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核心的转变,由以前的灌输式转变为当今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调把课堂还给学生,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主题性。因此,思想政治课师生间的互动方法和技巧成为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进行研究。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师生互动 必要性 加强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注重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人文精神之中。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交流、精神构建、人格健全的发展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其重要途径就是有效乃至高效的师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及特征
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习者直接或间接地互动,从而走向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互动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课堂外的师生互动之分,这里我们所讨论的课堂师生互动专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同时,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摒弃以往沉闷、无趣的教学方式,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性教学转变,以师生互动为主体,尤其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航向与新目标。
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课程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尝试。为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超越年龄阶段、智力状况、心理发展、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限制,为未来更好地面对、解决成长历程中的难题,更好地完善自我,愉快幸福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的主要措施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综合。
在物理环境中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而在我所调查的地区,班级规模大、人数较多是课程改革实验班普遍存在的难题,所以,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而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环境因素而被剥夺了课堂交往的机会。除此之外,课堂中的座位编排也会影响课堂师生交往,而座位编排直接受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决策权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座位的编排改善师生交往,在空间容许的情况下,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不断走动,顾及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还可以把小组长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对面或面对比较健谈的组员,把讲话过多的组员安排在指定的组长旁边,通过减少对视机会缩短其参与时间。
2.转变观念,突出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性价值。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过分关注师生互动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互动本身,以及互动结果的价值,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只是为提供教学条件和课堂气氛而存在,与知识学习本身没有直接关联。事实上,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是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创造新的自我;而对学生来讲,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通过师生交流、沟通,学生不断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通过自我组织,改变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规范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对话和商谈的机会,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教学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在课堂管理中,尽可能扩大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与老师交往,把学生看做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容许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放开嘴、放开思维,而不是“小手背背后”“小嘴闭闭紧”。这诸多“容许”必须建立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之中,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听不说,乃至无话可说,这种课堂教学就只能是一种非交往性的教学。因此,课堂管理应改变过去“管住学生”的观念,打破课堂的安静和沉寂,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对话、讨论,甚至争论的场所,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体现,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教育评论,1998,(4).
[2]叶子,庞龙娟.师生互动的本质和特征.教育研究,2001,(4).
[3]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关键词: 高中思想政治课堂 师生互动 必要性 加强措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育越来越注重把学生的发展置于人文精神之中。这就要求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简单接受知识的积累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交流、精神构建、人格健全的发展过程。要达到这一目标,其重要途径就是有效乃至高效的师生互动。
一、师生互动的含义及特征
师生互动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互动,它指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教师和学习者直接或间接地互动,从而走向共同发展的过程。
师生互动有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和课堂外的师生互动之分,这里我们所讨论的课堂师生互动专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同时,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堂师生互动的必要性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一般都是在课堂中进行的,教育观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是教改的主要内容之一,它要求思想政治课摒弃以往沉闷、无趣的教学方式,由封闭性教学向开放性教学转变,以师生互动为主体,尤其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新时期教学改革的新航向与新目标。
思想政治课从根本上讲是一门教育实践性和应用性都较强的课程。它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学生一起面对现阶段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矛盾与冲突,课程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有经济常识、政治常识和哲学尝试。为了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超越年龄阶段、智力状况、心理发展、知识储备等方面的限制,为未来更好地面对、解决成长历程中的难题,更好地完善自我,愉快幸福地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很好地与学生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中加强师生互动的主要措施
1.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促进课堂师生互动。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学校教学活动所必需的客观条件的综合。
在物理环境中班级规模是影响学生行为和师生交往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它首先影响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和程度。在一个人数少、规模适宜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课堂讨论,回答教师提出问题,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开展正常的交往活动。而在我所调查的地区,班级规模大、人数较多是课程改革实验班普遍存在的难题,所以,只有一部分学生能参与正常的课堂活动,而性格内向或能力较差的学生由于环境因素而被剥夺了课堂交往的机会。除此之外,课堂中的座位编排也会影响课堂师生交往,而座位编排直接受班级规模和教室空间的限制。创设宽松的课堂教学物理环境,决策权在于教育行政机构和学校管理者,当具备足够的空间时,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座位的编排改善师生交往,在空间容许的情况下,把座位排成马蹄形或环形,教师可以在教室里不断走动,顾及教室中的各个区域;还可以把小组长安排在全组可以看见的中心位置,把特别安静的学生安排在组长对面或面对比较健谈的组员,把讲话过多的组员安排在指定的组长旁边,通过减少对视机会缩短其参与时间。
2.转变观念,突出课堂师生互动的目的性价值。
在传统教学中,人们过分关注师生互动的工具性价值,忽视互动本身,以及互动结果的价值,所以,在以往的教学中,师生互动只是为提供教学条件和课堂气氛而存在,与知识学习本身没有直接关联。事实上,对于老师来讲,教学的目的不是为“教”,而是在互相学习中,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空间,不断实现心灵转换,不断创造新的自我;而对学生来讲,师生互动本身就是一种价值的体现。通过师生交流、沟通,学生不断汲取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通过自我组织,改变自己的心灵和行为方式。因而,在师生互动的学习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行为规范发生变化。教师不再是至高无上的知识权威,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在课堂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对话和商谈的机会,学生在与老师的互动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也会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感受教学带给自己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3.在课堂管理中,尽可能扩大学生与教师交往的“自由度”和“开放度”。
在课堂教学管理中尽可能给学生自由和开放的空间与老师交往,把学生看做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想的个体,容许学生在课堂中向老师质疑问难;容许学生有打破常规的观念和思维方式;容许学生用自己认可的方式解决问题、寻找答案;容许学生在课堂中放开手、放开嘴、放开思维,而不是“小手背背后”“小嘴闭闭紧”。这诸多“容许”必须建立在宽松和谐的课堂环境之中,如果课堂只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只听不说,乃至无话可说,这种课堂教学就只能是一种非交往性的教学。因此,课堂管理应改变过去“管住学生”的观念,打破课堂的安静和沉寂,使课堂成为师生、生生之间对话、讨论,甚至争论的场所,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场所,学生的主体性才会真正体现,教师才能真正发挥其在课堂中的组织和管理功能。
参考文献:
[1]李瑾瑜.关于师生关系本质的认识.教育评论,1998,(4).
[2]叶子,庞龙娟.师生互动的本质和特征.教育研究,2001,(4).
[3]李宏昌,杨秀莲.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思考.
[4]刘强.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