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全都是智商型人才。”事过半年,罗森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名学生的确超过一般,长进很大,再后来这18人全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干出了非凡的成绩。这一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人们称其为“罗森塔尔效应”,也就是常说的“皮格玛利翁效应”。这一效应的实质就是期待和赞许,把它用在班主任工作中能产生奇迹。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工作中的皮格玛利翁效应?我从实践中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知道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而在这个时候收获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如果班主任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就无法走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更不可能有什么期望效应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对优秀学生的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若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学生,其实所谓的问题学生和差生都有其可爱的甚至是优秀的另一面,关键是我们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我们老师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他们。换言之,是否我们先给他们定位成“差生”、“困难生”,然后想出所谓的解决之道?还是把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待?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赞美学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一男生,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自己没有信心,但在多次的交谈接触和平时的观察中,我知道他有很好的语言天赋,说相声、表演小品绘声绘色。于是,我常常让他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比赛并获得了成功,事后,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赞美他的表演。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爱学习、肯为班级出力的好学生。
第三,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它和表扬不同,它不是当着学生的面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实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期望的方向上迈出步子。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性格暴躁,好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不错,在一次班干部会议上,我有意识地对该学生进行评价,我说:“××同学,尽管好打架,但是他有许多好品质,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见义勇为,办事情雷厉风行,敢于承担责任;他人际关系好,有号召力;他喜欢帮助别人,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如果他遇到事情后能够冷静地想一想,采取比较好的办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当有班干部把我说的话讲给他听之后,他再也没有动辄发脾气了。
也许,并不是老师的每一次爱都可以看到成效,也并不是对学生的每一次充分赏识都能够获得积极的答复,但是,只要有老师的努力在,有班主任的永不放弃在,就会有希望在,奇迹就会发生。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班主任工作中的皮格玛利翁效应?我从实践中归纳出了以下几点:
第一,学会倾听。
倾听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渴望别人尊重的愿望。作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尊重学生,倾听学生的呼声,了解学生的疾苦,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做什么、有什么高兴的事、有什么忧愁的事,知道他们学习中有什么成功的地方、有什么困惑、是方法的问题还是心理的问题、是习惯问题还是基础问题……对这些问题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就可以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所以在了解学生的时候,就要放下老师的架子,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使其亲其师、信其道。学会了倾听,就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们就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他们就愿意把自己的想法、愿望、要求、困惑告诉你,求得老师的关怀和尊重,求得老师的宽容和理解,求得老师的帮助和解释。这个时候所进行的交流,就是心与心的交流,就是灵魂和灵魂的激荡,而在这个时候收获的效果也是最佳的。如果班主任不愿意听学生的倾诉,不愿意听学生的唠叨,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比学生高明、没有必要倾听学生的诉说,就无法走入学生的真实生活,也无法实施有效的教育,更不可能有什么期望效应产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都总归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的。”
第二,学会欣赏。
欣赏是有效实施教育的态度,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不仅包含了对学生的理解和宽容,更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正常人一样,不仅欣赏优秀学生的优秀品质,而且要学会欣赏学生的缺点和失误。不知道是哪位名人说的:“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我套用这一句名言:“人没有不良品质,只有用错了地方的性格。”我们在实践工作中,对优秀学生的欣赏,几乎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但是对差生的欣赏,就几乎没有人认同了。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老师若能够换个角度来看待学生,其实所谓的问题学生和差生都有其可爱的甚至是优秀的另一面,关键是我们的着眼点在什么地方,我们老师以何种态度来面对他们。换言之,是否我们先给他们定位成“差生”、“困难生”,然后想出所谓的解决之道?还是把他们和其他学生一样对待?
作为一名班主任,要对所有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就必须对差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其实,差生毛病多多,在他们身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欣赏的东西。但是如果不能从内心深处尊重学生、欣赏学生,就不能唤起学生对美好人性的热爱,就不能唤起学生对老师教育的认同,所以教师就要在倾听的基础上欣赏学生、赞美学生。我在具体的工作中注意赞美学生,就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一男生,不思进取,学习成绩差,习惯差,对自己没有信心,但在多次的交谈接触和平时的观察中,我知道他有很好的语言天赋,说相声、表演小品绘声绘色。于是,我常常让他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比赛并获得了成功,事后,有意识地在各种场合赞美他的表演。在老师和学生的赞美中,他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做人的尊严。从此,他改变自己,终于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出了困境,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爱学习、肯为班级出力的好学生。
第三,学会赞美。
赞美是欣赏的结果,是欣赏学生的自然流露,是对倾听和欣赏的巩固。它和表扬不同,它不是当着学生的面表扬,而是在学生背后的赞美,它是融洽人际关系的法宝。实践和实验表明,两个互相仇视的人,如果在背后听到“敌人”在赞美自己,马上就会烟消云散,所有的恩恩怨怨在眨眼之间就归于乌有了。老师的倾听是不是假的,老师的欣赏是不是做作出来的,只有当学生听别的同学说出来的时候,才会从内心深处认同,才会对老师的教育感激、对老师的教育感恩,才会肯定老师的诚意,才会不自觉地在老师期望的方向上迈出步子。
例如:我班有个学生,性格暴躁,好打架。我仔细分析了他的问题后,认为他个人品质不错,在一次班干部会议上,我有意识地对该学生进行评价,我说:“××同学,尽管好打架,但是他有许多好品质,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见义勇为,办事情雷厉风行,敢于承担责任;他人际关系好,有号召力;他喜欢帮助别人,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感。如果他遇到事情后能够冷静地想一想,采取比较好的办法,就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了。”当有班干部把我说的话讲给他听之后,他再也没有动辄发脾气了。
也许,并不是老师的每一次爱都可以看到成效,也并不是对学生的每一次充分赏识都能够获得积极的答复,但是,只要有老师的努力在,有班主任的永不放弃在,就会有希望在,奇迹就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