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阿曼创作和作品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他绘画语言的表现方式经历了一些变化,整体上,他的创作语言,以俄罗斯写实油画语言为基础,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渐吸收法国印象派油画语言,并将民族传统装饰艺术语言和意象手法融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面貌。其间,他对民族装饰艺术语言的尝试性运用,是一条潜在的线索。下面我们可以通过具体作品,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阿曼 艺术创作 油画语言
根据毕业创作《葡萄架下》的草图,我们不难看出阿曼在处理民族题材和他所熟悉的生活时,更加注重艺术语言。这是阿曼所熟悉的生活,早在伊犁上高中的时候,喜欢画画的他每天都给自己的同学画速写,善于观察的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具体处理时,他选择了金字塔构图,主体人物居中而动势向左侧倾斜,涵盖在地毯透视和墙壁组成的斜三角中,简洁而稳定,地毯上一个深色、一个浅色的手工制作的学生书包,刚好安排在三角形下面两个对角点,一白一黑,在画面中起到了平衡作用,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和节奏感也处理得淋淋尽致。从表现方法来看,他运用的是写实手段,也透露出俄罗斯画派的味道,不难看出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绘画风格,与阿曼同时代的创作,像温葆的《四个姑娘》、王文彬的《夯歌》、冯怀荣的《文天祥》等,都带有类似的风格。应该说,此时的阿曼,已经有了将俄罗斯油画技法与哈萨克族艺术元素融合使用的初步探索。回头看,他的这件作品,较之后来很多人的同期题材作品,也显得格外清新和自然。
他创作的《把好马献给解放军》,主要表现的是军民生活场景,是当时美术创作的主流题材之一。把解放军、牧民以及大草原作为描绘对象,作为投射社会主义新气象及其政治气氛的窗口,是老一辈艺术家已有的探索。阿曼的长处,是对他熟悉的场景,做更为典型化的处理,画面人物以及马的描绘以写实为主,颜色和笔触的运用,以及构图和空间的处理都很熟练,扎实而严谨,继续着他俄罗斯油画风格的演绎。同时,他强化了前景那匹矫健腾跃的“好马”、牵马人和草地的线条动势,人物衣纹、马鬃、马尾、草地、云彩的曲线是同类形的浪漫变奏,在彼此呼应中,像哈萨克族人惯有的豪放性格一样,在其余物象大线条、大色块构成的宁静环境下迎风而动,既有对比,又有协调。这种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是对他之前专业学习的深化,也将西方油画与民族艺术语言进行了大胆的综合。
《羊羔满圈》是牧民丰收生活的主题,画面描绘了哈萨克族的一家五口,代表和平与活力的羊羔,组成富于动感的线条,将草场、山脉构成的横向线条进行了分解,同时,又与房屋、前景人物和草地,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洁白羊群和天空云彩的不仅在色彩上,而且在造型上,具备呼应关系。我们还可以在人物服装、云彩的表现中,看到阿曼使用的装饰画法,这种手法是他逐渐确立个人风格的重要依据。同时,从色彩使用上看,草地、天空和妇女衣服,都强化了色彩的亮度,是一种基于物象固有色,而大胆发挥的意象化表达,在阿曼1980年代后的创作中,这一创作手法日益明显。
从1960年代的《把好马献给解放军》,到阿曼1980年代初创作的《刁羊》,再到1980年代末创作的《承包之后》,其间有三个重要的联系和演进:
首先,画面有强烈的透视,暗含透视视角转换。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阿曼是在焦点透视基础上,使用了多点透视的手法,这在《把好马献给解放军》里还不十分明显,仅仅是在跃马、牵马人,与中景人物和远景关系上有细微的透视关系复合感。而在《刁羊》中,多点透视的感觉则十分突出,前景处的人物和马匹是仰视角度,尽管中景和远景压得很低,但实际上,已经转换成了接近平视的角度。这种情形同样在《承包之后》中存在。观画者的视线,要进行两次较大角度的调整,才能完全将画面形象收拢到视线之内。
其次,前景主体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说《把好马献给解放军》的跃马,是为了配合绘画主题而进行的有意表现,但当我们把它和《刁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发现阿曼是有意强化了主体形象的动态和分量。在《承包之后》一画中,马和人的形象同样是采用仰视后的动感表现。《刁羊》中人和马的造型,很容易让人想到佛兰德斯绘画巨匠鲁本斯的作品,在《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一画中,鲁本斯就用仰视角度,将富于激情和动感的形象,矗立在观者眼前,而将其他物象处理在很低的地平线上。这个细节至少表明,阿曼在用俄罗斯写实油画语言进行创作时,还有意参用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一些手法,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再次,形式元素的对比和统一。《把好马献给解放军》注意了前景草地、主体人物、远处天空的曲线,与中景人物和远处河山直线的协调对比;这种手法在《刁羊》一画中被再次演绎,马、人物身体、天空云彩暗含的曲线,更为整体和富有律动感,它们与地平线构成的关系,较之《把好马献给解放军》更为协调和自然;而在《承包之后》中,形式元素已经被单独抽绎出来,阿曼弱化了中景,人物面部甚至没有表现,他也没有表现远景,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前景三个人物和两匹马那里,我们发现,该画中的马,已经没有急剧的动态,但是,三个人和两匹马组成的整个形象,却较之前两幅更富于运动感,这是因为,前两幅作品的主体形象,处于一个平稳的金字塔形中,而《承包之后》的主体形象,则处于一个向右侧倾斜、极不稳定的三角形中。更重要的是,阿曼不再注重草地、云彩的立体表现,这幅画中的云彩,近乎平面,以块面大小和曲直不同的形体,组成向右上倾斜的三组线条,与前景形象动势取得呼应,再利用前方两个人物和烟雾、后方两个人物和栅栏组成的两组向左上倾斜的线条,取得整体画面的平衡,其中,横对画面的马,巧妙地将几组线条联系和统一起来。这种形式感的实现,还有赖于意象化色彩使用,也有赖于笔触感的强化,草地、天空、马匹、人物衣服的色彩,都是经过主观加工处理的,并有相应的油画肌理感。而天空、草地的用色和笔触,似乎可以看到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西斯莱等人的影子;人物形体的造型和画面的稳固感,又有塞尚的影子。
以上分析表明,到20世纪80年代末,阿曼已经对西方近现代油画有了新的梳理和研究,他将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一些艺术语言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中,大大提升了表现能力,进入了一个风格转变的阶段。
关键词:阿曼 艺术创作 油画语言
根据毕业创作《葡萄架下》的草图,我们不难看出阿曼在处理民族题材和他所熟悉的生活时,更加注重艺术语言。这是阿曼所熟悉的生活,早在伊犁上高中的时候,喜欢画画的他每天都给自己的同学画速写,善于观察的他都一一记在心里。具体处理时,他选择了金字塔构图,主体人物居中而动势向左侧倾斜,涵盖在地毯透视和墙壁组成的斜三角中,简洁而稳定,地毯上一个深色、一个浅色的手工制作的学生书包,刚好安排在三角形下面两个对角点,一白一黑,在画面中起到了平衡作用,画面的黑白灰关系和节奏感也处理得淋淋尽致。从表现方法来看,他运用的是写实手段,也透露出俄罗斯画派的味道,不难看出罗工柳工作室的教学、绘画风格,与阿曼同时代的创作,像温葆的《四个姑娘》、王文彬的《夯歌》、冯怀荣的《文天祥》等,都带有类似的风格。应该说,此时的阿曼,已经有了将俄罗斯油画技法与哈萨克族艺术元素融合使用的初步探索。回头看,他的这件作品,较之后来很多人的同期题材作品,也显得格外清新和自然。
他创作的《把好马献给解放军》,主要表现的是军民生活场景,是当时美术创作的主流题材之一。把解放军、牧民以及大草原作为描绘对象,作为投射社会主义新气象及其政治气氛的窗口,是老一辈艺术家已有的探索。阿曼的长处,是对他熟悉的场景,做更为典型化的处理,画面人物以及马的描绘以写实为主,颜色和笔触的运用,以及构图和空间的处理都很熟练,扎实而严谨,继续着他俄罗斯油画风格的演绎。同时,他强化了前景那匹矫健腾跃的“好马”、牵马人和草地的线条动势,人物衣纹、马鬃、马尾、草地、云彩的曲线是同类形的浪漫变奏,在彼此呼应中,像哈萨克族人惯有的豪放性格一样,在其余物象大线条、大色块构成的宁静环境下迎风而动,既有对比,又有协调。这种写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是对他之前专业学习的深化,也将西方油画与民族艺术语言进行了大胆的综合。
《羊羔满圈》是牧民丰收生活的主题,画面描绘了哈萨克族的一家五口,代表和平与活力的羊羔,组成富于动感的线条,将草场、山脉构成的横向线条进行了分解,同时,又与房屋、前景人物和草地,组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构图,洁白羊群和天空云彩的不仅在色彩上,而且在造型上,具备呼应关系。我们还可以在人物服装、云彩的表现中,看到阿曼使用的装饰画法,这种手法是他逐渐确立个人风格的重要依据。同时,从色彩使用上看,草地、天空和妇女衣服,都强化了色彩的亮度,是一种基于物象固有色,而大胆发挥的意象化表达,在阿曼1980年代后的创作中,这一创作手法日益明显。
从1960年代的《把好马献给解放军》,到阿曼1980年代初创作的《刁羊》,再到1980年代末创作的《承包之后》,其间有三个重要的联系和演进:
首先,画面有强烈的透视,暗含透视视角转换。通过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阿曼是在焦点透视基础上,使用了多点透视的手法,这在《把好马献给解放军》里还不十分明显,仅仅是在跃马、牵马人,与中景人物和远景关系上有细微的透视关系复合感。而在《刁羊》中,多点透视的感觉则十分突出,前景处的人物和马匹是仰视角度,尽管中景和远景压得很低,但实际上,已经转换成了接近平视的角度。这种情形同样在《承包之后》中存在。观画者的视线,要进行两次较大角度的调整,才能完全将画面形象收拢到视线之内。
其次,前景主体形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如果说《把好马献给解放军》的跃马,是为了配合绘画主题而进行的有意表现,但当我们把它和《刁羊》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就发现阿曼是有意强化了主体形象的动态和分量。在《承包之后》一画中,马和人的形象同样是采用仰视后的动感表现。《刁羊》中人和马的造型,很容易让人想到佛兰德斯绘画巨匠鲁本斯的作品,在《强劫留西帕斯的女儿》一画中,鲁本斯就用仰视角度,将富于激情和动感的形象,矗立在观者眼前,而将其他物象处理在很低的地平线上。这个细节至少表明,阿曼在用俄罗斯写实油画语言进行创作时,还有意参用了欧洲古典油画的一些手法,提升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再次,形式元素的对比和统一。《把好马献给解放军》注意了前景草地、主体人物、远处天空的曲线,与中景人物和远处河山直线的协调对比;这种手法在《刁羊》一画中被再次演绎,马、人物身体、天空云彩暗含的曲线,更为整体和富有律动感,它们与地平线构成的关系,较之《把好马献给解放军》更为协调和自然;而在《承包之后》中,形式元素已经被单独抽绎出来,阿曼弱化了中景,人物面部甚至没有表现,他也没有表现远景,而是将全部精力放在前景三个人物和两匹马那里,我们发现,该画中的马,已经没有急剧的动态,但是,三个人和两匹马组成的整个形象,却较之前两幅更富于运动感,这是因为,前两幅作品的主体形象,处于一个平稳的金字塔形中,而《承包之后》的主体形象,则处于一个向右侧倾斜、极不稳定的三角形中。更重要的是,阿曼不再注重草地、云彩的立体表现,这幅画中的云彩,近乎平面,以块面大小和曲直不同的形体,组成向右上倾斜的三组线条,与前景形象动势取得呼应,再利用前方两个人物和烟雾、后方两个人物和栅栏组成的两组向左上倾斜的线条,取得整体画面的平衡,其中,横对画面的马,巧妙地将几组线条联系和统一起来。这种形式感的实现,还有赖于意象化色彩使用,也有赖于笔触感的强化,草地、天空、马匹、人物衣服的色彩,都是经过主观加工处理的,并有相应的油画肌理感。而天空、草地的用色和笔触,似乎可以看到印象派画家雷诺阿、西斯莱等人的影子;人物形体的造型和画面的稳固感,又有塞尚的影子。
以上分析表明,到20世纪80年代末,阿曼已经对西方近现代油画有了新的梳理和研究,他将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期印象派的一些艺术语言吸纳到自己的创作中,大大提升了表现能力,进入了一个风格转变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