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工建筑物由于所处的环境比较恶劣,对地基稳定性要求比较高,根据地基实际情况,如何做好安全性指导成为重点。在建筑物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明确设计形式,掌握注意事项。在本次研究中以地基稳定性和沉降量作为基础,提前进行验算和掌握,使其符合实际设计要求。在本次研究中以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特点为基础,对如何实现针对性设计进行分析。
关键词: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43-02
软土地基是指,以透水性差与含水量大的状态作用于水工建筑物的不良施工环境。针对当前,相关人员未将其充分重视起来的情况,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以某轻型水工建筑物为例,其是供水为主,灌溉为辅的工程,建成后,与上游的车戽、前洋水库联合调度,日供水能力达3.0万T/d,可满足下游2500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并可维持水库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的需求。为控制软土地基对其施工建设质量的影响,应在明确设计问题的情况下来提升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
1 水工建筑物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
对于水工建筑物来说,软土地基是指,具有透水性差、含水量大以及承载力低的特性,因此,设计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与轻型的上部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从基坑开挖换土、桩基施工以及结构优化处理等方面入手。如此,就可对建筑物施工建设的沉降影响控制在最小作用环境下。
1.1 换土法
水工建筑物一般是在大陆架或者海岸线旁边的位置,土壤大部分都是淤泥,在区域设定阶段,厚度大约在500m以上,针对此类情况,在实际工作阶段要采用换土法,为了避免出现操作不合理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到细节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规划设计不到位或者其他异常现象,需要做好造价管理工作,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为了避免出现换土不到位的现象,需要从整个施工阶段入手,将新的土源和原有土层等结合在一起,实现合理化施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开挖梯坎或者是齿槽的形式保证两种土壤结合的质量和水平,在施工阶段要结合土壤具体条件和建筑物本身特征预定施工方案[1]。
施工人员需要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地基中的含水量。采用推土机将淤泥和软土进行清理,清理后保证地基横断面处在高中低状态当中。此外采用推土机进行夯实处理后,符合设计要求。
1.2 桩基法
水工建筑物地基淤泥土层达到3m以上,可以采用桩基法,结合不同方式进行加固处理,能提升适应性。结合软基加固类型和实际情况等可知,桩基法施工前,需要保证施工方对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结合勘察管理形式可知,要做好区域管理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能提升防渗性能。桩径长度要控制在300~500mm,距离也维持在1~1.5m這一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桩径和桩间距呈现反向关系,如何保证自身结构合理性是重点。桩的长度要想达到持力层,在布置的阶段,采用梅花形的形式,提升整体稳定性[2]。
淤泥土层厚度大约在5~7m范围内,在施工管理中将预制桩直接打入硬土层当中,其主要起到的是承载台的作用。如果淤泥层的厚度在7~10m之间,要选择将灌注桩打入到硬土层中,作为承载台,发挥最大化作用。淤泥土层的厚度超过10m,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优化选择方式,调整密实度。
1.3 优化结构法
优化结构是对现有地基进行处理,将上下结合起来进行统一性处理。此类方式能满足施工要求,工作人员要进行优化处理,对于小型水工建筑物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式,要重视底板的选择,确定配合比后进行。此外适当加大底板高度,减少自重,实现合理预设。在中间增加纵横隔梁,为了避免土体出现压缩的现象,可适当提升地基承载力,避免出现异常。
2 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问题
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是个重要的过程,结合提前预设的实际内容,在后续评估阶段要明确注意事项,掌握要点和重点,提前预设。但是影响因素比较多,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对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问题分析。
在整个分析阶段要做好工序的选择,为了减少地基由于重量不等出现的沉降现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确定荷载量,结合荷载内容和实际内容等可知,对相邻区域的地基施工,需要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施工工序混乱消极影响比较大,因此,相关人员需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对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软土地基处理目标[3]。
在实际的施工处理的阶段,排水处理是重点。在整个管控阶段要预留出时间,提升土的高度。排水是软土地基的重要工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排水措施,将措施实施。必要的情况下设置足够的集水坑和排水渠,排水不当对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基坑成孔作业,应控制好泥浆的比例,即选择合适的钻头来提高设计控制的质量效果。
3 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控制策略
针对软土地基水工建筑物的实际设计类型,在预设和管理中要明确管理要点和重点,结合现有预设管理形式可知,在修建过程中,要注意对软基进行处理。
3.1 提升承载力
以坝体作为基础,在处理阶段要提前对软基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不能增加坝体的重量,此外要注意的是必须提升坝体咋防滑以及抗渗能力,为了达到现有设计目标,要合理应用新型材料,根据要求实施。临水面的坡度一般情况下小于1/3,只有实现合理预设,才能有效利用水重,提升整体抗滑能力。适当有效的设计后,能扩大基础宽度,提升坝体抗渗能力。
3.2 防渗问题处理
在施工管理中,渗漏问题发生几率比较高,在整个防护阶段,要从侧面入手,建立防护墙。对于这个问题,在执行阶段要解决建筑物上下游端点问题,此外适当增加渗径的长度,如何解决侧面防渗问题成为重点,在侧面区域要确定截水环,单侧总宽度不能小于底部防渗墙的宽度,在伸缩缝上裹上1~2层的柏油防水柔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伸缩缝出现问题,而破坏地基的稳定性。
由于本工的地基环境还存在承载力较差的情况,因此,在填筑坝体环境时,设计人员不仅要增加坝体的重量,还要提升地基结构作用于实践环境的抗渗能力与防滑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应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即在临水面采用土工膜的截渗方法来降低软土环境的作用影响。此过程,临水面坡比要在1:3的比例控制下,以为水重的利用提供便利,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抗滑能力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增加软土地基堤身的断面,进而在保证基础宽度增加的情况下强化水工建筑物的抗渗稳定性。
不同地基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以多结构作为基础,采用整体框架结构形式,能满足软土地基的预设要求。结合承载力差异,在实施阶段可以适当增加桩径,增加地基稳定性。在预设过程中,淤泥地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淤泥层比较厚,考虑到平台设计和坝体稳定定等可知,要解决抗渗问题。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控制好填筑速度,保证淤土地基在施工中能实现固结,填筑后平衡上升。此类设计形式能保证整体设计的稳定性,为了避免出现设计不到位或者异常等现象,在预设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教育,使其了解水工设计的注意事项,按照流程要求进行,保证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出的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要明确实际注意事项,从各个方面入手,明确要点和重点,提升可行性。在具体设计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进行合理预设和管理成为重点,本次研究中通过提升承载力、防渗问题处理等,做好具体管理工作,提升稳定性,促进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秋昕.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218.
[2]肖明志,高显东.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水利天地,2008(08):36.
[3]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设计[J].上海水利,1997(01):51.
收稿日期:2018-8-17
关键词: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设计要点
中图分类号:TV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27-0143-02
软土地基是指,以透水性差与含水量大的状态作用于水工建筑物的不良施工环境。针对当前,相关人员未将其充分重视起来的情况,设计人员应结合实际的工程项目以提高软土地基的处理效果。以某轻型水工建筑物为例,其是供水为主,灌溉为辅的工程,建成后,与上游的车戽、前洋水库联合调度,日供水能力达3.0万T/d,可满足下游2500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并可维持水库下游河道生态用水的需求。为控制软土地基对其施工建设质量的影响,应在明确设计问题的情况下来提升水工建筑物的安全可靠性。
1 水工建筑物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
对于水工建筑物来说,软土地基是指,具有透水性差、含水量大以及承载力低的特性,因此,设计人员应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方法与轻型的上部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从基坑开挖换土、桩基施工以及结构优化处理等方面入手。如此,就可对建筑物施工建设的沉降影响控制在最小作用环境下。
1.1 换土法
水工建筑物一般是在大陆架或者海岸线旁边的位置,土壤大部分都是淤泥,在区域设定阶段,厚度大约在500m以上,针对此类情况,在实际工作阶段要采用换土法,为了避免出现操作不合理或者其他异常现象,在整个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到细节问题。在实际施工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规划设计不到位或者其他异常现象,需要做好造价管理工作,在现有管理基础上,为了避免出现换土不到位的现象,需要从整个施工阶段入手,将新的土源和原有土层等结合在一起,实现合理化施工。在工程建设过程中采用的是开挖梯坎或者是齿槽的形式保证两种土壤结合的质量和水平,在施工阶段要结合土壤具体条件和建筑物本身特征预定施工方案[1]。
施工人员需要将地基中的水分排出,减少地基中的含水量。采用推土机将淤泥和软土进行清理,清理后保证地基横断面处在高中低状态当中。此外采用推土机进行夯实处理后,符合设计要求。
1.2 桩基法
水工建筑物地基淤泥土层达到3m以上,可以采用桩基法,结合不同方式进行加固处理,能提升适应性。结合软基加固类型和实际情况等可知,桩基法施工前,需要保证施工方对建筑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结合勘察管理形式可知,要做好区域管理工作。采取科学有效的施工方案,能提升防渗性能。桩径长度要控制在300~500mm,距离也维持在1~1.5m這一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桩径和桩间距呈现反向关系,如何保证自身结构合理性是重点。桩的长度要想达到持力层,在布置的阶段,采用梅花形的形式,提升整体稳定性[2]。
淤泥土层厚度大约在5~7m范围内,在施工管理中将预制桩直接打入硬土层当中,其主要起到的是承载台的作用。如果淤泥层的厚度在7~10m之间,要选择将灌注桩打入到硬土层中,作为承载台,发挥最大化作用。淤泥土层的厚度超过10m,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优化选择方式,调整密实度。
1.3 优化结构法
优化结构是对现有地基进行处理,将上下结合起来进行统一性处理。此类方式能满足施工要求,工作人员要进行优化处理,对于小型水工建筑物采用扩大基础底板的方式,要重视底板的选择,确定配合比后进行。此外适当加大底板高度,减少自重,实现合理预设。在中间增加纵横隔梁,为了避免土体出现压缩的现象,可适当提升地基承载力,避免出现异常。
2 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问题
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是个重要的过程,结合提前预设的实际内容,在后续评估阶段要明确注意事项,掌握要点和重点,提前预设。但是影响因素比较多,可能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对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问题分析。
在整个分析阶段要做好工序的选择,为了减少地基由于重量不等出现的沉降现象,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确定荷载量,结合荷载内容和实际内容等可知,对相邻区域的地基施工,需要遵循先深后浅的原则。施工工序混乱消极影响比较大,因此,相关人员需对施工工序进行优化调整,以实现对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软土地基处理目标[3]。
在实际的施工处理的阶段,排水处理是重点。在整个管控阶段要预留出时间,提升土的高度。排水是软土地基的重要工序。在整个操作过程中要做好排水措施,将措施实施。必要的情况下设置足够的集水坑和排水渠,排水不当对系统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进而导致设计缺乏科学合理性。基坑成孔作业,应控制好泥浆的比例,即选择合适的钻头来提高设计控制的质量效果。
3 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控制策略
针对软土地基水工建筑物的实际设计类型,在预设和管理中要明确管理要点和重点,结合现有预设管理形式可知,在修建过程中,要注意对软基进行处理。
3.1 提升承载力
以坝体作为基础,在处理阶段要提前对软基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不能增加坝体的重量,此外要注意的是必须提升坝体咋防滑以及抗渗能力,为了达到现有设计目标,要合理应用新型材料,根据要求实施。临水面的坡度一般情况下小于1/3,只有实现合理预设,才能有效利用水重,提升整体抗滑能力。适当有效的设计后,能扩大基础宽度,提升坝体抗渗能力。
3.2 防渗问题处理
在施工管理中,渗漏问题发生几率比较高,在整个防护阶段,要从侧面入手,建立防护墙。对于这个问题,在执行阶段要解决建筑物上下游端点问题,此外适当增加渗径的长度,如何解决侧面防渗问题成为重点,在侧面区域要确定截水环,单侧总宽度不能小于底部防渗墙的宽度,在伸缩缝上裹上1~2层的柏油防水柔毡!这样就可以有效地避免伸缩缝出现问题,而破坏地基的稳定性。
由于本工的地基环境还存在承载力较差的情况,因此,在填筑坝体环境时,设计人员不仅要增加坝体的重量,还要提升地基结构作用于实践环境的抗渗能力与防滑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应采用新型的防水材料,即在临水面采用土工膜的截渗方法来降低软土环境的作用影响。此过程,临水面坡比要在1:3的比例控制下,以为水重的利用提供便利,进而最大限度的提升其抗滑能力效果。与此同时,还应增加软土地基堤身的断面,进而在保证基础宽度增加的情况下强化水工建筑物的抗渗稳定性。
不同地基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差异,以多结构作为基础,采用整体框架结构形式,能满足软土地基的预设要求。结合承载力差异,在实施阶段可以适当增加桩径,增加地基稳定性。在预设过程中,淤泥地基容易造成不良影响,淤泥层比较厚,考虑到平台设计和坝体稳定定等可知,要解决抗渗问题。在工程施工管理中要控制好填筑速度,保证淤土地基在施工中能实现固结,填筑后平衡上升。此类设计形式能保证整体设计的稳定性,为了避免出现设计不到位或者异常等现象,在预设前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教育,使其了解水工设计的注意事项,按照流程要求进行,保证整体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4 结束语
近些年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取得突出的进步,在经济发展中要明确实际注意事项,从各个方面入手,明确要点和重点,提升可行性。在具体设计阶段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如何进行合理预设和管理成为重点,本次研究中通过提升承载力、防渗问题处理等,做好具体管理工作,提升稳定性,促进整体进步。
参考文献
[1]王秋昕.水工建筑物施工软基处理对策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3):218.
[2]肖明志,高显东.水利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J].水利天地,2008(08):36.
[3]软土地基轻型水工建筑物设计[J].上海水利,1997(01):51.
收稿日期:2018-8-17