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50-1868(2015)03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8 h内的20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 A 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A组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胱抑素C水平增高可能是LAA及SAO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胱抑素C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 胱抑素C; TOAST分型
胱抑素C( Cystatin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2中的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硬 化的发生、发展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脑梗死的病因复杂,TOAST分型为目前公认的较为科学的脑血管病病因学分型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组血清CysC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分析CysC在不同类型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9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201例,男126例,女75例;年龄32~83岁,平均(64.6±12.2)岁。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6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7±8.7)岁。纳入标准:所有脑梗死病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DWI)证实。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合并出血;合并恶性肿瘤;近2月内使用过叶酸制剂的患者。
1.2 实验方法 由经过培圳的神经内科医师严格筛查入组病例,每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 经颅血管彩色多普勒,颅脑CT/MRI (3.0 T,含DWI序列) 颅脑MRA(3.0 T,TOF)检查。并依据病史,体征及以上辅助检查将病例组按TOAST分为:(1)心源性栓塞(CE);(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4)其他原因明确性脑梗死(OC);(5)不明原因性脑梗死(UND)。
1.3 生化指标的测定 病例组于发病48h内,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ml 留取标本,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OAST分型 20l例脑梗死患者中,心源性脑梗死(CE组)有23(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有71例(35.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 组有62例(30.9%),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有8例(4.0%),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 组有37例(18.4%)。
2.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水平对比脑梗死组胱抑素C水平(1.08 9±0.275) 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3±0.239 ) ( t=2.252,P=0.025 )。
2.3 脑梗死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水平对比结果(表1) L AA组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3)。CE组、SAO组、OC组及UND组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胱抑素C为体内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由于产生速率稳定,并可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分泌,故被作为理想的评价肾小球率过滤的内源性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CysC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将脑梗死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后与对照组比较显示LAA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余各组差异无统汁学意义。LAA组CysC水平增高考虑可能是Cys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从而导致脑梗死发病。CysC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目前认为:CysC可于体内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导致细胞外基质产生和降解的动态平衡失调,使血管壁发生重构,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CysC与多种促凝物质和炎性标志物有直接关系[1]。CysC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可影响粒细胞的吞噬与趋化功能,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而炎性介质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过多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二者在血管壁的表达失衡导致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增高,血管壁外基质损伤,进一步促进粥样硬化斑块中炎症的发生与发展,促进血管壁重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脑梗死组总体Cys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推测CysC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中LAA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CysC水平升高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关系并不相同,其与LAA型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推测Cyst可能通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或其他未知的机制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eller C,Katz R,Cushman M,et a1.Association of kidney function with inflammatory and procoagulant markers in a diverse cohort: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J].BMC Nephrol,2008,9:9.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病因类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胱抑素C水平,探讨其与TOAST分型的关系。方法:测定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48 h内的201例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按TOAST分型将脑梗死患者分为心源性脑梗死(CE)组、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 A A)组、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组、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AA组胱抑素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余各组胱抑素C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胱抑素C水平增高可能是LAA及SAO组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且胱抑素C水平对TOAST分型的提示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脑梗死; 胱抑素C; TOAST分型
胱抑素C( CystatinC)又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是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超家族2中的成员之一,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内源性半胱氨酸蛋白酶的活性,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与动脉硬 化的发生、发展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脑梗死的病因复杂,TOAST分型为目前公认的较为科学的脑血管病病因学分型方法。本研究旨在观察不同TOAST分型脑梗死组血清CysC水平与对照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从而进一步分析CysC在不同类型脑梗死发病中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3月至2012年9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发病48 h内的脑梗死患者201例,男126例,女75例;年龄32~83岁,平均(64.6±12.2)岁。对照组为同期来院体检的63例非脑血管病患者.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62.7±8.7)岁。纳入标准:所有脑梗死病例均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且经CT或MRI(DWI)证实。排除标准: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血管栓塞性疾病;明显肝、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合并出血;合并恶性肿瘤;近2月内使用过叶酸制剂的患者。
1.2 实验方法 由经过培圳的神经内科医师严格筛查入组病例,每例患者均行颈动脉彩超, 经颅血管彩色多普勒,颅脑CT/MRI (3.0 T,含DWI序列) 颅脑MRA(3.0 T,TOF)检查。并依据病史,体征及以上辅助检查将病例组按TOAST分为:(1)心源性栓塞(CE);(2)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4)其他原因明确性脑梗死(OC);(5)不明原因性脑梗死(UND)。
1.3 生化指标的测定 病例组于发病48h内,对照组于体检当日,均抽取空腹静脉血3ml 留取标本,采用乳胶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PETIA)检测血清胱抑素C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统计软件包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双侧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TOAST分型 20l例脑梗死患者中,心源性脑梗死(CE组)有23(11.4%)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LAA)组有71例(35.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SAO) 组有62例(30.9%),其他病因明确性脑梗死(OC)组有8例(4.0%),不明病因性脑梗死(UND) 组有37例(18.4%)。
2.2 脑梗死组与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水平对比脑梗死组胱抑素C水平(1.08 9±0.275) 显著高于对照组(1.00 3±0.239 ) ( t=2.252,P=0.025 )。
2.3 脑梗死各亚组与对照组之间胱抑素C水平对比结果(表1) L AA组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3)。CE组、SAO组、OC组及UND组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胱抑素C为体内有核细胞产生的一种非糖基化碱性蛋白质,由于产生速率稳定,并可通过肾小球自由滤过而不被肾小管分泌,故被作为理想的评价肾小球率过滤的内源性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脑梗死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提示CysC可能是急性脑梗死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将脑梗死患者按TOAST标准分型后与对照组比较显示LAA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其余各组差异无统汁学意义。LAA组CysC水平增高考虑可能是CysC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发展,从而导致脑梗死发病。CysC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机制目前认为:CysC可于体内调节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导致细胞外基质产生和降解的动态平衡失调,使血管壁发生重构,从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此外,CysC与多种促凝物质和炎性标志物有直接关系[1]。CysC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过程,可影响粒细胞的吞噬与趋化功能,促进炎性介质的释放。而炎性介质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过多的半胱氨酸蛋白酶,二者在血管壁的表达失衡导致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增高,血管壁外基质损伤,进一步促进粥样硬化斑块中炎症的发生与发展,促进血管壁重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脑梗死组总体CysC水平较对照组增高,推测CysC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TOAST分型中LAA组Cys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说明CysC水平升高与不同亚型脑梗死的关系并不相同,其与LAA型脑梗死的关系更为密切,推测Cyst可能通過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或其他未知的机制导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Keller C,Katz R,Cushman M,et a1.Association of kidney function with inflammatory and procoagulant markers in a diverse cohort:a cross-sectional analysis from the Multi-Ethnic Study of Atherosclerosis(MESA)[J].BMC Nephrol,2008,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