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入学以后,在数学成绩方面有一定的差异,随着年级的提高而逐渐加大,通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学生的差距越来越大。探究其原因,是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分不开的,还与学生的自身素质有关。针对以上问题,教学不能实施“一刀切”的方法,而要实施“分层教学”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下面就针对“分层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以供大家参考。
一、划分不同的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结合学生智力的不同,对其进行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在做题时表现出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第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不同要加以注意,还要对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差异多加注意等。
掌握所有学生的基本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划分,主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接受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第二层次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化,学习相对自觉,具有上进心,成绩平平。第三层次是基础和智力比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的积极性差,成绩较差。对学生分层前,我们先进行了了解、测试以及座谈等,将其当作划分学生层次的依据。分层前,先向家长和学生进行说明;分层是为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收获,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以得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及支持。分层也是动态化的,根据学生出现层次的变化,对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学生,要对其层次加以调整,促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实施分层教学。
二、钻研教材,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目标加以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保障,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大纲及教材的重难点做到准确地把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在把握所讲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有基础教学目标和提高性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能够看懂线段图,能结合线段图进行列式;对第一层次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这样对保持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是有利的,避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所导致的“差生”没收获、优生没进步的状况。
三、教学要求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在练习时,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慢,解题思路窄。优等生则是反应快,解题的速度也快,在完成本节内容后无事可干,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针对以上情况,运用多种解决方法解题,以使学生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开阔的思维能力。
1.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让其自学和小组讨论,在学生的自学、质疑和讨论中,教师只是加以点拨,完成分层教学所规定的任务。分层教学中主要是指导自学,在老师指导时,主要是以引导为主,放开为辅的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实现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另外,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基础性较强的知识、相对简单的问题,要留给第三层次的学生;对于难度大,相对抽象的问题,要让优等生讲解,以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2.作业设计分层次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时,一般说来,可以是三个层次的习题。对第一层次的练习主要是过好“课本关”,人人都掌握。对第二层次的练习题,也就是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要求中等组完成。对于第三层次的练习题,主要在思考性和创造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主要让优等生加以思考和练习。
四、实施分层评价,不断调整层次
好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而在分层教学中不断地、及时地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整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当学生的层次固定时,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不求上进的惰性。因此,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整,而学生也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性,还
要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教学过程中,当第一层次中的学生出现成绩下降时,当他们的成绩不如第二层次中的几个学生时,则把第一层次中的成绩下降的学生与第二层次中的学生加以调换;同样地,第三层次中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时,也可以与第二层次的学生加以调换,第二层次的学生,在成绩退步时,也可以调换到第三组。这样的总体评价,使学习成绩有进步能够上到较高的层次,使成绩出现退步的学生降低一个层次,从而形成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分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从实际出发,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发展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行事,以发展为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林立峰.数学教学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8).
[2]郭美娟.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数学天地,2011(5).
一、划分不同的层次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还要结合学生的情况实施分层教学。
第一,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结合学生智力的不同,对其进行个别指导,除此之外,有些学生在做题时表现出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第二,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的不同要加以注意,还要对学生的不同家庭背景所造成的差异多加注意等。
掌握所有学生的基本问题,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加以划分,主要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第一层次是基础扎实,具有较强接受能力和正确的学习方法,成绩突出。第二层次是基础和智力一般化,学习相对自觉,具有上进心,成绩平平。第三层次是基础和智力比较差,接受能力较弱,学习的积极性差,成绩较差。对学生分层前,我们先进行了了解、测试以及座谈等,将其当作划分学生层次的依据。分层前,先向家长和学生进行说明;分层是为了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要有收获,从而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以得到学生与家长的理解及支持。分层也是动态化的,根据学生出现层次的变化,对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的学生,要对其层次加以调整,促使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在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基础上,以发展的眼光,公正的态度实施分层教学。
二、钻研教材,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
有教学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还要通过目标加以调节和控制。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制订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为实施分层教学提供保障,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对大纲及教材的重难点做到准确地把握,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在把握所讲内容要求的基础上,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让学生都有基础教学目标和提高性教学目标。
比如,在学习分数(百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要求第三层次的学生能够看懂线段图,能结合线段图进行列式;对第一层次学生主要是让他们学会画简单的线段图,并能够正确地列式。这样对保持与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是有利的,避免了教学目标一刀切所导致的“差生”没收获、优生没进步的状况。
三、教学要求多样化
小学数学课上,学生在练习时,还会有这样的情况,学困生反应慢,解题思路窄。优等生则是反应快,解题的速度也快,在完成本节内容后无事可干,浪费了课堂学习时间。针对以上情况,运用多种解决方法解题,以使学生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更开阔的思维能力。
1.教学方法要灵活
教师要有灵活的教学方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主要是让其自学和小组讨论,在学生的自学、质疑和讨论中,教师只是加以点拨,完成分层教学所规定的任务。分层教学中主要是指导自学,在老师指导时,主要是以引导为主,放开为辅的方法。通过分层教学实现主动学习,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并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另外,在课堂提问时,对于基础性较强的知识、相对简单的问题,要留给第三层次的学生;对于难度大,相对抽象的问题,要让优等生讲解,以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2.作业设计分层次
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信心。
例如,设计不同层次的习题时,一般说来,可以是三个层次的习题。对第一层次的练习主要是过好“课本关”,人人都掌握。对第二层次的练习题,也就是综合性较强的习题。要求中等组完成。对于第三层次的练习题,主要在思考性和创造性方面有较高的要求,
主要让优等生加以思考和练习。
四、实施分层评价,不断调整层次
好的评价是激励学生进步的有效手段,而在分层教学中不断地、及时地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整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当学生的层次固定时,他们会不自觉地产生不求上进的惰性。因此,要不断地对学生的层次加以调整,而学生也有升级或降级的可能性,还
要采取不同的做法。比如,教学过程中,当第一层次中的学生出现成绩下降时,当他们的成绩不如第二层次中的几个学生时,则把第一层次中的成绩下降的学生与第二层次中的学生加以调换;同样地,第三层次中有些学生通过努力,成绩有了进步时,也可以与第二层次的学生加以调换,第二层次的学生,在成绩退步时,也可以调换到第三组。这样的总体评价,使学习成绩有进步能够上到较高的层次,使成绩出现退步的学生降低一个层次,从而形成学生间的竞争意识,不同层次的学生也都会有成功的机会。
总之,分层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还要从实际出发,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作为发展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行事,以发展为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为素质教育的落实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林立峰.数学教学研究.中国电化教育,2012(8).
[2]郭美娟.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浅析.数学天地,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