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土大清查

来源 :南风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ongstrong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化进程有赖于中国政府能够真正推动土地制度的改革进程。在中国的现实之下,如果政府不主动改革,市场会制造出越来越多的现实来逼着政府来接受。这不仅被动,而且结果还不可预知。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将连续第七次聚焦三农已无悬念。2010年元旦,在河北廊坊三河市考察农村工作的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对着围拢过来的村民大声说:“中央还将下发2010年一号文件,出台一批新的强农惠农政策。”
  此前不久,一年一度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刚刚在北京闭幕,从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传出的信息来看,“城镇化”无疑将激起人们丰富的想象力。“城镇化”的提法,在2005年、2006年和2008年的一号文件中曾经各出现过一次。而这一次提出,将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
  而在一个月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也将“城镇化”作为今年的主要经济工作之一。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要实现这些,就必须体现在土地利用的改变上:城镇化扩张的用地需求问题,以及农村人口离开土地的利益补偿问题。
  实际上,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城市化进程,一直在强烈地冲撞着土地制度,以合法或非法的形式推动它改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用地需求与耕地保护的矛盾、农村人口转移与就业、农民失地的利益补偿、农村土地流转等问题显得愈加突出,也迫切需要中国真正开启新时期土地制度改革的进程。
  摸清中国实际存量土地规模和利用效率显然成为优先课题,国土资源部正在这种背景下,开展对全国土地的大督察“运动”。
  
  用地形势严峻
  
  近年来,因土地问题诱发的社会矛盾十分突出,已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严峻的现实迫使中央政府将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放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2009年12月29日,温家宝总理在《关于国家土地督察制度实施三年来进展情况的报告》上作出批示:“土地督察工作要加强,敢于碰硬,不怕得罪人。”此举既显示了高层的决心,亦凸显出土地调控工作的极端紧迫性。
  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尚未好转、国内信贷相对宽松的背景下,土地交易市场投机性大增,“勾地”盛行,对经济运行造成伤害。出于此种忧虑,在2009年12月初召开的国土部党组扩大会议上,各地的国土督察局长们纷纷建议,2010年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不宜再大规模扩大,仍保持2009年水平的增量,严控新批项目上马。
  国土资源部一位权威人士向本刊记者表示,2010年,国土资源部将开展国土资源大清查行动,同时继续将加强对产业过剩行业和重复建设项目用地的监管,对于一些地方以扩大内需为名擅自突破用地计划和标准的,将勒令整改并报批国家总督查,整改期间暂停审批。
  去年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指出,“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这表明,在宏观经济政策取向不变的基调下,调控政策将更加灵活,经济政策将围绕“保增长”和“调结构”之间的平衡展开。
  这一微妙的情势,给国土调控工作带来一系列的挑战。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即指出,今年的经济发展环境虽要好于去年,但国内外不确定的因素很多,引发了一系列两难问题。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与通胀预期管理两难并存,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调整两难并存,扩大内需、外需和内外需增长不足两难并存。
  北京国土督察局李永杰坦承,2010年土地调控难度加大。一方面,各地普遍反映用地指标紧张;另一方面,土地批而未用、长期闲置的现象大量存在。同时,受经济回升和通胀、人民币升值预期等因素影响,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波动幅度较大,房价屡创新高,“地王”频繁出现。
  国家土地督察济南局局长赵龙称,根据测算,2010年仅山东和河南两省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就有49.5万和43.2万亩,比2009年用地规模还大。其他各省预测2010年用地指标均有大幅度增加。
  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一位人士则表示,2009年用地比上年已经大幅上升,为占用大量土地的基础设施项目均已动工,这些都有可能导致2010年的用地规模不会大幅上升。但在国家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投入和重大项目安排扶持的地区,可能会出现土地需求的增大趋势。以武汉局辖区三省为例,贵州要借扩大内需的政策,偿还多年的“交通欠账”,大量增加交通建设项目以及水利工程、煤矿等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等;湖北、湖南两省都是“两型社会”综合改革配套实验区,地方政府保经济、促发展的动能强烈。
  徐绍史在稍早前的一次会议上指出,从土地方面看,土地供需矛盾依然突出,“两碰头、一忧虑”的情况还将持续。搭车用地、借机圈地、超前征地、打“擦边球”、不报即用、批而不用等违规违法用地现象突出,需要加强审批监管,地产市场持续升温,量价齐升,“地王”频现,需要跟踪观察。
  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测算,在国家新增4万亿元的投资中,约有3.2万亿元需要新增建设用地。按照每亿元投资需要44亩地的标准测算,两年内需要的土地总数是120万亩,其中需要耕地60万亩。全国规划到2010年可占用耕地指标已经只剩下400万亩,用地存在较大缺口。国土资源部土地规划司司长董祚继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这个缺口需要把“十二五规划”当中2010年-2012年的部分指标提前使用。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耕地约有18.26亿亩,到2020年期间,每年可以用于“农转非”的土地指标不足190万亩,累计2074万亩。但2007年以来每年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约在300万亩,供地压力已相当紧张。
  前述国土资源部武汉局人士表示,虽然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各地的用地需求还很大,但是今年不能再像去年这样大规模供地。他建议说,就2010年土地调控问题上要稳定增量。一方面,为防止出现因土地供应不足而对经济持续回升造成影响,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不宜减少;另一方面,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严格控制新上项目,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也不宜扩大。
  
  利用效率成谜
  
  面对严峻的形势,国土资源部要求省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在2010年2月底前,将各省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情况上报国土资源部;同时要求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将土地供应开发利用情况作为督察重点,督促各地及时上传土地供应和开发利用信息。
  “其实,从去年开始,我们对全省的土地全面调查就开始了,2010年上半年可以结束。”河南国土资源厅一位人士表示。   促成此次大清查行动的直接动因是,在2009年7月6日前后,国土部召开了督查汇报会,结果发现,各地报国务院审批的批而未用的土地规模随着投资增加而不断增长。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将开展对已审批用地的核查、监管行动,其中将重点查看用地比率、是否存在囤而未建现象。”国土资源部副部长王世元透露。
  前述国家土地督察武汉局人士指出,出现批而未用土地存在的原因主要是征地拆迁难度大,建设资金不到位,城市规划条件的变化,相关手续不齐,耕地占补平衡限制,用地申报前期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等。
  国土资源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表示,对批而不用\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要按照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对因政府行为造成的闲置土地,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尽快协调有关部门,拟定处置方案报政府批准;确因规划调整的,可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等途径及时处置。
  在闲置地处置方面,国土资源部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土地出让合同和划拨决定书,对用地规模、出让金缴纳、受让人条件、开竣工申报、违约责任等做出明确约定。此外,将加强和完善全国土地市场动态监测与监管系统建设,落实已供应土地的开发利用监管责任。
  国土资源部将建立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评价和奖惩考核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对用地强度达不到要求、批而未用数量大、供地率低的地方,相应核减用地计划;对土地利用效率高的地方给予奖励,并相应增加用地指标。
  分析人士指出,通过存量挖潜的方式增加土地供应,减轻扩大内需带来的用地压力,是开展国土大清查的最根本原因。
  以山东为例,通过整治低效利用土地可节约土地700多万亩,在耕地不减少的条件下,仅此一项就可满足全省15年左右的用地需求。
  但是,在这个问题上,地方和中央显然存在着“博弈”——中央既要扩大内需,又要保守耕地,希望摸清扩大内需用地的真实情况,而地方政府事权无限,财权上收,入不敷出,他们更关心的是地价。如何逐步减少地方财政对土地的依赖,优化中央、地方多级土地调控机制,是当前亟须解决的课题。
  前述国土资源部武汉局人士指出,在盘活闲置用地的过程中,可能会带来大规模的土地并购,需要国土部门及时作出决策,维护良好秩序。他进一步呼吁:“闲置土地的清查和处理仅仅依靠国土资源部门一家是不行的,还需要地方政府大力配合。”
  
  保红线的背后利益
  
  在中国的土地保护制度中,有一条政府制定的“红线”——要保持18亿亩耕地绝不动摇。徐绍史在最近的一次讲话中表示,确保18亿亩耕地,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分析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18亿亩耕地不仅是“底线”,更是“红线”,谁都不能碰,对敢于触犯红线者,我们绝不手软,绝不姑息。
  “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条政治线,而不是经济线。18亿亩耕地红线已成为一个符号,它是中国在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之间做好平衡的一个象征性的量化标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魏加宁研究员表示,近年来经过土地出让产生的利益高达2万亿元,而这部分利益大部分为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所拿。如此巨大的利益足以让地方政府“拼死”捍卫他们控制土地资源的权力。
  过去几年中,面对地方政府的土地开发冲动,正是国土部通过加强监管,严控指标。才真正实现了“保红线”,这一骄人成绩也见诸每年的国土部年终总结。一切本应这样有序进行下去。国土资源部肩负保护耕地红线重任,基于全国角度,有计划控制各省各地方建设用地指标。正如国土部公布的“60年城市土地建设成果回顾”中强调的,“把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归结为是土地和房地产供给不足造成的,在理论上是站不住脚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对土地和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管理。根据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供应土地。”
  但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和随之而来的4万亿刺激计划,彻底打乱了这一部署。一方面,“4万亿”依然多投向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迫切需求更多城市建设用地的支持,上半年,共批准建设用地358.2万亩,占2009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总量的56.86%。扩大内需项目安排用地计划占下达地方数的24.2%。比2008年同比增长40%;其中国务院批准的重大项目用地面积165万亩,同比增长17%。
  另一方面,由于税收减少,支出增加,各地财政压力大增。土地再次成为地方政府的“救命稻草”,全国财政非税收入同比大增。而这其中绝大部分为卖地收入——各地方政府一改过去几年“不完成供地计划”的习惯,纷纷超计划供应土地。
  随着2009年房地产市场的再度“起飞”,国民对高房价的怨言再次高涨。各大城市“地王”频现,使得“高价土地”再次成为舆论谴责的对象。多年未见的“建设部门”和“土地部门”打架的现象再次出现。先是两会期间住建部表示: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地价。几个月以后,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表示,地价推高房价没有道理,“我们调查了6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在东部、中部、西部有不同的类型。调查的结果表明,目前在中国,地价占房价15%~30%,平均是23.2%。”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则直接回应:有权威部门说“地价在房价中只占20%多,所以地价不是房价的决定性因素”,这其实是个错误逻辑。住建部主管房地产业,国土部主管土地规划——谁也不愿意背“高房价”的黑锅。
  一方面是更大的土地需求,另一方面是国土部力挺的“耕地红线”。既然农民不得私自向城市居民出售宅基地,那么只有通过国家统一征收的“宅基地置换”获得更多城市发展空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也就有了必然的需求。2009年3月,国土部下发《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将于近期出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9月,更是和中央党校联合开办“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省部级研讨班,召集全国20个省,11个政府部门的省部级官员研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直至如今,“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办法”依然没有出台,“浙江将全省推广农地入市试点”也被辟谣。不过,国土部只是说“他们从来没有用过‘农地入市’的提法”。也同时确证了“东部某省”即将推广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改革试点,但还是不断强调“农村集体用地”和“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两个字之差,但内涵相差甚远。农村集体用地“除包括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外,还包括农村集体所有的农用地和未利用地”。敏感之心,跃然纸上。
  所幸,无论是为保证城市土地供应而推广“宅基地置换”,还是为了保证土地红线而加强土地监管。对国土部都不是个坏消息——两者都意味着更大的权力,更多的编制、预算和机构。
其他文献
法国戛纳G20峰会即将召开,欧债危机则天天传来新闻,欧洲积极寻求中国、日本、巴西、俄罗斯等国的支援。可以预测,今年G20峰会的焦点将是解决欧债危机。问题是,大家能合力帮欧洲一把吗?英国说风凉话也就罢了,现在连作为欧元区第一大经济体的德国也抱怨,自己几十年来在欧洲扮演的一直是“提款机”角色,而法国却一直紧紧攥着欧盟政治舞台上的麦克风。如此微妙的背景,为戛纳G20峰会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戛纳
告别“GDP崇拜”,是近年官方和民间一直热议的话题,特别是从两年前中央出台《关于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以来,已形成广泛共识。然而,从两年来各地的实践看,也只是淡化一点而已,并没有真正走出“GDP崇拜”的阴影。   最近南京市出台的《关于开展郊区县镇街分类考核的实施办法》,提供了一个思路。   据此办法,今后,南京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六合区、溧水县、高淳
继中越10月11日签署指导解决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后,印度又于次日与越南签署两国政府间的6项合作文件。从河内的视角看,这分别是同一时段越共总书记阮富仲访华和越南国家主席张晋创访印的外交成果,体现了通过软硬两手稳妥保守越南在南海既得利益的考量。而从外人的角度,這就是越南在对南海“两面下注”,而印度也有意配合演出。   早在一个月前印外长访越期间,双方就曾宣布将增加军事、贸易和文教合作;越方更声称“全
麻生政权能维持多久,主要看执政党在下次的众议院选举中能否旗开得胜。下次大选中民主党的议席肯定会增加,但能否激增至威胁到自民党、公明党联合政权,还要看今后的经济政治走势而定。    福田康夫于今年8月1日改组内阁,9月1日却宣布辞去首相职位,让国内外大吃一惊。福田的任期是到2009年9月30日为止,因此,只要他不辞职或解散国会,还可再当一年的首相。  这些年来日本政治混乱,经济萎靡不振,自民党需要一
美国的主权债务已接近上限,中国艰难地想转变发展模式,欧洲在债务危机的阴影下前景难料,日本则在衰退的泥潭中苦苦挣扎。世界病了。  已经持续了4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不仅没有过去,世界经济再次探底的风险反而呼啸而至,危机之初,各界担忧的只是那些“大得不可能倒掉”的公司巨鳄纷纷死去,失业率大幅攀升。但随着危机的蔓延,世界一些主要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成了不可承受之重。当公司出现问题的时候,有政府来救,当政府出现问
明永冰川仍在快速融化,当地人的讨论还在继续。他们被卷入冰川旅游当中,可赚着钱心里却不安生。卡瓦格博的“查堵”就像悬在头上的利剑,令他们寝食不安。    到过云南的驴友,多熟悉明永冰川的名字。1991年梅里山难以及之后的旅游开发,使它出了名。  1998年6月笔者第一次上明永冰川,为游客走的路还没有开辟,沿着转山人走出的小路,大约3个钟头才到太子庙。小庙的右侧就是冰川。冰川下段比较平整,到处散布着煤
世俗精英的反对、红色清真寺事件的余波、西方反恐不力的指责、两位前总理的步步紧逼、人民的积怨……随着10月6日总统选举日期的临近,穆沙拉夫正经历着1999年执政以来最艰难的时刻。鬓边的白发和疲惫的神情,似乎都在诉说着治国的不易。    而事实上,穆沙拉夫执政8年来就没有过上几天清静的日子,爆炸和抗议固然是家常便饭,各方的指责和挞伐也从未间断:靠政变上台,这是穆沙拉夫的原罪,不肯脱下军装更让他成为别人
10月27日凌晨,韩国首尔市长补选结果揭晓,泛在野派共推的代表、无党派人士朴元淳律师,以53.4%的得票率击败了执政的大国家党代表、得票46.2%的罗卿瑗女士。因为首尔是首都,再加上明年4月是韩国的国会议员选举,明年12月是韩国总统选举,首尔选民的民心所向,历来是全国选举的风向标,因此,首尔市长的补选被看作是明年两次重要选举的前哨战。    “安哲秀旋风”  可以说,韩国朝野政治势力对这种选举都极
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成立,让人们对于传统的复兴似乎又多了一份期待。今天的人们回忆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经常提起的是校长梅贻琦的“大学,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  其实,民国时期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燕京大学、南开大学等学府,除了是学术的圣地之外,还是自由民主的堡垒。这并不仅仅意味这些大学的教授是言论界倡导自由民主价值的中坚力量,他们同时倡导教授治校,学术独立,在大学校园身体力行地建设自由而独立的公共
毫无疑问,在那繁复例行的枯燥现实生活之外,网络带给了我们一个巨大、多彩的虚拟空间。十几年间数不尽数的观察家们,不间歇地在讨论着、宣告着这种“虚拟的生活”是如何的全新,如何革命性的不同。  观察家们的眼睛,总是迷恋于网络所带来的各种“新”——新现象、新体验、新革命,生怕看到的不够“火星”,说出去让同行看轻。但这些热情高涨、拥有“火星级”观察视角的新时代观察家们,在我看来却是具有如此高度的“近视”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