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奶奶们的青春记忆

来源 :老来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lif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一阵子,一部名为《旗袍》的电视剧在各大电视台热播。毫无疑问,剧中女性角色身着的旗袍,都是刚刚制作出来的“新品”。有人就要问了,遥想民国时期,摩登一点的女子几乎人人都穿旗袍,那么,那些旗袍如今还有没有呢?服饰不容易保留,时光荏苒,数十年后,当年的旗袍的确已很少保存下来了。但是,热爱收藏的南京民俗收藏家高松先生却藏有数十件珍贵的民国旗袍,不仅如此,高松还收藏数个民国女子用过的小拎包。旗袍和拎包搭配在一起,講述着发生在古城南京里的一幕幕“花样年华”。
  
  好旗袍相当于“普拉达”
  
  高松将自己收藏的旗袍称为“奶奶们的青春记忆”,的确如此,旗袍似乎专属于那个年代,只要不是社会最底层的女子,每个女人都至少有一件旗袍,“对于中上层女子来说,旗袍的式样和款式,更是一种身份的标志!”高松说,民国时期人们几乎没有商标意识,市面上没有什么名牌、奢侈品牌的服装,做工精美考究、出自著名裁缝之手的旗袍就相当于当时的“普拉达”、“范思哲”、“迪奥”。
  由于收藏旗袍,高松对于旗袍的历史也做过深入的研究。他说,提起旗袍,人们会想到老上海、老香港,想到张爱玲和苏青,想到《花样年华》和《色戒》,却很少会想到南京——这个民国时期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其实,南京地区的旗袍,历史渊源极为深厚。据了解,1929年,国民政府就是在南京颁布文件,将旗袍确定为国家的一种重要礼服。
  
  南京旗袍风格端庄大方
  
  “我收藏的旗袍,都是从南京本地收来的,通过仔细研究,我发现南京本地旗袍也有自己的特色!”高松这样说。
  高松给我们看了一些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南京老照片,那个岁月,南京街头——新街口、夫子庙的女子,几乎人人身着旗袍,衬托出迷人的曲线,透露出隐隐的性感。而长期生活在南京的宋美龄、沈慧莲等民国著名女子们,她们在公共场合也往往以旗袍示人。高松说,这些民国名媛身着的,也多为在南京本地定制的旗袍。
  “南京本地旗袍风格,可以诠释为端庄、大方、得体,这与当时南京作为首都的社会风气和时尚风向有关;西洋的文化虽然对南京有浸染,但却不像上海滩那样‘欧风劲吹’,因此,欧美女装的潮流不太容易在南京本地旗袍的设计和制作中体现出来,体现得最多的反而是浓浓的民族风味!”高松说。
  
  太艳丽的旗袍其实不多
  
  不过,细细品鉴,高松收藏的旗袍中依然有不容易看见的时尚元素,“你看,这些旗袍摆在这里,似乎很平常,但只要上了窈窕女子的身体,便能够通过领子的高低、袖子的长短、开衩的高矮,来展现女人的曼妙曲线。”
  高松说,南京留存至今的旗袍虽然不多,但依然可以分为多种款式,比如,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等等。
  在研究自己的藏品时,高松还发现,旗袍也有职业性,“我发现,女学生们喜欢穿青布旗袍,像当时中央大学的孙多慈、苏青、吴健雄她们应该穿的就是这种普通旗袍。社会地位高的女子,喜欢穿大方得体端庄的旗袍,好多老照片里的宋美龄、宋霭龄就是身着这样的旗袍;而从事‘娱乐业’的女子,如交际花穿的则是艳丽性感的旗袍!”
  高松所说的最后一种旗袍,其实在南京几乎难以找到,因为当时南京的“娱乐业”并不发达,《花样年华》等民国影视剧中绚丽得夺人眼球的旗袍,在民国南京是一种“稀罕物”。
  
  老裁缝店藏未交货旗袍
  
  新中国成立以后,旗袍慢慢被“新女性”所抛弃,“文革”中,旗袍甚至作为“四旧”、“封、资、修”而被集中销毁。这样的命运,使得存世的旗袍减少,收藏的难度增大。
  高松收藏的旗袍,都是从南京各个拆迁工地上收购来的,“这些旗袍都是‘劫后余生’的,长期放在箱底、床底,是家里老人穿过的。老人过世了,旗袍就成了没有用的物件!”高松拿着一件制作精良的碎花真丝旗袍这样感慨。
  寻找旗袍的过程中,还有一次经历也令高松感到颇为奇妙。去年,城南一座老宅即将拆迁了。这座老宅当年是一家裁缝铺,拆房时,人们从房梁上发现了一个大包袱,里面竟放着十几件亮丽如新的旗袍!高松推测,这可能是这家裁缝铺没来得及交货的产品。由于战乱,裁缝逃生“跑反”,匆匆将做好的旗袍藏到房梁上。后来,裁缝没有再回来,几十年前没交货的旗袍竟得以保存至今。
  除了旗袍,高松还顺带收藏了多个民国女士拎包。“这些都是和旗袍搭配在一起的”,我们看到,这两个紫色和黄色的小拎包制作精良,面料考究,两个搭扣依然很亮,紧紧地咬合在一起。高松说,这两个包里,当时一定放着小镜子、小化妆品,除了没有信用卡外,和现在的LV、爱马仕、chanel的“内容”也没多大区别。
其他文献
养生保健,不能一把抓。也就是说,懂得到什么点,做什么事,才会事半功倍。    早搓手    早晨起床后,人体各器官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将开始新一天的工作。随着人体活动的增加,心率会加快,因此早晨要注意调养心肺。可采取搓手心、揉按手指等方式,通过刺激手心的劳宫穴,让心脏兴奋,并增强呼吸系统的功能,起到保健作用。搓手心时,将两掌合并,来回对搓,尽可能地摩擦手心。此外,早晨,将两双手的手指相互对揉按摩,也
期刊
7月1日,在日本,一支由400余名退休核电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老年行动队”成立,他们将于近期开赴核电站第一线。  在日本参议院会馆,面容清瘦的山田恭晖先生宣布,将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来扑灭核泄漏。“我们都已经是老人,不再担忧核辐射问题,我们将尽自己的智慧和技术,为扑灭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作最后的贡献。”  他是这支“老人敢死队”的领队和组织者。当他对着世界媒体侃侃而谈后半生“理想”时,显得那样
期刊
老爸看本地电视台的百姓栏目剧,心痒痒了,觉得自己演技不错,去拍部电视剧什么的也准行。于是信心十足地去报名,结果因为紧张,他的表演并没有得到主考老师的认可。老爸这才知道看似简单的表演,其实并不容易。老爸分析了一下自己失利的原因:普通话不过关,记忆力差,一紧张就容易忘词,于是作罢。  有一次,老爸参加我儿子学校的节目汇演,他用DV(数码摄像机)给我儿子拍了段节目短片。回来欣赏短片时,老爸忽然灵机一动:
期刊
县城实验小学校外有一个鞋摊。  鞋摊撑一顶灰色布篷,下面是补鞋机、小锤子、钉子、各种颜色形状的皮子、旧鞋,靠墙放几个小凳子,凳子上坐一个黑瘦的修鞋老人,60多岁年纪,穿着破旧的灰布衣服,戴着老花镜,叮叮当当,缝缝补补。  修鞋老人的鞋摊摆了已有六七年了,只知老人姓张,叫啥没人知道。   “师傅,你看这鞋裂口了,麻烦你修一下吧!”   “好嘞。”   修鞋老人热情,活做得细致,收费也低,生意不错,因
期刊
近日,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地停靠在白山市某婚庆公司门前。10分钟后,一辆温馨、喜庆的花车出现在众人面前。你可别误会,这可不是去接新娘子的婚车,它可是白山市民牛金春为了庆贺老母亲马兰芳80岁的寿辰而特意安排的,目的是想让自己的老母亲能在生日这天真实地感受一下“出嫁”的那种幸福和喜悦。    80岁老太太穿着时尚    当日8时许,我们跟随这辆特殊的花车来到了牛金春家。此时,牛家聚满了前来拜寿的晚辈们,
期刊
不久前,我到南京二儿子处小住,一位知道我喜爱收藏的“老南京”问我:“太平天国颁发的营业执照值不值得收藏?”我回答说:“值得收藏。”于是,他就领我到水西门附近的一户人家。该户一位年近八十的老者,向我出示了由他的曾祖父傳承下来的一份太平天国在天京颁发的“商凭”。我询问他可愿意转让,多少钱转让,老者说出了可以转让的价格。我觉得,这一价格在我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便当即付款买回收藏。  太平天国,是我国近代
期刊
“太神奇了,他竟然能用耳朵写毛笔字。”淮河路步行街,一位卖艺的残疾人一丝不苟地用毛笔在一张纸上泼墨挥毫。伴随着他每一笔的起落,人群中都发出啧啧的惊叹声。用耳朵写毛笔字已是一件稀罕事,而且还可以倒过来写,这位“神奇哥”就是徐俐。      耳朵写字 令人惊叹    徐俐将耳根夹住的毛笔杆子加长,这样他坐在地上能够操纵耳朵根下的毛笔,写起字来也能够挥洒自如。看到不少市民为他喝彩,他也相当的配合,只见他
期刊
郑秀珍,是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的一个普通山村女孩。她先后失去了哥哥、母亲、父亲等多位亲人。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命运坎坷的农家女,面对流落路边一位素不相识、奄奄一息的病妇时,自身生存都成问题的她毅然伸出援助之手,一养就是六年,而且又带着这个“捡”来的娘,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上山捡柴 “捡”回一个“娘”    2005年8月12日,渑池县陈村乡一心村21岁女孩郑秀珍与男友王清华在上山捡柴回家的路上,看
期刊
生活中一些不经意的小习惯,很可能埋藏着巨大的健康隐患。据一家健康管理机构对成年人的体检结果进行的分析调查,结果发现,10种生活中人们不以为然的小习惯,都不幸上了健康“黑榜”。    第一名:缺乏运动    2/3的受调查者达不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运动标准。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指出,运动量不足会引起肥胖、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腰痛等一系列疾病。人们应至少保持每周运动3—5次,每
期刊
近日,在国内各大视频网站上,一个名为《潮爆了!在大妈面前其他“Nobody”版都是浮云!》的视频引发网友的热烈追捧。视频中,一个老婆婆和着流行音乐“Nobody”的旋律,激情热舞。这个视频的主角、成都市民程昌英一夜蹿红,甚至被《中国达人秀》的工作人员相中,到上海参加了节目录制。    太婆公园演绎别样热舞    在人民公园中心广场上,伴随着热辣的迪斯科舞曲,一群男女开始即兴共舞。其中,一个身材瘦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