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铁血沙龙一夜之间成了植物人,过去的恐怖组织“哈马斯”选举大胜,伊朗核问题越发的剑拔弩张……这些,还只是2006年的开端。
整个世界会在2006年出现哪些变局: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还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威胁?朝核问题能否取得大突破?伊朗核问题是否要走入死胡同?能源危机是否会再度袭来?联合国的改革之路又将走向何方?众多的疑问,形成2006年世界局势的多个看点。
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新挑战
非传统安全,一个除战争之外所有安全问题的总纳。恐怖主义,算是最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恐怖主义的新特征已经乍现,但全球反恐,还缺乏有效手段。恐怖之外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考验着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与人类,中国也概莫能外。
简单回顾2005年,除了恐怖主义之外,还可以发现许多非传统安全因素。譬如禽流感,没有哪一次像2005年这样,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并造成严重经济和生命损失。
其次,几次飓风几乎是美国自“9·11”以来遭受的最大袭击。法国的骚乱同样是非传统安全的内容之一。如果说飓风让美国明白了自己还有短处的话,法国的骚乱让大家看到了欧洲的族群矛盾、社会问题,以及大城市危机管理的不堪一击。
非传统安全因素日渐突出,原因就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背景。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危机全球化,而一旦危机发生,相关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就面临失控的局面,原先的“看门人制度”失效了。
关于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因素,目前国际上有这样几个趋势:
1.应对的领域大大扩大了。
2.采用综合治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3.各国政府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并沿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理念。
4.事先防范重于事后处理。从目前各国防范非传统安全的经验来看,情报部门是应对非传统安全的系统的核心。
5.一些新的现象促使政府的能力有所下降。
非传统安全因素,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的一个机遇,因为中国藉此跟世界各国多了一个磋商的平台和合作的基础。
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将在2010年达到高潮。届时城乡人口比例的调整,城市贫民群体的出现,同样可能大大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对大城市来说,危机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而另一方面,大城市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活动的中心地区。SARS检验了我们的举国动员体制。但是我们更面临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挑战:在奥运会的组织、大量的出入境、安保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经验并不多。
今年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正式向民众公布。SARS的处理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个里程碑,它带动了重大疫情的医疗体制的完善。国家已经要求各个省市都制订自己的应急方案,目前市、县级方案制定已经展开。
国际恐怖主义出现新特点
年轻化和本地化是2005年国际恐怖主义的两个新特点。
在2004年以前,被捕的恐怖分子的年龄大概是在30岁上下,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这个年龄下降了整整10岁。英国地铁爆炸案的案犯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与此同时,“基地”组织将发展的重点深入到了各个国家,一些地方组织也主动投到其门下,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组织和基地结盟,这三种不同模式的本地化恐怖活动的发展,对各个国家的反恐活动构成了新的挑战。
自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美军摧毁后,伊拉克成为了国际恐怖活动的重要舞台。恐怖组织用各种不公平、不民主的现象作为教材,招募新成员。当前的恐怖活动,已将极端意识形态上升为一种纽带,把世界各地具有相同理念的恐怖组织联系在一起。
英国要驱逐带有极端意识形态的外国人,美国反恐的口号也是越喊越响。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触及极端意识形态传播渗透的根源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使矛盾更激化,使得恐怖分子得到了更多的枪支弹药。
从整个国际反恐战争的角度看,联合国应当被推向前台。无论如何,联合国还能代表国际社会。2005年,联合国成立了一个反恐委员会,出台了一项综合性的反恐公约。但是,本来是在2005年9月就要拿出的一个更进一步统一全球反恐行动的草案,目前仍然进展缓慢。而具体到中国,从东亚到东南亚、从中亚到中东,我们周边的恐怖活动非常严重。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生严重的恐怖活动,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就没有恐怖威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国际恐怖势力一旦有这种能力,并且有这种意愿的话,就不排除会在中国境内发起攻击。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反恐是中国的责任和义务。而与此同时,反恐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2006年,中国在反恐问题上,既要促进联合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治标作用,也要在区域性反恐合作,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恐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一些双边反恐合作上更务实推进,包括中美、中欧的一些合作。
这三个方面的难易程度不一样,相比之下,双边合作最具有可行性,而区域性合作中,不同点会随着国家的增加而增多,其有效性与可行性会低于双边合作。所以对中国来说,国际反恐合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朝鲜与伊朗:武器扩散的两个僵局
目前全球的武器扩散的重点问题是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与伊朗的核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核扩散的问题,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防扩散体制面临的一个头疼的问题。
也许在朝鲜看来,伊拉克如果拥有核武器,就不致落到后来的结果,所以就一定要拥有核武器。而美国既不想让朝鲜发展核武器,也不愿意提供充足的能源和安全保证。两方互不让步,朝核问题就仿佛成为了一个死结。朝鲜没把话说死,美国也没把话说死,但是一谈还是没有什么结果,所以2006年,朝核问题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美国希望朝鲜在制度上发生变化,但美国也需要保持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如果朝鲜问题解决了,美国还有什么理由在这里继续呆下去呢?
至于朗核问题,目前形势不明朗,不确定因素很多。
中东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在全球地缘战略版图上地位非同寻常。国际原子能机构日前通过决议,要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伊朗核问题。而从目前的情形看,如果安理会正式接手伊朗核问题,伊朗似乎也不会买账,这样来回的冲突对抗,对世界油价的走向、伊拉克的重建、以巴和平进程等等地区和全球问题,都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核问题已经对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月6日是第一个门槛。这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将向安理会“报告”伊朗核问题。应当注意到,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而不是“提交”伊朗核问题,其实已经反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35个成员国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共同愿望。
而与此同时,伊朗也深刻地理解核问题作为一种政治技巧的优越性。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有本质上的不同,伊朗没有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其本身也并不拥有核武器,至少从口头上说,伊朗要求的只是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西方所担心的,是伊朗以谈判为幌子,在核技术上一步步实质前进,但是伊朗表面要求的权利却无可厚非。
伊朗当然明白,核计划每往前走一步,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但是它也在审时度势,既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阶段性的妥协符合伊朗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所以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趋势,还是要看大国如何协调立场,说服伊朗和国际社会合作,同时也要看伊朗真正的目标。一个月是很大的空间,各方都要调整,但是有一点很清楚,现阶段伊朗核问题的核心恰恰不是“核”,而是各方政治利益上的考虑。
整个世界会在2006年出现哪些变局: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还将给人类带来什么威胁?朝核问题能否取得大突破?伊朗核问题是否要走入死胡同?能源危机是否会再度袭来?联合国的改革之路又将走向何方?众多的疑问,形成2006年世界局势的多个看点。
非传统安全领域出现新挑战
非传统安全,一个除战争之外所有安全问题的总纳。恐怖主义,算是最突出的非传统安全问题。恐怖主义的新特征已经乍现,但全球反恐,还缺乏有效手段。恐怖之外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层出不穷,考验着全球化背景下的世界与人类,中国也概莫能外。
简单回顾2005年,除了恐怖主义之外,还可以发现许多非传统安全因素。譬如禽流感,没有哪一次像2005年这样,从年头持续到年尾,并造成严重经济和生命损失。
其次,几次飓风几乎是美国自“9·11”以来遭受的最大袭击。法国的骚乱同样是非传统安全的内容之一。如果说飓风让美国明白了自己还有短处的话,法国的骚乱让大家看到了欧洲的族群矛盾、社会问题,以及大城市危机管理的不堪一击。
非传统安全因素日渐突出,原因就在于全球化和信息化两大背景。全球化的后果之一就是危机全球化,而一旦危机发生,相关信息在信息化时代就面临失控的局面,原先的“看门人制度”失效了。
关于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因素,目前国际上有这样几个趋势:
1.应对的领域大大扩大了。
2.采用综合治理,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
3.各国政府对非传统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所加强,并沿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相关理念。
4.事先防范重于事后处理。从目前各国防范非传统安全的经验来看,情报部门是应对非传统安全的系统的核心。
5.一些新的现象促使政府的能力有所下降。
非传统安全因素,某种程度上说是中国的一个机遇,因为中国藉此跟世界各国多了一个磋商的平台和合作的基础。
根据相关研究,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将在2010年达到高潮。届时城乡人口比例的调整,城市贫民群体的出现,同样可能大大影响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现代化进程。对大城市来说,危机管理是全世界面临的难题,而另一方面,大城市也不可避免地成为国际恐怖主义势力活动的中心地区。SARS检验了我们的举国动员体制。但是我们更面临着奥运会和世博会的挑战:在奥运会的组织、大量的出入境、安保等各个方面,我们的经验并不多。
今年1月8日,“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正式向民众公布。SARS的处理是我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个里程碑,它带动了重大疫情的医疗体制的完善。国家已经要求各个省市都制订自己的应急方案,目前市、县级方案制定已经展开。
国际恐怖主义出现新特点
年轻化和本地化是2005年国际恐怖主义的两个新特点。
在2004年以前,被捕的恐怖分子的年龄大概是在30岁上下,而从今年的情况来看,这个年龄下降了整整10岁。英国地铁爆炸案的案犯中年龄最小的只有18岁。
与此同时,“基地”组织将发展的重点深入到了各个国家,一些地方组织也主动投到其门下,另外还有一些地方组织和基地结盟,这三种不同模式的本地化恐怖活动的发展,对各个国家的反恐活动构成了新的挑战。
自阿富汗塔利班政权被美军摧毁后,伊拉克成为了国际恐怖活动的重要舞台。恐怖组织用各种不公平、不民主的现象作为教材,招募新成员。当前的恐怖活动,已将极端意识形态上升为一种纽带,把世界各地具有相同理念的恐怖组织联系在一起。
英国要驱逐带有极端意识形态的外国人,美国反恐的口号也是越喊越响。但是他们都不愿意触及极端意识形态传播渗透的根源问题:正是因为他们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使矛盾更激化,使得恐怖分子得到了更多的枪支弹药。
从整个国际反恐战争的角度看,联合国应当被推向前台。无论如何,联合国还能代表国际社会。2005年,联合国成立了一个反恐委员会,出台了一项综合性的反恐公约。但是,本来是在2005年9月就要拿出的一个更进一步统一全球反恐行动的草案,目前仍然进展缓慢。而具体到中国,从东亚到东南亚、从中亚到中东,我们周边的恐怖活动非常严重。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发生严重的恐怖活动,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就没有恐怖威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种利益相互交织,国际恐怖势力一旦有这种能力,并且有这种意愿的话,就不排除会在中国境内发起攻击。
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反恐是中国的责任和义务。而与此同时,反恐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这两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2006年,中国在反恐问题上,既要促进联合国在反恐问题上的治标作用,也要在区域性反恐合作,特别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反恐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在一些双边反恐合作上更务实推进,包括中美、中欧的一些合作。
这三个方面的难易程度不一样,相比之下,双边合作最具有可行性,而区域性合作中,不同点会随着国家的增加而增多,其有效性与可行性会低于双边合作。所以对中国来说,国际反恐合作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朝鲜与伊朗:武器扩散的两个僵局
目前全球的武器扩散的重点问题是朝核问题和伊朗核问题。朝核问题与伊朗的核问题到目前为止仍是核扩散的问题,这是西方发达国家最关心的问题,这也是防扩散体制面临的一个头疼的问题。
也许在朝鲜看来,伊拉克如果拥有核武器,就不致落到后来的结果,所以就一定要拥有核武器。而美国既不想让朝鲜发展核武器,也不愿意提供充足的能源和安全保证。两方互不让步,朝核问题就仿佛成为了一个死结。朝鲜没把话说死,美国也没把话说死,但是一谈还是没有什么结果,所以2006年,朝核问题不会有太大的进展。
美国希望朝鲜在制度上发生变化,但美国也需要保持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利益。如果朝鲜问题解决了,美国还有什么理由在这里继续呆下去呢?
至于朗核问题,目前形势不明朗,不确定因素很多。
中东作为全世界最重要的石油产地,在全球地缘战略版图上地位非同寻常。国际原子能机构日前通过决议,要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伊朗核问题。而从目前的情形看,如果安理会正式接手伊朗核问题,伊朗似乎也不会买账,这样来回的冲突对抗,对世界油价的走向、伊拉克的重建、以巴和平进程等等地区和全球问题,都将带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从这个意义上说,伊朗核问题已经对中东地区乃至整个世界的战略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月6日是第一个门槛。这一天,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将向安理会“报告”伊朗核问题。应当注意到,国际原子能机构“报告”而不是“提交”伊朗核问题,其实已经反映了国际原子能机构35个成员国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共同愿望。
而与此同时,伊朗也深刻地理解核问题作为一种政治技巧的优越性。伊朗核问题和朝核问题有本质上的不同,伊朗没有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其本身也并不拥有核武器,至少从口头上说,伊朗要求的只是和平发展核能的权利。西方所担心的,是伊朗以谈判为幌子,在核技术上一步步实质前进,但是伊朗表面要求的权利却无可厚非。
伊朗当然明白,核计划每往前走一步,在穆斯林世界的影响都不可低估,但是它也在审时度势,既然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阶段性的妥协符合伊朗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
所以政治和外交解决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而伊朗核问题的发展趋势,还是要看大国如何协调立场,说服伊朗和国际社会合作,同时也要看伊朗真正的目标。一个月是很大的空间,各方都要调整,但是有一点很清楚,现阶段伊朗核问题的核心恰恰不是“核”,而是各方政治利益上的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