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职机械教育方法上,叶圣陶先生最著名的论断是“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一论断的精髓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自己学习探究,发挥主体作用,学会自学的本领,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帮助作用。在“中职机械”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素质,不断反思达成共识,机械也不例外,而在教学过程中关于如何做、如何做好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机械专业课要具有吸引力,让学生愿学、乐学,教师的教学必须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一、教学内容实用化
现行中职机械专业教材理论性强,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也配有一定量的实验,理论比例重且偏难。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难度相对较小,而对于学困生而言相当困难。尽管国家要求职教、普教同发展,但由于传统升学观念及社会普高热观念的影响,职校的生源是在普高录取后剩下的学生,这些进职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底子薄、基础差,消极情绪严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这种现象已经延续了十几年,要在短期内扭转局面是不现实的。这样,现行教材与教法不适应教学实际的现象就显得更突出,必须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进行全方位变革,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获得学生的青睐,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在加强动手技能培养的既定宗旨中,必须正确处理现行教材,进行教法改革与新教法的探究与创新,既要发挥现行教材的优点,保持教学系统的连贯和完备,又要消除其理论分量太重、动手训练偏少、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强的缺陷。从实用性出发,对教材中过于陈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如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材处理上,教材中大量篇幅用于详述图解法的应用,而图解法对中职生而言,理论性太强,要注意的知识点太多,而且操作起来不方便。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只让学生了解其有关内容,对另一种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的但教材中没有专门叙述的方法——估算法进行详细讲解,并辅以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点分析方法,几节课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语言通俗化
语言是一门艺术。“中职机械专业”教材,内容上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定律、法则、原理等知识点很多,内容冗长,不便于记忆与理解,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缺乏钻研精神,上课时死搬教条,教材怎么说就怎么讲,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平时让学生死背概念,机械地记忆一些原理,那么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就是一池死水。笔者认为在不影响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表达向学生讲授,指导其练习与自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必须使用与专业理论密切相关的通俗语言和事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有关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通俗语言,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都会起到良好作用。当然举例时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要精心组织、认真筛选,避免使用学生没有切实体会或与专业理论无任何联系的事例,否则学生只因其幽默而哄堂大笑,但回过头来却不知所云,会越听越无趣,课堂教育效果不佳。更不可以使用粗俗不雅或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的语言,否则可能导致学生讨厌机械专业课。
三、教学方法实操化
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从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反馈看,多数学生只喜欢动手,不喜欢理论,他们为兴趣而学习。重视技能课教学是职业中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多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学机械专业课的关键在于多动手,边干边学,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慢慢理解、消化。在目前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机械专业课教学应该采用“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实用化、趣味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特点开展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验,再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于一系列实用性、兴趣性动手操作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制作,再配合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有计划的理论引导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专业操作技能,又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如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一系列实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制作入手,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科学性。做到首先激发学生亲自动手的热情,逐步培养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忽视与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反而促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同的只是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把“先懂理论后做实验”变为“从兴趣和动手实验中学理论”,以实践感悟深奥的知识促进理论的掌握,加强“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环节的联系,使学生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双丰收,同时解决二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让学生乐学、会学,最终掌握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
一、教学内容实用化
现行中职机械专业教材理论性强,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完整性,也配有一定量的实验,理论比例重且偏难。对于基础好的学生,难度相对较小,而对于学困生而言相当困难。尽管国家要求职教、普教同发展,但由于传统升学观念及社会普高热观念的影响,职校的生源是在普高录取后剩下的学生,这些进职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底子薄、基础差,消极情绪严重,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动力。这种现象已经延续了十几年,要在短期内扭转局面是不现实的。这样,现行教材与教法不适应教学实际的现象就显得更突出,必须对教材、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进行全方位变革,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获得学生的青睐,提高教学质量。
所以,在加强动手技能培养的既定宗旨中,必须正确处理现行教材,进行教法改革与新教法的探究与创新,既要发挥现行教材的优点,保持教学系统的连贯和完备,又要消除其理论分量太重、动手训练偏少、趣味性和实用性不强的缺陷。从实用性出发,对教材中过于陈旧、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进行删减,如在“中职机械专业”的教材处理上,教材中大量篇幅用于详述图解法的应用,而图解法对中职生而言,理论性太强,要注意的知识点太多,而且操作起来不方便。因此笔者在教学中只让学生了解其有关内容,对另一种操作方便、易于掌握的但教材中没有专门叙述的方法——估算法进行详细讲解,并辅以相应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放大电路的工作点分析方法,几节课之后,大部分学生都能熟练掌握这种方法的应用。
二、教学语言通俗化
语言是一门艺术。“中职机械专业”教材,内容上科学性和逻辑性很强,定律、法则、原理等知识点很多,内容冗长,不便于记忆与理解,学生难以接受。如果教师在专业教学方面缺乏钻研精神,上课时死搬教条,教材怎么说就怎么讲,照本宣科,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平时让学生死背概念,机械地记忆一些原理,那么根本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个课堂就是一池死水。笔者认为在不影响专业理论的科学性与逻辑性的前提下,必须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表达向学生讲授,指导其练习与自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且必须使用与专业理论密切相关的通俗语言和事例,这样才能使学生易于接受有关理论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确把握和灵活运用通俗语言,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维持课堂纪律、调动学生的听课情绪、让学生掌握课文知识都会起到良好作用。当然举例时不能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要精心组织、认真筛选,避免使用学生没有切实体会或与专业理论无任何联系的事例,否则学生只因其幽默而哄堂大笑,但回过头来却不知所云,会越听越无趣,课堂教育效果不佳。更不可以使用粗俗不雅或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的语言,否则可能导致学生讨厌机械专业课。
三、教学方法实操化
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尖。从日常教学中学生的反馈看,多数学生只喜欢动手,不喜欢理论,他们为兴趣而学习。重视技能课教学是职业中学的主要培养目标之一,即培养多数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正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
学机械专业课的关键在于多动手,边干边学,许多理论上不懂的东西,在动手过程中慢慢理解、消化。在目前学生素质普遍较低的情况下,机械专业课教学应该采用“以动手操作为先导,以专业基础为主线,以培养技能为中心,以实验教学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也就是在学习机械专业课程时,暂时免去系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将教材中的基础理论实用化、趣味化,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及特点开展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实验,再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必要的理论教学,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渗透于一系列实用性、兴趣性动手操作中。学生通过一系列实验制作,再配合教师在制作过程中有计划的理论引导教学,使学生既学会专业操作技能,又掌握系统理论知识。如在教学中组织开展一系列实验,循序渐进,由易到难,从简单制作入手,具有实用性、新颖性和科学性。做到首先激发学生亲自动手的热情,逐步培养他们的基本操作技能。
值得强调的是,这种教学模式,并没有忽视与削弱基础理论教学,反而促进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同的只是教学形式发生变化,把“先懂理论后做实验”变为“从兴趣和动手实验中学理论”,以实践感悟深奥的知识促进理论的掌握,加强“基础理论”与“技能操作”两个环节的联系,使学生基础理论和操作技能双丰收,同时解决二者在课时分配上的矛盾。
总之,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课程特点,优化教学方法,把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操作环节,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中职机械专业课教学质量,增强课程吸引力,让学生乐学、会学,最终掌握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