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焦虑,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育儿焦虑”已经成为共有的现象。201眸9月16日,智课教育发布《中国家长教育焦虑指数调查报告》,共收集来自全国范围内的有效问卷3205份,通过统计分析、对比验证以及参考外部研究文献的方法得出:中国家长2018年教育綜合焦虑指数达到67点(100点为顶峰),不管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还是落后地区,整体都处于比较焦虑的状态。
  一、不同类型的父母,谁更焦虑
  成长的烦恼不再是孩子的专属,父母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加力”让孩子成长得更快更好。在这一场父母集体都“焦虑”的背景下,谁的“焦虑”情绪更为突出呢?
  (一)对现状不满的父母
  有许多研究表明,父母对自己的生活现状。包括职业发展、工资报酬、居住环境等感到不满时,将会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焦虑。因为父母无法接受自己平庸的样子,一旦孩子发展不符合他们心中的“理想模型”,这些孩子遭遇到将会是巨大的成长压力。在家庭生活中,这样的父母总会以“都是为你好”的名义,处处操控孩子,压制孩子,每天对孩子各种催促、唠叨。只要孩子一旦表现出一点点的抗议,他们总会以加倍的反控制力来驯服孩子,甚至不借牺牲亲密的亲子关系。一旦一个生命背负的责任已经超过了他本可以承受的程度,孩子变可能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逃离这一切。
  (二)喜欢比较的父母
  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敌人,那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爱比较的父母不仅爱比成绩,还爱比谁报的班多?谁学的本领强?似乎总是要在对比中寻求优越感才能存活下去。孰不知,在这样的比较中,一个个稚嫩的生命变得焦虑、躁动。在过度的比较中,如果是一个有竞争优势的孩子,助长的就是孩子的好胜心;如果是一个资质平庸的孩子,只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在比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价值感只能依赖于外在的评价,内心常常是容易有担忧与顾虑的,遇到困难也容易被击垮。
  (三)单一成才观的父母
  有调查发现,通过比较不同年段父母的焦虑水平,幼儿园大班、小学六年级、初三、高三是尤为突显的年段。父母们集中讨论得最多的就是“怎么办”“去哪上”“怎么考”。许多父母仍然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在社会资源紧缺的条件下,通过“高分数”“高学历”获得竞争的优势是普遍认同的观点。他们往往单纯认为只要读了好小学,好中学,就能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过上幸福快乐的好生活。
  二、直面焦虑,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因为社会优质资源的紧缺,大家的焦虑都是可以理解的。在焦虑面前,就只能任由焦虑来操控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吗?显然不是的。当父母敢于直面自己内心的焦虑时,才能有更大的力量正确引导孩子成长。
  (一)接纳自己的平庸淡化对孩子的焦虑
  敢于直面焦虑,就从接纳自己的平庸开始吧!平庸是大多数人的常态,把自身对社会的焦虑从孩子身上卸下。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虽然蕴含了父母的期待。但很多时候也蕴含着父母对自己的期待。孩子的生命从父母而来,但却不从属于父母,孩子属于社会,属于未来,更是属于他自己。每一个生命都有他自身的活法。心理学家温尼科特就这样说过:“好的父母在家庭养育中能给到孩子的就是宽松的环境。”
  (二)放下“过度限制”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成长中的孩子,会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包括吃饭的时间、分量的多少,零食的选择等等。跟所有普通的母亲一样,我也在乎孩子的健康,曾经一度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让一家人不得安宁。但这样的日子总算过去了,只因为我调整了自己的接纳度,我知道自己所有对孩子的限制只因为我内心的那份恐惧而已,我在担心孩子吃饭不固定时间,时多时少,吃零食会影响健康,但那都只是担心,而非事实。我选择了放弃我原先的坚持,放下我所有的恐惧,让孩子自主决定,因为只有她自己最清楚自己是否饿了。对于零食,同样在我全面放开后,带来的并非是失控,而是零食在孩子面前已经逐渐失去了吸引力。养育孩子的过程,限制不可避免,但如果只是因为自己的恐惧、担忧而限制,就容易出现满足不了孩子成长需求的状况。当我们有能力觉察自己说“不可以”的时候,是基于什么样的目的,我们就更有能力调整自己的接纳度去满足孩子成长所需要的营养。
  (三)以信任之心等待孩子成长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这样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程序,在特定年龄段他应该理解的问题实际上是固定的。您无法强制执行,过度干预只会毁了他。”曾经我也因为孩子三岁了仍然不认识数字前五位而责备孩子,但当孩子背起小书包进人幼儿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熟悉了,这个事情给了我很大的震撼,让我切身体会到孩子有他自己的成长规律,它不能被超越,只能等待,用信任之心等待孩子成熟的时机。被看见、被信任也是一种成长力量的给予。
  (四)以“有趣”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
  心理学家约翰·马利(John Marley)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研究。他观察到未成年的猴子在笼子里玩耍,互相嬉戏,所以他把一些小猴子放在其他笼子里,没有让它们有机会玩。这些失去玩耍机会的猴子长大后变得非常木讷,甚至失去了求偶和生育的本能。猴子的玩耍,是为小猴子的未来成长做准备的,并让它们出色地成长为大猴子。我们身边不乏有太多焦虑的父母,从小给孩子安排了各种辅导班,每天不是赶着送孩子上辅导班,就是匆匆赶着接孩子回家。我们也总以为只有自己变得凶巴巴,严厉苛责孩子。孩子才会认真对待。孰不知,父母越懂得以“有趣”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他们的生命状态更自如,更放松,能获得更多潜能的开发,在困难面前更富有弹性与韧度。
  三、结束语
  尽管“育儿焦虑”已经成为社会共有的现象,既有社会因素的影响,也有个体的差异,但每一位父母都需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起百分百的责任,而不是靠孩子来成就我们的人生。成长不是为了博得认同,成功不是为了获得赞美,所有的孩子不用活在别人的眼光里,不用活在别人的标准里,就让他们做自己。一个连生命都不可以真实绽故的孩子,我们凭什么要求孩子有所作为,有幸福、快乐的能力?生命有其自身的密码,没有一个标准的活法,每一个差异都是精彩的部分,做好自己就是对社会最好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 师资队伍的不断壮大,教师不仅要具有教书育人、薪火相传的精神,更要注重培养自身综合素质和树立良好形象,这对学生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我们教师更要有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健康的心理,努力提升自我师德师风,并落实到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同时要深刻意识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努力做个“四有”好教师。  【关键词】教育; 教师;信念;师德;学识;仁爱  好老师的标准是什
【摘要】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落实好“深度学习”这一理念?如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积极体验并能通过有意义的游戏活动过程获得发展?笔者认为首先是需要依据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特别是让学生通过深度学习的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尤其是对于英语这门第二语言学科来说,趣味性强的游戏活动是一种很好的载体,对英语教学尤为有效。通过游戏活动可以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培育“新时代好少年”,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小学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德育”就是全面的德育,全员参加的德育,全过程的德育以及德育方法的综合全面性。本文主要从意义、构建、实践运用三方面进行闡述,尤其是形成了“四融合”策略,即融合课堂,融合校园活动,融合家校协同教育,融合评价体系。  【关键词】唱经典;育童心;大德育;校本课程;核心素养;策略  2019年是伟大的祖
【摘要】随着新教育理念的推广,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内容方面有了一定的改革,原先的教学太过于偏重纯理论知识方面,对小学生在锻炼小学教育阶段个人独立思考能力不利,而在教育教学中,这方面内容正是极为重要的。对此,教师应担当责任,寻找可利用资源,为小学生制定全面的丰富的锻炼独立思考的计划。独立思考,日后将有利于小学生各项能力的锻炼,也将推动新时代新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对学生进行独立思
【摘要】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从依托教材中的例题、习题,渗透数学模型的思想;运用构造法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学会建模;三方面来研究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数学建模;培养策略  一次函数中的面积问题是近年中考的热点题型,往往会与二次函数一起出现在压轴题的位置上,其解题方法灵活多变,学生往往是有点想法,但却难以突破,可望而不可达
【摘要】平时孩子们一般是在沙池玩沙,但下雨天如何让孩子们也能体验玩沙的乐趣呢?一个下雨天,我想到用一个盒子装沙放到活动室玩,于是找到了“沙盘游戏”这种玩法。  【关键词】沙盘;游戏  在幼儿园开设一个沙盘区?当然,幼儿园里只能建一个个小小的沙盘区,不能做到类似专业的沙盘治疗室那么专业,我们提供的是两个人一个沙盘,大小结对子一起玩,同时我们也给孩子们提供各种各样的小人、动物及其它辅助材料,期待孩子们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进入了常态化的新阶段,各中小学相继分期分批返校复学。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是华南师范大学附属花都学校一二三年级学生返校的日子。一大早,学校张朝胜校长、郝保国副校长、冼彩虹副校长率全体行政领导、小学部全体教职工、校医及校医助理等来到学校门口,维护交通秩序,检查测温设备等工作,迎接最后一批学生平安、顺利返校。属地派出所警员、家长义工、卫健局派出的驻校卫生健康指导员、教育局驻校疫
【摘要】在义务教育阶段中,七年级至九年级的初中政治学科是以《道德与法治》作为教材,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上,有相当大比例的学科学习都与生涯教育相关,特别政治课堂上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教材情境的探索和思考,甚至参与设计情境,使学科教学与生涯教育融合贯通,从而有效渗透生涯规划,帮助学生在提升学科兴趣的同时,了解相关的职业发展信息,引导学生为自己的未来作出最有利的选择。  【关键词】情境教学;生涯教育;道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重视。学业上的长期失败体验使小学阶段的学困生普遍存在挫败感和自卑心理。本论文探索学困生自信心的培养策略,通过心理暗示、发挥个性特长、培养竞争意识等方法,使学困生获得成功体验,这有利于其健康人格的培养。  【关键词】学困生;自信心;健康人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对未来的合格公民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不仅要具有
【摘要】在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有效的德育对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班级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都发挥着积极作用。为了提高小学班级管理中德育融入的实效性,我们应重视起德育内容的渗透,关爱学生,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使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过程中,同时积极开展多元化德育工作,以此进一步强化德育管理。  【关键词】德育;班级管理;小学  无论在哪一所学校,班级的管理永远是学校管理的基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