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大力推行“乡村振兴战略”的现代,为了相应国家号召,在社会对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有了更高的关注,深入探究挖掘淮河流域民间的文化元素,并且针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际要求,结合淮河流域地域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根据,通过对淮河流域底蕴深厚的民间文化的挖掘,探究淮河流域丰富的资源,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花鼓灯藝术、泗州戏、灵璧钟馗画、凤阳凤画等民间美术元素应用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墙的建设中,希望能够再次振奋淮河流域民间文化艺术,为乡村魅力文化墙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创意实践
在2013年,我国中央政府推出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魅力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也提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弘扬民间文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科学利用农村民间文化资源,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淮河流域自然环境优美,并且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动发展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为了相应国家号召,要重视对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的应用,加强淮河民间文化应用文化墙的建设,本论文将以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为基础,探究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重要价值,并针对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元素,重点阐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魅力乡村文化墙建设的实践研究,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墙”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一、淮河流域民间文化情况概述
对于社会文化来说,乡村民间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的美丽往往在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历史长远的发展中,乡村文化得到了独特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烙印,对实现我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淮河文化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源头,是水文化的代表,古有“地平壤厚,得中土之和气,百物以蕃,众庶以集”。具备较强的泥土气息,象征着淮河流域民间的人文情怀。在春秋战国时期,江淮流域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楚文化,同时淮河流域的文化也属于道家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核心文化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精髓。
在淮河流域民间文化中,泗州戏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泗州戏源于明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其南方的婉约之美,还能够感受到北方的豪放之气。蕴含着淮河流域的民间地域特征,有着较为明显的乡土风味,体现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内心向往与追求。对于淮河流域的人民群众来说,民间戏曲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缩影,为淮河流域的人们带来远古的安宁与祥和。
淮河民间农耕文化的主要代表是花鼓戏,花鼓戏拥有健康的感情基调,完整地保留了淮河流域的文化特征与风土人情,展示着淮河流域长期依赖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变化,并且表演形式相对简单,符合民间喜好喜庆的艺术风格,能够充分展现出淮河流域人群的文化特征与性格特征,受到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普遍喜好与追捧,花鼓戏不仅符合淮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一定程度上还担负着民间艺术的原创性,切合淮河流域的风土特色。凤阳花鼓是诞生于民间的曲艺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凤阳花鼓是凤阳县独有的民间艺术,是土生土长的凤阳县艺术影响,承载了我国旧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与历史印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孙凤城老人一辈子都沉浸于花鼓演奏中,直到现在都坚持练习,真正是原生态凤阳花鼓艺术的活化石。灵璧钟馗画也有着重要的寓意特色,在我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其中占着较大比重的题材是宣扬忠孝贤良、侠义行为的题材,以象征性的寓意符号寄托老百姓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钟馗是民间老百姓对民间吉祥的希冀,起着驱除消灾、祈福纳祥,历史画家都以钟馗作为其特定的符号,将画家自身的情感贯彻到钟馗画中,灵璧钟馗画有着明显的艺术特点,采用借物喻义的手法,寄托我国老百姓民众的祝愿。
通过对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的考察,在文化墙上增添了泗州戏、凤阳凤画、天长判官画和灵璧钟馗画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考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在我们进行墙绘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淮河流域民间文化,以构建出更美丽的乡村文化墙。
二、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文化墙建设图像创意
淮河流域独特的文化气质造就了淮河流域独特的民间文化,使得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文化往往构造独特,色彩鲜明,富有情趣,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由此能够窥探到淮河流域特殊的风土人情,感受淮河流域的文化历史与淮河流域人民质朴的生活。淮河流域的年画以灵璧钟馗画、凤阳凤画和天长判官画出名,并统称为“江北三绝”,通过民间图形含义,能够感受到淮河流域淳朴的民间文化信仰,感受淮河流域自由灵活的艺术与深厚的文化表达。
淮河流域的民间年画,往往是将淮河流域的神话故事传说作为主体,比如说钟馗捉鬼画。灵璧钟馗画植根于吴道子粉本,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历经古今各色艺人的摹写与创造,逐渐形成灵璧钟馗画特有的“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民间众多的传说人物当中,钟馗是独树一帜的:其形象亦人亦鬼亦神,在民众心目中是驱邪禳灾的象征。也有学者考察出钟馗的原型是《周礼·考工记》里“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所说“终葵”的演变结果。关于钟馗的形象造型,一是取材于传统民俗的风格这种风格寓美于丑。五官形象夸张,形神兼备。二是严谨威严的工笔风格。钟馗须髯飘洒,两眼炯炯有神,神态严肃。三是妙趣横生的写意风格。这种风格墨色酣畅淋漓,行笔或如柴,或如行云流水。总而言之,形象怪诞威猛,神韵丰厚。灵璧钟馗画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其中钟馗的形象承载了民间种种吉祥的寓意和内涵:一是驱邪消灾,二是祈福纳祥。历代画家都将钟馗作为一种特定的吉祥符号,把自己的情、思灌注其中,并诉诸于视觉表现形式。众多钟馗画家从创作观念到形象构成以及创作技巧,都巧妙地运用借物寓意的艺术手法,寄托了民众的理想和祝愿。
淮河流域的民间凤画是该地域独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民间凤画有着色彩鲜明、别具一格、深厚历史和雅俗共赏的特点,淮河流域的凤阳凤画以画凤凰为主,鸟虫花卉为辅,兼有年画通俗的画风。在造型上凤阳凤画中的凤凰具有独特且固定的陈式。画中的凤凰或飞、或栖、或食、或鸣,都是“蛇头、龟背、如意冠、山羊胡、鹤腿、鸡爪、九尾十八翅”的固有特征。在凤阳人的心目中凤凰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因此,凤画中凤凰的造型乃是集所有飞禽优美之大成者。凤阳凤画的这种独特且固有的造型陈式,所形成独立的艺术构成形式,充分表现了凤画造型上的装饰美。凤画用色上讲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设色以民间手工工艺色彩为主,采用工笔画重彩花鸟画的技法,勾线细腻,晕色鲜明,选取自年画的通俗画风,极富装饰效果。 全景中构图优美,具象、意象融为一体。可见民间凤画有着非常高的室内装饰性,作品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并且淮河流域的凤画内容大多是以吉祥富贵为主,有着较强的民俗性,淮河流域民间凤画来源于人民,同时也方发扬与人民,其中凤凰作为我国传统的神鸟,淮河流域的民间凤画以凤凰为主体,更是展现了淮河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淮河流域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古话说得好:“楚人喜凤”,在历史中颠簸流离的凤阳人所向往的是凤画中凤凰代表的精神追求,是凤阳人心中的信仰。由此可见,淮河流域凤阳画是对该地域传统民俗生活的再现。
我们了解到淮河流域民众对当地民间文化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因此,在进行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时,我们将人们的美好愿景以故事情节的画面展示到文化墙中,结合凤画,钟馗画等年画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进行创作以满足广大民众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许,正是契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在本次的实践研究中,通过收集传承至当代的优秀文化瑰宝录制图片,结合现今美好乡村民众的生活日常,进行文化墙的建设图像的创意。
三、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实践报告
我们在立足于地域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根基上,发挥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化优势,旨在让优秀地域民间文化艺术重新活跃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农民的家门口,进而推动美丽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本次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中,将文化墙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窗口,通过文化墙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传统民间文化,培养人民群众养成崇文尚德的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本次的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实践中,广泛了解到淮河流域本身獨特的民间文化特点,充分利用与挖掘了淮河流域民间文化资源。在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中,淮河流域的居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对当地居民文化的推广,在文化墙的建设活动中,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出来。淮河流域民间美术大多以年画表现出来,这类民间年画具有鲜明的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特色,多以神话传说为主题,在本次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中,通过将色彩鲜明、富有趣味性、符合老百姓质朴本性的年画绘制在美丽乡村文化墙上,帮助当地居民更加深刻地接触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我们不仅将民间年画应用到本次实践活动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中,还将民间剪纸应用到文化墙上,淮河流域的剪纸有着本身的独特性,往往通过剪、染的方式,产生相应的图案。当地擅长剪纸的居民与我们共同完成文化墙剪纸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张贴与绘制美满幸福、吉祥如意的剪纸图案,为当地乡村居民建设具有幸福美满意义的文化墙。另外,在淮河流域民间文化中,凤阳凤画是淮河流域独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色彩鲜明、风格别具一格、历史深厚、雅俗共赏的特性,并且民间凤阳凤画有其独特的装饰性。在文化墙的墙绘中增加凤画的相关内容,将这些淳朴有质感、浪漫古老的内容绘制到美丽乡村文化墙上,为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实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的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艳. 安徽沿淮地区乡村祈子习俗研究[D]. 安徽大学.
[2] 陈珂, 高瑜, 胡吉超. 沿淮地名的文化意义阐释[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60-64.
[3] 汪四红, 李晓星. 沿淮流域安徽民间文化的现实回顾与另类解读[J]. 美与时代(上), 2016.
[4]刘伟. 厚民风 成教化——安徽灵璧钟馗画寓意探究[J]. 美与时代:上半月(12期):53-55.
[5]马莲菁,王宜川.凤阳凤画审美散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08-112
作者简介:
程梦阳(1997.9—),男,汉族,本科,安徽省六安市,研究方向:绘画创作以及理论研究。
项目名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创意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201910378094
关键词: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文化建设;创意实践
在2013年,我国中央政府推出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魅力乡村。” 党的十九大报告上也提出“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把弘扬民间文艺作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要求,科学利用农村民间文化资源,促进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淮河流域自然环境优美,并且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些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动发展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为了相应国家号召,要重视对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的应用,加强淮河民间文化应用文化墙的建设,本论文将以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为基础,探究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重要价值,并针对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元素,重点阐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魅力乡村文化墙建设的实践研究,更好地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开展“美丽乡村文化墙”实践活动做好准备。
一、淮河流域民间文化情况概述
对于社会文化来说,乡村民间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乡村的美丽往往在于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历史长远的发展中,乡村文化得到了独特的文化传承与文化烙印,对实现我国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淮河文化我国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源头,是水文化的代表,古有“地平壤厚,得中土之和气,百物以蕃,众庶以集”。具备较强的泥土气息,象征着淮河流域民间的人文情怀。在春秋战国时期,江淮流域形成了具有独特魅力的楚文化,同时淮河流域的文化也属于道家文化,是我国中华民族核心文化之一,对中国乃至世界有着重要的文化影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与精髓。
在淮河流域民间文化中,泗州戏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泗州戏源于明清,在演唱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其南方的婉约之美,还能够感受到北方的豪放之气。蕴含着淮河流域的民间地域特征,有着较为明显的乡土风味,体现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内心向往与追求。对于淮河流域的人民群众来说,民间戏曲文化是人民群众的生活缩影,为淮河流域的人们带来远古的安宁与祥和。
淮河民间农耕文化的主要代表是花鼓戏,花鼓戏拥有健康的感情基调,完整地保留了淮河流域的文化特征与风土人情,展示着淮河流域长期依赖的历史变迁与人文风情变化,并且表演形式相对简单,符合民间喜好喜庆的艺术风格,能够充分展现出淮河流域人群的文化特征与性格特征,受到淮河流域人民群众的普遍喜好与追捧,花鼓戏不仅符合淮河流域的风土人情,一定程度上还担负着民间艺术的原创性,切合淮河流域的风土特色。凤阳花鼓是诞生于民间的曲艺艺术,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受到大家的欢迎,凤阳花鼓是凤阳县独有的民间艺术,是土生土长的凤阳县艺术影响,承载了我国旧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与历史印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孙凤城老人一辈子都沉浸于花鼓演奏中,直到现在都坚持练习,真正是原生态凤阳花鼓艺术的活化石。灵璧钟馗画也有着重要的寓意特色,在我国民间美术作品中,其中占着较大比重的题材是宣扬忠孝贤良、侠义行为的题材,以象征性的寓意符号寄托老百姓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钟馗是民间老百姓对民间吉祥的希冀,起着驱除消灾、祈福纳祥,历史画家都以钟馗作为其特定的符号,将画家自身的情感贯彻到钟馗画中,灵璧钟馗画有着明显的艺术特点,采用借物喻义的手法,寄托我国老百姓民众的祝愿。
通过对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的考察,在文化墙上增添了泗州戏、凤阳凤画、天长判官画和灵璧钟馗画等因素,通过对这些内容的考察,更加深刻地体现了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在我们进行墙绘实践的过程中,充分结合淮河流域民间文化,以构建出更美丽的乡村文化墙。
二、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文化墙建设图像创意
淮河流域独特的文化气质造就了淮河流域独特的民间文化,使得淮河流域民间艺术文化往往构造独特,色彩鲜明,富有情趣,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由此能够窥探到淮河流域特殊的风土人情,感受淮河流域的文化历史与淮河流域人民质朴的生活。淮河流域的年画以灵璧钟馗画、凤阳凤画和天长判官画出名,并统称为“江北三绝”,通过民间图形含义,能够感受到淮河流域淳朴的民间文化信仰,感受淮河流域自由灵活的艺术与深厚的文化表达。
淮河流域的民间年画,往往是将淮河流域的神话故事传说作为主体,比如说钟馗捉鬼画。灵璧钟馗画植根于吴道子粉本,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历经古今各色艺人的摹写与创造,逐渐形成灵璧钟馗画特有的“土而不陋,俗不伤雅”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民间众多的传说人物当中,钟馗是独树一帜的:其形象亦人亦鬼亦神,在民众心目中是驱邪禳灾的象征。也有学者考察出钟馗的原型是《周礼·考工记》里“大圭长三尺,杼上终葵首,天子服之”所说“终葵”的演变结果。关于钟馗的形象造型,一是取材于传统民俗的风格这种风格寓美于丑。五官形象夸张,形神兼备。二是严谨威严的工笔风格。钟馗须髯飘洒,两眼炯炯有神,神态严肃。三是妙趣横生的写意风格。这种风格墨色酣畅淋漓,行笔或如柴,或如行云流水。总而言之,形象怪诞威猛,神韵丰厚。灵璧钟馗画扎根于民间,寄情于民俗。其中钟馗的形象承载了民间种种吉祥的寓意和内涵:一是驱邪消灾,二是祈福纳祥。历代画家都将钟馗作为一种特定的吉祥符号,把自己的情、思灌注其中,并诉诸于视觉表现形式。众多钟馗画家从创作观念到形象构成以及创作技巧,都巧妙地运用借物寓意的艺术手法,寄托了民众的理想和祝愿。
淮河流域的民间凤画是该地域独特的民间美术表现形式,民间凤画有着色彩鲜明、别具一格、深厚历史和雅俗共赏的特点,淮河流域的凤阳凤画以画凤凰为主,鸟虫花卉为辅,兼有年画通俗的画风。在造型上凤阳凤画中的凤凰具有独特且固定的陈式。画中的凤凰或飞、或栖、或食、或鸣,都是“蛇头、龟背、如意冠、山羊胡、鹤腿、鸡爪、九尾十八翅”的固有特征。在凤阳人的心目中凤凰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因此,凤画中凤凰的造型乃是集所有飞禽优美之大成者。凤阳凤画的这种独特且固有的造型陈式,所形成独立的艺术构成形式,充分表现了凤画造型上的装饰美。凤画用色上讲究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其设色以民间手工工艺色彩为主,采用工笔画重彩花鸟画的技法,勾线细腻,晕色鲜明,选取自年画的通俗画风,极富装饰效果。 全景中构图优美,具象、意象融为一体。可见民间凤画有着非常高的室内装饰性,作品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并且淮河流域的凤画内容大多是以吉祥富贵为主,有着较强的民俗性,淮河流域民间凤画来源于人民,同时也方发扬与人民,其中凤凰作为我国传统的神鸟,淮河流域的民间凤画以凤凰为主体,更是展现了淮河流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淮河流域人民对幸福的向往。古话说得好:“楚人喜凤”,在历史中颠簸流离的凤阳人所向往的是凤画中凤凰代表的精神追求,是凤阳人心中的信仰。由此可见,淮河流域凤阳画是对该地域传统民俗生活的再现。
我们了解到淮河流域民众对当地民间文化有着很高的关注度,因此,在进行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时,我们将人们的美好愿景以故事情节的画面展示到文化墙中,结合凤画,钟馗画等年画的艺术特色和深刻内涵进行创作以满足广大民众对幸福美满生活的期许,正是契合美丽乡村建设的初衷,在本次的实践研究中,通过收集传承至当代的优秀文化瑰宝录制图片,结合现今美好乡村民众的生活日常,进行文化墙的建设图像的创意。
三、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实践报告
我们在立足于地域优秀传统民间文化根基上,发挥地方特色的优秀民间文化优势,旨在让优秀地域民间文化艺术重新活跃在田间地头,活跃在农民的家门口,进而推动美丽乡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本次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中,将文化墙作为弘扬我国传统民间文化的窗口,通过文化墙弘扬优良的文化传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近距离接触到传统民间文化,培养人民群众养成崇文尚德的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养。在本次的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实践中,广泛了解到淮河流域本身獨特的民间文化特点,充分利用与挖掘了淮河流域民间文化资源。在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中,淮河流域的居民是乡村建设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重视了对当地居民文化的推广,在文化墙的建设活动中,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充分体现出来。淮河流域民间美术大多以年画表现出来,这类民间年画具有鲜明的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特色,多以神话传说为主题,在本次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中,通过将色彩鲜明、富有趣味性、符合老百姓质朴本性的年画绘制在美丽乡村文化墙上,帮助当地居民更加深刻地接触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我们不仅将民间年画应用到本次实践活动的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中,还将民间剪纸应用到文化墙上,淮河流域的剪纸有着本身的独特性,往往通过剪、染的方式,产生相应的图案。当地擅长剪纸的居民与我们共同完成文化墙剪纸的设计与制作,通过张贴与绘制美满幸福、吉祥如意的剪纸图案,为当地乡村居民建设具有幸福美满意义的文化墙。另外,在淮河流域民间文化中,凤阳凤画是淮河流域独有的民间美术形式,具有色彩鲜明、风格别具一格、历史深厚、雅俗共赏的特性,并且民间凤阳凤画有其独特的装饰性。在文化墙的墙绘中增加凤画的相关内容,将这些淳朴有质感、浪漫古老的内容绘制到美丽乡村文化墙上,为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更上一层楼,实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的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的建设意义。
参考文献:
[1] 徐艳. 安徽沿淮地区乡村祈子习俗研究[D]. 安徽大学.
[2] 陈珂, 高瑜, 胡吉超. 沿淮地名的文化意义阐释[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60-64.
[3] 汪四红, 李晓星. 沿淮流域安徽民间文化的现实回顾与另类解读[J]. 美与时代(上), 2016.
[4]刘伟. 厚民风 成教化——安徽灵璧钟馗画寓意探究[J]. 美与时代:上半月(12期):53-55.
[5]马莲菁,王宜川.凤阳凤画审美散论[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0):108-112
作者简介:
程梦阳(1997.9—),男,汉族,本科,安徽省六安市,研究方向:绘画创作以及理论研究。
项目名称:淮河流域民间文化应用美丽乡村文化墙建设的创意实践研究
项目编号:201910378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