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国家的发展,对于各种各样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如何为国家输送、提供高质量的技术人才是当前技工学校所面临的问题。校企合作是目前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旨在讨论当前我国的校企合作的模式、不足以及一些思考,为后续的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校企合作;不足;思考
国家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这就要求办学机构能够为社会输送素质过硬、能力够强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作为随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合作模式,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掌握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容易上手,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新鲜活力,提供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备的人才。
一、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短期培训:学校在校对学生进行理论培养之后,将学生送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进行短期的实践培训;或者是工厂、生产单位将工人送到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增强理论知识。(2)“2+1”模式:指的是学生先在学校进行两年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习学习,然后在第三年的时候进行上岗实习,参与实践生产,并完成毕业论文。(3)“订单”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单位进行工作。(4)“交叉”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人才,轮流进行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更好的理解理论,同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用实践检验真理,学与用真正融为一体。(5)“五位一体”:这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把“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紧密结合,系统化运行的合作模式。其中把“基地”作为校企共同发展的基础;把“招生”环节作为校企互动的起点;把“教学”环节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把“科研”环节作为校企融合的提升;而校企双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就业”环节。
二、当前我国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国目前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实践中可以看出,许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一步的合作,导致合作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于实践所应该掌握的技能没有掌握,企业在提供实践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企业对于校企合作不积极
企业具有追求利益的特性,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并不积极,甚至有应付的嫌疑。许多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负责大部分教学,企业只负责提供生产场地。殊不知,真正掌握技能的关键就是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让学生上手去做,真正通过实践掌握技能,才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
国家对于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不太,对于财政拨款不足也是导致校企合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企业的趋利性使得许多企业不能够与学校合作,认为与校企合作对自己没什么利益。只有国家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给合作的企业以优惠,才会更加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学生对于在企业学习过程的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就导致大家有一种习惯性的认知,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而在企业中的学习可以随便应付。这也才会出现许多毕业生在理论上头头是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什么也不会的情况。对于在切实掌握生产技能的企业生产不能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校企合作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三、对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一)校企合作中要“多赢”
由于企业追求利益的特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让学校单赢变为多赢。学校和企业必须都付出努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方,达到期望的效果。从学校角度,要考虑学生学习技能的情况,从企业角度,要考虑企业盈利的情况。只有双方的需求都能够满足,才能够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扩大合作。
(二)校企合作中要广开思路、进行创新
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不能仅仅以完成就业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尽可能的培养出高素质、高本领的技术人员。要根据校企双方的要求,加强合作,拓宽领域。培训的对象不仅仅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职工。教师可到企业为职工讲课,提高企业职工的理论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也可兼职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拓宽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实习工厂可与企业加强合作,承揽企业外协加工,变学校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
(三)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加强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能空有理论。技工学校的教师应定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类型和技术现状,时刻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种专业操作技能,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技工学校理论实习教学“两张皮”的现状。
(四)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根据不同的需求,企业与学校可以公共制定培养计划,共同进行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满足学校的要求,同时也要培养出能最大限度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
(五)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校企联合
政府和行业应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校企联合,在全社会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建立由政府牵头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发挥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作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平台,让学校与企业有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
(六)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以文化层面融合为核心
企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人才。采取订单培养方式的校企合作,能解决企业人员的急缺,但技工校毕业生素质尚达不到企业要求。如何才能快速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只有把企业文化和现代化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提前进入校园,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知晓未来职场的要求,从心态、习惯以及技能训练上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学校就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场的过渡。因此,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为核心。
结语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时代要求所创造出的产物,同时也是学校、企业为了自身不断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升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实力,为企业输送优质员工,实现多赢,才能够使各方更好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各个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才能实现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凤学.校企合作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2011(34).
[2]魏渝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5).
[3]张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交流.2013(5).
作者简介:阳丽艳(1981—),女,本科美术学专业,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艺术系讲师。
关键词:校企合作;不足;思考
国家对于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剧增,这就要求办学机构能够为社会输送素质过硬、能力够强的技术人才。校企合作作为随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合作模式,不仅仅可以使得学生增加更多的实践经验,将理论转化为实践,掌握实践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容易上手,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新鲜活力,提供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备的人才。
一、当前我国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
当前,我国校企合作有多种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短期培训:学校在校对学生进行理论培养之后,将学生送到工厂进行参观、学习,进行短期的实践培训;或者是工厂、生产单位将工人送到学校进行短期学习,增强理论知识。(2)“2+1”模式:指的是学生先在学校进行两年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习学习,然后在第三年的时候进行上岗实习,参与实践生产,并完成毕业论文。(3)“订单”模式:主要是指学校和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可直接到用人单位进行工作。(4)“交叉”模式:主要是指学校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共同培养人才,轮流进行实践与理论的学习,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更好的理解理论,同时将理论运用到实践中,用实践检验真理,学与用真正融为一体。(5)“五位一体”:这是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即把“基地、招生、教学、科研、就业”紧密结合,系统化运行的合作模式。其中把“基地”作为校企共同发展的基础;把“招生”环节作为校企互动的起点;把“教学”环节作为校企合作的核心;把“科研”环节作为校企融合的提升;而校企双赢的硕果则体现在“就业”环节。
二、当前我国校企合作面临的问题
通过我国目前的几种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实践中可以看出,许多校企合作只停留在表面,没有深一步的合作,导致合作效果不理想,学生对于实践所应该掌握的技能没有掌握,企业在提供实践过程中所耗费的大量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回收,双方都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一)企业对于校企合作不积极
企业具有追求利益的特性,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许多企业对于校企合作并不积极,甚至有应付的嫌疑。许多企业认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学校应该负责大部分教学,企业只负责提供生产场地。殊不知,真正掌握技能的关键就是在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只有让学生上手去做,真正通过实践掌握技能,才是校企合作的根本目的所在。
(二)国家给予的支持力度不大
国家对于校企合作的支持力度不太,对于财政拨款不足也是导致校企合作出现问题的原因之一。企业的趋利性使得许多企业不能够与学校合作,认为与校企合作对自己没什么利益。只有国家大力支持校企合作,给合作的企业以优惠,才会更加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三)学生对于在企业学习过程的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模式都是“老师在课堂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就导致大家有一种习惯性的认知,只有在课堂上才是学习,而在企业中的学习可以随便应付。这也才会出现许多毕业生在理论上头头是道,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却什么也不会的情况。对于在切实掌握生产技能的企业生产不能有正确的认识,这也是校企合作不能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原因之一。
三、对于校企合作的几点思考
(一)校企合作中要“多赢”
由于企业追求利益的特性,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要让学校单赢变为多赢。学校和企业必须都付出努力,而不是仅仅依靠一方,达到期望的效果。从学校角度,要考虑学生学习技能的情况,从企业角度,要考虑企业盈利的情况。只有双方的需求都能够满足,才能够调动双方的积极性,进一步深化扩大合作。
(二)校企合作中要广开思路、进行创新
在实际的合作过程中,学校和企业不能仅仅以完成就业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尽可能的培养出高素质、高本领的技术人员。要根据校企双方的要求,加强合作,拓宽领域。培训的对象不仅仅可以是學生,也可以是职工。教师可到企业为职工讲课,提高企业职工的理论水平,工程技术人员也可兼职到学校为学生上课,拓宽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实习工厂可与企业加强合作,承揽企业外协加工,变学校消耗型实习为生产型实习。
(三)加强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在校企合作中不仅要加强促进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也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不能空有理论。技工学校的教师应定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产品类型和技术现状,时刻掌握行业发展动态,熟练掌握一种专业操作技能,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推行理论实习一体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技工学校理论实习教学“两张皮”的现状。
(四)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根据不同的需求,企业与学校可以公共制定培养计划,共同进行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进行培养,不仅能够满足学校的要求,同时也要培养出能最大限度为企业创造效益的员工。
(五)国家政府大力支持校企联合
政府和行业应为校企合作创造条件,大力支持校企联合,在全社会营造校企合作的良好氛围,建立由政府牵头的校企合作指导机构,发挥政府和行业的指导作用,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创造平台,让学校与企业有更多相互了解的机会。
(六)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以文化层面融合为核心
企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大量的人才。采取订单培养方式的校企合作,能解决企业人员的急缺,但技工校毕业生素质尚达不到企业要求。如何才能快速地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只有把企业文化和现代化企业员工的素质培养提前进入校园,使学生提前接触企业文化,知晓未来职场的要求,从心态、习惯以及技能训练上提高对自己的要求,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在学校就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到职场的过渡。因此,校企深度合作必须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融合为核心。
结语
校企合作不仅仅是时代要求所创造出的产物,同时也是学校、企业为了自身不断发展所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有深化校企合作,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提升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实力,为企业输送优质员工,实现多赢,才能够使各方更好的发展。针对校企合作目前存在的各个问题,必须有针对性的,切实解决,才能实现最好的结果。
参考文献:
[1]张凤学.校企合作实践与思考[J].职业教育.2011(34).
[2]魏渝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10(5).
[3]张昕.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的实践与探索[J].交流.2013(5).
作者简介:阳丽艳(1981—),女,本科美术学专业,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