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用10年时间投入150亿元,整理1000万亩土地,新增耕地100万亩,建成600万亩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惠及800万人口——四川的“金土地工程”是一项惠及百姓的造福工程,它让这块土地流金淌银,千万农民得到新生。
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仅1.077亩,广大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耕地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3/4,最少的不足0.5亩,在全省8920万亩耕地中,高产耕地仅占29.4%,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大部分耕地的排灌渠系不配套、地块分散,有的田间甚至没有一条机耕路。人地矛盾尖锐,耕地质量令人担忧。
作为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深知责任的重大,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的效益、保护资源,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鉴于四川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能在土地问题上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要完成这个任务,宋光齐说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严控耕地减少,控制征地速度。二是要补充耕地数量,全面实施“金土地”工程,用十年的时间整理土地一千万亩、新增耕地一百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六百万亩,并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是要严管土地,严格查处违法用地的行为。
从2005年初开始,四川就在遂宁射洪县、资阳简阳市、成都邛崃市、宜宾翠屏区、广元苍溪县、南充仪陇县等6个县(市、区)开展土地整理专项试点工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并做到了 “六个结合” 即:把土地整理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移民安置相结合;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解决因土地征用而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参保无份的“三农”安置相结合,努力探索服务“三农”新举措。
2005年5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经过在基层的大量调研后,在创新中开拓思路,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提出在四川实施“金土地工程”。这份报告引起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了论证。
2005年12月底,成都金堂县栖贤乡,“金土地工程”仪式正式启动。按照“金土地工程”规划,四川省将用10年时间,投资150亿元,整理 1000万亩土地,新增耕地不少于100万亩。这项工程覆盖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部分区域的130个县,受惠人口达800万。
让农民在金土地上过城里人的生活
“金土地工程”,使整个蜀乡大地呈现勃勃生机。围绕“金土地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科研规划设计、科学论证,数百上千人的专业整理培训开始展开;农业、水利、交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互相支持,将各自零打碎敲的“小钱”汇成巨资,去实现共同的目标。正如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所说 ,“金土地工程”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它给四川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次新的机遇。
这一工程首先改变的是传统农村脏乱差的生活场景,建立了崭新有序的生产生活秩序。记者亲眼目睹了10多个市(县)的“金土地工程”项目,那里的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过上与“城里人”一样整洁的生活。
以成都邛崃市为例,“金土地工程”示范区的碑金村有7000亩土地列入了“金土地工程”项目。该村村民李福泽住进了农民新村,他那套土砖砌成的旧宅子已退宅还耕。新村家园里有路灯、绿化带、农贸市场、村民活动室、自来水、电灯、电话、大彩电,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在邛崃市宝林镇村民杨唯仪的家里,看着主人精致的室内装修,让记者分不清是置身乡村还是城市。这个新建的社区,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各家各户。为了维护村容村貌,有的还引入城市的物业管理模式,与常见的农村风格迥异。农贸市场使农民方便了。新区修建了“民福院”,由社区干部管理,救助弱势群体,“五保户”、“低保户”也过上了幸福生活。86岁的徐学茹老人告诉记者:“我们住在这里不担心没人照顾,过去病了没人管,现在生活有保障,闲来有话说,吃饭有人做,哪个不说这里好哟。”“金土地工程”带去的福音让村民们高兴得难以言表。
“金土地工程”这一“民心工程”,还使乡风文明焕然一新。蒲江县的复兴乡党委书记陈代康这样告诉我们,复兴乡的金土地项目涉及全乡5个村,40个村民小组,1560户,5000多人,面积15.69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前,他们乡可说是“内忧外患”,部分干部作风散漫,一些村班子近乎瘫痪。乡政府债台高筑,还是一个上访大乡,上访户就有16户。实施“金土地工程”之后,人的思想转变了。在复兴乡,一群村民围在记者身边说:“当初村干部给我们讲土地整理,把小田改大田,旧貌换新颜,我们很反感,认为天上哪会给我们掉个馅饼?”40个村民小组,土地整理承诺书的签字率到最后不到一半。通过宣传,村干部解心结,仅一年时间,以土地整理开展的“金土地工程”使这个村庄环境显著改善,新修公路88公里,整治沟渠76公里,新建防护林带近30公里。新村新气象,如今村民们忙着致富奔小康,一下甩掉了上访大户和贫穷的帽子。全乡新增耕地3800亩,还成功引进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2005年至今,仅邛崃市实施并竣工验收的16个“金土地”项目,共新建农村新型社区26个、聚居点17个,让4520户农户共16800人实现了集中居住。
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整洁的生活,是四川省依托“金土地”工程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而集中居住不仅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化”的生活待遇,还刺激农村地区空白多年的第三产业的迅速萌发,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
邛崃市宝林镇百胜村村民李长坤的家,一楼角落里已经摞起了竹椅和方桌,做好了开茶馆的准备。“以后人都住到这里,总要有个地方耍,打个牌喝个茶,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跟李长坤选择同一户型的村民几乎都打了“做生意”的小算盘。水泥路对面,一家杂货店已经开始营业,小小的店面里油盐酱醋烟酒糖茶一应俱全,不远处还有好几家店正进行装修。新区南边还留着一块水泥空地,三面围了石栏。同行的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告诉记者,这是规划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后蔬菜粮食都可以在这里买卖。”
邛崃市羊安镇规划的中心村,村民们旧的宅基地复耕成了耕地,路渠全部配套后交给农民耕种,有的发包给种田大户,农民既有租金,又可到企业打工。该镇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2006年,羊安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8亿元,同比增长25.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026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2260万元;农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加7.6%;地方税收3750万元,同比增长11.6%。邛崃实施“金土地工程”,把土地整理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示范效果。
在邛崃市的33个“金土地”项目中,羊安、卧龙等乡镇起步较早。土地整理完成后,羊安镇汤营村村民在政府引导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随后,来龙、仁和、樊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农民既能就地打工,又能持股分红。如今,蔬菜、花卉等产业已经在汤营村形成了有力的经济支撑点,成为汤营农民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中,对指导国土资源系统服务现代农业的“金土地工程”起到了强力的助推作用,四川各地的“金土地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势迅猛,成都、广元、绵阳、泸州、南充、广安、眉山、宜宾、资阳、等市一大批“金土地工程”蓬勃开展,一批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被纷纷引入进来。
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地处龙门山脉的地质遗产保护区,通过对项目区上万亩土地的整理,不仅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而且有效地保护了世界地质遗产,推动了农村公益性、福利性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熙玉社区成功转包了三千余亩土地建立了猕猴桃基地和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农家乐”。农民既可在田里挣钱,又可在游人休闲观光时创收。我们走进村民江永富家,这家有三兄弟,现都分别住进了各自新居。他说,以前出门就是烂泥路,现在可是一条幸福路。站在家里二楼的阳台上,他十分高兴地指着房前的文化广场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村干部们也如数家珍:大广场聚集了人气,元旦节镇上组织“田园风光艺术节”,村民们观看卡拉OK比赛、龙灯赛等,成千上万人来观看精彩的乡土文化节目。
金堂县,这个“金土地工程”启动仪式的奠基地,如今已完成了10个“金土地工程项目”,在福兴、赵家的中心村和聚居点新建成的农民新居配套整齐,漂亮的二层“洋房”被当地人称为“农民别墅”。那里国土局的同志告诉我们,“金土地工程”助推了他们的城乡一体化,增加了有效的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以建设促保护,使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金堂上万亩土地经整理后流转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金堂犇牛公司。按照“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企业发财”的理念经营,他们还将计划把40岁以下外出打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土地上来,在土地上致富。犇牛公司还从以色列引进了最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建造了钢结构塑料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可达5米高,亩产3万斤,农民通过培训成为了懂网络、懂现代化种植的新型农民。
集土地整理、集中居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于一体的“金土地工程”,是对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各地政府在金土地上着力实现的是更长远的发展效益。新整出的土地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引进业主又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无论选择公司+农户的股份制合作方式,还是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金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宋光齐说:“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就算住了小洋楼还是一样受穷。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必须是促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实施“金土地工程”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同时缓解了四川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一行曾视察革命老区广安等地,对开展的土地整理样板工程高度赞扬;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前往广元、成都等“金土地工程”实施地区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金土地”工程以来,现全省已完成项目114个,整理土地103.41万亩,增加耕地面积13.81万亩,增加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62万亩。
200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金土地工程”列为“十大惠民行动”之一,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这项工程也成为四川省国土资源工作的一大亮点。
置身这些小村,到处洋溢着喜气、顺气、和气。我们相信,这片“金土地”可以真正流出“金子”,农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编辑:栗涵
四川是农业大省,也是人口大省,人均耕地仅1.077亩,广大丘陵地区和盆周山区耕地人均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耕地的3/4,最少的不足0.5亩,在全省8920万亩耕地中,高产耕地仅占29.4%,中低产田占耕地总量的比例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6个百分点……大部分耕地的排灌渠系不配套、地块分散,有的田间甚至没有一条机耕路。人地矛盾尖锐,耕地质量令人担忧。
作为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宋光齐深知责任的重大,既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国土资源的效益、保护资源,又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保障。“鉴于四川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能在土地问题上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要完成这个任务,宋光齐说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严控耕地减少,控制征地速度。二是要补充耕地数量,全面实施“金土地”工程,用十年的时间整理土地一千万亩、新增耕地一百万亩、建成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六百万亩,并努力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三是要严管土地,严格查处违法用地的行为。
从2005年初开始,四川就在遂宁射洪县、资阳简阳市、成都邛崃市、宜宾翠屏区、广元苍溪县、南充仪陇县等6个县(市、区)开展土地整理专项试点工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并做到了 “六个结合” 即:把土地整理与解决“三农”问题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移民安置相结合;与中低产田改造相结合;与小流域综合治理相结合;与解决因土地征用而种田无地、就业无岗、参保无份的“三农”安置相结合,努力探索服务“三农”新举措。
2005年5月,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党委经过在基层的大量调研后,在创新中开拓思路,向省委、省政府提交了一份调研报告,提出在四川实施“金土地工程”。这份报告引起了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进行了论证。
2005年12月底,成都金堂县栖贤乡,“金土地工程”仪式正式启动。按照“金土地工程”规划,四川省将用10年时间,投资150亿元,整理 1000万亩土地,新增耕地不少于100万亩。这项工程覆盖成都平原,盆地丘陵区、盆周山区部分区域的130个县,受惠人口达800万。
让农民在金土地上过城里人的生活
“金土地工程”,使整个蜀乡大地呈现勃勃生机。围绕“金土地工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科研规划设计、科学论证,数百上千人的专业整理培训开始展开;农业、水利、交通、环保、国土资源等部门互相支持,将各自零打碎敲的“小钱”汇成巨资,去实现共同的目标。正如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的领导所说 ,“金土地工程”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整理,它给四川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新农村建设创造了一次新的机遇。
这一工程首先改变的是传统农村脏乱差的生活场景,建立了崭新有序的生产生活秩序。记者亲眼目睹了10多个市(县)的“金土地工程”项目,那里的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过上与“城里人”一样整洁的生活。
以成都邛崃市为例,“金土地工程”示范区的碑金村有7000亩土地列入了“金土地工程”项目。该村村民李福泽住进了农民新村,他那套土砖砌成的旧宅子已退宅还耕。新村家园里有路灯、绿化带、农贸市场、村民活动室、自来水、电灯、电话、大彩电,村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在邛崃市宝林镇村民杨唯仪的家里,看着主人精致的室内装修,让记者分不清是置身乡村还是城市。这个新建的社区,公路四通八达,通往各家各户。为了维护村容村貌,有的还引入城市的物业管理模式,与常见的农村风格迥异。农贸市场使农民方便了。新区修建了“民福院”,由社区干部管理,救助弱势群体,“五保户”、“低保户”也过上了幸福生活。86岁的徐学茹老人告诉记者:“我们住在这里不担心没人照顾,过去病了没人管,现在生活有保障,闲来有话说,吃饭有人做,哪个不说这里好哟。”“金土地工程”带去的福音让村民们高兴得难以言表。
“金土地工程”这一“民心工程”,还使乡风文明焕然一新。蒲江县的复兴乡党委书记陈代康这样告诉我们,复兴乡的金土地项目涉及全乡5个村,40个村民小组,1560户,5000多人,面积15.69平方公里。土地整理前,他们乡可说是“内忧外患”,部分干部作风散漫,一些村班子近乎瘫痪。乡政府债台高筑,还是一个上访大乡,上访户就有16户。实施“金土地工程”之后,人的思想转变了。在复兴乡,一群村民围在记者身边说:“当初村干部给我们讲土地整理,把小田改大田,旧貌换新颜,我们很反感,认为天上哪会给我们掉个馅饼?”40个村民小组,土地整理承诺书的签字率到最后不到一半。通过宣传,村干部解心结,仅一年时间,以土地整理开展的“金土地工程”使这个村庄环境显著改善,新修公路88公里,整治沟渠76公里,新建防护林带近30公里。新村新气象,如今村民们忙着致富奔小康,一下甩掉了上访大户和贫穷的帽子。全乡新增耕地3800亩,还成功引进1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从2005年至今,仅邛崃市实施并竣工验收的16个“金土地”项目,共新建农村新型社区26个、聚居点17个,让4520户农户共16800人实现了集中居住。
现代农业的助推器
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也能过上“城里人”一样整洁的生活,是四川省依托“金土地”工程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思路,而集中居住不仅让农民享受到了“城市化”的生活待遇,还刺激农村地区空白多年的第三产业的迅速萌发,成为帮助农民增收的一条新路。
邛崃市宝林镇百胜村村民李长坤的家,一楼角落里已经摞起了竹椅和方桌,做好了开茶馆的准备。“以后人都住到这里,总要有个地方耍,打个牌喝个茶,过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跟李长坤选择同一户型的村民几乎都打了“做生意”的小算盘。水泥路对面,一家杂货店已经开始营业,小小的店面里油盐酱醋烟酒糖茶一应俱全,不远处还有好几家店正进行装修。新区南边还留着一块水泥空地,三面围了石栏。同行的邛崃市国土资源局干部告诉记者,这是规划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以后蔬菜粮食都可以在这里买卖。”
邛崃市羊安镇规划的中心村,村民们旧的宅基地复耕成了耕地,路渠全部配套后交给农民耕种,有的发包给种田大户,农民既有租金,又可到企业打工。该镇的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态势,2006年,羊安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78亿元,同比增长25.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5026元,同比增长15%;全口径财政收入2260万元;农业增加值1.04亿元,同比增加7.6%;地方税收3750万元,同比增长11.6%。邛崃实施“金土地工程”,把土地整理融入到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示范效果。
在邛崃市的33个“金土地”项目中,羊安、卧龙等乡镇起步较早。土地整理完成后,羊安镇汤营村村民在政府引导下,以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了汤营三联农业公司。随后,来龙、仁和、樊哙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相继成立。农民既能就地打工,又能持股分红。如今,蔬菜、花卉等产业已经在汤营村形成了有力的经济支撑点,成为汤营农民增收致富的快速通道。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一号文件中,对指导国土资源系统服务现代农业的“金土地工程”起到了强力的助推作用,四川各地的“金土地工程”在新农村建设中起势迅猛,成都、广元、绵阳、泸州、南充、广安、眉山、宜宾、资阳、等市一大批“金土地工程”蓬勃开展,一批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也被纷纷引入进来。
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地处龙门山脉的地质遗产保护区,通过对项目区上万亩土地的整理,不仅壮大了农村集体经济,而且有效地保护了世界地质遗产,推动了农村公益性、福利性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熙玉社区成功转包了三千余亩土地建立了猕猴桃基地和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农家乐”。农民既可在田里挣钱,又可在游人休闲观光时创收。我们走进村民江永富家,这家有三兄弟,现都分别住进了各自新居。他说,以前出门就是烂泥路,现在可是一条幸福路。站在家里二楼的阳台上,他十分高兴地指着房前的文化广场说起如今的幸福生活,村干部们也如数家珍:大广场聚集了人气,元旦节镇上组织“田园风光艺术节”,村民们观看卡拉OK比赛、龙灯赛等,成千上万人来观看精彩的乡土文化节目。
金堂县,这个“金土地工程”启动仪式的奠基地,如今已完成了10个“金土地工程项目”,在福兴、赵家的中心村和聚居点新建成的农民新居配套整齐,漂亮的二层“洋房”被当地人称为“农民别墅”。那里国土局的同志告诉我们,“金土地工程”助推了他们的城乡一体化,增加了有效的耕地面积,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以建设促保护,使耕地保护工作进一步落到实处,达到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统一。金堂上万亩土地经整理后流转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金堂犇牛公司。按照“农民增收、企业发展、农民致富、企业发财”的理念经营,他们还将计划把40岁以下外出打工的农民重新吸引回土地上来,在土地上致富。犇牛公司还从以色列引进了最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滴灌技术,建造了钢结构塑料大棚,种植的西红柿可达5米高,亩产3万斤,农民通过培训成为了懂网络、懂现代化种植的新型农民。
集土地整理、集中居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于一体的“金土地工程”,是对农村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造。各地政府在金土地上着力实现的是更长远的发展效益。新整出的土地为调整产业结构奠定了基础,引进业主又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供了条件。无论选择公司+农户的股份制合作方式,还是山水田林路综合发展的现代农业之路,“金土地”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建设新农村。宋光齐说:“如果没有产业支撑、没有形成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就算住了小洋楼还是一样受穷。土地整理的出发点,必须是促进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彻底转变。”
实施“金土地工程”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和集约化程度,同时缓解了四川土地后备资源不足的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迈进。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一行曾视察革命老区广安等地,对开展的土地整理样板工程高度赞扬;四川省委、省政府,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前往广元、成都等“金土地工程”实施地区视察后,给予了高度评价。实施“金土地”工程以来,现全省已完成项目114个,整理土地103.41万亩,增加耕地面积13.81万亩,增加稳产、高产的基本农田62万亩。
2007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将“金土地工程”列为“十大惠民行动”之一,他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有力助推了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人们看到了实实在在的解决“三农”问题的途径,这项工程也成为四川省国土资源工作的一大亮点。
置身这些小村,到处洋溢着喜气、顺气、和气。我们相信,这片“金土地”可以真正流出“金子”,农民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编辑:栗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