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蝗虫作为食品昆虫养殖近几年在我国部分省市得到广泛发展,但由于养殖技术不成熟,农民养殖过程中蝗虫死亡率较高,甚至出现全军覆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养殖积极性。为此,我们进行了4年养殖研究试验,以下将我们总结的夏蝗(蝗虫1年完成夏蝗和秋蝗2代)养殖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一、防止蝗虫外逃,搭建棚室是关键
1. 纱网的选择。搭建养殖棚室技术在各种养殖网站都能查到,但对搭建棚室纱网的选择问题并未涉及。初建棚室者一般将网眼小、价格便宜作为选择的标准。我们经过调查和试验比较发现,网眼大小相同、面积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纱网,在使用过程中1年出现破损率的情况有很大差别。质量轻、价格便宜的纱网非常容易引起扒缝,蝗虫成虫上下腭变得比较坚硬,常常会咬破纱网外逃,此时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员捕捉外逃蝗虫。因此我们认为,应选择网眼密、质量重、耐日晒、抗老化性强的尼龙纱网,忌用再生塑料生产的纱网。
2. 棚室门的处理。棚室门的处理关键是两点:一是门的形状要适宜人员进入,二是棚门纱网的松紧度要适宜。现在生产上的棚室门95%以上都是留成“一”字形的,并且纱网拉得太紧,这样的棚门打开缝隙小,养殖者在为蝗虫喂食、清理食物残渣粪便等工作时需要频繁进入棚室,造成棚门周围纱网经常被牵拉,结果纱网洞不断出现。而我们改用倒“L”形和“T”形棚室门,并且在建棚时纱网盖得松紧适宜,这样棚室门打开时空间大,利于人员进出,纱网就不易破损。
二、防止蝗虫互相残杀死亡,满足食物是关键
1. 棚室内种植冬春小麦,满足蝗虫3龄幼蝗取食。对于养殖新户,春季3月初在搭建棚室前后可种植春小麦,密度是常规种植的2~3倍。这样从5月上中旬幼蝗孵化后至3龄,不仅小虫随时都能吃到鲜嫩的食物,生长健壮,也解决了饲喂幼蝗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做到20天左右不用专门派人饲喂幼蝗。老养殖户可在头年秋季种植冬麦,为了避免种植小麦影响蝗卵,可以人为在夏蝗产卵时铺设纱网、地板革、油毡等阻止产卵,只留出小部分土壤供蝗虫产卵。
2. 春季田间种植牧草。蝗虫取食范围很广,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包括田间杂草和粮食作物。春季田间杂草主要是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较少,种植粮食作物玉米、小麦等只能收割1茬,生物产量低,通过试验发现,种植墨西哥玉米、狼尾草、高丹草等禾本科牧草,生长快、生物产量高,1年可收割4~5茬。在芦苇较少或不能采集芦苇的蝗虫养殖区,田间种植牧草极其重要。
3. 野外采集杂草。春季可采集地势低洼荒地的禾本科杂草。通过养殖蝗虫食料选择试验发现,蝗虫除取食禾本科植物外,还可取食少部分针叶杂草,如春季大量生长的碱蓬。据调查,廊坊仇庄一带的养殖户春季采集碱蓬饲喂蝗虫占喂养食料的50%以上。养殖户在蝗虫饲料不足时可采集碱蓬补充。
4. 秋季准备玉米糠。为解决春季鲜草不足问题,在秋季大田收获玉米后,可将玉米秸秆晒干、粉碎(即玉米糠),储存到第二年春季。喂糠时加入20%的麦麸,对水拌匀即可,水占总量的80%左右,饲喂玉米糠和鲜草要轮换搭配进行。
三、促使蝗虫健康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是关键
1. 降温增湿。气温25~35℃,湿度20%~30%是蝗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但往往春季天气干燥、湿度小、气温高,又加上棚室有纱网笼罩,温度一般比棚外高出3~5℃,对蝗虫生长、蜕皮、羽化非常不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条件,可在棚室内悬挂温湿度计,当棚温达到38℃以上、湿度在10%以下时,通过喷水降温增湿。
2. 防雨降湿。建棚时,将棚内地面整理成鱼脊背形,有利于排水。在蝗虫较小即3龄以前,如果遇见雨天,棚外还要适当遮挡,防止雨淋。一般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下雨前,在棚室中间位置遮盖塑料布,遮盖面积占棚室面积的1/3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065001)
一、防止蝗虫外逃,搭建棚室是关键
1. 纱网的选择。搭建养殖棚室技术在各种养殖网站都能查到,但对搭建棚室纱网的选择问题并未涉及。初建棚室者一般将网眼小、价格便宜作为选择的标准。我们经过调查和试验比较发现,网眼大小相同、面积相同但重量不同的纱网,在使用过程中1年出现破损率的情况有很大差别。质量轻、价格便宜的纱网非常容易引起扒缝,蝗虫成虫上下腭变得比较坚硬,常常会咬破纱网外逃,此时需要雇佣大量的人员捕捉外逃蝗虫。因此我们认为,应选择网眼密、质量重、耐日晒、抗老化性强的尼龙纱网,忌用再生塑料生产的纱网。
2. 棚室门的处理。棚室门的处理关键是两点:一是门的形状要适宜人员进入,二是棚门纱网的松紧度要适宜。现在生产上的棚室门95%以上都是留成“一”字形的,并且纱网拉得太紧,这样的棚门打开缝隙小,养殖者在为蝗虫喂食、清理食物残渣粪便等工作时需要频繁进入棚室,造成棚门周围纱网经常被牵拉,结果纱网洞不断出现。而我们改用倒“L”形和“T”形棚室门,并且在建棚时纱网盖得松紧适宜,这样棚室门打开时空间大,利于人员进出,纱网就不易破损。
二、防止蝗虫互相残杀死亡,满足食物是关键
1. 棚室内种植冬春小麦,满足蝗虫3龄幼蝗取食。对于养殖新户,春季3月初在搭建棚室前后可种植春小麦,密度是常规种植的2~3倍。这样从5月上中旬幼蝗孵化后至3龄,不仅小虫随时都能吃到鲜嫩的食物,生长健壮,也解决了饲喂幼蝗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做到20天左右不用专门派人饲喂幼蝗。老养殖户可在头年秋季种植冬麦,为了避免种植小麦影响蝗卵,可以人为在夏蝗产卵时铺设纱网、地板革、油毡等阻止产卵,只留出小部分土壤供蝗虫产卵。
2. 春季田间种植牧草。蝗虫取食范围很广,主要是禾本科植物,包括田间杂草和粮食作物。春季田间杂草主要是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较少,种植粮食作物玉米、小麦等只能收割1茬,生物产量低,通过试验发现,种植墨西哥玉米、狼尾草、高丹草等禾本科牧草,生长快、生物产量高,1年可收割4~5茬。在芦苇较少或不能采集芦苇的蝗虫养殖区,田间种植牧草极其重要。
3. 野外采集杂草。春季可采集地势低洼荒地的禾本科杂草。通过养殖蝗虫食料选择试验发现,蝗虫除取食禾本科植物外,还可取食少部分针叶杂草,如春季大量生长的碱蓬。据调查,廊坊仇庄一带的养殖户春季采集碱蓬饲喂蝗虫占喂养食料的50%以上。养殖户在蝗虫饲料不足时可采集碱蓬补充。
4. 秋季准备玉米糠。为解决春季鲜草不足问题,在秋季大田收获玉米后,可将玉米秸秆晒干、粉碎(即玉米糠),储存到第二年春季。喂糠时加入20%的麦麸,对水拌匀即可,水占总量的80%左右,饲喂玉米糠和鲜草要轮换搭配进行。
三、促使蝗虫健康生长,创造适宜的生活环境是关键
1. 降温增湿。气温25~35℃,湿度20%~30%是蝗虫生长发育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但往往春季天气干燥、湿度小、气温高,又加上棚室有纱网笼罩,温度一般比棚外高出3~5℃,对蝗虫生长、蜕皮、羽化非常不利。为了改变这种不利条件,可在棚室内悬挂温湿度计,当棚温达到38℃以上、湿度在10%以下时,通过喷水降温增湿。
2. 防雨降湿。建棚时,将棚内地面整理成鱼脊背形,有利于排水。在蝗虫较小即3龄以前,如果遇见雨天,棚外还要适当遮挡,防止雨淋。一般较简单的方法就是下雨前,在棚室中间位置遮盖塑料布,遮盖面积占棚室面积的1/3以上。
(作者联系地址:河北省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邮编:065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