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生琐记

来源 :东方艺术·国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y_java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飞
  1977年出生。
  2011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博士研究生在读,师从刘进安教授。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现代水墨研究所研究员。
  主要展览:
  2005年,“以心接物——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写生系列展”(北京)。
  2006年,“点射——现代艺术展”(北京798艺术区柏池空间)。
  2007年,“走近经典2007优秀画家作品邀请展”(成都)。
  2008年,“中国水墨年度汇展”(北京).
  “2008当代百人(百幅)作品邀请展”(北京)。
  2009年,“四门阵——今派传承当代水墨主题展”(北京);“以心接物——首届全国艺术院校中国画专业学生写生系列展”(北京).“融·聚——2009中国国家画院学术邀请展”(北京);“转向与关联——水墨材料生命的端倪”(北京);“首师水墨以心接物刘——进安教授工作室教学成果展”(北京);“反·映——现代艺术展”(苏州)。
  2010年,“状态——五人展”(北京);
  “2010巨人杯今日當代艺术院校大学生年度提名展”(北京)。
  2011年,“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刘进安现代水墨工作室、山东艺术学院岳海波水墨工作室交流展“(山东);“迈阿密现代艺术展”(美国);“首届欧洲——中国纸艺术邀请展”(北京、巴黎);“首师水墨——宇辰邀请展”(烟台).“和平和谐——第六届全国中青年艺术家推荐展”(上海)。
  2012年,“纸上方式567当代中国水墨艺术作品展”(北京)。
  2013年,“2013北京798艺术节第二届艺术家作品推介展”(北京)“异象南北写生对话展”(南京,北京);“70水墨大展”(南京)。
  2014年,“关注的力量水墨提名展”(北京);“首师水墨刘进安教授工作室教学成果展”(沧州);“异象南北写生对话展”(北京,南京)。
  2015年,“中国现代水墨邀请展“(澳大利亚);“问墨·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张家界);“水墨记:自然的双重性”(杭州);“以心接物——走进学院2015全国高校青年教师中国画作品展”(北京)。
  2016年,“同时代人中国水墨艺术邀请展”(北京);“敞开视野中国当代水墨艺术邀请展”(威海)。
  主要收藏:
  今日美术馆、正观美术馆,宇辰美术馆、时代美术馆,汕上美术馆,中国嘉德、燕青画店。
  背着行囊,夹着册页,独自游走于山间小径,感受着清新的草木气息,在阳光与树荫间不断前行。在这个安静祥和而又充盈着旺盛生命力的世界里,我的心异乎寻常的平静。我喜欢凌厉的山石,喜欢荒芜的土塬,喜欢那未被任何污浊空气沾染过的原生态的世界,它们真实而质朴。自然是一种气象,这气象可以平衡万物,一沟一壑、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都和谐于这片宁静的世界里,同时更可将我纳入其中。这种归属感令我平静。让我真正的可以坐卧于任何一片土地上去体悟眼前的切。
  情感是绘画的重要前提,写生的过程就是寻找这种真实情感的过程。可以将自己纳入与自然的对照之中,去汲取自然所提供的无尽养分。风景因人而异,又因人扩展了它的无限空间,而这空间在于人而非自然。与其说“人赏风景”,倒不如说“风景赏人‘。
  久在画室中,天马行空的想象已经成为我的习惯,因此而成的作品是我追求内心真实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而面对自然,我所感受到的是恬静与淡然中生命的律动,万物自由蔓延与膨胀,那声响似在耳边回荡。
  回头远望山下那片熟悉的城市,再想想古人入名山结庐的理想……
  眼前的景象并不是什么名山大川,只不过是山间小景。但静而观之,却无一不生动,无一不可欣赏。此刻,我只想放下行囊.安静地面对我眼前的一切。
其他文献
美术馆与博物馆作为西方殖民历史时代的产物之一,在西方发展已有四五百年的时间,然而其在中国的发展却是近五十年间的事情。随着当代艺术在世界以及中国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作品也逐渐进入到博物馆与美术馆的体系,甚至近几年间在中国大陆,以当代艺术的展示、收藏为主的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然而这些美术馆在建立初始,对其展览展示的学术定位、艺术收藏的体系建设以及建立其与公众的良好互动关系等诸多问题是否真正做好
期刊
年龄和地域毋庸置疑会影响到一位艺术家的方方面面,虽然我们不能一味的按照年龄或地域划分艺术家,但追本溯源的回看艺术家的种种,便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作品中散发的浓浓个人气息,那一抹萦绕心头的艺术特色也就自然而然地流淌弥漫了——叶楠便是这其中一位。    2006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综合艺术系总体艺术工作室的叶楠,也同样是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作为一位年轻艺术家,叶楠始终徘徊于让自己从小就心醉神迷的变形金刚、
期刊
“向东方—中国建筑景观展”7月28日在罗马的二十一世纪国立当代艺术博物馆 (MAXXI) 开幕,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本来开幕的时间正值欧洲的夏休,所以,谁也预料不到开幕式到底能来多少人,结果,众多的参观者挤满了展厅,说明意大利观众对中国的关注程度很高,意大利各大报刊都分别做了报道。权威的《共和国报》更是抢先一步,在展览没开幕之前,就通过E-mail进行了采访,并提前出版。他们向我提了十个问题,也让
期刊
汪建伟  wang jianwei    汪建伟,1958年10月生于中国四川, 陕西黄陵人。1987年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研究生毕业,现生活及工作在北京。作为中国最优秀的新媒体和装置艺术家之一。从某种程度上讲,汪建伟的影像已经跨越了实验影像的范畴,因其作品不仅停留于技术及形式的探索,更是以舞台戏剧表演的模式窥探着社会各个层面的问题,并具有一定文献性、历史性和人文关怀。与其称他为跨界艺术家,不如说他
期刊
1977年,生于中国山东菏泽。  2000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获硕士学位。  现任职于湖北省美术院,工作生活于北京、武汉。  个展:  2018年,“出石”(HDM画廊,北京)。  2015年,“聚——郝世明个展”(Hadrien de Montferrand画廊,北京);“郝世明个展”(上品艺琅,北京)。  2013年,“化——郝世明个展”(美术文
期刊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自开馆以来,积极致力于大学与美术馆的双重构建模式①,并将视野放到当代艺术的展览模式趋势上以及这种当代展览的新文化含义上。  美术馆作为当代文化建构的一个生力军,愈益显示出其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它已经在当下的文化中转换了其传统的展示、陈列功能,而积极介入当代文化艺术的创造与探索。    展览成为一种学术研究    央美美术馆本次策划举办的双年展“泛主题展”,其首届展主题“超有机”,意
期刊
时间:2011年8月26日下午2:30  地点:北京贵点艺术空间  题目:诡异3D·南溪三维水墨作品展研讨会  出席批评家(以姓氏笔画排序):   王明贤、皮道坚、孙振华、刘骁纯、刘礼宾、吴鸿、杨小彦、贾方舟、栗宪庭、殷双喜、高岭、徐可、鲁虹、冀少峰    8月26日下午北京贵点艺术空间内,一场久违的畅所欲言研讨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批评家们就南溪3D水墨有没有意义,意义在哪?畅述了自己的观点,
期刊
【编者语】  国际知名的中国艺术家徐冰,于5月份在大英博物馆展出了由《朝日新闻》会社赞助、大英博物馆委托的艺术装置《背后的故事—7》,这一作品是徐冰博物馆艺术装置的系列创作之一,徐冰创作的这件新作品,直接面对一件大英博物馆的藏品—中国画家王时敏1654年所作的山水画。徐冰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模仿王时敏的这幅山水画。徐冰的当代创作将和这幅古代绘画同时在3号馆展出,持续了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智慧,用当代创作
期刊
曲建濤
期刊
20世纪70年代,我曾为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小兵》画插图。画好后,便到江苏人民出版社少儿读物编辑部去交稿,当时高马得先生是责任编辑,他笑呵呵地边看边说“这是画的什么意思啊?”我想:先生一定是觉得没有把意思画出来。于是我记住了“意思”二字。等到我第二次再去送稿时,先生还是笑呵呵地说:“唔,这画得还有点意思。”从此,这“意思”二字可以说直影响着我此后的创作。  画面的“意思”,也就是将创作的对象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