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探究式学习是一种活跃的学习过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初中历史教学中。如今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而探究式学习模式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在此,本文结合初中历史教学实践,从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小组合作、开展历史探究活动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初中历史探究式学习模式的有效开展策略。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问题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通过操作、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表达和交流以及其他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初中历史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究发现,体会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基于学科知识,教师应该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学习者。通过信息处理,学生不仅熟悉了历史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增强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部分时,其中涉及奴隶制的相关内容,教师单凭自身的讲解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的“奴隶制”概念来进行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历史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奴隶社会将人们分为三六九等?”学生可以围绕这个问题開展探究、交流,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得出“以便通过阶级划分来实现王朝巩固”这一标准答案,也有学生得出“为了使人们相信有神仙,相信自己是奴隶,必须服从君主”。无论采用哪种回答,教师都不应作出否定的态度,只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将思维离开课堂教学内容即可,以便利用问题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在探究中不会产生单一的答案,而是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创新思维的过程。
二、组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然后根据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设计某些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合作探索和讨论学习以积极获取知识。历史探究学习注重结果,但更加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因此,历史教师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探究自由,使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学习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并有不同的发现方式,还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通过合作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或者“社会生活的变迁”之类的课程内容时,教师都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今人们对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和弊各有看法,有人说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应该反对;有人说拒绝经济全球化等同于防止地球自转。那么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说一说理由。”让学生自主分为正面和反面两个小组,然后展开一定的辩论。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表达意见,并提供一些事实来支持他们的论点。最后,教师再进行一些总结。这样,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历史,提高收集、处理信息,口头表达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合理开展一定的历史探究活动
历史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由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艰辛与成就,并逐步形成客观和真实的历史态度;通过在实践活动中收集数据,积累论据和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初步总结、比较历史现象,以便产生对于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并能够产生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历史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历史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团结”的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整理收集关于“民族共同繁荣、民族优惠政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资料。然后,课堂上提出探究学习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及意义。又如,还可以让学生做相关的手抄报,版面设计、绘画着色、搜集资料、编写文字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活动其实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做出的手抄报精彩纷呈,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阶梯。初中历史教师应切实指导学生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消化知识,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学鹏.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11):38-41.
[2]朱仁洪.初中历史课探究式教学的策略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01):37-38+46.
关键词:初中历史;探究;问题
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通过操作、调查、信息收集和处理、表达和交流以及其他活动,以获取知识,发展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一种学习方法。初中历史中的许多知识需要学生去探究发现,体会历史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在初中历史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
在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的过程中,问题的设计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基于学科知识,教师应该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问题情境教学中,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成为主动接收信息、处理分析信息的学习者。通过信息处理,学生不仅熟悉了历史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还可以培养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以增强学习热情和兴趣。
例如,在教学“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这部分时,其中涉及奴隶制的相关内容,教师单凭自身的讲解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通过文字描述的“奴隶制”概念来进行理解。为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历史教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奴隶社会将人们分为三六九等?”学生可以围绕这个问题開展探究、交流,得出不同的答案。有的学生得出“以便通过阶级划分来实现王朝巩固”这一标准答案,也有学生得出“为了使人们相信有神仙,相信自己是奴隶,必须服从君主”。无论采用哪种回答,教师都不应作出否定的态度,只需要引导学生不要将思维离开课堂教学内容即可,以便利用问题达到探究式学习的目的。由此可见,学生在探究中不会产生单一的答案,而是会形成自己的思想,这也是创新思维的过程。
二、组织小组合作,发挥学生潜能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然后根据教科书的知识结构设计某些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合作探索和讨论学习以积极获取知识。历史探究学习注重结果,但更加着重于学生的知识获取过程和得出历史结论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结论本身。因此,历史教师应在探究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探究自由,使学生可以在探究过程中学习交流与合作,使他们有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并有不同的发现方式,还产生思维的碰撞,同时通过合作提高探究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对外开放”或者“社会生活的变迁”之类的课程内容时,教师都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即:“经济全球化是一个热门话题,如今人们对于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带来的利和弊各有看法,有人说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应该反对;有人说拒绝经济全球化等同于防止地球自转。那么你同意哪种观点呢?说一说理由。”让学生自主分为正面和反面两个小组,然后展开一定的辩论。学生在小组中积极发言,表达意见,并提供一些事实来支持他们的论点。最后,教师再进行一些总结。这样,学生可以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和理解历史,提高收集、处理信息,口头表达和逻辑思考的能力,并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三、合理开展一定的历史探究活动
历史学习是一个由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由积累历史到理解历史的过程。通过参与探究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逐渐认识到人类在历史发展中的艰辛与成就,并逐步形成客观和真实的历史态度;通过在实践活动中收集数据,积累论据和独立思考,学生可以初步总结、比较历史现象,以便产生对于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的理解,并能够产生自己的看法。因此在历史探究学习中,教师还要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历史实践活动。
例如,在教学“民族大团结”的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课前整理收集关于“民族共同繁荣、民族优惠政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等方面的历史资料。然后,课堂上提出探究学习的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依据及意义。又如,还可以让学生做相关的手抄报,版面设计、绘画着色、搜集资料、编写文字等都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的活动其实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组,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探究、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做出的手抄报精彩纷呈,超出了教师的想象。
总而言之,对于学生而言,探究是学习的最佳动力,也是学习过程中的阶梯。初中历史教师应切实指导学生在教学中开展一定的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了解知识,消化知识,最终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温学鹏.初中历史探究式教学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7(11):38-41.
[2]朱仁洪.初中历史课探究式教学的策略运用[J].中学课程资源,2017,12(01):37-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