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新课标明确提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初中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本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促进思想品德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因此,进行生活化教学,符合新课标理念,具有积极意义。在教学中,我就如何扎实有效地进行生活化教学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飞速发展,初中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各种积极、消极因素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行生活化教学和进行品德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联系社会生活,教师自身对各种社会现象必须具有全面的、辩证地分析,然后,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因此,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对新课标、对教科书有准确的把握,使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再次,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做朋友,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所想所感,这样,进行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与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相比,生活化教学更重视课堂效率,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就对教师熟练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活化教学在备课时要统筹兼顾,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优选教法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只注意知识的识记和能力的掌握,新课标重视三维目标,关注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活化教学正是秉承了新课标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的理念,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教学环节,如果在备课时不能统筹安排,课堂教学就会陷于无序和低效,生活化教学就无法进行。
例:八年级《文明交往礼为先》,可以设置能力目标:怎样在交往中成为一个受社会和他人欢迎的人?这是属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由此,学生能真正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并且引发做一个受到社会和他人欣赏的人的思考,从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自身交往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以即席演讲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三、生活化教学强调教法的转变,教师必须作为一名引导者的角色而出现
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尝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去干涉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出现了困难,例如对某一问题出现了道德判断的分歧,并且这种分歧无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解决时,教师才可以带有倾向性地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或者暗示,但是问题的解决仍然由学生自主完成。
例:八年级《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中的生活案例,农民章某拒绝赡养父母,他为什么没有继承权?学生往往只认识到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教师这时要引导学生复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通过教师点拨,学生注意到儿子没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四、生活化教学要设置适宜的课堂情境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因为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畅所欲言,为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精心准备,采用播放录音录像、展示图片、讲故事、出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本堂课所要进行的内容。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发出火花,达成教师期望的教育效果。
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智慧
例:八年级《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爱国主义这部分内容,可以组织课堂小型演讲活动,主题是“谁是你心目中最爱国的人”,并提出具体的提纲:他为国家做了什么具体的事?他的行动发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对此一定不会陌生,通过从书报、电视等媒介所感知的材料很多。这样,学生会调动起情感体验,对爱国主义形成清晰的感知。
六、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观察、调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例:八年级《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这部分内容,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分组对市场中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进行实地观察和询问,并对调查了解到情况进行汇总,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就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生活化教学通过把教科书中的问题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解决,使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最后使知识回归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人文关怀,促使他们关注自我的成长,重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品德教育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实验中学)
一、开展生活化教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飞速发展,初中生的生活环境也在变,各种积极、消极因素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影响。进行生活化教学和进行品德教育,不可避免地要联系社会生活,教师自身对各种社会现象必须具有全面的、辩证地分析,然后,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因此,生活化教学首先要求教师必须具有丰富的社会生活知识,具有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人生观。
其次,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对新课标、对教科书有准确的把握,使生活化教学的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再次,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和学生做朋友,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他们的所想所感,这样,进行教学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最后,与仅仅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相比,生活化教学更重视课堂效率,更重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这就对教师熟练驾驭课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生活化教学在备课时要统筹兼顾,确立适当的教学目标,精选教学内容,优选教法
过去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往往只注意知识的识记和能力的掌握,新课标重视三维目标,关注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生活化教学正是秉承了新课标高度重视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的理念,观念的转变体现在教学活动的各个层面和各个教学环节,如果在备课时不能统筹安排,课堂教学就会陷于无序和低效,生活化教学就无法进行。
例:八年级《文明交往礼为先》,可以设置能力目标:怎样在交往中成为一个受社会和他人欢迎的人?这是属于价值观方面的内容。由此,学生能真正理解作为一名社会成员文明交往的重要性,并且引发做一个受到社会和他人欣赏的人的思考,从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谈自身交往成功或失败的经历,以即席演讲或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
三、生活化教学强调教法的转变,教师必须作为一名引导者的角色而出现
在教师预设的情境中,生活化教学的课堂应该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认知,发现问题,并且通过小组讨论、自己查阅资料等方式,尝试去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必要去干涉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只有当学生出现了困难,例如对某一问题出现了道德判断的分歧,并且这种分歧无法通过学生自己的努力解决时,教师才可以带有倾向性地给学生以适当的点拨或者暗示,但是问题的解决仍然由学生自主完成。
例:八年级《财产属于谁、留给谁》中的生活案例,农民章某拒绝赡养父母,他为什么没有继承权?学生往往只认识到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教师这时要引导学生复习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通过教师点拨,学生注意到儿子没有履行赡养父母的义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自己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问题得到了解决,学生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四、生活化教学要设置适宜的课堂情境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关系,因为生活化教学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畅所欲言,为形成有利于学生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课堂氛围,教师应该精心准备,采用播放录音录像、展示图片、讲故事、出示多媒体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的注意力指向本堂课所要进行的内容。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发出火花,达成教师期望的教育效果。
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智慧
例:八年级《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中爱国主义这部分内容,可以组织课堂小型演讲活动,主题是“谁是你心目中最爱国的人”,并提出具体的提纲:他为国家做了什么具体的事?他的行动发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对此一定不会陌生,通过从书报、电视等媒介所感知的材料很多。这样,学生会调动起情感体验,对爱国主义形成清晰的感知。
六、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项观察、调查,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例:八年级《做个聪明的消费者》中营造放心消费环境这部分内容,学生在这方面的生活经验较少,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次市场调查,分组对市场中的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进行实地观察和询问,并对调查了解到情况进行汇总,在课堂上进行交流,然后,就存在的问题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戈说:“人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生活化教学通过把教科书中的问题放到学生的生活中去解决,使教科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最后使知识回归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体现了对学生成长的人文关怀,促使他们关注自我的成长,重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了品德教育目标的达成。
(作者单位:276017山东省临沂市高新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