,我们同样看到策展人的工作面临的种种困局:几年间迅速进入艺术市场的资本,一方面为策展的实际工作提供了方便物质条件,保证了展览策划的形式品质;另一方面,在资本刺激下迅速抬高的艺术品标价,淡化了人们对展览策划学术问题的关注,更有一些策展人在资本驱使下直接变成利益链条中的重要环节。避开资本问题不谈,中国的策展人机制同中国艺术行业本身的机制一样不健全,业内人士对于策展人的资格、工作责任、应有待遇等均无定论,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对策展人的工作进行监督考察。策展人的角色在混乱的秩序中有时或被神秘化,或被庸俗化甚至妖魔化。
  然而在现实问题面前我们要问的是,是否商业资本的介入和机制的不健全可以成为一些策展人在学术探索上不作为、职业操守中无底线的理由?我们应该看到,在同等的现实条件下,依然有一些策展人在坚实的理论学术系统支持下,通过精彩的展览策划不断实现着他们的艺术理想。他们的工作不仅获得了业内人士的认可,更吸引了国内外基金会和商业资本的真诚支持。这证明了作为艺术家、艺术机构、画廊、资本的中间人和协调者,策展人有机会帮助推进艺术生态链的良性循环。因此,我们在期盼中国策展人机制不断健全的同时,更期盼拥有学术立场和艺术理想的策展人的不断涌现,真正捍卫策展人作为艺术的研究者、守候者和推进者的光荣与梦想!(文/周雪松)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我曾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小兵》画插图。画好后,便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部去交稿,当时高马得先生是责任编辑,他笑呵呵地边看边说“这是画的什么意思啊?”我想:先生一定是觉得没有把意思画出来。于是我记住了“意思”二字。等到我第二次再去送稿时,先生还是笑呵呵地说:“唔,这画得还有点意思。”从此,这“意思”二字可以说直影响着我此后的创作。  画面的“意思”,也就是将创作的对象通
期刊
赵飞  1977年出生。  201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刘进安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展览:  2005年,“以心接物——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写生系列展”(北京)。  2006年,“点射——现代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柏池空间)。  2007年,“走近经典2007优秀画家作品邀请展”(成都)。  2008年,“中
期刊
当法国知名理论家让·波德里亚(Jean Buadrillard)于1996年首次发表《艺术的共谋》(The Conspiracy of Art)时,他宣称当代艺术没有存在的理由,并由此激怒了国际上的艺术组织。  波德里亚虽非艺术爱好者,但也不是艺术的门外汉。1983年,他用英文发表了著作《仿真》(Simulations)①, 这是一篇具有颠覆性的论文,此后便为纽约的艺术界所接纳,并将之置于有国际影
期刊
一九八七年,生于辽宁省营口市。  二〇一一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二〇一五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二O一七年,博士在读,师从刘庆和教授。  展览:  二〇一七年,『西双版纳国际美术作品展』(西双版纳美术馆,西双版纳);『平行世界——二〇一七云上青年艺术年度推介展』(南京美术馆,南京);『学院新方阵十年展』(今日美术馆,北京),『内观——全国优秀八零后中國
期刊
孙超  1987年,生于哈尔滨。  2006至2010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  2010至2013年就读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工笔花鸟工作室研究生,导师贾广健教授。现任北京大学贾广健教授工作室教学助理。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会员:天津画院青年创作中心画家,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青年创作人才。  主要展览及获奖:  2017年,“写意中国——2017中国国家画院青年画院中国
期刊
苗彤  1968年生于西安。  1989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  2003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研究生院美术科日本画专业,硕士。  现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国画系副教授,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副主任。  展览及获奖:  2010年,“北京国际双年展“(北京)。  2011年,“‘民族百花奖’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北京);“敦煌意象——中日岩彩画展(敦煌研究院)。  2012
期刊
艺术是不可靠的。它为什么应该可靠呢?火车能够正点到达是可靠,钟表能够走得机械准时是可靠,银行值得我们信赖是可靠。而艺术与艺术家通常则逃避了这种可靠性,进入到一个充满了想象力和可能性—或是不可能性的世界中。艺术理应得到它所需要的松弛状态。  既然这样,那么塔奇塔·迪恩(Tacita Dean)之前为泰特漩涡大厅创作的作品—投映到一堵白墙上的影像作品“Film”在上月末发生了故障这个消息就没有什么好惊
期刊
电子游戏和音乐从1992年以来,一直是冯梦波艺术创作的主要动力和源泉。作为中国最早拥有和运用电脑设备与技术的艺术家,冯梦波总是快人一步,在媒体艺术成为主流以前,他就已经完成和展出了许多重要的作品。在今天的讲座中冯梦波从游戏出发,和我们一起分享了他游戏作品的创作历程,并对此次展览的三个作品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冯梦波表示此次展览将成为他游戏类作品的终结。  本次展览的主要作品《真人快打》是把艺术家及其亲
期刊
从不断变化的时尚潮流、可支配收入、税收及慈善事业,到在线拍卖和认证技术,许多因素都可以决定艺术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但是在这众多的因素中,人口的变动也许是最重要的一个。因此,艺术界与商界的每一项经营计划与营销策略都应该重视人口统计资料。  人口统计有两大方面在目前看来尤为突出:大部分工业国家的成熟程度,发展中国家是否填补上了那些缺口。  人口统计资料影响经济的主要方面在于需要抚养的人口与达到工作年
期刊
阴澍雨  河北霸州人,1974年生于河北香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美术观察》栏目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1994年,毕业于河北轻工业学校陶瓷美术专业。  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花鸟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硕士学位。  2011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研究所,获博士学位。  阴澍雨 写生集之二 纸本水墨 57cm×48cm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