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圣城哥廷根散记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131406088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国有许多古老的大学城,比如海德堡、哥廷根、图宾根、弗莱堡和马堡等。这些城市,都因一所著名大学而驰名,而城市里的生活,也与这所大学密不可分。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物理学的黄金岁月里,哥廷根大学教授波恩、海森堡等领导的哥廷根学派,在量子理论的创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哥廷根也成了当时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的圣城。那时在北美的大学里流行着一句口号:收拾行囊,奔向哥廷根。我在大学学习量子力学和科学史时,这些大师们的名字,如雷贯耳,而哥廷根这个地名,也常在耳边响起。后来得到德国洪堡基金的资助赴德从事研究工作时,哥廷根自然是首选之地。无奈岁月流逝,斗转星移,今日的哥廷根,数理化的研究都远非当年鼎盛时期可比。我所从事的研究在那里已非热门,我们只有来到与哥廷根同处一州的汉诺威大学,但是,我的心中总是放不下哥廷根,总想到那里去看看。妻子取笑我,说我的心中有一个哥廷根情结。
  解开心中哥廷根情结的机会终于来了。妻子申请在德攻读研究生,我极力鼓动她申请哥廷根大学,并被顺利录取,但必须先到那里去通过该校的德文考试。就这样,我一路相送,来到了哥廷根,终于有机会细细品味一下这座在书中神游过多遍的学术圣城。
  哥廷根是一座人口不到十五万的小城,居民中大学生、教授和马普研究所的研究员占了相当比例。小城位于哈茨山脚的丘陵之中,哈茨山上流下的清亮溪水,汇成了一条不大的莱纳河,蜿蜿蜒蜒,穿城而过。以汉诺威选帝侯乔治奥古斯特命名的大学,久负盛名。从19世纪初叶直到20世纪三十年代,这里汇集了一大批数学物理精英,真可谓群星灿烂,光彩夺目,极大地推动了数学和物理学的发展。这里先后出产了四十几位诺贝尔奖得主,他们或毕业于哥廷根大学,或曾在这里任教以及从事研究。今天,漫步在哥廷根内城幽静的小巷中,在那经过岁月风雨的侵蚀略显斑驳的墙壁上,常常可以发现一个精致的铜牌或木牌,上书“诺贝尔奖得主索末菲尔德,1925年居住于此”,或是“诗人海涅,1821年以此为家”。这样的牌子,在哥廷根据说多达250多块。在城外老墙边有一座塔楼,当年十七岁的法律系学生俾斯麦曾栖身于此。这位后来的“铁血宰相”,德意志帝国的创始人,当年因为行为放荡和酗酒而被禁止住在城内的学生宿舍,不得已只好寄居在塔楼之上。内城中心的街道两旁,有许多老字号的小酒馆,那是学生们苦读之余的好去处。岁月悠悠,今日走进这些略显昏暗,挤满大学生的小酒馆里,穿过时光隧道,仿佛仍可听到大师们当年年少时把酒论英雄的高谈阔论和朗朗笑声。
  走过城西熙熙攘攘的集市小广场,绿树掩映之中,是一座黑黑的铜像。铜像里的高斯和韦伯,一坐一立,正在讨论着他们那千古不朽的电磁定律。数学王子高斯,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数学才能,19世纪的上半叶,他在哥廷根大学任教近五十年,从而使得德国继法国之后,成为世界数学研究的中心,而哥廷根又是德国数学研究的中心。高斯不仅在数学上成绩斐然,也在天文学、测地学和电磁学上做出了很大贡献。他还和物理教授韦伯合作发明了电磁电信机,这座高斯、韦伯铜像,就是为了纪念这两位大师的合作。继高斯之后,数学家黎曼和希尔伯特相继在哥廷根大学任教,使得哥廷根在数学领域里的翘楚地位,继续保持了几十年。在哥廷根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爱因斯坦在研究广义相对论时,要用到黎曼几何,于是来到哥廷根向希尔伯特请教,从而推导出了那个著名的场方程。有人据此建议希尔伯特也应该在广义相对论的发现中署上大名。希尔伯特回答道:哥廷根马路上随便找一个孩子来,都比爱因斯坦更懂四维几何,然而发现相对论的,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而不是数学家。
  城南那连绵起伏的丘陵小山,则是散步的好去处。当年哥廷根大学数学教授希尔伯特,就非常喜爱散步。许多晴朗的午后,他常会带上学生或助手,沿着山上弯弯的小路,一边散步,一边讨论,许多数学定理,就是这样产生的。希尔伯特在五十多岁时,曾得了当时视为绝症的肺结核,正是这种美妙的散步,使得希尔伯特能够战胜病魔,得享天年。希尔伯特是19、20世纪之交时最伟大的数学家,他在1900年世纪之交时提出的数学二十三大难题,至今仍有一些悬而未决,从而成为促使整个20世纪数学研究日新月异的动力。今天的哥廷根仍保留着一条“希尔伯特小径”。沿着小径缓缓向高处走去,春日晴和的阳光下,碧草泛着油光,不知名的野花吐芳,孩子们在草地上嬉戏,小溪里一泓清流欢快地向城中的莱纳河流去。在这如画的小丘上散步,怎能不激发无限的灵感和遐想。
  散步回到城内,王子街上的大学老图书馆也是值得拜访的。走上高而宽阔的楼梯,仿佛在爬上一座知识的殿堂。这里除了收藏许多图书之外,还有很多珍贵的手稿,包括手抄的《圣经》。从图书馆出来穿过几条小巷,就来到了老市政厅和市场广场。就在这个市政厅底层的墙上,直言不讳地刻着这样一句话:“哥廷根之外没有生活。”可见当时这里的人们那种以学术傲视世界的自豪感。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座鹅女的铜像和喷泉。美丽的鹅女,手中舞着柳枝,笑容可掬地赶着憨憨的几只大鹅。这位鹅女,还是哥廷根学子们的情人呢。每当小伙子们历经寒窗之苦,终于披上黑袍。带上博士方帽的时候,总是忘不了要到广场上来吻一吻那美丽的鹅女,号称“博士之吻”,算是感谢哥廷根大学的培养和小城的照看。美丽的鹅女,大概是世界上接受接吻最多的姑娘了。
  近日阅读慕利根的自传《科学家生涯》,发现这位现代分子轨道理论创始人,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也有一个哥廷根情节。1927年夏天,当年轻的慕利根来到哥廷根学习量子理论时,住在葛培特太太家中。葛太太有一个女儿叫玛丽亚,当时也是哥廷根大学的学生。玛丽亚对英俊潇洒的慕利根颇怀好感,曾主动约会他。但是,鬼使神差,这位不识抬举的美利坚傻小子竟然回绝了这一约会。三年后的夏天,另一位美国小伙子梅耶成了葛太太的房客,慧眼识珠的梅耶没有拒绝玛丽亚的深情,把她迎娶回了美国。这位玛丽亚小姐,就成了梅耶夫人,芝加哥大学物理教授,夫妇双双发表了许多重要的科学论文。梅耶夫人,也因为在核物理和统计力学上的卓越贡献,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比慕利根还早五年戴上这顶科学桂冠。五十年后,当年迈的慕利根回忆起这段往事时,不胜感慨:如果当年他与玛丽亚结合的话,科学的历史,大概又是另一种写法了。
  负笈哥廷根的莘莘学子,当你们不远万里来到哥廷根。住进房东太太的客房时,如果房东小姐与你约会,你可千万不要再错过机会了。哥廷根地灵人杰,这位房东干金,日后也许又是一位诺贝尔奖得主呢!
其他文献
我几乎没有请过别人为我的书写序,也很少有人请我给他们的书写序,原因在于我们一帮朋友都得了“假清高”的毛病,既不愿意吹捧别人,也不愿意被别人吹捧。前者也是怕万一没有拍对地方,好事变了坏事;后者则是怕人家明明找不到什么可以说好的地方,还要勉强说好,痛苦之状,跃然纸上。  几次无法推脱为别人的书写序之事,似乎都与民俗学有关。开句玩笑,民俗学当然不能免俗,如果研究者都“超凡脱俗”,那怎么理解民俗?说认真的
2004年,传记作家梅尔斯(Jeffrey Meyers)一推出《毛姆传》,立即受到瞩目。梅氏能够完成这部传记,背后的助力要归功于犹太家族罗斯查尔德,因为这个家族收藏很多毛姆的手稿以及相关的资料。  回顾过去,毛姆受到读者的垂爱时,并没有获得文评家的赞赏。毕竟20世纪初期意识流小说当道,善于说故事的毛姆被贬为通俗作家,缺乏创意。等到二战结束后。毛姆终于获得平反。很多作家开始正面肯定毛姆的成就,如欧
解放前丰子恺画过几幅关于教育的漫画,六十多年过去,今天读之仍然觉得是在针砭时弊,能不令人深思?    “捏泥人”式的教育  丰子恺有两幅以“教育”为题的漫画,画的却是用模子捏泥人。在第一幅画上,泥巴无知、无觉、无思想,捏出来的玩偶一个个都按捏制者的意图傻乎乎地笑着。第二幅也以教育为题,我们看到一双大手正把一个孩子当泥巴往模子里按。孩子不同于泥巴,所以他又哭又喊又挣扎。画家在孩子脸上还点了几滴墨,想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第一个学习任务群,其学习目标与内容第(3)点指出“在指定范围内选择阅讀一部学术著作”,所以高中阶段必须完成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但高中生所处地域不同,学校不同,个体不同,其语文学科素养必定不一样。所以对同样的一个学术著作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要求、学习情况及结果必然会有差异。只有给予学生适切的指导,才能让学生既完成学习
一、导语设计   中国古代文人“学而优则仕”,当感到做官是一种人生负担,就像陶渊明感到“心为形役”时,先前孜孜追求的儒家功利就成了“套子”。这时,他们就会寻找一种解脱的办法,像王羲之那样遁迹山林、放浪形骸,其实,他们无意中又钻入了另一种套子——道家放旷的套子。至于现代人,就像钱钟书所说“城外的想进去,城内的想出来”,没有几人不是在流浪与回归的套子中钻来钻去的。可见,无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是在套子中
把个体的研究变成集体的规模化的研究    问:专门性的学术组织“朱子学研究会”成立了。作为会长,您怎么会想到成立“朱子学研究会”?成立朱子学研究会的初衷是什么?  陈来:每一个学科都有一个与之相对应的学术组织——也就是学会。学会的作用就是联络这一研究领域的学者,以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增进这个学科的研究,所以说学会的存在是十分普遍的。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每一个重要的学科都有其自己的学会,比如说李白学
学术表达如何在雅俗之间取得平衡是一个问题。当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以通俗化的形式展现时,无论是学者还是一般读者又都难免会质问其“理论”贡献何在。吴毅教授的新著《小镇喧嚣》因其通俗的表述方式和所蕴涵的理论思考,既激起了众多读者的兴趣,亦引发了些许疑问。笔者结合其研究对象和理论思考,对其表述形式稍作分析,以期对于厘清我们关于经验表述的思路有所裨益。    一、学术的叙事化表达    作者选用讲故事的方式来
问:学术界谈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比较多,有专家认为您概定的思维模式是个新概念,它新在哪里?  楚渔:思维模式本身不是新概念,也有学者提到过,但大家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直是模糊的,没有人对这个概念下过清晰的定义。我把它从思维方式里独立出来,并赋予它一个清晰的定义,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新概念。我认为,思维方式应该包括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中西思维方式根本性的差距不在思维方法而在思维模式。因为思维方法可以通过
自贾平凹《秦腔》后,莫言的《生死疲劳》于2008年7月获得了第二届“红楼梦奖”。今非昔比,当下是文学奖风起云涌的年代,获这么一次小说奖已经牵动不了多少人的心,更谈不上引起社会上轰动效应了。  据说这部洋洋50万字巨作只用了43天,真是现代生活快节奏下的高速产物。莫言一直是我所钦佩的作家,在经历了对余华《兄弟》的失望后我曾寄希望于这位当代文坛上的又一小说大家,然而拜读过后感到的依然是失望。  《生死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人物谱中,殷海光显然是一位殿军之将。与早先几位领军人物相像,殷海光也有着同样的早熟与早慧特征,其标志是早在中学时代,独立翻译过一部四百七十多页的逻辑学著作,并动手撰写一篇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字的译者引言,引起逻辑学大家金岳霖的垂青。追求智慧的激情、思考问题的理性与驾驭中英文的能力,展现并预演了这位少年“小狂士”此后搅动中国思想界的诸般武器。  然而,这位颇具语言天分的学者,翻译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