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1年加盟奥迪,2010年9月1日,出任一汽一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
2010年9月1日,一汽-大众宣布: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唐迈(Johannes Thammer)将返回德国,担任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战略部门负责人,唐迈的职位由原奥迪日本公司总经理薄石(DominiqueBoesch)接替。
唐迈在中国任职两年,仅用一年多时间,就使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10万辆跨越到15万辆。在唐迈回德国上任前的1-7月,奥迪共销售128941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加62.4%,中国也成功超越德国,成为奥迪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不久前,据J.D.Power公布了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SSI)调查结果,奥迪以总分869分高居榜首。奥迪是中国市场该项调查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品牌。“只有中国超越德国市场后,我才能回国。”唐迈两年前来中国上任时的一句玩笑话,如今真的成了他功成身退的理由。
如今唐迈留给薄石的是—个大好的市场和一个很高的起点。虽然1991年加入奥迪的薄石此前经历丰富,但上任后所面对的局势并不轻松。其竞争对手奔驰、宝马正以超过90%的同比增速快马加鞭紧追奥迪,而奥迪因市场基数过大,增速在放缓。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是薄石上任后首先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服众为先
2010年10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百万辆庆典”活动在长春隆重举行。经过22年不断开拓进取,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22年来,一汽。大众奥迪业务快速推进的过程,也是从产品研发、零部件采购、产品制造到营销服务的“全价值链本土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就在一汽一大众奥追取得如此骄人战绩时,迎来了又一新科掌门人。薄石现年44岁,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此前作为奥迪日本公司的总经理工作了三年。1991年,他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开始了在大众汽车集团的职业生涯。1993年至1998年期间,他先后担任奥迪公司在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土耳其市场的销售经理。之后,调任奥迪法国公司,负责巴黎地区的销售业务。2003年,他被任命为奥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在新加坡的负责人,一年之后,成为奥迪韩国公司的总经理。
奥迪公关总监卢敏捷表示,“派薄石担任奥迪总经理,总部看中的是他的营销能力和对亚洲市场的了解。”此言虽然略带官腔,但多少也是实情。
未来3年,薄石面临的任务是,要走完过去22年的路,也就是要在今后3年里继续实现销售累计百万辆。面对前任的第—个百万辆的辉煌业绩和自己下—个百万辆的目标,薄石说:“百万辆不能完全诠释奥迪在华发展的目标,奥迪在中国将会努力把‘进取’完全展示给中国的消费者。进取,体现在创新、引领、激情和责任上,今后奥迪会在销量增长、品牌建设、客户满意度方面进一步提升,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奥迪这这一个高端豪华品牌的进取精神。”
无独有偶,两个月前,原宝马大中华区任命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许智俊升任宝马(中国)总裁。短时间内,宝马、奥迪这对老对手的高管先后易人,似乎颇有戏剧性。更有趣的是,许智俊和薄石均与狮城新加坡有些渊源。如今,这两位“巅峰新人”再次聚首中国,又将各自带领宝马和奥迪上演怎样的巅峰对决呢?
在中国的豪车市场,市场占有率增速最快的两大品牌就是奥迪和宝马,因此双方都视对方为“眼中钉”。此次人事的大变动表明,双方的竞争将再度升级。对宝马而言,让其在今年前7个月迅速缩小与奥迪间差距的是宝马7系和x系列等进口车。今年1-7月,宝马7系(13156辆)和x家族(包括X3、X5,19353辆)的销量之和,远远超过了进口奥迪的18107辆(主要为A8和Q7)。
刚刚履新的许智俊信心满满:“宝马今年在华销量增幅必将超过竞争对手。”随着国产宝马新5系Li的上市,以及在11月巴黎车展上首发的全新一代X3,宝马完成了目标的动作并驶上了快车道。
2010年8月24日,千呼万唤的奥迪A3终于驶入中国市场。“A3引进中国,会进一步丰富奥迪品牌的形象。”针对宝马刚刚高调推出的国产新5系Li,奥迪最重要的车型——已显老态的A6L,已开始酝酿换代,目前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最快将在明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全球首发。
宝马和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从最开始的产品层面间的竞争,上升为品牌、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在业内人士看来,改变后的奥迪品牌建设目标与宝马一贯的“终极驾驶机器”的品牌追求相比,虽然很“华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两大品牌越来越多的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其营销领域全面接火已势在必然。
薄石表示,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而且奥迪今天取得百万辆的业绩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这个市场自身的高速发展,其中包含了中德股东双方的精诚合作、高度统一。此前在奥迪日本工作时,他就已经了解到,奥迪中国团队在华的辛勤耕耘和取得的成绩。
面对实现下一个百万辆的目标,薄石表示十分乐观。据薄石介绍,奥迪将会引入更多的进口车型,只要消费者有需要、市场有销量,也不排除将全系列奥迪车型引入中国进行国产。在进口车方面,奥迪今年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虽然奥迪给业界的印象是重国产轻进口,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力,奥迪2010年进口车的销量将超过100%。同时,奥迪也会通过引入一些小众车型来拓展、提升奥迪的品牌形象。
而一汽奥迪赋予薄石的“法宝”是全价值链本土化,即在研发、生产、采购、营销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国产化力度。显然,这个目标对于薄石而言,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尽管已经在奥迪工作了近20个年头,但此前薄石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有限,也从未管理过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
这样的履历能否服众?有人质疑,“将薄石派到中国来,是不是意味着一汽奥迪在弱化德方的话语权”(薄石的前两任是从总部派过来的,但他不是)。言下之意,与奔驰、宝马不断提升中国事业部的地位不同,奥迪这次并没有从总部派来高级别的管理者。因此,有人才会怀疑薄石在奥迪内部的协调能力。
面对质疑,拥有丰富的国际工作背景的薄石充满自信:“中国实在是太特殊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要了解和适应中国的特殊性,并且跟上中国的发展,对我来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当然,从性格上来说,我是勇于接受挑战的,这也是奥迪公司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过去十年间,中国车市的井喷,让跨国车企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他们更多地将在中国成功,归结于“市场好”。这导致了很多车企虽然愿意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但在内心深处仍缺乏对中方合作伙伴的真正尊重。而相对而言,奥迪已经算是非常重视中国本地化的了。薄石强调,奥迪总部工作人员非常清楚一汽奥迪团队所做的巨大努力。“我也看到了,整个团队在这个成绩 背后是怎么样努力工作、怎么样付出的。”
加速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奥迪中国销售的100万辆车中,有90多万辆是国产奥迪,这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这反映出一汽与奥迪合作的基本准则:在奥迪全球品质基础上的本土化。
不可否认,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其实就是本地化的成功。早在22年之前,奥迪在欧洲远没有达到与奔驰、宝马相提并论的的程度。中国市场的成功,特别是其拥有的“官车”的形象,才逐渐提升了奥迪的品牌价值。
也正因此,对于下一个百万辆,一汽奥迪提出了“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概念。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要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打造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在研发本土化方面,要在2012年形成整车车身开发能力;在本土化生产方面,要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高档车制造体系;本土化采购上,零部件平均国产化率已超过60%;在销售上,在未来几年,要在中国建成500家奥迪经销网络。对于销量快速增长的奥迪,若能将旗下所有车型100%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将为奥迪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
为了这个计划,一汽大众奥迪已确定了新的生产能力规划,初步年产能设定在38万辆。而在今年的前3个季度,奥迪销量达到17.3万辆。但因受制于产能,Q5仍供不应求。
更重要的是,奥迪此举很可能会加剧高档车品牌的本土化竞赛,奔驰、宝马会纷纷跟进。从这个意义上讲,薄石将面临着比前任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将拥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奥迪在华销量同比上涨60.7%,从2009年同期的10.8万辆增长到17.4万辆。但紧随奥迪之后的其他两大豪华车品牌奔驰、宝马,其1-9月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29%和96%,分别达到10万辆和13万辆。
面对奔驰、宝马超高的增长速度,如何在销量上保持领先,成为奥迪眼下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豪车销量比拼中,谁能够率先实现100%本土化生产,谁便会获得一个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
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曾说:“奥迪从一开始就将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本土化作为合作战略的核心,旨在实现奥迪、一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乃至中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共赢,这与竞争对手的中国战略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是奥迪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原因。”
薄石对自己未来在中国的使命胸有成竹,他表示,“奥迪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引领地位体现在销量第一、品牌力第一、产品形象第一以及用户满意度第一这四个方面。这是我们在未来必须保持并进一步发展的。”
为此,“新官”薄石提出了三步战略:
首先,要关注的焦点是进一步打造品牌形象,通过产品攻势以及市场活动,使奥迪成为最具进取魅力的高档车品牌;其次,继续引入极具吸引力的新车型。2015年之前,将引进奥迪全系车型,覆盖每一个高档车细分市场;最后,将持续提升经销商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到2015年,经销商数量将从目前的167家上升到500家,并覆盖大部分中国城市。要通过使用户愉悦的方式来树立品牌体验方面的新基准,始终与客户的期望保持一致,通过产品、服务和能力,以及持续改进的流程来达到最高的用户满意度。
2010年9月1日,一汽-大众宣布:奥迪销售事业部总经理唐迈(Johannes Thammer)将返回德国,担任大众汽车集团销售战略部门负责人,唐迈的职位由原奥迪日本公司总经理薄石(DominiqueBoesch)接替。
唐迈在中国任职两年,仅用一年多时间,就使奥迪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从10万辆跨越到15万辆。在唐迈回德国上任前的1-7月,奥迪共销售128941辆新车,较去年同期增加62.4%,中国也成功超越德国,成为奥迪全球的第一大市场。
不久前,据J.D.Power公布了2010年中国汽车销售满意度(SSI)调查结果,奥迪以总分869分高居榜首。奥迪是中国市场该项调查中获得冠军次数最多的品牌。“只有中国超越德国市场后,我才能回国。”唐迈两年前来中国上任时的一句玩笑话,如今真的成了他功成身退的理由。
如今唐迈留给薄石的是—个大好的市场和一个很高的起点。虽然1991年加入奥迪的薄石此前经历丰富,但上任后所面对的局势并不轻松。其竞争对手奔驰、宝马正以超过90%的同比增速快马加鞭紧追奥迪,而奥迪因市场基数过大,增速在放缓。如何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是薄石上任后首先要面对的严峻挑战。
服众为先
2010年10月20日,“一汽,大众奥迪销售百万辆庆典”活动在长春隆重举行。经过22年不断开拓进取,奥迪成为中国汽车市场第一个累计销售100万辆的高档汽车品牌。22年来,一汽。大众奥迪业务快速推进的过程,也是从产品研发、零部件采购、产品制造到营销服务的“全价值链本土化”不断深化的过程。
就在一汽一大众奥追取得如此骄人战绩时,迎来了又一新科掌门人。薄石现年44岁,具有丰富的市场营销和管理经验,此前作为奥迪日本公司的总经理工作了三年。1991年,他以一名实习生的身份开始了在大众汽车集团的职业生涯。1993年至1998年期间,他先后担任奥迪公司在荷兰、比利时、西班牙和土耳其市场的销售经理。之后,调任奥迪法国公司,负责巴黎地区的销售业务。2003年,他被任命为奥迪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在新加坡的负责人,一年之后,成为奥迪韩国公司的总经理。
奥迪公关总监卢敏捷表示,“派薄石担任奥迪总经理,总部看中的是他的营销能力和对亚洲市场的了解。”此言虽然略带官腔,但多少也是实情。
未来3年,薄石面临的任务是,要走完过去22年的路,也就是要在今后3年里继续实现销售累计百万辆。面对前任的第—个百万辆的辉煌业绩和自己下—个百万辆的目标,薄石说:“百万辆不能完全诠释奥迪在华发展的目标,奥迪在中国将会努力把‘进取’完全展示给中国的消费者。进取,体现在创新、引领、激情和责任上,今后奥迪会在销量增长、品牌建设、客户满意度方面进一步提升,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能够深入了解奥迪这这一个高端豪华品牌的进取精神。”
无独有偶,两个月前,原宝马大中华区任命宝马(中国)销售副总裁许智俊升任宝马(中国)总裁。短时间内,宝马、奥迪这对老对手的高管先后易人,似乎颇有戏剧性。更有趣的是,许智俊和薄石均与狮城新加坡有些渊源。如今,这两位“巅峰新人”再次聚首中国,又将各自带领宝马和奥迪上演怎样的巅峰对决呢?
在中国的豪车市场,市场占有率增速最快的两大品牌就是奥迪和宝马,因此双方都视对方为“眼中钉”。此次人事的大变动表明,双方的竞争将再度升级。对宝马而言,让其在今年前7个月迅速缩小与奥迪间差距的是宝马7系和x系列等进口车。今年1-7月,宝马7系(13156辆)和x家族(包括X3、X5,19353辆)的销量之和,远远超过了进口奥迪的18107辆(主要为A8和Q7)。
刚刚履新的许智俊信心满满:“宝马今年在华销量增幅必将超过竞争对手。”随着国产宝马新5系Li的上市,以及在11月巴黎车展上首发的全新一代X3,宝马完成了目标的动作并驶上了快车道。
2010年8月24日,千呼万唤的奥迪A3终于驶入中国市场。“A3引进中国,会进一步丰富奥迪品牌的形象。”针对宝马刚刚高调推出的国产新5系Li,奥迪最重要的车型——已显老态的A6L,已开始酝酿换代,目前已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最快将在明年4月的上海车展上全球首发。
宝马和奥迪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已经从最开始的产品层面间的竞争,上升为品牌、服务等全方位的竞争。在业内人士看来,改变后的奥迪品牌建设目标与宝马一贯的“终极驾驶机器”的品牌追求相比,虽然很“华丽”,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随着两大品牌越来越多的车型进入中国市场,其营销领域全面接火已势在必然。
薄石表示,高速发展的中国市场是全球独一无二的市场,而且奥迪今天取得百万辆的业绩并不是单纯的因为这个市场自身的高速发展,其中包含了中德股东双方的精诚合作、高度统一。此前在奥迪日本工作时,他就已经了解到,奥迪中国团队在华的辛勤耕耘和取得的成绩。
面对实现下一个百万辆的目标,薄石表示十分乐观。据薄石介绍,奥迪将会引入更多的进口车型,只要消费者有需要、市场有销量,也不排除将全系列奥迪车型引入中国进行国产。在进口车方面,奥迪今年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虽然奥迪给业界的印象是重国产轻进口,但随着近年来的发力,奥迪2010年进口车的销量将超过100%。同时,奥迪也会通过引入一些小众车型来拓展、提升奥迪的品牌形象。
而一汽奥迪赋予薄石的“法宝”是全价值链本土化,即在研发、生产、采购、营销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国产化力度。显然,这个目标对于薄石而言,是个不大不小的考验。尽管已经在奥迪工作了近20个年头,但此前薄石对中国市场的了解有限,也从未管理过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市场。
这样的履历能否服众?有人质疑,“将薄石派到中国来,是不是意味着一汽奥迪在弱化德方的话语权”(薄石的前两任是从总部派过来的,但他不是)。言下之意,与奔驰、宝马不断提升中国事业部的地位不同,奥迪这次并没有从总部派来高级别的管理者。因此,有人才会怀疑薄石在奥迪内部的协调能力。
面对质疑,拥有丰富的国际工作背景的薄石充满自信:“中国实在是太特殊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发展实在是太快了,要了解和适应中国的特殊性,并且跟上中国的发展,对我来说,是职业生涯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当然,从性格上来说,我是勇于接受挑战的,这也是奥迪公司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过去十年间,中国车市的井喷,让跨国车企感到不可思议。于是,他们更多地将在中国成功,归结于“市场好”。这导致了很多车企虽然愿意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但在内心深处仍缺乏对中方合作伙伴的真正尊重。而相对而言,奥迪已经算是非常重视中国本地化的了。薄石强调,奥迪总部工作人员非常清楚一汽奥迪团队所做的巨大努力。“我也看到了,整个团队在这个成绩 背后是怎么样努力工作、怎么样付出的。”
加速本土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奥迪中国销售的100万辆车中,有90多万辆是国产奥迪,这与竞争对手截然不同,这反映出一汽与奥迪合作的基本准则:在奥迪全球品质基础上的本土化。
不可否认,奥迪在中国的成功,其实就是本地化的成功。早在22年之前,奥迪在欧洲远没有达到与奔驰、宝马相提并论的的程度。中国市场的成功,特别是其拥有的“官车”的形象,才逐渐提升了奥迪的品牌价值。
也正因此,对于下一个百万辆,一汽奥迪提出了“全价值链本土化”的概念。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张晓军表示,要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的基础上,打造以全价值链本土化为核心的一汽大众奥迪模式。在研发本土化方面,要在2012年形成整车车身开发能力;在本土化生产方面,要拥有全球最先进的高档车制造体系;本土化采购上,零部件平均国产化率已超过60%;在销售上,在未来几年,要在中国建成500家奥迪经销网络。对于销量快速增长的奥迪,若能将旗下所有车型100%实现中国本土化生产,将为奥迪带来更高的利润回报。
为了这个计划,一汽大众奥迪已确定了新的生产能力规划,初步年产能设定在38万辆。而在今年的前3个季度,奥迪销量达到17.3万辆。但因受制于产能,Q5仍供不应求。
更重要的是,奥迪此举很可能会加剧高档车品牌的本土化竞赛,奔驰、宝马会纷纷跟进。从这个意义上讲,薄石将面临着比前任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也将拥有更大的市场机会。
据公开数据显示,今年1-9月,奥迪在华销量同比上涨60.7%,从2009年同期的10.8万辆增长到17.4万辆。但紧随奥迪之后的其他两大豪华车品牌奔驰、宝马,其1-9月的销量同比增长高达129%和96%,分别达到10万辆和13万辆。
面对奔驰、宝马超高的增长速度,如何在销量上保持领先,成为奥迪眼下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在豪车销量比拼中,谁能够率先实现100%本土化生产,谁便会获得一个强大的成本竞争优势。
奥迪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施泰德曾说:“奥迪从一开始就将在奥迪全球统一标准基础上的本土化作为合作战略的核心,旨在实现奥迪、一汽、本土零部件供应商、经销商乃至中国经济和汽车工业的共赢,这与竞争对手的中国战略有着很大的不同,也是奥迪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原因。”
薄石对自己未来在中国的使命胸有成竹,他表示,“奥迪品牌目前在中国市场的引领地位体现在销量第一、品牌力第一、产品形象第一以及用户满意度第一这四个方面。这是我们在未来必须保持并进一步发展的。”
为此,“新官”薄石提出了三步战略:
首先,要关注的焦点是进一步打造品牌形象,通过产品攻势以及市场活动,使奥迪成为最具进取魅力的高档车品牌;其次,继续引入极具吸引力的新车型。2015年之前,将引进奥迪全系车型,覆盖每一个高档车细分市场;最后,将持续提升经销商网络的数量和质量。到2015年,经销商数量将从目前的167家上升到500家,并覆盖大部分中国城市。要通过使用户愉悦的方式来树立品牌体验方面的新基准,始终与客户的期望保持一致,通过产品、服务和能力,以及持续改进的流程来达到最高的用户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