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有别当明析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ying06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和散文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两种不同的体裁。虽然它们都具有表情达意的功能,但是却有着不同的艺术特征。
  从创作的思维方式来看,诗歌讲究跳跃性,有句子内语言的跳跃,有意象的跳跃,还有诗歌结构的跳跃。而散文则是线性思维,它依照我们生活的思维习惯或表达感悟或述说心情或摹物写景。诗歌的创作还依赖于灵感,强调灵光乍现。黑格尔谈到诗人的创作说“诗人就象一个断了线的风筝,违反清醒的按部就班的知解力,趁着沉醉状态的灵感在高空飞转,仿佛被一种力量控制住,不由自主地被它的一股热风卷着走。”可见灵感对诗人创作的重要,而散文则不依赖于突如其来的灵感而更注重生活阅历的积累。
  同时,诗歌倾向于想象而散文贴近生活。余光中在《缪斯的左右手》说:“同为表情达意的文体,但诗凭藉想象,较具感情的价值,散文依据常识,较具实用的功能。”诗歌的跳跃性带来文本中大量的留白,而这些留白又启发了读者的想象。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句诗中“夕阳”“断肠人”“天涯”的组合使一个伤心人流浪天涯的形象跃然纸上。想象赋予诗歌腾飞灵动的双翼,承载着诗歌的生命。散文则更为平实。作家丰富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历对散文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感悟是很难写出好散文的,如果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生活是散文创作的源泉,散文对生活的依赖性更强。韩愈在《祭十二郎文》悼念亡故的侄子,文中没有用华丽的修辞,只用平实的语言回忆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是我们读起来却能深刻地感到韩愈的悲痛,这是散文的力量。
  从语言的角度来看,诗歌是凝练的,散文更接近于日常生活语言。诗歌用凝练的语言摹物写景表现丰富的内涵,这一点又与诗歌跳跃性的特征相关。像“春花秋月”“天上人间”“绿肥红瘦”等短语就是典型的诗歌语言。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诗歌 “言有尽而意无穷” 特征的一种表现。散文的语言表达的方式接近于口语,如与老友促膝谈心一般,叙事写景抒情可以从容不迫地娓娓道来。有人称散文是一种没有坡度的大众文体,语言通俗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再则,诗歌更注重音乐美,而散文在这方面没有诗歌那么严格。古代诗歌要求押韵,甚至有平仄的限制,如绝句律诗。现代诗歌虽然没有严格的韵律限制,但还是追求押韵和节奏,如《再别康桥》《乡愁》等。散文没有过高的韵律要求,它注重内容的表现而不拘泥于形式。我们读诗则如听音乐,以欣赏美为最高目的。而读散文,像倾听智者谈话,希望领略人生画廊,感悟人生真谛。
  诗歌和散文虽是常见的文学形式,但是其美学表现却各有千秋:诗歌则像间歇式喷泉,喷一柱即止,强调含蓄与朦胧;而散文像小溪汩汩流淌,沿着既定的感情线索将事情说透,把感情抒畅。写诗则如制作盆景,以瑰奇绝美为上品。而写散文就如培植园林,讲究协调与完整。中学生弄清诗歌和散文不同的艺术特征,既能提高他们对诗歌散文的鉴赏水平,同时也能让他们触类旁通提升对其他文学形式的感悟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在常规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地应用。勿庸置疑,多媒体辅助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手段的主流之一。它丰富的图文声像信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师生获得大量信息,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能力……在此,我仅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所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我对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精美的图像与丰富的想象  
期刊
诗歌被称为文学的极品,“文学之上乘”。要鉴赏诗,就要读懂诗,了解诗人及相关的写作背景。要鉴赏,就要深入地感悟诗歌深邃的意境,要由表及里分析诗歌间意象所蕴含的丰富的、内在的深刻的涵义。  一、读懂——诗歌鉴赏的基础  由于年龄知识等的限制,初中古代诗歌的鉴赏需要以读懂为前提。所谓读懂,就是指对所读古代诗歌的词句含义、内涵能够有正确的理解和认识。可见,读懂是阅读古代诗歌的基本要求。如果连一首诗歌的意思
期刊
语文学科在中学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然而观察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效果普遍不佳,存在诸多制约初中语文效果提升的因素,在此背景下,尽快破解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者必须要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既有教师方面的原因,也有学生方面的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1.
期刊
教师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理所应当的,但是学习知识是智育的重要目标,却不能是唯一目标,学习的目的不应只是为知识而学习。因为知识虽然能为人的发展奠定基础,但它关注的是已知的规律并且是有限的,而我们生存的空间是无限的、未知的,再博学的知识也会在无限面前黯然失色,在未知面前束手无策。教育活动的目的应该是培养“睿智的人”。而智慧是无限的、富于创造性的,它不被有限所困,面对无限反而显得生机勃勃。因而知识只
期刊
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有一些这样的体会: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千篇一律,都是参考书上的标准答案;作文课上,学生抓头挠腮,苦心思考写出来的文章千篇一律,没有新意,不是仿照作文,就是老话套话,缺少自己的独立创造。  因此,在语文课上,我们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习惯,以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为了能达到这个目标,可以下几点入手。  一、营造氛围,创设质疑的土壤  营造氛围,选好内容,教师
期刊
如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就不得不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因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是知识经济的灵魂。  人类的过去和现在离不开创新,不类的未来更离不开创新,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支撑一个民族的脊梁和灵魂。江泽民曾在九五年全国科技大会上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
期刊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课,它不仅包含语言思维的物质外壳,而且蕴含着大量的人文的、自然的最美的生活内涵。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学生美的教育,认为教师应培养学生感受、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生活方式生活的人。  各科中,语文课所含的美的因素可谓各科之冠,因而对美的培养责无旁贷地落到语文教师的肩上,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感受到,要使语文课不枯燥,
期刊
如何让每一位学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快乐成长,得到锻炼,学有所就,作为班主任,就要想方设法打造一个富有活力的班集体。结合实践,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实现。  一、营造班级文化氛围,创设温馨的家  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环境之一,班级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发展。班级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班级文化建设。高品位的班级物质文化,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感染力。因此,我们努力构建班级物
期刊
中学语文教学中,诗歌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一些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有时经过教师的分析讲解反而失去了它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不少老师有这样的感慨:写诗难,读诗亦难,诗歌教学尤其难!因此寻求诗歌教学的策略颇有必要。  一、创设情境,激活想象  诗词的特点是短而精,在有限的篇幅里包蕴了深广丰富的内容,而其语言却往往是精微幽渺的,尽管这为读者留下了无限广阔的欣赏空间,但对于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中学生来说,由
期刊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过程总是从问题开始的,一个勤于思考的人,总是善于发现问题。如果一个学生从来不提问题或者是很少提问题,正反映他不善于思考,不勤于动脑。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己先设计好问题,然后由学生去思考,去解答,长期下去,学生就会形成懒于质疑的习惯。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读书,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