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野下的课堂构建策略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xwang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教学活动可以离开生活。”《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也明确指出要加强语言课程和其他课程与生活的联系,激励学生作为生命主体的参与,使学生在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语言素养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人为地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分开,导致语文教学的封闭和狭窄。
  因此,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拓展教学视野,开掘生活之源,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挖掘教材资源,将语文的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使学生在富有活力,富有生命气息的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中调动阅读欲望和阅读激情,积累审美经验,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健全的人格,获得无尽的人生滋养。
  一、生活化语文课堂的构建意义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这就使得构建生活化的语文课堂成为语文教学的必然取向,也将对语文教学产生深远影响。
  1.有助于落实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促进学生全方位和谐发展,这就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明确要求,需要教师进一步拓展教学效能。生活化的语文课堂将有助于落实课程标准要求,立足于多层次、多维度开发语文教材,致力于发展学生全面素质,从而使學生获得全面、和谐发展。
  2.有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多元启迪、生命观照的语文课堂的一个核心理念是尊重学生生命,基于学生生命视野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将语文教学置于生活大背景中,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凸显,并获得全面发展。
  3.有助于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是语文课程建设的基本理念之一。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与活力提升须要打破传统教学思维,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不局限于教材资源,形成以教材为中心,向生活辐射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扩展了语文课堂教学内涵与外延,从而有助于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
  二、生活化语文课堂的路径实现
  1.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兴趣与生命
  语文教师要基于语文丰富的内涵,创设生活化情境,发挥语文学科直观、形象、生动等优势,同时将情境与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生活积累,激活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受到多元启迪,生命被激荡起来。
  如,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在导入文本时,我先用一段抒情性语言创设情境:“回忆是一首动人的乐曲,在回忆的乐章中,总有那么一些地方如跳动的音符,点击你的心灵。同学们,让我们敞开记忆之门,说说你的生命中曾有哪些地方给了你生命的感动。”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借助现实生活中“百草园”与“三味书屋”的图片再构建直观化情境,将学生带入到文本学习中。
  这样设计的目的在于,首先,进行情感渲染,激发学生交流互动的冲动,学生在广泛的交流中获得多元启迪,并与自己的生命形成观照;其次,将学生自己生命中的某一个或者多个驿站与本文“百草园”“三味书屋”进行碰撞,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积累,为文本阅读进行铺垫;最后,用“百草园”与“三味书屋”图片构建情境,增强了现实感,拉近文本与学生生活距离感,从而达到激活学生兴趣、激荡生命的教学预期。
  2.融入生活化内容,激活课堂,张扬生命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它来自于生活,只有将语文课堂教学置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生活化内容,才能使语文课堂富有活力,富有生命的气息,从而在熟悉、真实、感悟生活内容的作用下,使学生的生命得到张扬,并获得生命的启迪,获得人生丰润的滋养。
  如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本文“看菊花”是一个中心事件,对于本文中看菊花内涵的理解,如果不结合生活经历就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为此,我先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与阅读积累,初步形成对菊花的认识:“回忆所学过的咏菊诗句,思考表现了菊花怎样的品质?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菊花一般被用于哪些场所?”
  这样的设计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通过拓展与延伸,有机对接生活,利用生活与学习积累,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对“菊花”认识,再进入文本,形成对菊花内涵多元化解读:母亲带我看花,是希望我像菊花般坚强生活,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那种美丽与灿烂;菊花的淡雅高洁,是母亲品质的写照;菊花热烈深沉,是母爱的写照;母亲爱花,我看菊花是对母亲的缅怀。课堂因对接生活而充满活力,学生的生命也在对接生活中获得张扬。
  3.尝试生活化教法,激活思维,唤醒生命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教师的教学方法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主体”地位能否得到尊重。语文教师要改变当前灌输式教学方法,尝试生活化教学方法,能够真实地还原场景、或者进行角色置换,让学生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学习迁移、情感迁移,激活学生的语文课堂思维,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进而实现对生命的观照。
  例如,郑振铎的《猫》一文,课文通过三只猫的经历,意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为了深化学生理解,在教学时,我采用角色沉浸法,开展小组学习活动,分别根据文本对三只猫的叙述,以“猫的自述”为题,自选一只猫,从猫的角度进行自我介绍,要求:真实地还原文本猫的形象;在自述时,要配以适当的形态表现(可使用道具);注重表述猫对主人的情感、态度、心理等。
  由于采用角色沉浸法,让学生扮演“猫”的角色,从而转变学生认识,感受到猫也是生命;角色扮演法,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对文本的忠实解读与自己的创造相结合,最大程度上激活学生思维,在角色扮演中获得的丰富体验在无形中唤醒了学生的生命意识。
  4.组织生活化实践,激活能力,升腾生命
  实践出真知,缺乏实践的语文课堂教学必然是不完美的。语文教师要善于打破语文课堂时间与空间限制,根据语文课堂学习,组织生活化实践活动,贯通语文课堂与生活,搭建起生活与语文之间的桥梁。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化,同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技能,激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使学生的生命在生活化实践中获得升腾。
  如,学习完部编本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后,我们可以结合“综合性学习”组织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借助综合性学习主题“感受自然”开展系列活动。
  活动一:描绘自然
  仔细观察自然,学习第一单元写景方法,用笔描绘你眼中的自然一景或者全貌。
  活动二:寻访自然
  周末与你的朋友一起,带上心情,带上相机,拍下你眼中的自然,并为每一副图片配上一句话或者一段话。
  活动三:自然絮语
  结合你的自然之旅,说说你从自然中倾听到怎样的絮语,说说你从寻访自然踪迹中获得怎样的启发。
  系列化实践活动,拉近了语文与自然、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丰富的体验中获得知识,提升技能,使学生的生命也变得丰润起来,具有升腾的能力。
  走进生活,架构起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使学生广泛汲取生活的营养,获得有内涵的语文知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并使学生的生命在生活化的语文课堂中获得无尽的人生滋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城中学(318020)
其他文献
“智慧城市”作为一个新兴名词,其凸显着现代城市革新发展的轨迹,代表了新型城市化的重要内容和未来形式,同时也意味着数字城市向智慧城市的逐步嬗变。本文立于以往的研究成
在语文课堂上,很多老师会发现这样一个普遍现象:在低年级的课堂上,孩子们高高举起小手,争着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回答到还会不高兴,说老师偏心,课堂气氛是那么活跃,师生双方都显得兴致盎然。而在高年级的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举手的学生却是寥寥无几,绝大多数学生以保持沉默为己任,他们不敢抬头正视老师,害怕被老师点到名字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沉闷,缺少活力。为何学生年级越高,却越来越不敢发言了呢?  笔者
随着课程改革轰轰烈烈的进行,“问题”已经被看成是有效教学的核心,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安排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使学生进行主动的思考,  棋道中有句俗话:“一子下错,满盘皆输。”课堂提问设计的成功与否,对于教学的成败,也往往有此惊人的联动效应。所以教学实践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同样的课堂,有的教师通过抛出一两个新颖巧妙的问题,让学生兴味盎然地咀嚼文本,争先恐后地发表见解;而有的老师提的问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