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心理咨询工作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师和学生作为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咨询工作关系的建立需要多方面的关注。教师和学生通过面谈、互联网等电子通信方式,咨询形式多样;以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提给来访者以帮助和启发以期解决中出现的学习,生活,疾病和得到康复等,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环境,保持其身心健康,进行有秩序的学习于生活。
關键词:心理咨询 咨询者 来访者 咨询者品质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社会和学校越来越关心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就深圳而言,各个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开展活动,发挥着它们的优势作用,在职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充实着、提升着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觑。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指导规范下,科学化、人性化蓬勃展开,已显示了它的活力和独特魅力。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员,学生身心的守护者,引导其健康活力成长的老师们如何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建立良好和谐友善的帮助关系,引导和协助受教育者完善个性,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也叫心理辅导。此词源于拉丁语consilium和古法语conseiller。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发展角度对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关注,迄今为止,心理咨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这里我所谈的心理咨询是不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主要指教师作为咨询者和学生作为来访者,以面对面交谈、互联网等电子通讯手段的形式,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和援助。也因此,要求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以利于咨询工作的展开。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真诚地,给咨询者最大的信任感,让他们平静地,自由地,深层次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认知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以期提高自我知觉能力,调动其内在机能互相协调合作,达到其自我提升和进步。教师可以开展自我刨析,自我反思,角色互换体会等活动,以其打开咨询者的心扉。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标准:首先为了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身份的咨询者应恪守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竭尽全力为来访者即学生服务,维护其切身利益。同时,应建立在彼此愿意的咨询关系,不能强迫和施压。公平,保密,尊重是应有的服务品质。再者咨询者即教师应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心理知识和技能,拥有共情和同理心;提供的咨询服务要拟定一定的实施计划和方式方法,循序渐进,陪伴来访者的成长。
多种多样的心理咨询形式应该被提倡挖掘和应用,例如咨询室来访,书信留言,电话微信交流,公共活动共同参与等。咨询形式可以有所交叉,欢迎创新。多姿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真实的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交往和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体验自我,刺激他们自我认识,宣泄情绪,学会交往和自我控制,挖掘潜能,提升心理能力。
作为咨询者,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品质:
一、平等
关注是否有居高临下之感觉。这是非常不利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中的双方,以正常地即熟悉也不越界的社会人关系相处。平等是基础,若老师爱以说教者、教导者的身份形象出现,会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非常不利于两者的交流。老师要做的,不是以长者或是说教者的身份,而需摒弃自我的主管臆断,以一个平等、客观的姿态接待来访者,倾听来访者的陈述。
二、真诚与尊重
真诚的行为就像是阳光雨露,可以温暖的心脏和触及灵魂。真诚的魅力是真实而不虚幻、自然而不做作。真诚的言行和身体力行能化解许多冲突和矛盾。当学生鼓起勇气走入咨询室内,他期待的,就是一位真诚的倾听者。
尊重是一种态度,需要咨询者将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生活追求,有存在感的人对待,予以肯定和赞扬。尊重对咨询的重要意义收到人本主义者地尤其关注,倡导咨询者应给与来访者“无条件的尊重”。帮助其最大能力地抒发自我,达成沟通的目的。因此,尊重来访者才会有望取得咨询效果。
三、共情
共情就是咨询师用“来访者的眼睛看世界”,去除咨询师本人的主观偏见和判断,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悟和思考一切。换句话说“感同身受”的理解思想境界。共情不是“我认为你怎么样”,而是“我理解你”。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感知,接收,输送三部曲。在感知中,咨询师不仅需要觉察自己学生言语行为表达的表象和浅层性内容,也要觉察到学生隐藏在语言知识信息之下的内心活动,深挖其深层次含义,带着这样的觉察,摈弃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学生的感受,不管是学生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咨询者自己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开放,包容和接纳来拥抱学生的情绪变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 自己是被接纳的。向学生传递理解,让学生感知,她是被尊重的,被理解的,被认同的。
良好的帮助关系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以坚实的信任关系让咨询双方的信息交流畅通和丰富;能提醒访者认真反思,冷静接纳咨询者的建议,改善自我;也有助于咨询者准确把握咨询过程和方向,及时调整咨询策略和方法。
關键词:心理咨询 咨询者 来访者 咨询者品质
随着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发展,社会和学校越来越关心学生群体的身心健康。就深圳而言,各个中小学的心理咨询室如雨后春笋般成立并开展活动,发挥着它们的优势作用,在职教师们也积极参加各级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充实着、提升着自我的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不容小觑。
学校的心理咨询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的指导规范下,科学化、人性化蓬勃展开,已显示了它的活力和独特魅力。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一员,学生身心的守护者,引导其健康活力成长的老师们如何在心理咨询工作中建立良好和谐友善的帮助关系,引导和协助受教育者完善个性,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心理咨询的含义。心理咨询也叫心理辅导。此词源于拉丁语consilium和古法语conseiller。国内外许多学者从不同发展角度对心理健康咨询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和关注,迄今为止,心理咨询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公认的定义。这里我所谈的心理咨询是不包括心理治疗和心理检查、心理测验,主要指教师作为咨询者和学生作为来访者,以面对面交谈、互联网等电子通讯手段的形式,给来访者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和援助。也因此,要求作为教育一线的教师认真思考如何建立良好的帮助关系以利于咨询工作的展开。
人本主义理论强调真诚地,给咨询者最大的信任感,让他们平静地,自由地,深层次地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认知探索自我的过程中以期提高自我知觉能力,调动其内在机能互相协调合作,达到其自我提升和进步。教师可以开展自我刨析,自我反思,角色互换体会等活动,以其打开咨询者的心扉。
在咨询过程中,我们要遵循以下几个标准:首先为了促进来访者的心理健康,作为教师身份的咨询者应恪守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竭尽全力为来访者即学生服务,维护其切身利益。同时,应建立在彼此愿意的咨询关系,不能强迫和施压。公平,保密,尊重是应有的服务品质。再者咨询者即教师应完善和提升自己的专业心理知识和技能,拥有共情和同理心;提供的咨询服务要拟定一定的实施计划和方式方法,循序渐进,陪伴来访者的成长。
多种多样的心理咨询形式应该被提倡挖掘和应用,例如咨询室来访,书信留言,电话微信交流,公共活动共同参与等。咨询形式可以有所交叉,欢迎创新。多姿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真实的情景和机会让学生在交往和学习中遇到实际问题,体验自我,刺激他们自我认识,宣泄情绪,学会交往和自我控制,挖掘潜能,提升心理能力。
作为咨询者,教师应该具有以下品质:
一、平等
关注是否有居高临下之感觉。这是非常不利于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中的双方,以正常地即熟悉也不越界的社会人关系相处。平等是基础,若老师爱以说教者、教导者的身份形象出现,会导致学生的抵触情绪。非常不利于两者的交流。老师要做的,不是以长者或是说教者的身份,而需摒弃自我的主管臆断,以一个平等、客观的姿态接待来访者,倾听来访者的陈述。
二、真诚与尊重
真诚的行为就像是阳光雨露,可以温暖的心脏和触及灵魂。真诚的魅力是真实而不虚幻、自然而不做作。真诚的言行和身体力行能化解许多冲突和矛盾。当学生鼓起勇气走入咨询室内,他期待的,就是一位真诚的倾听者。
尊重是一种态度,需要咨询者将来访者作为有思想有感情、有生活追求,有存在感的人对待,予以肯定和赞扬。尊重对咨询的重要意义收到人本主义者地尤其关注,倡导咨询者应给与来访者“无条件的尊重”。帮助其最大能力地抒发自我,达成沟通的目的。因此,尊重来访者才会有望取得咨询效果。
三、共情
共情就是咨询师用“来访者的眼睛看世界”,去除咨询师本人的主观偏见和判断,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感悟和思考一切。换句话说“感同身受”的理解思想境界。共情不是“我认为你怎么样”,而是“我理解你”。这个过程可以概括为感知,接收,输送三部曲。在感知中,咨询师不仅需要觉察自己学生言语行为表达的表象和浅层性内容,也要觉察到学生隐藏在语言知识信息之下的内心活动,深挖其深层次含义,带着这样的觉察,摈弃自己的主观判断和个人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去感受学生的感受,不管是学生正面还是负面的情绪,咨询者自己要保持稳定的情绪,以开放,包容和接纳来拥抱学生的情绪变动。在这种环境下,学生自然会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 自己是被接纳的。向学生传递理解,让学生感知,她是被尊重的,被理解的,被认同的。
良好的帮助关系有利于心理咨询工作,以坚实的信任关系让咨询双方的信息交流畅通和丰富;能提醒访者认真反思,冷静接纳咨询者的建议,改善自我;也有助于咨询者准确把握咨询过程和方向,及时调整咨询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