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难而带来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的种种就业心理危机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内涵、成因及其形成的关键性因由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寻求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进入大学的“门槛”逐年降低,这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也日益突显。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构建干预防护体系,对于缓解其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平稳度过心理危机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其成因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是指大学毕业生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因此,一旦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既往惯用的办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很容易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乃至身心不能自拔的状态。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方面主要原因是有大学生对社会条件的和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以及心理耐挫能力不强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扩招影响,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畅,部分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和盲目性,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等。此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因素,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危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
(一)自我认识不全,自卑心理严重
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性格内向,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过低地估量自己, 当理想碰壁或不具备实现理想的条件时,就灰心丧气,甚至全面否定自己,在求职就业中,往往由于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接触, 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过多地依赖家人、亲戚和朋友等。自我认识不全和自卑的心理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过程,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二)定位不合理,就业期望值过高
部分大学生心高气傲,害怕承担社会责任,怕吃苦,不愿意也没有勇气到社会上拼风搏浪,另一方面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这就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产生较高的、脱离实际的个人职业期望。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
(三)盲目攀比,功利主义心理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上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择业的客观条件也千差万别, 这些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在就业时,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个别的就业取向上,和周围同学比单位的知名度、经济效益好,过多地强调个人经济利益, 淡化国家集体利益, 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往往把经济报酬、工作环境作为就业的首要条件,忽视自己的客观条件、综合素质,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大学生这种盲目攀比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也是导致大学就业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一)全面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大学生整体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一是要普及和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其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心理机能。其次,进行心理危机专题教育讲座。二是要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契机,引导大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引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软性指导。
(二)畅通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渠道的构建。一是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通过对大学生生进行心理测试,获取大学生心理档案获取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二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对引发危机的重点人群和事件主动进行跟踪调查,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三是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报告渠道,多层次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信箱、电子邮箱等途径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信息。
(三)高素质的心理干预队伍的建设。一是应加强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师资队伍;二是加強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发挥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最易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独特作用;三是建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班主任、一线辅导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为单位组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网络,扭转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被动局面。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健全。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准确的评定,这样才能做到对教育计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深入分析研究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做到“早发现、早反馈、早干预”。其次,加强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学校应根据就业心理危机的特点,对各种危机的防范、预警、监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力图需求一套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危机应对机制。再次,构建完整的学生职业教育规划体系,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配合举办就业讲座、职场模拟、职业沙龙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应对就业心理危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庆.经济转型背后的幸福悖论:论当代上海佛教的信仰性格[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
[2]朱以财,王平风。略论变革环境中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3]刘晓波. 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J].现代营销,20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构建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逐年增加,进入大学的“门槛”逐年降低,这为更多的学生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也日益突显。目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和择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应对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危机,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构建干预防护体系,对于缓解其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平稳度过心理危机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其成因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是指大学毕业生某种心理上的严重困境。因此,一旦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遭遇超过其承受能力,既往惯用的办法失效,内心的稳定和平衡被打破,很容易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乃至身心不能自拔的状态。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观方面主要原因是有大学生对社会条件的和自己的能力认识不足,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准确、期望值过高,以及心理耐挫能力不强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高校扩招影响,毕业生的规模不断扩大,就业渠道不畅,部分高校专业设置的滞后性和盲目性,高校就业指导体系的不完善,学生缺乏就业培训机会等。此外,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我国社会转型等方面的因素,也给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危机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的表现
(一)自我认识不全,自卑心理严重
一些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不健全、性格内向,不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缺点,过低地估量自己, 当理想碰壁或不具备实现理想的条件时,就灰心丧气,甚至全面否定自己,在求职就业中,往往由于缺乏自信心和勇气,不敢主动和用人单位联系、接触, 缺乏主动争取和利用机遇的心理准备,过多地依赖家人、亲戚和朋友等。自我认识不全和自卑的心理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过程,而且对他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危害。
(二)定位不合理,就业期望值过高
部分大学生心高气傲,害怕承担社会责任,怕吃苦,不愿意也没有勇气到社会上拼风搏浪,另一方面容易过高地估计自身的社会价值,从而为自己的职业岗位做出脱离现实的层次定位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定位不切实际,这就必然导致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产生较高的、脱离实际的个人职业期望。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
(三)盲目攀比,功利主义心理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大学生不可避免地受社会上各种思潮和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各自的家庭情况不同,择业的客观条件也千差万别, 这些很容易引起大学生的攀比心理。他们在就业时,把注意力过多地集中在个别的就业取向上,和周围同学比单位的知名度、经济效益好,过多地强调个人经济利益, 淡化国家集体利益, 不考虑社会需求和实际,往往把经济报酬、工作环境作为就业的首要条件,忽视自己的客观条件、综合素质,对工资高、待遇好的职业趋之若鹜,大学生这种盲目攀比和功利主义的心理也是导致大学就业心理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体系的构建
(一)全面有效的心理危机预防知识的普及与大学生整体就业心理素质的提升。一是要普及和强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首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抗挫折能力、情绪调控能力、提高自我意识,其次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掌握自我心理调节方法、增强心理机能。其次,进行心理危机专题教育讲座。二是要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为契机,引导大学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加强对学生个性的塑造、潜能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引导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软性指导。
(二)畅通的就业心理危机预警渠道的构建。一是要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心理建档工作,通过对大学生生进行心理测试,获取大学生心理档案获取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二是建立心理危机预警库,对引发危机的重点人群和事件主动进行跟踪调查, 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工作干部、班主任、辅导员建立定期联系制度, 并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识别能力;三是健全心理危机干预报告渠道,多层次开设心理咨询热线、信箱、电子邮箱等途径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信息。
(三)高素质的心理干预队伍的建设。一是应加强专业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专业师资队伍;二是加強德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发挥政治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接触多,最易发现和掌握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独特作用;三是建立以主管学生工作的书记、班主任、一线辅导员以及各班心理委员为单位组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工作网络,扭转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被动局面。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健全。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对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进行准确的评定,这样才能做到对教育计划的制订、协调和实施,深入分析研究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做到“早发现、早反馈、早干预”。其次,加强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学校应根据就业心理危机的特点,对各种危机的防范、预警、监控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力图需求一套灵活性和原则性相结合的危机应对机制。再次,构建完整的学生职业教育规划体系,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主,配合举办就业讲座、职场模拟、职业沙龙等,帮助大学生提高应对就业心理危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成庆.经济转型背后的幸福悖论:论当代上海佛教的信仰性格[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1).
[2]朱以财,王平风。略论变革环境中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及其干预防护体系的构建[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2).
[3]刘晓波. 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危机干预的长效机制[J].现代营销,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