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题串” 促思维发展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93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串”就是将或并列或递进的小问题串联起来,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让学生自我突破,获取新知。那么,如何才能使“问题串”激发学生思维,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本文以初中物理为载体谈谈自己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关键词]问题串 初中物理 物理思维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230053
  初中学生的年龄尚小,还不能有效地对知识进行筛选融合。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上,还需要一定的引导,以带动学生思考,使之逐步掌握独立学习的能力。将适宜的“问题串”巧妙地贯穿在课堂教学中,既能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一、冲突中切入“问题串”,激活学生思维意识
  学生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存在认知上的困难是正常的,这些问题的相互交织,形成了学生学习上的动力。学生在对新知进行感知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冲突,从而造成思维上的困惑和疑问,引发学生之间强烈的讨论,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相互讨论、争辩中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效果不是一般的讲解所能企及的。
  比如在学习有关“功”的知识时,学生对功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判断和认识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师就可以设立问题串,促进学生对功的理解。
  问题串展示:(1)运动员凌空一脚将球踢向空中,那么运动员的脚对球有没有做功?(2)提着一桶水从一楼上到二楼,人对水桶有没有做功?(3)人提着小桶水平向前运动了10米,人对小桶有没有做功?
  问题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分析、讨论,在相互讨论中阐述自己的观点,对不同的观点进行积极的思考。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评价,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深入理解“功是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所通过的位移的乘积”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二、认知中切入“问题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年龄、性格和情感,都对其认知活动有一定的影响,其认知活动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学生在学习新知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时引入问题,利用问题促进学生协作学习,诱导他们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比如,在学习《串联电路的特点》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引导学生,使学生的思维迈向更高层次。
  问题串展示:(1)为什么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这与什么有关?(2)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流的大小?(3)通过什么方法来改变电阻的大小?(4)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的连接方式是怎样的?
  教师抛出问题串时,要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要使学生的思维有所递进,在台灯亮度的调节中,学生知道电流强度;要改变电流则要改变台灯两端的电压,求电路中的电阻;要调节电路的电阻,可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实现,并在滑动变阻器的使用上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顺利进行《串联电路特点》的教学,整个课堂自然流畅,一气呵成。通过这样的问题串,使学生的思维层层递进,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三、实例中切入“问题串”,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
  物理知识的学习最终要应用于实际,为人们改造自然而服务。传统的教学单纯地对抽象的知识进行分析,而新课程中的物理学习倡导学以致用,提倡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由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分析,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比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看“水上飞”——人在水上行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顺利进入对“浮力”的思考中。
  问题串展示:(1)什么是浮力?(2)影响浮力的因素有哪些?(3)一个40kg的人,想要在水上行走,他需要做一双多大体积的鞋?(ρ水=1.0×103kg/m3,g取10N/kg)
  很显然,前两个问题是第三个问题的铺垫,学生在对“浮力”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回顾之后,知道可利用排开水的体积来计算浮力,那么水上步行鞋需要产生的浮力应该大于或等于人和鞋的重力,从而列出相关的公式,解决问题。这样生活化的问题串,实现了对物理知识的融入,促进了学生分析问题的兴趣,主动地对问题进行分析、思考,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问题串”在课堂教学中的设计与引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课题。具体应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特点来设计和引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思考,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特约编辑 南 宾)
其他文献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法国的文化版图中,罗兰与纪德围绕访苏的争论堪称一景。在罗曼·罗兰一九三五年访问苏联后不久,纪德于一九三六年受苏联官方的邀请,对该国进行了为期九周的参访。他返回法国后,不顾大批法国和欧洲左派人士的劝阻,出版了著名的《访苏归来》,公开了他访苏期间的种种见闻和思考。书中介绍了苏联的巨大成就,但是作为法国青年一代的良心,奉“真诚”为处世圭臬的纪德对苏联的负面见闻并没有吝啬笔墨:他在书中直
震惊国内外的“10?5”湄公河惨案,从2011年10月5日多名中国船员惨遭杀害开始,到嫌犯糯康2012年4月25日被抓捕,随后押回中国受审而告一段落。但案件仍不断有新的进展。今年7月2日,主管案件侦破的泰国警察副总监巴帕瓦披露,泰警方已向9名涉案泰国军人发出逮捕令,他们将面临参与杀人、藏匿尸体两项指控。  然而,7月3日,泰国第三军区发言人特萨上校表示,警方无权对9名军人发逮捕令。理由是案发后,第
把一小袋褐色的茶膏倒进杯子里,或泡或煮1分钟,茶膏就会迅速溶化。茶汤呈琥珀色,细啜几口,有种道不尽的甘醇舒畅,感觉洗去了一身疲倦,进入心静如水、物我两忘的境界。  在4月初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期间,环球人物杂志记者第一次喝到贡润祥普洱茶膏。从2012年开始,它即成为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唯一的指定茶礼。在博鳌会议中心,记者遇到了云南贡润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大斌。一谈到普洱茶膏,谈到其历史文化,王大斌的话就
一、“惊怵文学”中的中国崛起    马丁·雅克先生对标题有着格外的敏感,《当中国统治世界》在瞬间就能抓住人的眼球,产生轰动全球的效应。副标题也很抢眼,几个月后推出美国版时,他将“中央帝国的崛起和西方世界的衰落”改成了 “西方的没落和世界新秩序的形成”。这样更能刺激超级大国的神经,也符合修辞习惯。  《当中国统治世界》出版后自是评论如潮。众多评家中,长期主编《新左翼评论》的佩里·安德森点到了要害。他
《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国》的作者为现任韩国总统金泳三。这本书,就是他治理韩国,建设新韩国的理论纲领。其中的一些思想,对我们今天治理中国经济不乏借鉴意义。  每当发展道路到了一定阶段以后,便必然出现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有待于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而因应新时代的挑战的自我否定,现在韩国的发展正是处在这样一个关头。那么,新上任的韩国总统是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并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他在《开创二十一世纪的新韩
曹植写过一首《三良诗》:“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秦穆先下世,三臣皆自残。生时等荣乐,既没同忧患。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揽涕登君墓,临穴仰天叹。长夜何冥冥,一往不复还。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该诗曾收入影响深远的萧统《文选》,可以视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诗中的“三臣”就是三良,他们在秦穆公去世后自杀殉葬。用活人殉葬是中国上古一种野蛮的风俗,后来文明程度提高,基本不再用这个办法了,秦穆公的做法显然
问:今年年初,我国多地出现了持续较长时间的严重雾霾,如何治理,引起热议。在今年的两会上,环境税作为治理的经济手段,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财政部、环保部和国家税务总局等都在积极推进有利于生态环境建设的税法制度。那么,什么是环境税,它有什么作用?  答:环境税也称生态税、绿色税,是20世纪末国际税收学界兴起的一个概念。它可以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社会成本,内化到生产成本和市场价格中去,再通过市场机制来分配
荣誉的脆弱    在推土机和铁锤面前,再庞大的建筑物都是脆弱的。世上有很多文物由此倒塌,世上有很多人为此痛哭。附着在建筑物上传统的文化价值与荣誉光环越大,痛哭者对拆除背后的利益行径愤恨越大,对“背叛”一词的使用率越大。  拆除五里河体育场,容易成为一桩哭笑不得的事,起因也是中国足球到底有多少可抚摸过去的资格。拆除的一个有利因素是朱家军战绩苍白无力,球迷很难再从2001年中国足球闯入世界杯一幕中获取
7月上旬,国家主席习近平偕夫人对韩国进行“走亲戚”式访问,韩方高规格、隆重、热情接待,凸显两国关系的亲密和热络。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对中国“第一夫人”彭丽媛的接待,颇具匠心。因韩国总统朴槿惠是单身,而彭丽媛在韩国期间有单独活动日程,青瓦台为此安排专人代行“第一夫人”职责,以接待彭丽媛。这位代理“第一夫人”,就是韩国总统府政务首席秘书官赵允旋。  赵允旋生于1966年,首尔大学外交学专业毕业,后通过
编者按:对西方政治的批判性研究,是近来学界关注的一个方面。到底怎样才是对当下西方政治的恰当理解?本刊约请几位长期观察西方政治、社会肌理的学者,来分别谈谈他们的看法。此文为第三篇。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美国基督徒特别是福音派的政治态度从有距离的介入转化为动员式的参与,这根本上是因为他们卷入了一场文化战争(culture war)。他们提倡宗教道德和传统家庭的主张曾是美国的文化规范,却逐渐在日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