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民族的未来。青少年违法犯罪作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严重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科学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和成因 ,对其进行及时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最大程度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发生,有利于全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被并称为当下“三大社会公害”。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一方面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很容易被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误导,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有上升的趋势,形势非常严峻,作案手段也越来越多的显示出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的特征。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 以上。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由于青少年过早接触网络媒体,受到不良影响,使自己过早的误入歧途。有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3-16周岁年龄段发展。甚至有的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年满13周岁。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一是侵财类罪虽仍占大多数,但是以暴力相威胁手段,实施侵财的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杀人、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等严重侵犯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犯罪逐年上升。
(三)犯罪形式团伙化。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整个犯罪过程。因此,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结成团伙进行作案。
(四)犯罪方式网络化。目前,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专业技术要求,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缺乏教育、管理。家庭因素成为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受社会风气负面效应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主义的诱惑,往往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而低级、庸俗的文化会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充斥在文化领域,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
(三)道德教育的缺乏。近几年来,虽然在一些地方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上也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
(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由于青少年犯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来共同维护的系统工程,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必须由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塑造作用。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育界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家长要当好启蒙老师,做好表率,科学合理的管教孩子。因为“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需要父母来引导的”,管教要讲究策略,不能让孩子产
生逆反心理,通过父母精心的教育和引导会缩短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间;多交流、多沟通,和孩子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动向时,适时的予以教育引导,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狀态。二是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现身教育。家长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要言传身教,让自身良好的品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预防和制止青少年吸烟、酗酒、泡网吧等不良行为。三是家长要优化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因材施教地对他们予以教育和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一方面从源头上个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诱导青少年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围绕促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就是建立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对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预防在校学生旷课、逃学,游荡在社会上,减少和杜绝辍学学生,防止他们过早的流入社会,染上不良习气。针对那些思想不稳定、有潜在违法犯罪倾向的学生和有劣迹的学生要时刻警惕、敲响警钟,防范于未然,从而把青少年犯罪的隐患从根源是加以杜绝。
(作者通讯地址:项城市人民检察院,河南 周口 466200)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特点;成因;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被并称为当下“三大社会公害”。随着当今社会传播媒体的空前发展,一方面青少年以敏感的心灵感受着时代的变化,见多识广,早熟、早知、思维活跃。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很容易被错误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误导,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有上升的趋势,形势非常严峻,作案手段也越来越多的显示出暴力化、团伙化、智能化的特征。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 以上。
(一)犯罪年龄低龄化。由于青少年过早接触网络媒体,受到不良影响,使自己过早的误入歧途。有报告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3-16周岁年龄段发展。甚至有的青少年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年满13周岁。
(二)犯罪类型多样化。一是侵财类罪虽仍占大多数,但是以暴力相威胁手段,实施侵财的抢劫、敲诈勒索等犯罪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二是杀人、故意伤害、强奸、寻衅滋事等严重侵犯公民的财产和人身权利犯罪逐年上升。
(三)犯罪形式团伙化。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整个犯罪过程。因此,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结成团伙进行作案。
(四)犯罪方式网络化。目前,青少年利用网络犯罪兴起,成为新的犯罪形式。由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专业技术要求,当前计算机领域违法犯罪的主体以受过现代教育的青少年占绝大多数。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青少年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多为畸形,有的家庭父母不和,有的父母离异,有的缺乏教育、管理。家庭因素成为影响青少年的心理、品德、爱好和思想的重要因素。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受社会风气负面效应的影响。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于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受贿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较大的不良影响。而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这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一些青少年经受不住各种物质享乐主义的诱惑,往往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受社会不良文化影响。我们知道,优秀的文化可以提高人的思想,促使人们奋发上进,而低级、庸俗的文化会阻碍社会文明的进步。目前大量的、凶杀暴力、淫秽色情图书报刊、音像制品充斥在文化领域,对社会文化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种受污染的社会文化生活环境对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许多青少年正是由于剧情的指引从而完成与其年龄并不相称的违法犯罪行为从而走上犯罪。
(三)道德教育的缺乏。近几年来,虽然在一些地方中小学设立了法律知识和品德教育课,政府职能部门在社会上也开展“送法上门”、“法律进家”等多种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动,但在力度上还有欠缺,在面上还有死角。青少年自身更是不重视此方面的学习。因而,致使一些青少年缺乏是非、荣辱、善恶观念。
(四)青少年自身素质不高。青少年犯罪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青少年本身的素质。由于青少年犯大多文化素质较低,分辨事非能力较差,其处世的无知性、盲目性就很难应付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经不起诱惑,很容易被别人拉拢、利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多种因素形成的综合病症,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来共同维护的系统工程,对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必须由各方面力量齐心协力来完成,预防青少年犯罪应当采取多种手段综合治理。
(一)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活动,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作用,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科学知识教育。应加强有关青少年保护的立法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防止青少年沾染不良习惯,禁止侵蚀青少年思想品德信息的传播;打击教唆、引诱、胁迫青少年犯罪的犯罪活动,这也是保护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环节。
(二)加强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塑造作用。常言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注重教书的同时更注重育人,加强对后进学生的教育和关心。让青少年学生除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外,还要接受系统思想道德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教育界通过堵塞各方面工作的漏洞,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三)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是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活动的主要场所,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心理发展有关键性的影响。因此,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家长要当好启蒙老师,做好表率,科学合理的管教孩子。因为“孩子的思想和行为是需要父母来引导的”,管教要讲究策略,不能让孩子产
生逆反心理,通过父母精心的教育和引导会缩短孩子形成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间;多交流、多沟通,和孩子做朋友,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有不良行为动向时,适时的予以教育引导,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扼杀在萌芽狀态。二是家长要注重以身作则,现身教育。家长应当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健康的思想、高尚的品行教育和引导青少年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要言传身教,让自身良好的品行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积极预防和制止青少年吸烟、酗酒、泡网吧等不良行为。三是家长要优化青少年的家庭教育环境。家长要尊重青少年的人格尊严,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了解掌握他们的思想状况和心理动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方法,因材施教地对他们予以教育和帮助,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促使他们不断进步。
(四)全面提高青少年自身素质。一方面从源头上个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诱导青少年逐步养成知法、学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并能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坚持以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围绕促进素质教育,大力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就是建立针对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咨询机构,及时对青少年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疏导。预防在校学生旷课、逃学,游荡在社会上,减少和杜绝辍学学生,防止他们过早的流入社会,染上不良习气。针对那些思想不稳定、有潜在违法犯罪倾向的学生和有劣迹的学生要时刻警惕、敲响警钟,防范于未然,从而把青少年犯罪的隐患从根源是加以杜绝。
(作者通讯地址:项城市人民检察院,河南 周口 466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